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便秘,试试中医调理 广东省中医院 小美是一位公司白领,为了保持姣好身材,日常生活中严格控制食量,2-3日才解一次大便。起初,她认为这是无关紧要的问题,并未过多关注。然而,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不仅早餐敷衍了事,还经常面临如厕时间不足的困境,即便有便意也只能忍着。 一段时间后,小美发现自己的排便周期逐渐延长,有时甚至1周才解一次大便,排便过程也十分艰辛,这样的情况持续了3个多月。期间,小美尝试过吃香蕉、火龙果等促进排便的水果,也试过番泻叶泡水、服用麻子仁丸等方法。试用这些方法过后,大便稍有改善,但不吃时,就又开始便秘。 后来听同事说,可通过中医药调理,治疗慢性便秘,于是,小美来到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寻求帮助。 医生详细询问完病史后,考虑到小美可能是因为长期工作繁忙,排便习惯不规律,再加上饮食不规律、缺少运动,所以导致了便秘。 医生对小美说:“你形体消瘦、面色偏白,人易疲倦乏力,排便时间长、排便困难,综合你的舌脉,考虑为气虚型便秘,番泻叶、麻子仁丸等很难改善这类型的便秘,甚至会有反作用。” 随后医生通过中医辨证给小美开了中药,并嘱咐她要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并适当运动,定期复诊,必要时完善肠镜检查。经过中药调理和调整生活方式,小美便秘情况渐渐改善,人也精神起来了。 什么是慢性便秘? 便秘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问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同时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且量少。 正常人一般每周排便不少于3次,便秘患者一周排便少于3次,且排便费力,粪质硬结、量少。在大多数情况下,便秘是暂时的,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可以得到缓解。 当便秘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则很可能发展为慢性便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哪些原因会引发慢性便秘? 1.饮食因素 引起便秘的常见病因是饮食结构不合理。如食物摄入过少,会导致粪便生成量不足,进而使肠内容物无法有效刺激肠道正常蠕动,引发便秘。当饮食过于精细少渣,或长期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或摄入水分较少时,不能满足人体的正常功能需要,又或者是暴饮暴食、饮食失衡都会导致粪便干燥,排便不畅。 2.习惯因素 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便秘。部分患者由于工作原因,无法在产生便意时立即排便,久而久之会出现排便困难的现象。长时间久坐,运动量不足,也会导致胃肠蠕动减慢,肠内容物通过时间延长,肠内水分被过度吸收,也会引发便秘。 3.精神因素 情绪波动、压力过大或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也可能导致便秘。长期的压力紧张状态会导致神经系统紊乱,进而影响肠胃道的正常功能,形成便秘。当人们处于焦虑、抑郁的情绪状态时,也会使肠胃道的蠕动减缓而引起便秘。 4.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诸如抗胆碱类、抗帕金森病、抗惊厥及阿片类药物,可能降低肠道蠕动,导致便秘的发生。此外,安眠药、抗抑郁、抗精神病类药物可导致排便意识减弱,进而诱发便秘。某些钙离子拮抗剂(如地平类药物)及解热镇痛类药物(如非甾体类药物)抑制肠壁粘液分泌,同样可能导致便秘。 5.疾病因素 很多疾病会引发便秘。最常见的肠道疾病如肠道机械性梗阻、直肠脱垂、先天性巨结肠、肛门狭窄、肛裂等肠道的结构异常病变会导致排便出口受阻,影响排便过程。此外,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功能减退等,会影响身体新陈代谢,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进而导致便秘。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脑瘫等,可能影响肠道神经传导,也会导致排便不畅。 慢期便秘的中医疗法 中医理论认为,便秘的基本病机是大肠传导失常,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中医对于便秘有独特的治疗优势,以下简单介绍一些方法。 1.中医药辨证治疗 可在医生的辨证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中成药或中药汤剂。 实秘为邪滞肠胃、壅塞不通所致,故以祛邪为主,给予泻热、温散、通导之法,使邪去便通,可辨证给予如麻仁丸、六磨汤等方药。 虚秘为肠失润养、推动无力而致,故以扶正为先,给予益气温阳、滋阴养血之润肠丸、济川煎等。(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2.腹部按摩 腹部按摩可以起到健运脾胃、理气通便的作用。 具体做法为:四指指面及掌面置于腹部,围绕肚脐做顺时针的环旋运动,力度追求均匀、和缓、轻柔,频率约每分钟100下,每次做5-10分钟为度。可以同时配合按揉足三里、内关、合谷、天枢、大肠俞等穴位。 3.日常食疗 (1)莱菔子10-15克,白粳米50克。先将粳米煮粥,在白粳米将要熟前放入莱菔子,至粥熟即可食用。本法适合食滞腹胀的气秘患者。 (2)鲜空心菜250克,马蹄10个(去皮)。将鲜空心菜、马蹄煮汤,1日分2-3次服食。适用于热结所致的便秘。 (3)肉苁蓉30克,入砂锅煮烂,去渣,粳米100克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葱姜少许,再煮沸一会即可食用。