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拆迁款早就全给了儿子,如今只不过想住个暖和的楼、每月有点零花钱,这要求过分吗?”年逾七旬的赵大爷在电话中声音沙哑,语气里透着小心的试探。电话另一端儿子赵大哥却满腹委屈:“我确实尽力了,父亲捡废品堆满院子,邻居投诉不断,换了平房他又嫌冷,我现在打零工维持生计也不容易。”这起刚刚受理的赡养费纠纷案,带着两个截然不同的叙述摆在了综合审判庭法官马骏的案头。进一步了解得知,家中此前拆迁所得的60余万元已全部交给儿子,如今赵大爷仅靠每月2000多元退休金生活,儿子几乎不管不问,他坚持要求儿子每年支付24000元赡养费否则日子“没法过”。赵大哥亦坦言自身经济状况拮据无稳定收入,但他一力承担了父亲的房租、水电等基本开支,父亲生病他也第一时间赶到,他最大的心结在于父亲的再婚配偶有自己的子女,若直接将钱交给父亲,很可能最终用不到父亲身上。案件最终进入庭审程序,然而开庭前出现转机,法律援助律师介入本案,法官马骏敏锐抓住这一契机邀请律师共同参与调解,他将双方请进法庭,关上门让积压多年的话当面说清。法官并未一开始就讲法律、算数额,而是从情感入手,对老人轻声说道:“如果我们今天硬性判决,钱可以判下来,但您儿子的心可能就寒了,亲情也难以挽回了。”转头他又对赵大哥说:“如果我就按流程一判了之,你们父子之间的情分也许真就到头了。判决容易,执行也不难,但之后的日子你父亲万一有什么急需,以你过去的表现,最后出手的肯定还是你。”这几句话,轻轻重重地敲在两人心上。法官的破局之道,在于将利益与情感摊开在桌面上,不回避、不偏袒。他没有一味批评儿子不孝,也未完全认可老人的所有要求,而是努力寻找那个既能保障生活、又不斩断亲情的平衡点。最终,儿子同意每年支付1万元赡养费,但要求按月给付,并且必须专款专用只用于租房。他还当庭承诺,父亲日后若有大病医疗支出也是由他承担。承办法官也在调解书中写得明明白白:“赡养费须专项用于租赁房屋,不得挪作他用”。这一笔,既暖了老人的心,也安了儿子的意。家事审判的法庭,有时不像一个决断是非的场所,而更像一间修复人心的作坊,在这里法条不是冰冷的尺子,而是温暖的支点,法官不只是裁决者,更是倾听者、搭桥人。一纸判决或许能判来赡养费,却判不回亲情。司法的温度,从来不只是法律的胜利,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包容之胜。
发布者:清风在线
10月01日

养脾胃,从不吃这4类食物开始

广东卫生信息

 

所谓“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是消化系统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脾胃功能决定着人体对营养的摄取和利用。

 

但生活中,有胃病的人不少,我们应该怎么养胃呢?

 

少吃4种食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马淑华提醒大家:当你开始不吃这4类东西时,脾胃就能恢复一大半——

 

1.少吃油腻食物,比如说肥肉、炸鸡、烧烤等油炸食品。

 

2.少吃生冷凉寒的食物,比如说奶茶、冰激凌。以及属性是寒性的食物,比如西瓜、绿豆等等。

 

3.少吃一些辛辣、生腌的食物,容易刺激肠胃。

 

4.千万不要吃得太撑,吃太撑太饱会导致脾胃超负荷工作,这就不是人吃饭了,是“饭吃人”了。

 

改掉4个伤胃习惯

 

不良的饮食习惯

 

如暴饮暴食,过度进食辛辣刺激、生冷寒凉、油腻高脂食物,都可能对脾胃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再加上饮食不定时,食用不洁食物可能会导致肠胃感染,引发肠胃疾病。

 

过度疲劳

 

超负荷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会不断地耗损人体气血,使脾胃得不到充分的滋养,而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和修复功能,进而影响脾胃健康。

