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身说法
- 全部
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盛产玉石,蕴藏在山间的玉石给这里的山川大地增添了许多灵气。石艳长得俊俏秀气,一家就生活在岫岩县城,这里是她深爱的家乡故土,前后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成就了她不一样的感人守护故事。
辗转山水间,守护客运生存线
1970年8月石艳出生在岫岩满族自治县新甸镇大石堡村。父亲是镇上的武装部长,她在兄妹三人中排行最小。石艳初中毕业后来到岫岩纺织厂劳动服务公司工作,因企业重组改制,26岁开始石艳转战6年多商场,她靠着聪明美丽和伶牙利齿,在岫岩百货大楼卖副食、水果和烟酒糖茶,有了一定的经商本事。
1999年,石艳与在岫岩交通征稽所工作的付松鹤相识,同年结婚,两人出资9万元购买了一台小客车搞起客运。从岫岩到庄河的冰峪沟60多公里的路程,沿途山清水秀,峰回路转,风景如画,冰峪沟更有“北方桂林”之誉。石艳能吃苦,她起早贪晚,奔波在这条美丽的客运线路上,虽然辛苦,但看着女儿付慧贤每天用小手数票款的样子,一家人很知足、幸福。
然而,客运线路越繁忙,效益越好,瞄着这个行业的人就越多,竞争也更加激烈。为了挣钱,石艳忙得不可开交,她和爱人将旧车卖了新买了一辆28座的客车,旅游旺季她的车最多时装了近60人。在她养车的第8年,竞争垄断事情迭生,一位道上大哥吞并了11辆客运车辆,只有石艳和一位老太太养的车没有被其垄断。交锋对立的时刻越来越多,天天干仗,对方上一系列“手段”,车压点不走,雇用社会人员打司机,软硬兼施,付松鹤越来越担心石艳的安全。石艳却颇有大将风范,她义正辞严:“不卖车!我得吃饭!”不知费尽多少周折,老太太的车还是扛不住被那大哥收了,而石艳的车就是垄断不了,因此大家也传开了:“石艳不是个善茬,惹不得!”此时石艳穿着时尚,打扮分外妖饶,辣妹子遇火就着的脾气尽显。
石艳凭借一己之力,守护客运线路14年,每年收入至少能收入12万元,直到2014年交付亲属经营。
倾情瑰宝中,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3年,石艳的命运发生了一次大的转变。这一年的7月,她和当时13岁的女儿付慧贤参加了现任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理事长康金胜举办的传统文化亲子夏令营,石艳说:“我稀里糊涂本来是心思带着孩子玩来了,没想到经过15天的学习,不爱走了!”
2014年2月,她和孩子又参加了康理事长办的15天冬令营。石艳做了今生最大的一个决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太好了,女儿喜欢学,我和孩子告别家乡,自己不亲自养车了,专门跟着康理事长和王秘书长学习传统文化。”
爱人付松鹤起初不理解,得知她和女儿真心愿意学,明理的付松鹤给予她们大力支持,石艳带着女儿付慧贤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路上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针对石艳的情况,王丽秘书长和其她老师们亲自设计她的学习课程,一个又一个考验,一个又一个挑战,向着石艳而来。践行传统文化要格物致知,石艳经历了诸多的第一次,改变她打扮妖饶的习惯,安排她穿别人的内衣,脚穿大头鞋,崇尚节俭,每次使用牙膏都有人量用了多少,多了就被批评。要求她在各方面做出改变,全家学习,说话柔和,无我利他。经过近11年的圣贤教育学习,如今的石艳一家人,进步巨大,已经23岁女儿付慧贤遇到好老师,各方面出类拨萃,独立组织了多场百人千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并参与宣讲团登上讲台分享学习体会,受到全国各地观众欢迎喜爱。石艳已经成为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女儿学习期间,她就承担起百人千场组织工作,仅在去年就成功举办了11场,她结合自身经历为义工进行培训,让无数人感动流泪。在她和孩子的影响下,爱人付松鹤也加入学习、践行传统文化行列,一家人成为坚定不移守护传统文化的典范。
深情大爱里,守护青少年幸福
目前石艳已经成为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的精英力量。她说:“康理事长和王丽秘书长功德无量,在弘扬传统文化、从事传统家庭教育的道路上,两位老师殚精竭虑,想尽一切办法,吸引更多的人走上这条正确的道路,自己花钱费尽精力用生命在救人!”
