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有季节之分,不同季节各有侧重 | 时令节气与健康
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实用的祛湿方法。
祛湿并不仅限于某个季节,而是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特点进行调整。
秋季燥气当令,湿气逐渐减弱。但适当祛湿仍然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尤其是对于易受湿气侵袭的人群。
热水泡脚
具体操作:每天晚上睡前用40~45℃的热水泡脚,泡至脚底微微发红、身体微微出汗为佳,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
适应人群:适合长期久坐不动、容易感到疲乏和头重的人群。
禁忌证: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液循环障碍者或皮肤破损者不宜使用。
艾灸疗法
具体操作:选择艾条,在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进行温和灸,每次灸10~15分钟,每周1~2次。
足三里: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处往下约四横指的位置。
关元穴:肚脐正下方四横指的位置。
气海穴:肚脐正下方两横指的位置。
适应人群:适合体寒湿重、四肢无力、疲乏困倦的人群。
禁忌证:孕妇、皮肤过敏或有开放性伤口者不宜使用艾灸。
刮痧排湿
具体操作:使用刮痧板,在背部、肩颈部、腹部等部位轻轻刮拭,以皮肤微红为度。刮痧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湿气排出。每周1~2次,具体频率根据个人情况调整。
适应人群:适合感到身体沉重、疲倦无力、食欲不振的人群。
禁忌证:皮肤过敏、易出血者、孕妇及皮肤有损伤者不宜刮痧。
晒太阳
具体操作:每天适度晒太阳,建议在上午10时前和下午4时后、阳光不强烈时进行。晒太阳有助于振奋机体阳气,排出体内寒气,增强温煦作用进而蒸化水湿。
适应人群:适合居住环境潮湿,经常感到身体困重、神疲易倦的人群。
禁忌证:避免在紫外线过强时段长时间暴晒,皮肤敏感者需注意防晒。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秋季肛肠疾病高发,中医有妙招
广东省中医院
秋意渐浓,
在这个气候转换的季节,
我们的养生策略也应随之调整,
特别是对于肛肠健康,
更应注重秋季的养护。
为什么秋天要注重肛肠健康?
秋天,大部分地区气候由炎热转为凉爽,空气湿度降低,逐渐变得干燥。这种气候变化对人体的肛肠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秋季干燥的气候容易导致体内水分不足,引起便秘,进而可能引发或加重痔疮等肛肠疾病。
中医认为,大肠是“传导之官”,主要负责体内废物的排出。秋季干燥的环境容易伤及肺脏,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燥可导致大肠津液不足,使得大便干结,排便困难,长期下来可能对肛肠部位造成损伤。
秋季如何预防肛肠疾病?
顺应自然
中医养生强调顺应四季变化。秋季养生应以收为主,即收敛阳气,滋养阴液,为冬季的闭藏做准备。
润燥养阴
秋季气候干燥,易伤肺阴,故润燥是秋季养生的关键。应多食用一些养阴润燥的食物,如梨、蜂蜜、芝麻、银耳等,以滋养身体,缓解秋燥。
调整脾胃
夏季人们往往因饮食不节或过食生冷,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入秋后,应逐渐调整饮食,减少寒凉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一些健脾和胃的食物,如山药、扁豆、薏米等。
早睡早起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秋季应遵循“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作息原则。早睡可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则利于阳气的舒展,避免秋乏。
情志调养
秋季万物凋零,人们容易产生悲秋情绪。中医有“悲忧伤肺”之说,因此,秋季养生还应注意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对身体的影响。
适度秋冻
“春捂秋冻”是中医养生的一种方法。立秋之后,气温逐渐下降,但不要急于增添衣物,适度的秋冻可以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促进新陈代谢。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秋季运动应以温和为主,如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等,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津液外泄,损伤阴气。
防病保健
秋季是一些疾病的高发季节,如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应加强自我保健意识,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同时,可以通过艾灸、拔罐等中医方法来预防疾病。
饮食有节
秋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助燥伤阴。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或腐败的食物。
出现这些症状,要看医生了!