 

缺乏运动

长时间久坐不动、缺乏运动,会导致身体代谢变慢,容易导致肠胃不通畅,进而造成肠胃堵塞。

 

吸烟酗酒

 

酒精、烟草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分泌过多,损伤胃部组织,增加患上胃肠道疾病的风险。

 

保持好心情

 

我们常听到有人说:“被你气到胃痛!”而这句话不只是夸张的形容,而是真实存在的现象。

 

《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精神因素与胃病关系的病例,情绪不稳定会影响脾胃的运作,降低其功能,导致肝气郁结,侵扰脾胃。

 

胃肠疾病的发生是心理与生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学习一些压力管理技巧,消除自己的负面情绪,例如放松深呼吸,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发布者: 汀兰
10月01日

“秋收”究竟要怎么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科(神经内科)副主任 姚欣艳

 

 

 

秋,不仅充满丰收的喜悦,更蕴藏着古老的养生智慧。秋季上接夏之生长,下接冬之收藏,是阳气由外长转换至里藏的关键时期,顺应自然法则“秋收”养身,对阳气的转换至关重要。

 

《黄帝内经》对秋季养生是这样阐述的:“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这里的“容平”是指人体在秋季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包括容纳、平和舒顺两层意思,而实现“容平”的重要途径是“养收”。到了秋季,身体本能地收敛阳气和能量,为了养生,起居饮食、精神情志、运动锻炼皆要以“养收”为原则。

 

早睡早起

 

 

秋属金,有肃杀的特质,此时草木凋零、大地明净,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们应当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

 

起居上应早睡早起,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适当补充阳气;早睡可以顺应阳气收敛,缓冲秋季夜晚肃杀之气对机体的影响。此外,立秋后昼夜温差逐渐变大,要注意防感冒。

 

饮食柔润

 

秋季燥气较盛,易伤津液,因此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梨、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冰糖等柔润食物,以润肺生津。与此同时,少吃辣椒、生姜等辛辣食物。入秋后,气候逐渐干燥,吃辛辣会伤肺。

 

心态平和

 

 

人在秋季容易暴躁易怒,建议尽量保持心理、思想活动安静平和,以减少肃杀之气对身体的影响。可以通过静坐或闭目养神等方法来调节气息、消除焦躁、养护心气。

 

此外,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忧、为悲,故秋季容易出现悲伤情绪,损伤肺气,进而伤害正气。因此,秋季养生应收敛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气,抵抗“秋刑”带来的损伤,建议心情不好时用柏子仁、酸枣仁泡水代茶饮。

 

运动轻缓

 

 

秋高气爽,是锻炼的好季节,根据秋天“养收”原则,应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尤其是老年人、小儿和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干扰阳气内藏。

 

秋季气候变化快,户外运动时应根据气温,及时增减衣物,切忌贪凉。此外,锻炼后不要穿汗湿的衣服在寒冷环境中逗留。

 

用灸强体

 

立秋后,人体阳气有内敛下降趋势,但体内仍属虚寒状态,寒湿邪气最容易侵袭人体,导致感冒、腹泻、腹痛等不适。此时适当艾灸可祛寒湿、温经脉、补益阳气。

 

▲艾灸足三里穴(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四横指处)可以增强免疫力。

 

 

▲艾灸风池(双手掌心贴住耳朵,十指自然张开抱头,拇指往上推,在脖子与发际的交界线各有一凹处即是)、大椎(在颈后部,第 7 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等穴位可预防感冒。

 

 

▲艾灸天枢(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中脘(脐中上4寸)等穴位可调理肠胃。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发布者: 汀兰
10月01日

服止疼药后胃痛,缓解有招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止疼药,特别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和布洛芬等,它们在缓解疼痛的同时,也可能会与胃部玩起“双面间谍”的游戏。它们犹如一把双刃剑,一边解除身体中的疼痛,一边悄悄地对胃部发起攻击,导致胃部疼痛、恶心、胃胀、消化不良等不适。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些自我护理的小知识。

