
夏季收好这份养心指南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医院
“清心火”:饮食要清淡,适量吃一些苦味的食物。
“养心神”:当以睡眠为先,建议睡子午觉。
“护心血”:可以用党参、茯苓、黄芪、肉桂、甘草泡水。
“夏养心”食补指南:
01*
宜吃红色的食物:
补心血:红豆、红枣、樱桃、枸杞、圣女果、胡萝卜等。红色食物属“火”,进入人体后可入心、入血,具有益气补血,增强心脏和气血功能。
02*
宜吃苦味的食物:
清心。苦莴笋、芥蓝、苦菊、莲子等。夏天吃“苦”,胜似进补,苦味的食物可以入心,滋养心脏,补水去燥。
“夏养心”穴位指南:
神门穴
功效:养气安神
定位: 仰掌,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手法:用指尖用力点按神门穴一分钟,穴位局部有明显的酸胀感,左右手交替按3-5次。
内关穴
功效:安神宁心
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手法:用指尖用力点按神门穴一分钟,穴位局部有明显的酸胀感,左右手交替按3-5次。
供稿:脾胃病科 周文锐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夏季补气,首选黄芪!加上4物泡水喝,气血双补,防病更健康
山西省中医院
夏天是生长的季节,人体新陈代谢最为旺盛,营养消耗量很大,需要好好补养。三伏天更是暑热难耐。中医认为暑热最能耗伤人的正气。气温高,人体大量出汗,体内的正气也随着汗水往外走。出汗太多就会造成气阴两虚。伏天雨水也多,湿气影响脾胃运化,导致脾气虚,消化功能减弱。正所谓“春夏养阳”,以利于“秋收”和“冬藏”。然而夏天又是特别难调养的季节。此时:
心气虚的叔叔阿姨已经开始疲劳、心慌、头晕;
肺气虚的叔叔阿姨感冒之后也久久不愈,一动就喘。
脾气虚的叔叔阿姨出现了腹胀、腹泻、便秘的情况……
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用“补气要药”黄芪来调理。黄芪,作为一味常见的中药材,它被誉为“脾为后天之本,补气诸药之最”,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深受人们的青睐。多汗的三伏天尤其适合用黄芪泡水喝。
黄芪的功效
1、益气固表
论补气良药,黄芪当属第一。
中医讲黄芪性温,味甘,入脾、肺二经,因此它提升脾肺之气的功效是最强的。增强脾肺之气,就是在增强人体的运化功能,因此黄芪可以强健三焦、补益五脏,可以解脾湿、升肺气、强心、益肾气、补肝虚。
2、补气养血蜜炙黄芪有补气、养血、益中的功效,适用于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
3、降血压
现代医学证明,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用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
常喝黄芪汤,防病更健康
黄芪与药材的巧妙搭配,不但可以治疗百病,还能做成药膳,防病更健康。
黄芪配山药
1、降低血糖:山药性甘,平。归脾、肺、肾经。是滋补的药材,补脾养胃,健脾益气,而且能辅助降低血糖,对糖尿病日久造成的脾肾衰弱有很好的治疗作用。2、补气止血:气血是滋养皮肤,保持年轻的根本,能够使得我们的皮肤颜色红润,气血充足,容颜难老。
3、具体做法:生黄芪30克、山药30克,粳米180克,熬粥喝。
黄芪配金银花1、清热解毒:金银花为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但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还有解表祛湿的功能。2、慢性肾病:黄芪与金银花在治疗各类肾脏疾病中,可以说是一对绝配药对。
3、具体做法:黄芪30克,金银花10克,泡水,代茶饮。黄芪配白术1、补充能量:中气不足的人,身体比较虚弱,一动就出汗,如果感觉身体气虚无力,为“气虚”的表现,连喝两天黄芪白术汤,你会发现整个人非常有活力。2、抗氧化作用:白术能减少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机体对自由基的去除能力。
3、具体做法:泡水,代茶饮。将白术和黄芪泡水饮用时,可大致按照一比二的比例配制。黄芪配枸杞1、有效抗衰老:枸杞养阴补血,益精明目,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2、提高睡眠质量:经常饮用可以改善身体体质,对于睡眠质量不佳、难以入睡等睡眠问题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3、提高记忆:枸杞子被称为“智慧果”,配上黄芪不仅能改善大脑记忆力,还能提高学习能力,适合学生及上班族常喝。
4、具体做法:将等量的黄芪和枸杞泡水,代茶饮。
三类人群不宜服用黄芪,要引起重视
1、湿气重的人
湿气重的人一般舌苔厚腻,在使用黄芪时,易阻滞气机,加重不适,因此痰湿体质的人不适合单独食用黄芪。
2、月经期间、怀孕期的女性
处于月经期间的女性不能服用黄芪水,否则会对月经还有身体造成不利影响。孕期的女性服用黄芪也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很有可能导致滑胎,对胎儿和孕妇造成伤害。
3、肺结核的患者
如果是患有肺结核的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咳血、口干舌燥以及身体发热,那么我们也是不建议单独使用黄芪泡水喝的。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三伏天这样晒太阳,才能为身体“充满电”!
