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庙会与祭祀文化
-
2020年07月25日
在中原地区的农村,有一种民俗活动叫赶庙会。庙会的活动时间大不相同,庙会的时间长短不一,会期有一个月的,半个月或者一天,例如,淮阳太昊陵的庙会从农历的二月初二到农历的三月初三,太昊陵庙会是中原地区会期最长,规模最大的庙会。中原农村庙会活动意义很大,人们会在庙会期间进行商业贸易、走亲访友、欣赏文艺演出、品尝地方名吃、展示民俗工艺等。
作者摄于中牟县三官庙镇段家村高皇寺
祭祀活动在中原农村也是非常重要的活动。人们不但逢年过节进行民间祭祀,而且农村庙会也是信众祭祀重要的时间点。大凡农村庙会上会找到一拔善男信女进庙祭祀,他们燃上三柱香,点上冥纸,祈求风调雨顺,祈求家人平安幸福。
作者摄于双塔岗,民俗玩具----琉璃噶帮(俗语)
庙会的形成
庙会的场所一般都会在庙观寺院的附近。人们每逢初一、十五;佛、神、仙、道生日、成佛、成神、成仙、成道修成正果的日子等,来到庙观寺院进行祭祀,祭祀这天人山人海,久而久之,人们发现这是进行贸易、展示民俗风情的好时机,又到后来人们又带上礼物走亲访友,时间长了,也便形成了庙会。
庙会是民间宗教及岁时的风俗,也是中原农村地区集市贸易的形成与发展。《辞海》:“庙会亦称庙市”。民间庙会集市贸易至今在广大农村地区沿袭,并且逐渐形成了农村的一种民间习俗风情。
作者摄于双塔岗庙会
庙会文化与祭祀文化于一体
祭祀从远古时期就是人们生活中最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佐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祭祀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因此,民间祭祀更不用说。
祭祀活动民间是多么的重要,庙观寺院道场是敬奉人们崇拜和信仰的神灵,人们认为这些神灵会给他们带来想得到的需求,而且祭祀的时间都是神灵的生日或得道的日子。《西京杂记》:“汉制宗庙,八月饮酎,用九酝,大牢”。因此,人们都会在这个时候来祭祀,祭祀的人多了,既而给商业头脑灵活的人带来了机遇,他们根据人们的需求,把需求的物资在这时交易。比如,祭祀的人要吃饭,他们就把当地名吃在庙观寺院旁交易;祭祀用品更是供不应求;看热闹的多了,又有演艺活动出现……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祭祀、庙市交易于一体的活动场。
作者摄于双塔岗庙会
庙会文化对地方的影响
庙会文化对地方影响空前,目前,政府也对庙会活动给予大力支持,淮阳太昊陵庙会、开封万岁山庙会、浚县庙会等,都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庙会也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中牟县城农历三月二十八城隍庙古会,据《中牟县志》:“知县张永泰于1371年洪武三年,在县城西门内建丰收城隍庙一座”,明万历1584年县志:“……钦仰旧俗,相沿三月二十八日有社赛会之享,诸计比集,歌乐喧阗,邑民赴者,肩摩踵接,香火之气呼于霄汉,第自建国初迄今,垂二百年……。
简列中牟庙会,正月十三,三官庙桓庄火神庙会;正月十六,黄店双塔寿圣寺庙会;二月初六,大孟镇大庙李东岳庙会;二月初九黄店镇黑李村龙王庙会;三月十三,黄店镇罗家村,药王庙会;四月初四,三官庙镇寺下李清凉寺庙会……
作者摄于双塔岗庙会
现在的寺庙幸存不多,但传统庙会集市和文化生活久久不衰,庙会仍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会场上人山人海,文娱汇演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并进了许多新的内容和形式,新的庙会文化也对推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庙会文化应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远继承和发展。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