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将赤诚斫古琴——马新然
-
原创2020年06月29日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弦乐器,音色含蓄深沉,上古时即已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琴是汉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成为它器难以取代的乐器:用于教育培养个人品格:“修身养性,返其天真。”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中华文明一脉相承。
如今,古琴几乎与中华文明的传承同步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古琴焕发出勃勃生机!只是,弄琴者众,制琴者寡,恪守古法斫制的斫琴人更是寥菲星辰,传统斫琴技艺需要继续发扬传承。
如今,在中原大地上,这位来自焦裕禄精神发祥地兰考县的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马新然(启弦堂主),继承祖业,十几年来,恪守传统技艺,始终把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作为毕生使命,以其对古琴内涵的深刻理解,以高超的斫琴技艺,谤写一曲曲“闻琴瑟之音,则听静而心闲”的古琴之音!
痴迷:家风熏染成为古琴斫师马新然对于古琴的爱好,完全源于家风的熏染。其祖父即是当地有名的木匠,平时为街坊邻居做些家具等零散木匠活。父亲又是全国最早各大民族乐器厂音板主要供应者,古筝、古琴等民族乐器制作者,受父亲的熏染,对斫制古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然,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琴材的得天独厚。
兰考,世踞黄河故道旁,千百年来风沙、内涝、盐碱,为这里的百姓刻下了逃荒要饭的伤痛记忆。为了改变兰考面貌,防风治沙,当时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带领群众广种泡桐苗。泡桐苗经过十余年生长,已经成材,被大量用于各种家具、门窗、风箱等。
其父一次出差途中在郑州汽车站结识上海民族乐器一厂领导,便供应几次泡桐木料作为乐器音板材料,上海民族乐器一厂高级技师发现长在黄河故道沙土中的泡桐,纹路清晰,声学品质和共振性能好,板材音质奇佳,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受此启发, 1978年,其父做起了民族乐器音板的生意。他在村镇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了河南省第一家乐器音板加工企业。由于技艺好、材料好,信誉好,订单铺天盖地,应接不暇,最后干脆很多订单赠予同乡好友,形成了一方产业,对当时全国的乐器音板行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多年的潜心研究,其父对斫制古琴总结出了一套成型的技艺心得:随意拿起一块板材来,他可以从敲击声中和形状上,就可判知这块板材是否适合斫琴,是否能斫出好琴!同时,十余年的潜心钻研板材震动、声学品质、古琴形制、髹漆工艺,使之成为一方知名的古琴斫师!
精进:精益求精锻造“马氏风格”马新然把全部身心投入到斫制古琴当中,斫琴技艺也由此逐年提高、完善。马家两代人经过多年的实践,在斫制古琴方面定出了两条“家规”:一是用心去斫,二是传承技艺。“马氏风格”由此形成。
选材,可谓宁缺勿滥,优中选优。马家斫琴,在选料上讲究“轻、松、脆、滑”。“轻”指木质要轻;“松”指选材要松透;“脆”指选材要有脆性;“滑”指用料经打磨后要光滑。他斫琴的木材基本选用老木。之所以有这样的独特理念,一是琴人弹老木制的琴不易有火气。二是与新木材相比,老木不易变形、开裂,木性相对比较稳定。三是精选“返阳木”。老木的来源有老房梁、阴沉木、雷击木等等,但是阴沉木长年埋在地下,终年吸收地气,阴气十足,用此材做琴前,他都要先放置六七年,行业称之为“返阳木”。
对于古琴所用的面板更是万里求一。他们选择的面板为纹理较顺直的材料。而且是中段的板材:近地材音易浊,不清亮,不脆;靠木梢者音易飘。在他的不断实践下,桐木、杉木、白松、涩木等,都成为他们斫琴的面板用材。
马家斫琴,可谓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每一张古琴的诞生,背后都是凝结着两代人的心血。斫制一张古琴,需要20多个月的时间。恪守着完整的斫琴工序:选良材、开造型、镶附件、挖槽腹、合琴、刷靠木漆、布漆、刮灰胎。经过一年左右自然干燥,每道灰胎均需细磨,之后做糙漆及髹涂面漆20余道;每道漆干后,需用极细水砂纸研磨。糙漆干燥后定徽、清理附件;面漆完成后,装雁足、上弦。共计百余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用耐心和敬畏去坚守,去打磨。用斧、刨、凿、锯、锉、尺规、砂纸、刮刀、发刷、油石,以及铅笔、墨斗、扁绦等斫制古琴的工具,在古琴身上留下了两代人的光阴痕迹。
在巧手制作下,一大批优质古琴脱颖而出:“岳山”、“承露”、“冠角”、“凤沼”、“龙龈”、“雁足”……一张琴的外表,呈现了一个完整的宇宙自然。以人格化的方式,为古琴赋予了生命和情感,使古琴成为现代人的朋友,并让现代人从古琴中获得情感的共鸣和慰藉。
传承:中华古艺烁烁其光
斫琴,必须凝神静气,沉于一种忘我境界。因此,父子二人真正做到了“不计较虚名高衔,不夸张宣传造势”,只求静心斫出一张良琴,让后世认可的古琴!为了提升斫琴技艺,四处学艺,遍访各方斫琴名家、古琴学者、古琴演奏家,取八方之长,凝成一人风格。仲尼式、伏羲式、灵机式、连珠式、凤势式、落霞式、蕉叶式、正合式、混沌式、神农式 、鹤鸣秋月式、师旷式、伶官式、绿绮式、残雷式、洛象式、宣和式、焦尾式、子期式、玉玲珑式、号钟式、绕梁式、枯木龙吟……各种款式的古琴像一张张艺术品,以其高超精湛的美学和声学,赢得了专业人士的广泛赞誉!“从不妄称大师,唯存一颗匠心”,这是对其真实写照!当然,这也是他们的真实心声!
岁月流逝,带不走的是其对古琴的那份情愫与坚守。穷一生之积累和心得,将斫琴技艺传承给下一代,以期使这门传统技艺得以发扬光大,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为国争光!
马新然2009年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选择了又脏又累、收入又低的斫琴古业。儿子的选择让父亲很是欣慰,爷俩摽着膀子研究斫琴技艺,力争让这项传统文化技艺和这种民族乐器传承永远!为了提升斫琴技艺,马新然去扬州学艺,使古琴音色达到更高的标准;到福建学习漆艺技术,提升古琴外观的艺术欣赏价值;泡图书馆,了解、钻研斫琴的传统文法,融会贯通,趋于完美。让中原古琴重新焕发生机,走向全国!精诚之至,金石为开,斫制的古琴,被指定为首届“古乐杯”全国古琴大赛指定用琴,并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矢志不渝斫古琴,陌上走来踏朝晖。如今,马新然和父亲一道,日夜奋战在斫琴领域。在他们看来,他们肩上最大的任务是传承斫琴技艺,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原大地上闪烁光芒,传承下去!让“对牛弹琴”、“琴瑟和鸣”、“剑胆琴心”、“焚琴煮鹤”、“琴棋书画”这些成语中的“琴”,真实地亮相在炎黄子孙的眼前!(责编:董建兴)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