广东省中医院
为什么三伏天尤其要晒太阳?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俗话说:一年养阳看春夏,春夏养阳看三伏。
三伏天虽然是一年中最炎热的一段时间,但也是万物生长最为繁茂、自然界阳气最盛之时。根据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理论,此时正是补充人体阳气、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今天要介绍的是和三伏天有关的——晒太阳,可别小看这个动作,晒对了对健康作用巨大。
民谚曰:“夏至三庚数头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头伏、中伏、末伏这三天都属庚日,庚日为金,金主肃降,与肺、大肠相应。上午9点至下午3点,对应巳午未时,三会南方火。选择这三个庚日的巳午未时进行晒背及四肢,阳气最旺盛,达到同气相求效果。
阳光除了能促进钙质吸收,竟然还能降“三高”、降低患癌风险
如果我们适度地暴露于阳光下,我们的皮肤会将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维生素D在促进儿童骨骼的健康生长发育和维持成年人的骨骼健康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新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对于心脏、神经系统、凝血过程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体内缺乏维生素D,成年人便很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儿童则容易患上佝偻病,导致骨骼发育不良和畸形。维生素D缺乏还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包括各种癌症、糖尿病、心脏病、关节炎、牛皮癣以及精神疾病等。
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它能够帮助大脑传递信息,并协助免疫系统来保护我们免受癌症和其他疾病的侵害。除此之外,它还是我们身体产生维生素D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种化学过程类似于光合作用,二者都依赖于阳光的作用。
如果早知道可以通过充足的日光照射将体内多余的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在决定一辈子与降脂类药物为伴之前,你难道不愿意尝试一下日光浴吗?
此外,晒太阳可通过抑制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来调节血压,防止过高或过低。西班牙国立马拉加大学研究发现,日晒不够导致的维生素D水平较低,可增加患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加拿大皇后大学研究表明,青年时期晒够太阳,乳腺癌风险至少降低17%。《英国医学杂志》刊文称,血浆中维生素D水平与患癌风险呈负相关。
阳光通过刺激大脑,对睡眠、心情和免疫力产生影响
科学家们通过对大量参与者进行调查和实验,发现晒太阳竟然能改变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元活动。晒太阳所产生的光线,会刺激大脑中的松果体,进而调节内分泌系统。松果体是大脑中负责分泌褪黑素的关键器官,而褪黑素则直接影响我们的睡眠、心情和免疫力等多个方面。
除了调节松果体,晒太阳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脑细胞的供氧和营养物质供给。晒太阳还有助于缓解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问题,让我们更加快乐和积极地面对生活。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与青岛大学附属市立医院的联合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这项发表在《英国医学委员会内科学》上的研究,涵盖了36万名年龄在37至73岁之间的非痴呆受试者。研究者们记录了他们在九年间夏季与冬季的户外光照情况,并且发现这些数据与老年痴呆的风险存在着明显的关联。
结果表明,户外光照时间与痴呆发病风险呈J型关系,也就是说,适度的晒太阳可以显著降低老年痴呆的发生风险。而晒太阳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不利于健康,理想的户外光照时间应该在冬季每日约1小时,夏季每日约2小时,平均每日1.5小时。
三伏天晒太阳适宜人群