 

服药期间注意事项

1. 服用止疼药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 服药过程中密切关注身体反应,特别注意观察是否有如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一旦出现应立即就医;

3. 止疼药不应与其他药物随意混合使用,特别是酒精、抗生素、抗焦虑药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

4. 可以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护胃药,如奥美拉唑等,以降低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

5. 服药时饮用足够的水,帮助药物的溶解及吸收;

6. 注意饮食调养,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对胃部的刺激;

7. 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益生菌保护胃肠道的健康,避免胃肠道菌群紊乱。

 

不同季节的服药特点

随着季节的变化,我们也需根据季节特点调整服药习惯。

春季新陈代谢加快,要多关注服药后止疼药的效果;

夏季阳光比较强烈,有些止疼药可能使皮肤对阳光敏感,在服用止疼药期间,应尽量避免长时间的日晒;

秋季口腔黏膜容易干裂,应注意保持口腔湿润,可以多喝水或含一些糖果,减少止疼药对口腔黏膜产生的刺激;

冬季应注意保暖,温水服药,同时适当增加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止疼药物吸收。

 

穴位按压缓解疼痛

对于服药后胃绞痛的症状,可以通过穴位按压来缓解疼痛。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穴位及其按压方法:

 

足三里

 

定位: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如图,约4横指),胫骨旁开一横指处。

方法:使用按压法。用拇指指腹直接在穴位上施压,力度要适中,以出现酸胀感为度,不要产生疼痛。按压时可以稍微做一些小范围的旋转或摩擦,每次按压2-3分钟。

释义:足三里是胃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能够调理脾胃,帮助消化,缓解胃部的疼痛和不适

 

 

温溜

 

定位:位于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方法:使用点按法。用大拇指快速而有力地在穴位上点压,每次点压间隔约一秒钟,持续1-2分钟,每天2-3次。

释义:温溜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郄穴,具有理肠胃的作用。

 

 

曲池

 

定位:位于手肘窝内侧,当手肘屈曲时,在手肘横纹的尽头。

方法:使用按揉法。将手指放在穴位上,以指腹为中心做圆形的揉动,逆时针和顺时针各揉动1-2分钟,每天2-3次。

释义:曲池是肘中的大海穴,可以调节胃肠道功能,缓解胃痛。

 

 

胃脘(上脘)

 

定位:位于人体腹部,坐直或立直,寻找人体正中线上的脐中点,然后向上量4指宽(约为3寸)的位置。

方法:使用推法。用手指(通常使用拇指或中指)按在这个穴位上,然后缓慢而有力地向下推动。每次推压可以持续1-2分钟,每天2-3次。

释义:胃脘穴(上脘)为胃经之腧穴,具有和胃降逆、理气止痛的功效,对于治疗胃痛、胃痉挛、胃胀、呕吐等症状具有较好的效果

 

按压穴位时要注意保持呼吸平稳,心态放松。如果出现持续的胃部不适,或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就医。

 

 

来源 | 推拿科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发布者: 汀兰
10月01日

药食两用佳品—百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百合,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Ker Gawl.)或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 Redouté)的干燥肉质鳞叶。百合在中国分布广泛,主要产于河北、山西、河南、陕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浙江等地。

百合的药用价值

百合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等症状。此外,百合还有排毒止血、健脾养胃的作用,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能够抑制肝炎和炎症反应,有助于预防冠心病。

1.养阴润肺:百合的药用成分中含有多种氨基酸,能够润肺益气,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

2.清心安神:百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改善肝脏功能,缓解失眠等精神疾病的症状。

3.排毒止血:百合具有排毒止血的功效,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能够抑制肝炎和炎症反应。

4.预防冠心病:百合中的钾元素含量较高,有助于控制血压,预防冠心病。

适用人群

1.气虚乏力的人:百合的清心安神功效有助于提高脑部血液循环,改善气虚乏力状态。

2.慢性咳嗽患者:百合中的植物纤维素能有效改善痰湿,对慢性咳嗽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月经不调的人:百合中含有的钙元素有助于改善女性内分泌失调,缓解月经不调的症状。

