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看素食 吃素不缺营养素
-
2021年01月02日
本栏目是大公健康《国医》,最近您的朋友圈是不是也悄悄流行起了素食的话题,朋友们有没有跃跃欲试想要加入素食的行列。
当然我们现在很多素食的相关知识都是来自西方的营养学,那么中国传统的中医对于素食又有什么样的看法?
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了香港注册中医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讲师李宇铭博士,来给我们讲一讲中医和素食的相关话题。
☉ 大公健康:
李博士我知道您自己已经吃素十余年了,现在是香港素食会的主席,您可以给我们讲一下全球素食的一些大概的情况,当然我们着重想了解的是香港,还有台湾,以及我们内地的一些情况。
☉ 李宇铭:
全世界素食都(已经)变成一种很潮流的文化,比如说西方的国家,美国跟英国,现在有一些调查发现,大概已经有10%的人是吃素的,这个比例在最近十年来攀升的非常高,非常快。
欧美的国家,很多地方都非常推崇素食,我知道在德国那边开的都是一些全素食的超市,超市里面只卖素食的东西,非常厉害。印度是一个素食的大国,它里面大概有50%-60%的人是吃素的,可能加起来可能有五六亿的人吃素。
假如说我们比较靠近的,在亚洲地区,最好的地方应该是台湾,台湾吃素的人口也有10%以上,我们经常说台湾是一个素食天堂。
而中国大陆好像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严谨的统计,据说有5000万的人口吃素,现在已经开始流行起来了。
其实香港素食的人还不是很多,据我们这么多年统计,大概有3%左右的人口,不过我们现在的情况是由于现在推广,一种叫做弹性素食的做法,就是一星期里面某一天是吃素的,比如说星期一吃素,这种文化推广起来了,可以说现在弹性素食的人口非常多,大概有一些调查,起码12%的人,就坚持每星期总有一两天吃素的。
☉大公健康:
您作为一个中医师,(从中医的观点出发)对素食的看法是什么样的?
☉ 李宇铭:
我首先是中医师比较支持素食的,但其实应该这样说,中医也没有反对人不可以吃肉,总体来说,吃素,素食方面的食物对身体健康比较好一点。
从我个人的体会还有我对中医传统文化的研究来看,我觉得首先中医师植根于中国传统中国文化,因为自古以来的中国人都是以素食为主的饮食方式,可能我们现在在大城市里面很多人都开始比较喜欢吃肉,这个主要是受了西方的文化影响。
就好像我们在香港,香港有一些调查统计显示,香港是世界上吃肉消费最多的一个地区,比那些欧美国家还要厉害,这主要是受了西方文化影响。
但是在传统中国人里面,古代的大部分人主要吃素为主,他们通常都是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够有机会吃肉,并且自从唐代以后,因为受了佛的思想影响以后,中国大部分人都是以素食为主的饮食方式。
从我自己对于中医的研究角度来看,尤其是中医的经典《黄帝内经》里面,它基本上是非常推崇素食的。
它里面就说有四大类的食物应该要吃,包括叫谷肉果菜,五谷杂粮、肉、水果、蔬菜,从这四大类里面,我们可能看到肉类最多只是占1/4,不是很多。
从整个《黄帝内经》里面的铺排,它里面就谈到了很多吃肉带来身体健康的影响,里面就说一些疾病跟吃肉有关。比如说,身体突然晕倒,或者是身体非常虚弱,或者是身体半身不遂,半边身子酷掉,另外一些病叫做哮咳,有一些病叫气喘,气力哮喘这些病。
那些病的记载,其实跟我们现在的文明病非常相近,我们说那些三高病,血压高,高血糖,或者是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那些的文明病其实在古代的时候已经有,那时候那些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饮食“膏粱厚味”,主要是跟两方面有关,一个是吃太多的肉类,另一方面是吃细粮太多。
那时候就说那些叫富贵人的病,那个时候其实已经有现在那种文明病了,可能那时候患文明病的人不太多。
不过从我们现在人来说,其实我们现在人的饮食,每一个人都很像一个皇帝的饮食方式,所以我们现在得的那种病情,在古代的时候,2000多年前已经有,那时已经很清楚,是吃肉太多,或吃精细的饮食太多所导致的。
反过来,假如说素食类的食物,那些刚才说蔬菜水果五谷杂粮,在《黄帝内经》里面几乎没有说太多这方面的病,就是说你吃那些东西很多都没有大问题,所以我可以这样说,中医是比较支持吃素的饮食方式。
☉ 大公健康:
现在又有很多,特别是老人家还比较遵循,说吃什么补什么。扭了脚,人家就觉得炖个猪蹄就好的比较快,您觉得这是怎么一回事?
