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法制网舆情中心:网络暴力现象升级 呈现组织化、群体化、产业化趋势

2020年08月25日
红尘炼心
关注

转自: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官方账号(头条号)

【法制网舆情中心:网络暴力现象升级 呈现组织化、群体化、产业化趋势】
“流量为王”的利益机制很大程度上让网络暴力进一步肆虐,互联网的流量逻辑使得“互黑互撕”成为平台喜闻乐见的现象,以致平台漠视甚至纵容网暴群体的所作所为,必须给予规制。#网络暴力形成产业链##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

近日,《半月谈》刊文关注网络暴力问题。文章指出,随着互联网对现实社会的介入和冲击,类黑社会型暴力顺势渗透倒灌网络,并呈现出爆发态势。综合媒体报道,网络暴力不仅会对个人造成难以估量的心理和权利损害,还发展成为一种不正当竞争手段,网络暴力行为出现“升级版”,呈现出一些新特征,值得关注。

(图片来源:半月谈)

这些新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暴力形式花样翻新,攻击力度增强。

依托新的媒介平台和传播方式,新型网络暴力形式已从过去单一的语言暴力发展为弹幕刷屏、恶意剪辑、私信轰炸、恶搞照片、传播谣言、私信侮辱等全方位攻击方式。有媒体指出,制作恐怖、血腥画作正成为新型网络暴力方式,一些视频制作者脱离了善意娱乐范畴,表现出显著的人身攻击、恶意丑化、传谣抹黑趋向。

二是网络暴力由社会领域逐渐移至商业竞争领域,呈现有组织、有策划的产业链倾向。

《深圳晚报》等媒体针对网络暴力产业运营模式揭露称,

  1. 一些犯罪分子以实体公司为掩护,注册运营大量社交平台,通过社交平台互相推广引流,甚至寻找专业水军对不实信息内容进行推广,逼迫利益相关者支付巨额删帖费用;
  2. 又如,一些有响力的大V通过QQ、豆瓣、知乎、B站等各种社交媒体将粉丝聚集,先抛出挑动言论使网暴发酵,再由策划者提前制作各种煽动性和冲击性极强的文案进行分发,通过鼓动网民、水军造势等方式令舆论发酵。

三是挑动舆论情绪,制造不同群体间话语割裂。

《光明日报》文章指出,新型网络暴力的一大特征是并非纯粹直接攻击,而是伪装成各种群体,制造新的网络战场。施暴者频繁在网络上抱团惹事,在各种热点事件中,用无下限的玩“梗”和骂战代替正常交流,用“反串黑”的手段挑起不同“圈子”之间的误解,引发网络骂战。比如在当下较热的“饭圈文化”中,流量明星粉丝为了提升自家偶像人气、抢夺资源,会不惜变身对家“黑粉”或买通职业粉丝制造并散布自家偶像的“黑料”等。

四是网络污名化从个人上升至群体,网络戾气加重。

微信公众号“半月谈”文章表示,过去的网暴往往针对个体,但近期,通过“扒坟”“披皮”和刻意上纲上线等手段,新型网暴有扫射泛化制造群体对立的趋势,个体的言行会被无限度连坐上升,教师、记者、医护、警察等群体纷纷成为网暴行为受害者。

新型网络暴力带来的不利影响极为严重。

一是制造“虚假”舆情,破坏正常网络秩序。

网络暴力作为谋求个体非法利益的手段“收效”日益显著,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利用其便利性左右网络舆情、误导民意,导致正常网络秩序遭到破坏。

二是线上矛盾移至线下,增加极端事件发生风险。

微信公众号“BSU世纪视听”指出,网络暴力虽然产生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但它作为现实世界中暴力的延伸,最后仍可能回归“现实世界”,受害人及其社会关系人的日常生活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引发相关利益群体互殴、受害人自杀等极端事件。

三是官方主管单位被倒逼介入事件处置,丧失舆情处置主导地位。

从当前发生的多起舆情事件看,施暴及策划者的目的通常不是简单的情绪发泄,而是深藏着各种利益诉求。他们以网暴制造舆情,诱导甚至绑架相关部门采取对其有利的措施,从而达到其目的。一旦受到网络民意裹挟,主管单位往往会陷入两难境地。

对此,舆论认为新型网络暴力亟待有关部门精准治理。

首先,法律法规有必要进一步明晰“网络暴力”的法律边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等专家表示,到底哪些不当互联网行为属于网络暴力,到现在也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界定。这一方面让网暴者有恃无恐,另一方面也助长了网络不良风气,形成集体无意识。

其次,建立规范、统一、科学的平台流量机制。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认为,“流量为王”的利益机制很大程度上让网络暴力进一步肆虐,互联网的流量逻辑使得“互黑互撕”成为平台喜闻乐见的现象,以致平台漠视甚至纵容网暴群体的所作所为,必须给予规制。

另外,从当下一些政府部门对热点舆情事件的处置结果看,部分单位遇事后不是据实处置,而是谁闹得凶就按谁的诉求“灭火”“减压”,这种心理和机制上的“软肋”已被网暴群体利用。专业人士认为,“按闹分配”与构建法治社会的现代治理原则南辕北辙,主管单位在面对网络暴力舆情时要不缺位,更要不畏难,及时发声,实施精准治理。


来源:法制网舆情中心(ID:fzwyqzx)

统筹策划 | 付萌   分析师 | 王媛

王媛,法制网舆情中心高级舆情分析师,从事舆情工作近6年,擅长政法领域热点舆情事件研究、社会现象类问题分析。

分析师代表作:

涉家暴类案件舆情研究

公安机关不立案类舆情研究

英国“货车藏尸案”背后的国际舆论战

公安疫情防控工作的舆论反响及舆情风险 》

四川凉山“3·28”森林火灾舆情研究》等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2020年11月13日 • 回复
    0/500
自己化作一缕阳光,温暖天下苦难苍生。抚顺传统文化学校,挽救了很多即将破碎的家庭,夫妻不和睦,儿女不孝顺。这正是把道德的阳光洒满人间
2020年09月03日 • 回复
    0/500
梨视频的造假事件:1.18年新闻造假逼被侵犯的安医生自杀。2.17年凉山孤儿事件,逼孤儿重回贫困的大凉山等等
2020年09月02日 • 回复
    0/500
梨视频为了点击率为了钱,到处寻找机会制造虚假新闻,但是背后的北京微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背景雄厚,可以查查邱兵和黎瑞刚。媒体圈是老大,央视都能轻易调动,德阳安医生事件仅仅是他制造的其中一起冤案而已。如果不是出了人命,安医生那条虚假新闻都不会删。看看大凉山格斗孤儿的视频是在17年出的,孩子们的命运却因梨视频的虚假报道而改变了。梨视频为了利益而坑害人,早就应该被清除了
2020年09月02日 • 回复
    0/500
中国是法治社会,期待政府出手
2020年08月28日 • 回复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