注意事项

1.体质虚弱的人:百合有清心安神、凉血止血的功效,会使人体血液凝结,因此体质虚弱的人不宜服用。

2.孕妇:百合味甘性凉,对孕妇来说有性凉血的作用,可能会影响胎儿健康,因此孕妇不宜食用。

3.乙肝患者:百合虽能抑制肝炎病毒的复燃,但乙肝患者服用过多可能会加重肝脏负担,应避免服用。

食用方法

百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食用,如清炒、熬粥、泡水、煲汤、清蒸等。不同的食用方式可以带来不同的口感和滋补效果。

1. 熬粥

百合可以和大米、小米等食物一起熬粥,不仅容易消化,还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将百合洗干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直到百合变软即可。

2. 泡水

百合用热水泡着吃,可以起到清心安神的作用,还能缓解疲劳。直接用水冲服,也可以用牛奶或蜂蜜等冲服,能调理肠胃,健脾益胃。

3. 煲汤

百合可以和枸杞、红枣、山药等食物一起煲汤,如百合枸杞红枣汤、百合红枣山药汤等,具有滋阴润肺、养血安神的功效,适合改善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等症状。

4. 清蒸

百合还可以清蒸后直接食用,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清蒸百合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其营养成分和原味。

百合作为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材,不仅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还因其独特的口感和滋补效果,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食材。通过科学的食用方法和合理的搭配,可以充分发挥百合的保健功效,为人们的健康生活增添

 

文稿/药学部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发布者: 汀兰
10月01日

“胃口太好”也烦恼,养胃阴、降胃火宜用它

广东省中医院

对于瘦子来说,胃口不佳往往是他们“长不胖”的苦恼来源。而有一类瘦子,却苦于自己“胃口太好”,但依然没法长得壮实。这类人往往“饿得快”,总是吃完东西没多久就开始觉得饿,可是吃过头了又容易觉得饱胀;平素也常觉口干不已,尤其是在干燥而又炎热的早秋,胃里像是有一团火,干渴烦躁,总是想灌下几口冰水“压一压”。

 

 

这种情况,往往是源于胃阴亏虚,胃火过亢;冰水冷饮喝完后虽能暂缓一时,但长此以往也会耗伤胃气。不如给自己备上一杯滋阴润燥的麦冬茶,不仅能降胃火,也正符合“秋宜降”的养生之法。

 

“沿阶草”

麦冬又叫“沿阶草”,韭菜似的叶片茂密浓绿,凌冬不凋,因此经常种在台阶边、花坛里作为绿化装饰。这种小草看着不起眼,而它最“精华”的部分也深埋于土中:生长数年后,积累了充足养分的麦冬,根部末端会变成纺锤状的小块根;将块根采下晒干,便可以作为药材使用了。

 

麦门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等功效。秋季咽喉干痒时,不少人就会在保温壶里泡上麦冬,不舒服时喝上一口,甘甜滋润,很快起效。对于干咳无痰等肺系疾病,麦冬也是一味常用的“润燥”药。

 

滋阴养胃

除了入“肺”,麦冬还能入胃经以养胃阴,降胃火。人们常把“脾”和“胃”一并提起,其实两者的特点还不尽相同,中医认为“脾土喜燥恶湿,胃土喜湿恶燥”,意思是脾更喜欢“干燥”,因为水湿太多会不利于脾发挥“输送精微”的功能;而胃则刚好相反,它在“工作”的过程喜欢有充足的“水分”进行滋润,这样才能更好地收纳消化。

 

 

 

胃阴虚的人,常常很容易觉得饿,也偏好于吃些汤水多的东西,同时容易出现口干、大便干、舌红干裂少苔等症状,这些其实都是胃中津液不足的表现。而麦冬甘甜柔润,甜中微微带苦,在滋养的同时又有降胃的作用,特别适合本身阴血不足、体型偏瘦又胃火亢盛的人使用。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发布者: 汀兰
10月01日

把秋季的明星素食食材,做成身体超爱的10道素食菜谱,润燥滋阴又益肺!