☉ 李宇铭:
就是以形补形,以脏补脏这个说法。
其实我分两个角度去说,这个说法以形补形,这个主要是民间的一个说法,在中医上不是这样理解的。
因为,这种以形补形,特别是用动物的一些部分补身体,比如说吃猪肝就补人的肝,吃猪脚就补人的脚,那种肉类补身体的想法主要是民间的一些想法。
在中医里面,在古代基本上不太提倡这种说法。从另外一种角度,中医本身有这种以形补形,但是那种说法不是单纯局限在肉类,它是讲,植物类上面有这种讲法。中药里面,可以用到那些植物的花或者是叶的部分,那些东西在植物比较表面的地方,比较高的地方就可以找到药性,找到身体比较表面的地方,我们就说那些节点。
比如说,植物的根部在植物的下面,所以它就可以进入到身体里面比较低的地方,通常我们说一些补肝肾的药物,它都是植物的根部,我们吃一些植物的根部的食物,胡萝卜,或者是芋头、山药,中医说那都是相对偏于补的东西。
所以的确在素食里面,有这种以形补形的说法,只不过这个说法不是单纯指肉类,我想在民间的人有这种以形补形的说法,同时间也是因为他们过去的生活比较少吃肉,他们就很珍爱吃肉的机会,说这里面的东西比较特别补。实际上很多过去的人,就完全以素食的生活方式来过活,身体都很健康的。
☉ 大公健康:
他们还是因为物资和经济的状况,对肉类的滋补功能可能有所夸大。那么您刚才也提到,吃肉会导致一些比如说您说的富贵病,三高等等这样的一些疾病。但是有研究显示,长期食素,也会导致血管硬化,不知道这个您是怎么看的?
☉ 李宇铭:
其实这类的研究我听过很多,都是对素食批评的研究,除了批评血管硬化,其实很多病都会说,首先有一个观点我必须指出来,这一类的研究,过去主要都是研究那些患病的素食者,因为很多人选择吃素,都是因为自己身体健康不好,他就想要变得健康更加好,所以那些病人变成吃素了,他本身身体有病,所以研究出来有这样结果很正常。
另外有一类说法,大家特别讲的导致血管硬化,有一个道理,他认为,因为肉类里面特别含有一种叫维生素B12,那种是能够帮助血管硬化的一种维生素。所以在素食里面就可能要缺乏这个东西,所以有一些人就容易患这种病。
但是,这个说法我其实是比较质疑的,因为我也看过不少的研究,有一些研究就发现,吃素的人就更加容易不得这些病,就是现代文明病,长期吃素的人通常都没有得这个病,所以这些研究其实本身有一个很矛盾的说法。
我也看过另外一个研究,就是说,素食者是不是真的缺乏维生素B12。有一些调查发现,总体来说,吃素的人身体里面B12的营养,总的是比非素食吃肉的人更多一些,为什么这样?因为吃素的人更加特别关注这个问题,他们就经常吃那些食物里面特别含有这方面营养的。
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其实不在于饮食方式,因为就算是吃肉,也不代表你那个饮食方式一定健康,吃素也不一定代表你不健康。
所以怎么能够吃素,吃的对,吃的足够营养,吃的均衡,这个才是一个更加重要关键的问题。
☉ 大公健康:
李博士就跟我们聊一聊,如果加入素食行列,从中医方面看怎么吃素,才会对我们身体比较好?