01 慢性病患者
在邹旭教授的门诊中,许多慢性病患者都在邹教授的指导下坚持晒太阳。慢性病和疑难杂病有着病程绵长、反复发作的特点,这往往会伤及机体的阳气,从而使疾病更难治愈,如心力衰竭、冠心病、心律失常、代谢综合征、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症、过敏性咳嗽、鼻炎、咽炎、痛经、妇科慢性炎症等,都可以通过晒太阳的方式补充阳气,达到“春夏养阳”的效果。
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三伏天晒太阳出汗,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正是中医学“天人合一”整体观的体现。
02 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
许多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也在邹旭教授的建议下,从日复一日的晒太阳中身体状况得以改善,预防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比如尿酸高、血脂高、血糖高、腹部肥胖、体力活动少、压力大等高危人群,可以通过晒太阳补充身体的阳气,加快新陈代谢,起到“开鬼门,洁净腑,去菀陈莝”的效果,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
“开鬼门,洁净腑,去菀陈莝”,即是通过晒太阳促进身体水液代谢和消化排泄,是中医汗、利、通三种治法的结合,促进邪气的排出,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对肥胖、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患者有极大的好处。
03 亚健康人群
胃肠功能不好、易感冒、又怕冷又怕热、腰腿怕冷怕风等亚健康人群,也是适宜在三伏天晒太阳的群体之一。三伏天晒太阳出汗可以增强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尤其是体温调节功能与自律神经,很多人都有反馈越晒太阳反而越不怕热,很多人都放弃了空调风扇,冬天也不怕冷了。阳气受到围困,人体就会出现“故障”,出现体寒、腰背疼痛、腿疼腿凉抽筋等,晒太阳可以补阳气、通经络,促进全身液循环,从而改善身体的亚健康状态。
国医大师邓铁涛的长寿秘诀之一就是每天晒太阳运动出汗,只有固护阳气才能百病不生。衰老虽是自然规律,但是通过三伏天晒太阳可以补阳气,增长人之精神气血,还可以起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04 阳虚、湿气重人群
对于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肢体困倦、精神不振的人群,特别是伴有舌胖或有齿痕、舌苔厚腻的表现,提示体质为阳虚、湿气重的人群,尤其需要多晒太阳。《内经·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人身的阳气如同天空中的太阳,阳气不足则产生虚寒、痰湿、瘀血等病理变化,从而引起各种疾病。
太阳是地球万物生长能量的主要来源,晒太阳是补充阳气的最好“处方”,选择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三伏天晒太阳出汗,激发气血经络的活动,阳虚、寒湿体质导致的手脚冰冷、痛经、鼻炎、腹痛、拉肚子、周身困倦等症状都会有改善。
什么时间晒?
最佳体验日期为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三伏的其他日子次选。9点~11点是巳时,中午11点~1点是午时,1点~3点是未时,都可以晒。小孩、老人、体虚的人最好是晒9~11点的太阳。少阳之火,可以生“气”。
每次晒多久?
可先晒20-30分钟,看情况加到1小时,了解自己的耐受程度。裸露背部及四肢,直接与太阳光接触,男士可脱去上衣,女士可以选择小背心小肚兜。
有哪些注意事项?
不要直接暴晒头部,建议打伞或者用帽子遮挡头部。饭后建议休息半小时再晒,晒中需及时补充水分。晒太阳之后毛孔打开,最好在荫凉处及时把汗湿的衣服换下来,不可直接吹空调、喝冷饮。孕期身体情况比较特殊,建议不要随意扰动气血。
此外,有些人可能会出现对阳光过敏或紫外线不耐受的情况,晒太阳可能会加重他们的症状,过度晒太阳可能会导致皮肤晒伤或皮肤癌的风险增加。因此,在选择晒太阳时,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需求来适当控制时间和强度。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祛火药茶,你选对了吗
山西省中医院