2023年12月21日,石艳勇敢地接受新任务,带一位来自山东名叫雅雅的严重抑郁的22岁女孩,乘火车到家校社培训基地学习。凌晨3时,她和郭君老师顶着凛冽的寒风出发。雅雅抑郁7年,每天吃药,经常轻生,看了多少医院不见效果,在家依靠父母轮流看护,全家人已经疲惫不堪,绝望之时找到家校社,领导将带这个孩子的重任交给了石艳。
这对石艳来说是一次大考验。去年12月22日至今,她和雅雅24小时全天在一起,她按照王丽秘书长的教育方案,将爱给了这位急需帮助的雅雅,来基地后雅雅就断了吃了7年的抗抑郁药物,刚断药时,雅雅情绪极不稳定,有一次还动手打了石艳。她不抱怨,不嫌弃不放弃,教育雅雅习劳知感恩,明理懂孝顺,一个全新的雅雅正以良好的姿态呈现在大家面前。雅雅的父母感动不已,也开始积极参与学习传统文化。
王丽秘书长早就给石艳取了一个好听的修学名字——心果,意为给人们带来美好和幸福。眼下,她正和基地的老师们制作迎新春的大馒头,站在2024年新春的起点上,不信春风唤不回,春风正在吹来,石艳用善念之花开心果,她感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自己为他人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人生历程中,石艳从守护客运线路,到全家守护传统文化11年,到守护青少年幸福,她奋斗着,守护的果实更丰硕,弘扬传统文化的路走得越来越坚实……
吴振宇,1981年出生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曲家店镇厂子村,兄妹二人,1998年,18岁的他初中毕业就来到沈阳五爱街打工,给服装批发商取货发货,干了一年后,回厂子村呆了一年,20岁时父母给他订婚,22岁结婚,交彩礼2.4万元,欠了2万元外债,光靠种地还债太慢了。
2002年冬底,吴振宇来到沈阳市和平区南五批发市场干了7年。然后他去铁西区盛发市场自己经营蔬菜批发,有了一辆运输车每天批发14万斤菜,经常24小时不睡觉。先期没活,中午就吃一根麻花。这期间他花60万元买了宁官一处商品房,货款38万元,2005年买基金赔了4万元,好在经营蔬菜天天进钱,每年收入10万元。亲属介绍在市场运输来钱快,刚开始挨打受欺负,有活也不让他干,从忍到打抱不平,天天吵架,吴振宇在盛发市场风声水起,一提小宇无人不知,每天靠讲价、拿货、装车检验,他最多时一天就挣2000多元,2013年以后他每年收入30多万元,这位从乡村来的打拼者,靠自己努力,在省城沈阳扎下了根,有了一席之地。
这时的吴振宇春风得意。每当想起自己上学时无论刮风下雨每天骑着自行车走15里路,为了改变命运,从乡村一路走来,历尽千辛万苦,有过找不到活或赔钱了回村没有脸面见人时的窘态,有过被人欺负时的委屈,有过拼命干活时的要强。过往种种,他和自己现在对比,一个带着外债闯省城的农村人,如今他还清了外债,在万家灯火的城市有了自己温暖的港湾,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特别是二女儿,乖巧美丽,是他的掌上明珠。想起这些,吴振宇感到自己的打拼太值得了。逆境来袭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吴振宇事业顺利大展宏图之际,他不知道一场灾难在悄悄来临。2015年2月24日,星期二,农历大年初六。这是春节后的一天,刚下过雪,从昌图通往沈阳的一辆客车艰难的行驶在公路上,吴振宇的母亲、妻子、小女儿和外甥女都坐在这辆车上,她们是刚刚在老家度过春节回沈阳。客车行驶至调兵山路段,一场惨不忍睹的车祸发生了!吴振宇的四个至亲转眼之间与他阴阳两隔。吴振宇懵了,他绝望了,一天时间他抽了5盒烟!生意停了,什么都放弃了,他硬挺着处理亲人的后事,又带骨折的大女儿去医院治疗,出院已经4月份。这时候他一个人呆在房间里,亲人生前的一幕幕如演电影一样浮现在眼前,他说直到这时他才崩溃,那种撕心裂肺的思念,那种无法形容的孤独,那种为什么我遇上的痛苦,让吴振宇极度的受不了。他后悔自责自己为什么不开车回去接她们,他抱怨那个司机和交通警察,他感觉生活没有意思,他想到去死!然而想到刚近60岁的父亲和刚刚13岁的大女儿,他还得硬撑着活。