中医认为肛门病等肠道疾病与脾胃功能紊乱、湿热下注、气血瘀滞等因素有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胃肠道症状,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持续性腹痛:如果腹痛持续不缓解,特别是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呕吐等。
呕血或黑便:呕血表现为红色血性呕吐物或咖啡渣样呕吐物,黑便则为黑色、柏油样的恶臭粪便,这些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征兆。
便血:排出鲜红色的血便通常来源于下消化道出血,但上消化道出血量过大时也可能排出鲜血。
急性肠胃炎症状:恶心、呕吐、腹泻等,如果伴有肠鸣音异常,可能是急性胃肠炎的征兆。
肠梗阻迹象:肠鸣音次数明显增多,声音响亮高亢,可能存在肠梗阻的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消化不良:如果经常出现单纯性肠鸣音且不伴随其他症状,多是消化不良引起的。
肠易激综合征:长期精神紧绷、肠道感染可能引起肠易激综合征,表现为腹痛腹胀、排气排便增多。
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可能是肠道疾病的信号。
腹部肿块:如果触摸到腹部有异常肿块,应及时进行检查。
体重无缘无故的明显下降:可能是一些严重疾病的症状,需要进一步检查评估。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应尽快到医院就诊,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中医如何预防胃肠道疾病呢?
中药药膳
银耳百合羹
材料:银耳15-20克(干品),百合30克(干品,或新鲜百合50克),冰糖适量(根据个人口味调整),枸杞一小把(可选,用于增色和营养)。
做法:
泡发银耳,泡发后去掉硬梗,撕成小片。
清洗百合,如果是干百合,也需要提前泡发,新鲜百合则直接清洗干净。
将泡发好的银耳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清水,水量根据银耳的多少和喜欢的浓稠度来调整。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炖至银耳软糯,汤汁变稠,银耳炖至软糯后,加入清洗干净的百合,直到百合熟透变软。
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冰糖,搅拌至冰糖完全溶解。
在羹快炖好前5分钟,加入清洗干净的枸杞。所有材料炖煮至软糯,汤汁浓稠,冰糖完全溶解后,即可关火,稍微冷却后即可食用。
功效:适宜晚餐搭配,具有滋阴功效,适合秋季干燥气候下的胃肠调理。
腹部穴位艾灸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燃烧艾绒产生的温热刺激来调节身体的气血和经络。对于胃肠道的调理,艾灸可以通过以下穴位发挥作用:
中脘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肚脐上四寸处,是调节脾胃功能的主要穴位之一。
天枢穴:位于肚脐旁开两寸处,左右各一,艾灸此穴位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
神阙穴:即肚脐,艾灸此穴位有助于温补脾胃,调和气血。
关元穴:位于神阙穴下三寸,艾灸此穴位有助于温补肾阳,调理下焦。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1横指处,艾灸此穴位可以增强消化系统功能,改善腹泻、呕吐等症状。
艾灸调理胃肠道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穴位和灸法。通常,艾灸的时间和频率应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在进行艾灸时,应注意避免烫伤,同时艾灸后应保持情绪稳定,饮食清淡,避免立即洗澡或吹冷风。
需要注意的是,艾灸虽然对于虚寒型的胃肠症状有较好的疗效,但对于湿热证、实热证、阴虚证等类型的胃肠疾病则不适宜使用艾灸,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在进行艾灸前,最好先咨询专业的中医师进行辨证论治,确保艾灸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解锁“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的养生密码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 柏立群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你是否也曾渴望找到一把解锁健康的钥匙?其实,这把钥匙早已藏在古老的中医智慧中——“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句智慧箴言背后的科学道理,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它,让健康与你常伴。
一、揭秘“劳于形”的真谛
1. 劳于形≠劳累过度
首先,我们要澄清一个误区:“劳于形”并非鼓励大家拼命运动到筋疲力尽。相反,它倡导的是适度、有规律的身体活动,目的是让身体的每个角落都得到温柔的呵护与锻炼。想象一下,每天给身体来一场恰到好处的“SPA”,是不是既舒服又健康呢?
2. 古代养生秘籍
其实,古人早就意识到了运动的重要性。《黄帝内经》里的“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就是最好的证明。而像导引术、太极拳这样的传统健身方法,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们通过缓慢而有力的动作,帮助调和气血,让身体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强健。
二、科学证明:运动是健康的守护神
1. 运动与免疫力
你知道吗?规律运动就像是给免疫系统打了一针强心剂。它能促进血液循环,让免疫细胞在全身快速巡逻,一旦发现“敌人”,就能迅速出击。这样一来,你的身体自然就能抵御更多疾病的侵袭了。
2. 心血管健康的守护者
心血管疾病是现代人的头号杀手,但幸运的是,运动是预防和治疗它的有效武器。通过运动,你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血脂水平,还能让心脏变得更加强壮有力。这样一来,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自然就大大降低了。
3. 心灵的解忧草
运动不仅能强健体魄,还能抚慰心灵。当你感到压力大、心情低落时,不妨试试去户外跑跑步、打打球。你会发现,运动后的自己仿佛脱胎换骨一般,心情变得格外舒畅。原来,运动还能帮助我们缓解压力、改善情绪、提升自信心呢!