夏季,人们易出现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喉咙痛、便秘、烦躁易怒等上火症状的高发季。为什么夏天特别容易上火呢?夏季,外界气温较高,人体阳气长而阴气消,此时若不注意,就很容易“上火”,尤其是阴虚体质的人,更是难熬。此时,很多人喜欢喝花茶来清热去火,菊花、金银花、荷叶、蒲公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下火品种。
《中国药典》中记载:
菊花(杭菊、贡菊)
【性味与归经】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
金银花
【性味与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荷叶
【性味与归经】 苦,平。归肝、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 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血热吐衄,便血崩漏。
蒲公英
【性味与归经】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4个品种的归经是不同的,这也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上火的人都可以任意饮用,还是要有所侧重的。
中医将“火”分为了五种
其实,老百姓常说的“火”,中医将其分为了五种,主要有心火、肝火、胃火、肺火、肾火。从中医角度上来说,“下火”需分辨不同部位,根据不同虚实的症状,来进行去火。
心火
主要症状:口干舌燥、失眠、心烦
心火旺盛的人容易口干舌燥、失眠、心烦,严重者嘴里易生疮、长溃疡。心开窍于舌,舌尖与心有内在的关联,能较为直接地、正确地反映心火内炽的情况。
荷叶、金银花入心经而去火,所以,这个时候可以用金银花或者荷叶煮水喝。
肝火
主要症状:眼睛红赤疼痛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火旺会表现为眼睛干涩、眼角有眼屎。且肝又主疏泄,当肝火过旺时,便会开始出现疏泄太过,常表现为头晕目眩、易生气烦躁、性情急躁暴烈。
这个时候你可以饮用菊花茶或者蒲公英茶,因为两者都归肝经。
胃火
主要症状:便秘、口臭、牙龈出血
胃火旺盛的人容易便秘,口臭,牙龈出血。夏季是吃货的季节,吃烧烤、吃火锅、喝啤酒成了很多人夜生活的共同标志,但这些都很容易引起胃部上火。
《本草新编》中记载,蒲公英“为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所以胃火过旺可以饮用蒲公英茶。
肺火
主要症状:咳嗽、咽痛、声音沙哑
肺火旺的人容易出现咳嗽、咽痛、声音沙哑等上火症状,尤其是在全身大汗淋漓或淋浴后立马进入空调房间或吹风扇的,很容易引起风寒,从而导致肺热。
这个时候可以选择喝点金银花茶。
肾火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潮热盗汗
肾火旺盛的人容易头晕目眩、潮热盗汗、五心烦躁、遗精、牙齿松动等。去肾火需滋阴,平时可以吃点桑葚、枸杞子、蜂蜜、黑木耳等。
建议:心火旺盛喝金银花茶、荷叶茶;
肝火旺盛喝菊花茶、蒲公英茶;
胃火旺盛喝蒲公英茶;
肺火旺盛喝金银花茶。
禁忌: 四种茶均属于寒性,所以脾胃虚寒、腹泻、宫寒体寒、孕妇、经期等人群不宜饮用。
消暑祛火药茶方
1、双叶茶
做法:鲜荷叶一张、鲜竹叶2片切碎,加绿茶3克,沸水冲泡10分钟代茶饮。
功效:有清热祛暑的功效,适用于先兆中暑及轻症中暑。
2、银花薄荷茶
做法:金银花、绿豆衣各10克、薄荷6克,煎水代茶饮。
功效:具有消暑、利湿生津的功效。
3、银菊茶
做法:金银花、菊花各3克。将两药洗净晾干,沸水泡开即可。每日代茶频服。
功效:具有清凉解暑,清热解毒的功效。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孩子总生病?调养体质越早越好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自从有了娃
很多爸妈的心愿朴素得不能再朴素
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少点生病
而孩子的免疫力
看不见、摸不着
怎么才能提高?
其实说难也不难
趁这个夏天
给宝宝调理体质
为什么三伏天是调理儿童体质的最佳时间?
“春夏养阳”,三伏天是全年中阳气最盛的时间段,此时人体阳气得天阳相助,通过儿灸儿推(即小儿热敏灸和小儿推拿)调理,有增强体质、促进小儿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扶正祛邪的作用,达到益肺气、补脾胃、强体质、促生长,减少“冬病”发作的效果。
因此,三伏天是孩子体质调理、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抓住时机,科学调养很重要!