适宜老人阳虚便秘者。 (4)黑芝麻15克,粳米150克,蜂蜜适量。先将芝麻炒熟备用,粳米加水煮粥,将近熟时,加入芝麻、蜂蜜,分早晚两次服。适合阴虚便干结难下者。 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春季——养肝护目正当时 河南省中医院 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也是人体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然而,春季也是一个多风的季节,气候干燥,容易造成肝火旺盛、眼睛干涩等问题。肝开窍于目,因此,在春季养肝护目正当时,下面就来教你如何保护肝脏和眼睛的健康。 一、养肝 1.保持良好作息 良好的作息习惯对肝脏健康至关重要。《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春天人体阳气逐渐上升,晚睡早起可以顺应自然规律,与大自然的阳气相适应。晚上11点前进入深睡眠状态,有利于肝脏排毒。 2.饮食调理 春季养肝应注重饮食调理。多吃辛甘发散的食物,中医认为,春季阳气生发,宜多食辛甘发散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等,以促进阳气的生发的疏泄。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等。同时要少吃油腻、辛辣食物,避免对肝脏造成负担。饮食应该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3.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助于脏排毒。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等运动方式,以轻松愉快为主适合在早上或者傍晚进行,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避免过度运动和激烈运动。 二、护目 1.避免长时间用眼 长时间用眼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干涩等问题。要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时间,每用眼一个小时可在阳台或室外空旷的地方向远处眺望,尽可能的避开障碍物,看的越远越好。到了晚上可以追视远方的星星,持续几分钟。让眼睛得到调整和休息。同时要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等。 2. 熨目 早晨起床洗净双手,互相摩擦,搓热之后熨贴在双眼上反复3次,然后用食指和中指轻轻对眼球四周按压。这样做可以达到养睛明目效果。 3. 运目 每天起床或午休时,双眼旋转数次,眼睛一闭一睁,有利于眼睛血液循环和神经调节。具体就是双脚打开和肩膀同宽,抬头挺胸收腹,把双眼瞪大,使得眼球不停地转动,分别从右向左和从左向右转动10次,反复3次,可以达到提神醒脑明目的作用。 4. 浴目 用蒸汽或热水熏蒸双眼5分钟,每天1-2次。也可以把竹叶和菊花放在锅里煎煮,过滤取出汁趁热熏眼睛,等水温降到40℃左右的时候用药水洗眼,具有清热明目效果。 5.饮食护眼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对应的颜色是青色,青色对肝有调养作用,所以看绿色能调养肝。而春天又对应肝,因此春天看绿色对养肝有利。除了看绿色以外,也可以通过饮食来护目。比如枸杞子养肝明目,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B1、B2、C及钙、铁等;另外多食如鱼肉、蛋黄、胡萝卜、菠菜;多喝菊花代茶饮也是非常有利于清肝明目保护眼健康的一种食养方法。 6.眼部保健 每天早晚进行眼部保健操,可以缓解眼睛疲劳和干涩。同时也可以使用一些眼部保健品,如眼药水、护眼贴等。 7. 心静目明 中医认为情绪波动会影响眼睛的健康。因此,保持心情平静、愉悦有助于保护眼睛的健康。 总之,春季养肝护目正当时,要保持良好作息、饮食调理和适量运动。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眼睛健康,避免长时间用眼和不良饮食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充满活力地迎接春天的到来。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春季养生正当时 山东省中医院 春季肝脏当令,肝气生发旺盛。一方面,春季,机体阳气升发,新陈代谢开始旺盛,食用辛甘之品以利于阳气升提,可适当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等;另一方面,重在养肝。《摄生消息论》曰:“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饮食注意增甘少酸,因为酸性食物容易收敛而阻滞气机,不利于阳气升发,并且酸入肝,肝气过于旺盛,容易木克土,肝旺脾虚,导致脾胃(后天之本)亏虚,气血生化乏源,故可以适当食用甘味之品(甘入脾),如山药、大枣、栗子等,以健脾益气。 春季起居要点 规律作息 春回大地,人体的阳气开始趋向于表,皮肤腠理逐渐舒展,肌表气血供应增多而肢体反觉困倦,俗称“春困”,故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之说,往往日高三丈,睡意未消。然而,睡懒觉不利于阳气生发。因此,应当控制睡眠时间,在起居方面要求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在庭院或场地信步慢行,克服情志上倦懒思眠的状态,以助生阳之气升发。 防寒保暖 俗话说:“春捂秋冻”,这对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由于寒冷的天气还没有真正过去,糖友们因末梢周围神经的病变,有时并不能精确地感觉到温度的变化,所以,不要急着脱掉棉衣,尤其要注意手脚的保暖。