他去寺庙为亲人超度,去居士林念佛,开始吃全素,6月份又参加了7天的水陆法会。7月份在家没事,吴振宇看电脑视频,接触圣贤教育,一盒烟、一条毛巾,他仿佛明白了什么道理,有时痛哭,有时看着电视就打自己嘴巴,这样的生活他持续了6个月。吴振宇最难忘的就是2016年的春节,父亲、大女儿和他,过的一个非常凄凉的年。照亮人生向光而行痛定思痛,生活还要继续。2016年4月21日,吴振宇有幸参加了家校社在抚顺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举办的第48期《弟子规》培训班,他明白了,人,不能为自己而活,余生他要做点事!当时他还是愁容满面,期间他想卖唐装,没成。这年6月他又参加了《太上感应篇>学习班,之后吴振宇坚定信心来家校社在抚顺的基地从事长期义工。这意味着彻底告别每天千元的收入,开启了一段别样的人生。2016年下半年吴振宇学习传统文化当年就带问题孩子,头三年他根本不会带,控制欲极强,没有爱,光讲理论,后来经过不断的磨炼,他至今已带6期夏令营、5期冬令营、3期青少班。回想学习传统文化走过的8年,吴振宇不容易。他带孩子的烦恼、碰壁、讨厌,期间6次想回家,4 次请假,对立、抱怨,不想睁眼看孩子。然而每当他看到父母千里迢迢送孩子过来,上火车看见有的孩子骂妈妈,在大街上发生冲突,他感受到了原来没有了教育,特别是传统文化的教育,孩子无生活技能,吃啥没够,抱怨变成恨。回到现实,他难受也坚持,有两次看不到希望了,晚上开会,吴振宇内心有个声音必须得走,但他还是战胜了自己,余生就走这条路,不能请假了。吴振宇说:“苦是好东西,让我醒,修学路上要提升,每天待人接物要有感恩心恭敬心,真诚平等。刚到北京找生存机会,发展不为我个人,要让中华传统文化复兴,让中国站起来!”为此,吴振宇和其他老师一起在北京打拼,东奔西走找房子,没钱了他和同事连续吃两个月的玉米面,从四合院到琉璃河,从君悦到青龙湖,他参与见证了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的建立和成长,参与成功举办19场百人千场,看到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孩子和家庭重获幸福,他就高兴欣慰。长期的从事批发买卖,吴振宇的脾气一时难改。有时让很多人受不了,那种黑着脸训人的方式,让人看见他绕道走。时间长了大家懂得了他的初衷,选择了理解,但吴振宇正改自己的短板,今年新年开头,他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张图:新年做个新人。8年时光,吴振宇感觉最对不起大女儿。他长期做义工,女儿16岁就打工,自己找工作、租房子,如今像他当年一样自立自强。吴振宇也从学习、践行传统文化中活出了尊严,他说:“去年开始学习养正遗规,有一篇人没有志向如人无脚一样,志向是前行的动力。康金胜理事长和王丽秘书长终身搞教育,我要跟着恩师走,学习传统文化做中华好儿女,35年前迷失过,我要让后人不再迷失,舍弃小家顾大家活得更有意义,苟利国家生死已是一种情怀,我要坚定信心,传统文化照亮了我今后的人生道路,我要让更多人接触传统文化,为中华传统文化复兴而工作!” 一路走来经历坎坷,吴振宇在逆境之中奋起,成为一个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照亮自己人生路的典型。
采访安成波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因为他很忙。约过几次,他都说:“还是写别人吧,我只做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在一个冬日的午后,他和我唠了一个多小时,情况逐渐清晰。但我心里还是有一个疑问:究竟是什么力量、何种原因让安成波在抚顺市传统文化基地驻守了8年,而且至今还在延续?
他哈哈笑着说:“我这人不好写,我之所以一直在这里,不是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儿,主要是被感动了要报恩,同时我每天生活在基地,所做的事和打交道的人,让我心里舒服高兴!”