三、行动起来:将“劳于形”融入生活
1. 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运动需求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制定运动计划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年龄、健康状况和运动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强度,让运动成为一件既愉快又有效的事情。
2. 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运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坚持。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逐步增加运动量和强度。同时,保持运动的连续性也很重要哦!
3. 注意运动安全
在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安全问题。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和场地、遵循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技巧都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在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拉伸活动也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
“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不仅是一句古老的养生智慧,更是现代科学对运动与健康关系的深刻认识。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用汗水浇灌健康之花吧!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健康美丽!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老年人长期失眠,试试这套按摩疗法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
老年人长期失眠不仅会令机体免疫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情绪失控、疲劳乏力等,还可能加速衰老,加大老年痴呆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甚至心脏病等发病几率,危害极大。湖南省直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专家整理了一套按摩疗法,可以有效缓解老年人失眠症状:
双掌轻揉面部
用两手掌紧贴面部,以均匀的每秒2次的速度在面部来回揉搓1~2分钟。此法可以疏通面部神经,有促进睡眠防止皱纹的作用。
拇指揉搓耳朵
两拇指紧贴前耳下端边缘,由前向后,自下而上的方向,用力揉搓双耳1~2分钟。此法可疏通经脉,有清热安神、防止听力退化的作用。
指端按摩头皮
把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弯曲成45度角,用指端以每秒8次的速度在头皮上来回按摩 1~2分钟。此法可以加强头部的供血量,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入睡。
双掌重叠揉腹
两掌重叠后紧贴腹部以每秒 1~2次的速度,持续环摩腹部所有部位,重点在脐部及周围,按摩2~3分钟。此法可以健脾利胃,促进消化吸收。
推摩前胸后背
两掌以每秒2次的速度,自上而下用力推摩后背和前胸,推摩2~3分钟。此法有强心、健腰、疏通脏腑经脉的功效。
搓摩颈肩部位
两掌以每分钟1~2次的频率,用力交替搓摩颈肩肌肉群,重点在颈后嵴两侧,揉摩3~4分钟。此法可以有效缓解疲劳,预防颈肩病变。
掌推双腿
让两手相对,紧贴下肢上端,以每秒1次的速度,由上而下顺推下肢1分钟,再以此方法顺推另一下肢2分钟。此法能够解除下肢疲劳,疏通足六经脉。
作者:老年病科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这十道养生素食,一定有你需要的,赶紧滋补起来!
素食食疗菜谱
一盏茶,一碗素,
简单、安静、从容,
素食更是一种态度!
1. 番茄美颜煲
材料:番茄2颗、豆皮30克、水1000毫升
药材:枸杞10克
调味料:番茄酱4大匙、盐1小匙
做法:
1)番茄洗净去蒂,切成小块;豆皮以滚水稍微汆烫,沥干水分,切小块备用;枸杞洗净,沥干备用。
2)取一汤锅放入1000毫升水煮滚,放入步骤1的番茄块和豆皮块煮滚。 3)放入枸杞,加盖以小火焖煮5∼6分钟,起锅前加入调味料即可。 2. 牛蒡补气煲 材料:牛蒡150克、红萝卜30克、白菜60克、冻豆腐2块、金针菇30克、鲜香菇3朵、水800毫升 药材:黄芪12克、人参须10克、红枣6颗 调味料:盐1大匙、糖1小匙 做法: 1)所有材料洗净,牛蒡、红萝卜去皮切片,白菜切段,冻豆腐1块切4小块,鲜香菇去梗,金针菇切除根部。 2)取一汤锅放入800毫升水煮滚,放入步骤1的所有材料煮滚,续放入药材,加盖以小火焖煮5∼6分钟,加入调味料拌匀即可。 小提示:牛蒡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和绿原酸,能健胃整肠,预防便秘。黄芪则具有补气、调节血压等功效,很适合气虚体弱、精神萎靡的人冬季温补。 3. 十全山药大补煲 材料:山药350克、素丸子200克、水800毫升 药材:熟地16克、黄芪8克、白果20克、红枣5颗、淮山4 片、人参须20克 调味料:盐1大匙 做法: 1)山药去皮切块; 2)汤锅放入800毫升水煮滚,加入山药块、素丸煮滚,续放入所有药材,加盖以小火焖煮5∼6分钟,加入盐调味即可。 小提示:这道素食煲汤很适合血虚体弱、过度疲劳的人食用。山药含有天然荷尔蒙,经常食用可以强健身体、恢复体力、滋润肌肤。熟地能补血滋阴。 4. 蔬食豆腐养神煲 材料:莲藕60克、马铃薯40克、红萝卜30克、豆腐40克、杏鲍菇80克、水800毫升 药材:何首乌40克、人参须20克、茯苓2片 调味料:盐1大匙 做法: 1)莲藕、马铃薯、红萝卜都洗净去皮;杏鲍菇、豆腐洗净,备用。 2)莲藕、红萝卜切成片状;马铃薯、杏鲍菇切滚刀块状,豆腐切厚片。 3)取一汤锅放入800毫升水煮滚,放入步骤1的莲藕片、红萝卜片和马铃薯块煮。 4)续放入步骤2的豆腐片、杏鲍菇块和所有药材,加盖以小火焖煮5-6分钟,起锅前加盐调味即可。 小提示: 体质虚弱的人不适合热补,宜选择性质温和的食材和药材来调养气血和肠胃功能。莲藕、马铃薯和伏苓一起煲汤,有滋补脾胃的功效;何首乌则能安神养血,纾缓白发、腰膝酸软等老化症状。 5 .双椒蒸豆腐 原料:嫩豆腐一块 调料:红剁椒1大匙、绿剁椒1大匙、酱油一大匙 做法: 1、将水豆腐倒入盘中、切片,用手轻轻拨开成斜状。 2、将两种颜色的剁椒分别倒在豆腐两侧并浇上酱油。 3、蒸锅加水大火烧开后,放入豆腐盘,盖盖蒸10分钟。 4、将豆腐盘拿出,泼上热油即可。 6. 笋片毛豆 材料:笋,毛豆,芝麻,小辣椒 做法: 1、将笋剥壳洗干净切片,毛豆剥壳,小红椒切成小圈, 2、笋在锅中汆烫一下,毛豆粒也在锅中汆烫一下。 3、锅中热油放入毛豆粒和笋片煸炒。 4、锅中加适量的清水, 5、待笋片和毛豆颜色更深一些后,放入盐, 6、放入准备好的辣椒, 7、加入一小撮的芝麻,搅拌一下即可出锅。 7. 板栗烧白菜 材料:白菜一棵,板栗半斤, 调味料:高汤,淀粉,盐,蘑菇精,醋 做法: 1、用剪刀将板栗十字剪开,每边都1厘米左右, 2、将板栗和清水放到一个锅中煮10分钟左右, 3、将板栗煮熟后,剥去壳, 4、将白菜洗净,切成条状, 5、油烧至七成熟时,投入白菜条,然后放入绿色的叶子, 6、放入清水煮3分钟即可,捞起控干水分备用, 7、锅中放入高汤、盐、蘑菇精、醋,加入少量水, 8、放入刚才炒过的白菜, 9、用水淀粉勾芡,煮开就可以起锅装盘, 10、用同样的汤汁煮一下板栗煮开后就可以装到白菜的上面了。 8. 酸辣土豆丝材 料:土豆(中等大小)2个,白醋4勺,糖1勺,盐适量,植物油,小米椒3个步 骤: 1、土豆洗净去皮切成细丝,冲洗两遍后再放入凉水中浸泡10分钟左右,浸去淀粉。 2、锅里烧开水,放浸泡好的土豆丝焯水半分钟左右,断生即可,捞出沥干水。 3、把调好的糖醋汁放进土豆丝里拌匀,糖醋比例根据个人喜好而定。 4、锅里烧热油,放入干花椒炸至花椒变色出味。 5、关火,捞出花椒,稍停片刻,放入红椒段,利用油的余温炸辣椒。 6、最后把油跟辣椒一并倒入土豆丝中拌匀即可。 9. 泰式蔬菜面材 料:荷兰豆、胡萝卜、蘑菇、生菜、细面、金兰酱油、辣椒、海盐步 骤: 1、先将荷兰豆洗净去丝,把胡萝卜洗净切成丝状,蘑菇洗净切成小块,另外再将生菜洗净切成小块。 2、先将细面加入到国内翻炒一下,不无需炒的过熟。再将蔬菜全部加入到锅内。最后再在其中加入酱油以及辣椒片和海盐,翻炒至面条熟透。 3、最后将素食面取出放入碗中就可以开吃了。 10. 凉拌双色腐竹主材:黄豆腐竹、黑豆腐竹、青瓜、白芝麻、植物油、食盐、香油、糖。做法: 1. 将腐竹成条放入水中,泡1-2个小时,待腐竹泡开之后,沥去水,切成小段。 2. 将切好的腐竹放入开水中1-2分钟,捞起沥水,装碗备用 3. 青瓜洗净,斜刀切成小片,放到碗中备用 4. 将腐竹、青瓜都放入大碗中,放入盐、植物油、香油、糖,用手抓拌均匀。
5. 盛入盘中,撒熟白芝麻点缀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