当室外温度持续高于16℃时,方可考虑适当减少衣物。 春天是风气主令,虽然风邪一年四季皆有,但主要以春季为主。糖友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感冒后血糖变化很大,原来已经控制良好的血糖水平会突然波动,不适症状随之而来,这是因为其机体抗病能力差,感冒后机体无力驱邪,比正常人更难治愈,病程延长到几周,甚至一两个月。 调节情志 春季肝气旺盛,人在春季容易出现抑郁、愤怒、焦虑等不良情绪,现代医学也证明,当情志波动时,肾上腺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刺激肝糖原的释放,同时又抑制胰岛素分泌,从而使血糖升高。因此,春季养肝要舒畅情志,避免愤怒、焦躁等情绪导致肝气升发太过,也要避免抑郁、忧虑等情绪导致肝气升发不足。 春季饮食要点 1.多吃蔬菜-新鲜、有色的蔬果类,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质等; 2.补充优质蛋白质—鸡肉、鱼肉、牛肉、鸡蛋、牛奶、豆浆等; 3.粗细搭配—粗粮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的明显升高; 4.七八分饱—若要身体安,三分饥与寒。适当减少主食摄入,增加蔬菜量以增加饱腹感,但又不是绝对得不吃主食。 春季运动要点 “春三月,广步于庭”,多到空气清新、环境安静之处,如公园、广场、树林、河边、山坡等地 ,玩球、散步、打拳、做操, 不仅可以舒展身体、筋骨,促进新陈代谢,而且看到春季大自然一派欣欣向荣之象,身心愉悦,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使春气升发有序,阳气增长有路,符合“春夏养阳”的要求。年老行动不便之人,于春光明媚之时,可在园林亭阁虚敞之处,凭栏远眺,以畅生气。研究表明饭后运动可以明显降低血糖,但不可默坐,免生郁气,碍于舒发。 作者丨罗丹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防控近视,推拿有招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随着网课及电子产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小朋友都带上了眼镜。做作业或者看书、玩手机等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可增加近视发生的风险或加重近视程度。在您纠正宝宝不良用眼习惯的同时,别忘了我们还有一样祖国中医的瑰宝——小儿推拿,可以预防和改善近视的症状,让孩子尽量避免或推迟佩戴眼镜。 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时称为近视眼。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受眼球前后径过长、屈光不正、眼睫状肌痉挛等多种因素影响,具体可分为轴性近视和屈光性近视。轴性近视是指眼球前后径过长(即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较为常见;屈光性近视则是由于角膜或晶状体曲率过大,或各屈光成分之间组合异常,导致屈光力超出正常范围。 刚出生的宝宝眼睛小,眼轴短,大概有300度的远视储备。随着眼球不断发育,眼轴就会越来越长,远视的度数就会逐渐下降。当远视储备消耗完之后,就不可避免地走上了近视的道路。 眼睛与肝脏的关系 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 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色视物 肝主藏血,肝受血而目能视 肝主泪液,润泽目珠 …… 在中医理论中,肝属于五脏之一,中医认为肝气和眼睛相通。所谓肝主目,含义是眼睛主要依赖于肝脏血液滋养。目是藏于体内的肝脏通向体外的窍道,肝所受藏的精微物质能够上输于目,供养目窍,维持眼的视觉功能。并且,肝气通于目,肝气调达可以疏畅气机和情志,使气机升降有序,有利于气血津液上输于目,则目得所养而能辨色视物。肝又主藏血,有助于目之所需。此外,五脏化生五液,泪为肝之液,泪液的生成和排泄与肝的功能有关。 《诸病源候论》曰:“劳伤肝气,肝气不足,兼受风邪,使精华之气衰弱,故不能远视。”眼睛位置是全身至高之处,要想眼睛看得清楚、视力好,就要有充足的肝血和调达的肝气,肝脏气血和畅,眼睛才能神采奕奕。 春日防控正当时 五行之木,春木旺,肝主事。春气通于肝,春天是养肝的最好时机。津沽小儿推拿辨证防控儿童近视,为宝宝眼部健康保驾护航。 【手法操作】 症见:视力下降,形寒肢冷,气短乏力,舌质淡红,少苔,指纹淡,证属肝肾不足。 治则:补肾阴,滋水涵木;养肝血,坚柔肝阴。 【手法处方】 君:补肾水、揉二人上马。 臣:推按肝经皮部、揉手背。 佐:层按(补法)下脘。 使:揉小天心、揉太阳、推坎宫、揉四白。 居家简易操作 一、揉四白 位置:瞳孔直下约1寸。 操作:两拇指或中指指腹揉动该穴0.5至1分钟。 二、揉太阳 位置:双眉梢后凹陷处。 操作:两拇指置于该穴揉动1至2分钟。 三、按揉睛明穴 位置: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操作:按揉100至150次。 四、按揉鱼腰穴 位置:眉毛正中央。 操作:按揉100至150次。 日常调护 一、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阅读和书写姿势要端正,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不宜过长。 二、学习和工作环境照明要适度,无眩光、无闪烁,黑板无反光。 三、定期检查视力,积极治疗调节性近视。定期检查眼底,预防高度近视并发症。 四、对进行性的病理性近视,可考虑做后巩膜加固手术,预防近视进展。 五、加强体育锻炼,多做户外活动,注意均衡营养,增强体质。 六、减少遗传因素的影响,尽量避免配偶双方均有高度近视家族史。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