 

 

秋天天气干燥,中医讲究“燥则润之”,饮食上应以润燥、滋阴、健脾、益肺为主。同时,避免过于寒凉的食物,适当增加一些温性、平性的食材。

 

壹、秋季明星素食食材推荐

 

1. 根茎类:南瓜、山药、芋头、莲藕、红薯等。

 

功效:健脾益胃,滋阴润燥,富含膳食纤维和碳水化合物,能提供充足能量。

  

 

2. 菌菇类:香菇、银耳、木耳等。

 

滋阴润肺(银耳),增强免疫力(香菇),是秋季滋补的佳品。

 

3. 果实/种子类:梨、白果(银杏)、花生、杏仁等。

 

梨生津润肺,白果敛肺气,花生、杏仁富含健康油脂,能润泽肌肤。

 

 

 

4. 绿叶/其他蔬菜:百合、芹菜、菠菜、萝卜等。

 

百合清心安神、润肺;萝卜顺气化痰。

 

贰、无蛋奶无五辛纯素食菜谱

 

一、汤羹类(滋润补水)

 

1. 经典润燥:冰糖雪梨银耳羹

 

食材:干银耳、雪梨、冰糖、枸杞、红枣(可选)

 

做法:

 

① 银耳泡发撕小朵

② 与红枣一同冷水下锅,煮1小时至软糯出胶

③ 加入去皮切块的雪梨和冰糖,再煮20分钟

④ 出锅前撒枸杞

 

功效:滋阴润肺,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干和皮肤干燥。

 

2. 咸鲜暖胃:香菇板栗煨芋头

 

食材:芋头、板栗仁、干香菇、生姜、胡萝卜、芹菜

 

做法:

 

① 香菇泡发切块(泡菇水留用),芋头切块。

② 胡萝卜和芹菜切碎

③ 姜片爆香,下香菇煸炒,加入食材翻炒

④ 倒入泡菇水和适量水,加盐、生抽调味,

⑤ 小火炖煮20分钟至软烂

 

功效:健脾益胃,强筋健骨,温暖舒适。

 

二、主食类(能量满满)

 

3. 养胃首选:山药芡实养生粥

 

食材:铁棍山药、芡实、薏米、大米、枸杞

 

做法:

 

① 芡实和薏米提前浸泡2小时

② 所有材料(除枸杞外)放入锅中小火慢煮1小时成粥

③ 出锅前5分钟加入枸杞

 

功效:健脾祛湿,补中益气,非常适合作为秋季早餐。

 

4. 香甜软糯:桂花红糖蒸南瓜

 

食材:老南瓜、红糖粉、干桂花

 

做法:

 

① 南瓜去皮去瓤,切块放入盘中

② 均匀撒上红糖粉

③ 水开后上锅蒸15-20分钟至软熟

④ 出锅后撒上干桂花点缀

 

功效:补中益气,温暖脾胃,简单又美味。

 

叁、热炒小菜(清爽适口)

5. 清爽时蔬:荷塘小炒

 

食材:莲藕、荷兰豆、胡萝卜、黑木耳、山药

 

做法:

 

① 所有食材切片/段,先后焯水备用

② 热锅少油,下姜片煸香,倒入所有食材快速翻炒

③ 加盐、蘑菇精调味,淋少许水淀粉勾薄芡即可

 

功效:清热生津,健脾开胃,口感清脆。

6. 下饭神器:地三鲜(无五辛版)

 

食材:土豆、茄子、青椒、姜

 

做法:

 

① 土豆、茄子切滚刀块,茄子用少许盐腌一下挤干水分

② 分别将土豆和茄子炸至(或少油煎至)表面金黄

③ 锅中留底油,爆香姜末,下青椒翻炒

④ 再倒入土豆和茄子

⑤ 用生抽、素蚝油、糖、水调成酱汁倒入,快速翻炒均匀即可

 