全国名中医陈日新教授提出“温背、暖腹、捏脊、推经络”小儿治未病四法,有强脾胃、益肺气、防疾病、促生长、通经络的作用,是三伏天小儿增强体质、未病先防、冬病夏治的好方法。
在三伏天时,针对小儿体质及健康状态,采用小儿热敏灸+小儿推拿技术,进行“温背—暖腹—捏脊—推经络”四步保健。
温背—益肺气
小儿肺常不足,抵抗力差,三伏天时采用热敏灸温灸小儿背部特定穴位,激活身体的阳气,有祛风散寒、扶阳祛湿的功效,对体虚易感、寒邪犯肺的孩子,疗效非常好,能增强肺卫功能,减少呼吸道疾病发生。
暖腹—补脾胃
中医讲“百病皆由脾胃生”。三伏天时采用热敏灸温灸小儿腹部特定穴位,提振机体阳气,有健脾和胃、消食止泻、温中散寒、益气补阳的功效,能增强孩子脾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提高孩子抵抗力,还能达到培土生金,减少外感的效果。
捏脊—促生长
捏脊疗法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的作用。在三伏天阳气旺盛之时进行小儿捏脊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孩子体质、祛病强身,还能升阳益气、消积化痰,促进小儿生长。
推经络—调脏腑
“小儿百脉汇于两掌”。推拿小儿手部特定穴,调理脏腑气血,有改善体质、扶正祛邪的作用,广泛地用于治疗儿科常见疾病并有较好的疗效。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白术:健脾又益气,熬粥煲汤好选择
广东卫生信息
白术主产于浙江、安徽,中医认为其性温,味甘、苦,归脾、胃经,有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的功效,除了药用之外,平常也可以用来煮粥或者煲汤。
白术
性味:苦甘,温。
①《本经》:“味苦,温"。
②《别录》:“甘,无毒"。
③《药性论》:“味甘辛,无毒"。
归经:入脾、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阳、少阴,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经"。
②《本草蒙筌》:"入心、脾、胃、三焦四经"。
功能:主治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
注意:阴虚燥渴,气滞胀闷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防风、地榆为之使"。
②《药品化义》:"凡郁结气滞,胀闷积聚,吼喘壅塞,胃痛由火,痈疽多脓,黑瘦人气实作胀,皆宜忌用"。
典籍记载
①《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②《别录》:"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③《药性论》:"主大风顽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诞,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皯,治水肿胀满,止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
④《唐本草》:"利小便"。
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疾,五劳七伤,冷气腹胀,补腰膝,消痰,治水气,利小便,止反胃呕逆,及筋骨弱软,痃癖气块,妇人冷癥瘕,温疾,山岚瘴气,除烦长肌"。
⑥《医学启源》:"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
⑦李杲:"去诸经中湿而理脾胃"。
⑧王好古:"理中益脾,补肝风虚,主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身体重,心下急痛,心下水痞,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脐腹痛"。
⑨《本草衍义补遗》:"有汗则止,无汗则发。能消虚痰"。
新安医学世家、广东省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胡世云教授推荐两道用白术熬的汤粥,简单易做,赶快学起来吧!
白术莲子粥
材料
白术20克,莲子20克,大米适量。
做法
加清水大火煮沸,然后煮大概50分钟即可。
点评
润肺健脾,利尿燥湿。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苦夏时节为什么不宜吃冰、喝凉茶?
广东省中医院
什么是“苦夏”?
进入夏天之后,气温升高,很多人会觉得乏力、疲倦、多汗,没有胃口,肠胃功能紊乱,这些症状就叫做“苦夏”。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这与整个夏季的物候有关系——夏天人体的阳气非常大,蒸腾在外,但人体内里是空虚的。夏至过后,整个人的阳气达到顶峰,但是体内的“空虚”也达到顶峰,这个时候首当其冲的其实就是脾胃功能会下降。
所以在这个时候,南北都有一些专门应对苦夏的食物,比如北方吃面食、饺子,南方有吃伏羊的习惯。在这么热的时候吃羊肉,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个阶段,人体脾胃特别空虚,外面一派阳热、里面却一派虚寒,这也提醒我们,这个时候一定不能吃任何寒凉的食物。寒凉伤脾胃,造成脾胃功能更差,苦夏的症状也会更明显。因此,这时候反而要去吃一些温热的食物。
苦夏时节需温热、忌寒凉
夏季以温热为主,要喝热汤养脾胃。脾胃扎实了,耐暑能力也增强了。大家千万不要由着自己的感官认识,觉得天气炎热一定要吃冰,其实肠胃损伤之后,对整个脾胃后续的功能恢复是没有一点好处的。
另外,苦夏时节喝凉茶也是不合适的。凉茶,顾名思义是以寒凉、清热解毒的药材为主的,此时服用易伤脾胃。如果在这个季节大量地喝凉茶、斑痧这种清热解毒的凉茶,首先脾胃损伤,其次容易造成腹泻。
但大家可以用一些开胃醒脾的茶饮,比如传统的乌梅汤,以乌梅、山楂、陈皮来煮茶。而且,乌梅一定要是烘培过的,山楂也是炒过的,这样不会寒凉而伤脾胃,可以开胃健脾、开胃醒脾。
如果有上火的症状,还要从源头上去考虑,这种火往往是一种虚火,可以用一点益气养阴的食疗。比如熬夜完之后的上火,煮西洋参、石斛茶饮,就可以把虚火敛降下去,又不会产生伤脾胃。
总之,在苦夏到来时,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护脾胃,包括一些寒凉的、生冷的、冰箱里的食物或者不太干净的食物,尽量不要入口,因为这个时候脾胃功能是比较脆弱的,非常容易造成肠道感染。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