安成波是一个稳重、责任感和办事能力很强的人。1966年2月出生的他身材微胖双目有神,做事雷厉风行。他和妻子姜淑艳住在沈阳市于洪区沙岭镇,有两个可爱懂事的女儿。1990年开始他在东北最火爆的五爱市场从事了三年的服装批发,后期又在沙岭镇购置了120多平方米的门市,用固定的实体店搞服装销售,生意风声水起,一家人衣食无忧,这期间安成波还学会了开车,而且是A2票,除大客车以外,他均能够驾驶。家庭生活越来越好,培养教育两个女儿成了大事儿。妻子姜淑艳心里有追求,曾经自学了十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心要让两个女儿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在安成波的支持下,2011年姜淑艳带着两个女儿来到抚顺市传统文化基地学习,大女儿安丽雪系统学习了三年传统文化,依靠诚信为先和踏实经营成为快手平台颇有名气的网络带货主播;二女儿安丽娇在基地学习将近9年,进步快,人品好,2019年被沈阳广东银行录用;2014年,基地在城区开办的素食馆急需一名厨师,安成波的大女婿苏禹是国家一级厨师,在沈阳有一份高薪的工作,得知基地需要,苏禹毅然辞去工作,义务为基地素食馆工作了近3年。安成波说:“我两个女儿没上大学,但学习传统文化后,找工作真的不愁,单位都愿意要。”2014年,由于姜淑艳母亲年事已高离不开人,姜淑艳离开基地回家照顾妈妈,安成波介绍道:“我就这样接了妻子的班,把实体店租出去,放下生意来到抚顺,初衷就是陪伴孩子,也能为基地做点事儿。”
2014年秋冬时节,安成波刚来基地,当时想:不能光陪孩子,自己也得学习,同时发挥特长,为弘扬传统文化做点啥。创办传统文化基地的康金胜、王丽夫妻帮助自己孩子成长,并且数十年义务办学、助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壮举令他佩服、感动,更加坚定了他在传统文化基地坚守的决心。他来之后,康金胜对其能力极其任可,将许多管理工作落到他的肩上,安成波有了用武之地:管理和驾驶大小车辆、负责基地后勤采购等,他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坚守更有意义。
2014年,安成波来到基地的第一个岗位是司机。告别了服装市场的喧嚣,面对马金村山阳屯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氛围,让他感受到了无比的安心。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一干就是8 年,而且是每天奉献,没有薪资,却又无怨无悔的8年!
既然是司机,就要把好方向盘,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2014年至2017年,是抚顺市传统文化基地来人最多的3年。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接站、送站任务异常艰巨,冬令营、夏令营以及在多地举办的传统文化公益论坛都需要安成波,他每天奔波在公路上,向来学习的学员送上第一张笑脸,他的笑容也代表了基地的形象。那些年,从三亚到大理,从河北到山东,他平安驾驶车辆到过无数地方,每年驾驶里程都在6万公里以上,空余时间他就保养车辆、打扫车内外卫生,保持车况良好,整洁明亮。安成波说:“康金胜、王丽夫妻的大爱无疆,看到人们揣着忧愁来带着满意走,学员从不好到变好,我再苦再累也值得!”
安成波除了开车以外,还负责柴米油盐等后勤采购。他悉心掌握学员的饮食喜好,学员喜欢的素食材料在什么地方能买到,他了然于胸,学员多时每年仅调料的采购量就多达40万元。这些钱经他的手从没有出过差错。在抚顺农贸大厅和裕民商城等处的许多商贩见识了这位不一样的采购者,他将采购物品质量放在第一位,讲价讲的到位。“多开发票套取现金的事儿他从来不做!”商贩这样评价安成波。
2018年8月安成波不知道什么原因患了轻微脑梗,在沈阳住院的十天时间,康金胜、王丽夫妻去医院悉心关怀,安成波深受感动,他这样鼓励自己:我选择了长期工作在基地,病好了以后更要为弘扬传统文化多出力,一定坚守下去,可不能退出啊。
2018年以后基地遇到了很大困难。病好后有人劝他回家经营生意,即使给别人开车也能多挣不少,安成波对此根本没有动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坚守:资金不足,他采购时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农忙时节人手不够,他完成开车任务就拿起锄头,顶着烈日除草,几年下来没怎么干过农活的安成波成了种地好手,经过日晒风吹皮肤虽然黑了但人也越来越壮实;现在安成波是传统文化基地里从维修维护到日常管理的“多面手”,2022年12月,他组织采购10吨花生,与大家夜以继日奋战,以传统方法压榨出5吨花生油,让更多家庭吃上了放心油品;2023年新春佳节来临,1月份基地院内支起来大帐篷,作为天然大冰箱,制作深受人们喜爱的学校特色食品大馒头,5吨的白面将制作10多天,安成波和基地的男女老少齐上阵,用又一轮的辛勤劳作迎接新春。
安成波凭着坚定的意志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基地里生活工作了8年。一年又一年过去,一次又一次出车,安成波把人生宝贵的中年时光奉献给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事业,现在又有很多人加入到他的行列。他说:“我坚守在这里,无论经历多少风霜雨雪也不离开。看到康金胜、王丽夫妻不辞辛苦弘扬传统文化,我希望通过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个人的努力,抚顺市传统文化基地一点一点越变越好,让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