功效:土豆健脾,茄子清热,是秋季的经典家常味。

 

肆、炖煮烧菜(温暖身心)

 

 

7. 丰富蛋白:番茄菌菇豆腐煲

 

食材:老豆腐、番茄、海鲜菇、香菇、姜

 

做法:

 

① 豆腐切厚片煎至两面金黄。番茄去皮炒出汁

② 加入菌菇和姜片翻炒

③ 倒入开水,放入豆腐,加盐、生抽、胡椒粉调味,炖煮10分钟即可

 

功效:开胃生津,补充植物蛋白和矿物质。

 

8. 秋季限定:菱角烧毛豆

 

食材:新鲜菱角、毛豆仁、姜

 

做法:

 

① 菱角对半切开。

② 姜片爆香,下菱角和毛豆翻炒。

③ 加入适量水和生抽、少许糖,焖煮10-15分钟至菱角粉糯,大火收汁。

 

功效:健脾益气,清热除烦,是江南地区的秋季时令菜。

 

伍、甜品/小食(润泽身心)

  

9. 安神清心:百合蒸梨

 

食材:雪梨、鲜百合、枸杞、冰糖

 

做法:

 

① 雪梨从上1/3处切开,挖去梨核做成盅

② 将百合、枸杞和冰糖放入梨盅内,加少许水

③ 盖上“梨盖”,放入碗中,蒸锅水开后蒸30-40分钟至梨软烂

 

功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对秋燥引起的干咳尤其有效。

 

10. 软糯零嘴:山药黑芝麻卷

 

食材:铁棍山药、黑芝麻粉、面粉、红枣、酵母粉

 

做法:

 

① 山药蒸熟压成泥,红枣去核切碎

② 面粉+酵母粉+黑芝麻粉+适量水,搅成絮状,揉成面团

③ 擀成一个长方形的大面片,上面铺上山药泥,红枣碎,卷起,切小块

④ 放蒸锅蒸20分钟即可

 

功效:健脾养胃,健康零食,口感丰富。

 

秋季多喝各种温暖的粥和汤羹,是补充水分和营养的最佳方式。希望这些菜谱能帮助您愉快、健康地度过这个秋天!  

发布者: 汀兰
10月01日

8道养心健脾的素食菜谱

素食菜谱汇 

 

 

秋天吃莲子,顺应天时,是非常明智的养生选择。莲子被誉为“水中灵芝”,在干燥的秋季食用,好处多多。

 

1. 健脾益胃,缓秋乏

 

中医理论:秋季天气转凉,人的脾胃功能容易虚弱。莲子味甘、涩,性平,归脾、肾、心经。

 

 

 

缓秋乏: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好了,人体能量供给充足,自然能有效对抗“春困秋乏”中的秋乏现象。

 

2. 养心安神

 

“秋应于肺,在志为悲”:秋季气候干燥,万物凋零,人容易产生悲秋、忧郁的情绪,影响睡眠。

莲子入心经,尤其莲子芯(虽味苦,但清热力强)对于工作压力大的脑力劳动者尤其有益。

 

3. 润肺抗秋燥

 

秋季主燥:秋燥最易伤肺,导致口干、咽干、皮肤干燥、干咳等问题。

 

 

莲子搭配:莲子本身有固涩之效,常与银耳、百合、雪梨等润肺食材一同炖煮(如银耳莲子羹)。

 

这道经典的秋季甜品能有效滋阴润肺,生津止渴,是对抗秋燥的绝佳食疗方。

  

 

4. 补充营养

莲子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钾、磷、镁),能为身体补充营养,为即将到来的冬季打下良好基础。

 

5. 能量满满

 

莲子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如钙、磷、钾)。

 

在秋季,它可以作为一种健康的能量补充来源,代替部分精制主食,更有益于健康。

 

推荐8道莲子素食谱

 

