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口太好”也烦恼,养胃阴、降胃火宜用它
广东省中医院
对于瘦子来说,胃口不佳往往是他们“长不胖”的苦恼来源。而有一类瘦子,却苦于自己“胃口太好”,但依然没法长得壮实。这类人往往“饿得快”,总是吃完东西没多久就开始觉得饿,可是吃过头了又容易觉得饱胀;平素也常觉口干不已,尤其是在干燥而又炎热的早秋,胃里像是有一团火,干渴烦躁,总是想灌下几口冰水“压一压”。
这种情况,往往是源于胃阴亏虚,胃火过亢;冰水冷饮喝完后虽能暂缓一时,但长此以往也会耗伤胃气。不如给自己备上一杯滋阴润燥的麦冬茶,不仅能降胃火,也正符合“秋宜降”的养生之法。
“沿阶草”
麦冬又叫“沿阶草”,韭菜似的叶片茂密浓绿,凌冬不凋,因此经常种在台阶边、花坛里作为绿化装饰。这种小草看着不起眼,而它最“精华”的部分也深埋于土中:生长数年后,积累了充足养分的麦冬,根部末端会变成纺锤状的小块根;将块根采下晒干,便可以作为药材使用了。
麦门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等功效。秋季咽喉干痒时,不少人就会在保温壶里泡上麦冬,不舒服时喝上一口,甘甜滋润,很快起效。对于干咳无痰等肺系疾病,麦冬也是一味常用的“润燥”药。
滋阴养胃
除了入“肺”,麦冬还能入胃经以养胃阴,降胃火。人们常把“脾”和“胃”一并提起,其实两者的特点还不尽相同,中医认为“脾土喜燥恶湿,胃土喜湿恶燥”,意思是脾更喜欢“干燥”,因为水湿太多会不利于脾发挥“输送精微”的功能;而胃则刚好相反,它在“工作”的过程喜欢有充足的“水分”进行滋润,这样才能更好地收纳消化。
胃阴虚的人,常常很容易觉得饿,也偏好于吃些汤水多的东西,同时容易出现口干、大便干、舌红干裂少苔等症状,这些其实都是胃中津液不足的表现。而麦冬甘甜柔润,甜中微微带苦,在滋养的同时又有降胃的作用,特别适合本身阴血不足、体型偏瘦又胃火亢盛的人使用。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