 百合莲子蒸南瓜 

 

-材 料-

 

南瓜、百合

干莲子、冰糖

 

-做 法-

 

1. 干莲子提前泡发

2. 百合洗净掰开

3. 南瓜切成两半,挖去内囊,切成块放入盘中

4. 在盘子中间放上莲子、百合、冰糖

5. 放入蒸锅,蒸15分钟左右

 

 芋头百合莲子汤 

 

-材 料-

 

芋头、鲜百合

莲子、冰糖、桂花

 

-做 法-

 

1. 莲子浸泡洗净。

2. 鲜百合掰片,芋头去皮切小块。

3. 芋头,百合,莲子放电饭煲里。

4. 加几粒冰糖、适量清水。

5. 选择粥,按煮饭键开始。

6. 大约40分钟,撒上桂花点缀即可。

 

 糙米莲子粥 

 

-材 料-

 

莲子30克、糙米30克

大米30克、冰糖适量

 

-做 法-

 

1. 水中倒入糙米、莲子,浸泡30分钟;

2. 将浸泡过的莲子和糙米倒入砂锅中;

3. 接着倒入大米和水,大火煮沸;

4. 盖上锅盖,转小火煮20分钟;

5. 最后倒入适量冰糖,不断搅拌;

6. 糙米莲子粥就完成啦。

 

 莲子银耳冬瓜汤 

 

-材 料-

 

冬瓜300克、莲子40克

银耳15克、冰糖适量

 

-做 法-

 

1. 银耳、莲子提前泡发;

2. 泡发的银耳撕碎洗净去杂质,莲子洗净去芯;

3. 锅里加适量清水,放入银耳和莲子烧开煮半小时;

4. 冬瓜去皮去籽切小块;

5. 把冬瓜块加入锅中再煮半小时;

6. 最后加入冰糖搅拌融化就好了。

 

 莲子怀山药粥 

 

-材 料-

 

莲子(去芯)40克

怀山药20克、粳米适量

 

-做 法-

 

1. 将粳米米洗净,放入砂锅内加水;

2. 将莲子和怀山药洗净同米共煮。

 

 红枣莲子元气粥 

 

-材 料-

 

红豆30克、莲子30克

干百合20克、红枣10粒

花生30克、黑米50克

糯米50克、大米50克

冰糖35克

 

-做 法-

 

1. 把比较坚硬的食材放进一个大碗里,提前泡三个小时以上;

2. 泡好后,把所有食材洗净,放进电压力锅,加适量的水,把冰糖也放进去,按煮粥模式,煮好后继续保压30分钟;

3. 香甜可口的粥就好了。

 

 

 

 荷塘三宝 

 

-材 料-

 

新鲜莲子18颗、菱角8个

藕带2根、枸杞、盐适量

 

-做 法-

 

1. 菱角、藕带分别去皮切成薄片,放入清水中,以防氧化;

2. 新鲜莲子去壳和薄膜,备用; 

3. 热锅少油,倒入莲子和菱角米一起翻炒;

4. 接着倒入藕带,中小火翻炒约3~4分钟; 

5. 出锅前撒点盐,稍微提下味,配点枸杞点缀下。

 

 红豆莲子米饭 

 

-材 料-

 

红豆20克、莲子10克

大米150克、清水适量

 

-做 法-

 

1. 电饭煲中加入清水,倒入洗净的红豆。

2. 莲子清洗一下,倒入锅中,盖上锅盖,按煮饭键,等开锅后,拔掉电源焖20分钟,此时的红豆和莲子会焖烂。

3. 大米清洗下入锅

4. 锅中留下适量的水,盖上锅盖,按煮饭键即可。

5. 当煮饭键再次跳起来,香喷喷的米饭做好啦。

  秋天吃莲子堪称“天作之合”。它不仅能从身体上帮助我们健脾润燥、补充能量,更能从情绪上安神定志,帮助我们平和地度过“多事之秋”。

发布者: 汀兰
10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