☉ 李宇铭:
首先说,我们要懂得怎么均衡的吃素。首先通常说有几大类食物要吃,一般在《黄帝内经》里面说的四大类食物,谷肉果菜,把肉变成豆类,因为豆类其实也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五谷杂粮,豆类,水果、蔬菜,这四大类食物都吃,身体就应该已经有足够的营养。
中医有一个观点叫做“三因制宜”,就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这三个说法是我们选择食物的时候特别注意的。
比如说因时,就是要按照不同的四季不同的当季食物,选择当季的食物来吃,因为当季的食物对身体比较好。比如夏天吃西瓜,冬天就不要吃西瓜,冬天的时候就可以吃橘子,吃梨子。
另外一个是因地制宜,看当地出产的食物。尽量是当地出产,因为我们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就少吃一些外来的食物。比如说空运在外国,美国、英国来得食物就少吃一些。
第三就是因人制宜,就是因为每一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比如中医寒热虚实,身体比较寒的人可能就不太能吃一些寒凉的食物,所以还是要按自己身体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食物。
这方面怎么做,首先可能(的话)找到一些比较好的中医师咨询一下,自己的体制怎么样。假如不一定找到中医师,就自己尝一尝吧。因为自己尝的食物,觉得那个食物好吃,那就应该对身体对你比较好,吃下去身体不舒服的,那应该都是不太好的。所以“三因制宜”也是一种基本方式。
☉ 大公健康:
也就是说,根据自己的直觉是在健康食物的范围之内。
☉ 李宇铭:
是。还有一些其他角度,按比较自然的方式选择食物,比如我们吃食物的时候尽量吃整全(不加工)的食物,尽量少加工。比如我们说吃细粮,精细的饮食不太好。尽量吃粗粮,什么叫粗粮,比如说吃米饭,假如我们说吃白米饭,那就不是糙米,糙米是那个米,它含有一个外面的壳,还有一个胚芽,那个比较粗糙的,吃米吃糙米比较好。
假如是经过加工的白米,再把白米再磨成粉,变成米粉,要做成面条,做成糕点,那就变成细粮了。
所以吃食物尽量吃整全的,吃粗粮是对身体最好的。吃的时候有一些所谓细节的小技巧,比如我们吃的时候的状态。吃的时候应该安静的吃,应该要享受食物,应该要在嘴里面慢慢咬它,吃的时候一口一口的感觉到口里的味道。
又比如说,吃的时候内心要平静,开心的吃。发脾气的时候不要吃食物,有情绪的时候不吃,因为人的情绪状态影响消化吸收。
☉ 大公健康:
现在有很多的素食餐厅,有很多做出来的,比如说用豆腐做出牛肉的味道,它都是以这个方法来吸引消费者的,中医所谓的斋口不斋心,你觉得这样一个情况,跟素食本来的意义有没有一些区别?
☉ 李宇铭:
通常这种餐厅做仿荤菜,或者是叫这些菜为素肉。我有几个看法,首先这种所谓斋口不斋心,这是广东话那边说的,这种思想是中国文化里面特有的对素食的批评。
其实在西方文化里面没有的,因为在中国人里面为什么这么说,是觉得你吃素,你应该是内心清静,对肉类没有欲望。但是,为什么你吃那个东西?他就觉得你内心真的很想吃肉,是对素食者的一种批评。
实际上在外国人,他们推广的叫素食主义,他们是没有这个想法,他们就觉得素肉没问题。因为他本身的思想是吃素为了健康,为了保护动物,他就觉得我享受肉的口感,我也是没有杀生没有杀害动物,所以他就没问题的。
而这种想法,在中国人上面,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菜式出来,是为了方便一些人,尤其是他可能本身吃肉,(因某些特殊原因)可能要吃素,有一些替代品,就能够让他慢慢过渡吃素了。或者是有一些人,刚开始吃素,他心里面却还想吃一些肉的,就找一些代替品,让他容易(从食肉到食素)过渡。
☉ 大公健康:
我们想进入素食的队伍,循序渐进的还有什么别的方法可以引领我们吗?
☉ 李宇铭:
我已经吃素了十几年了,心里面真的对肉类没什么欲望了,完全不存在斋口不斋心的说法。
假如通常要刚刚尝试变成一个素食者,通常我们都说要进入一个修行的过程,慢慢逐渐的转变,这个转变首先从一些不健康的肉类慢慢戒掉开始。先戒红肉,后来就戒白肉,后来就连那些海鲜类的食物都不吃。假如这几类都不吃,基本上就叫吃素了。
☉ 大公健康:
其实我个人还蛮好奇的,鸡蛋属于荤吗?
☉ 李宇铭:
鸡蛋属于荤,就看你对素食的定义,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一般信佛的人就觉得,鸡蛋可以吃,因为他没有杀生。
其实,作为一个严格的素食者就不相同了,我大概四年了,都没有吃鸡蛋跟牛奶了。因为一方面,我觉得这些东西,对健康其实都没有很大好处,它可能有一些好处,但里面的坏处更多。
☉ 大公健康:
那蛋白质从何而来?因为我们知道植物再怎么(营养)也不能补充(充足的)蛋白质,如何解决蛋白质的缺失?
☉ 李宇铭:
传统的饮食习惯是一个低蛋白的饮食习惯,高蛋白是现在西方提倡的一种饮食方式,这种饮食方式是导致我们现在这么多文明病的一个原因。所以现在要提倡低蛋白饮食,相对来说不是非常低,就是不要那么高。
其实一个人,一天需要蛋白质不需要很多,尤其是动物蛋白跟植物蛋白差异还是很大的,吃植物蛋白就算吃太多,也会有问题。
比如说,吃豆类,豆类的食物里面含蛋白质比较多,但是在传统,在《黄帝内经》里面也有这样说,吃豆类的食品不应该吃太多,适量即可。
我想吃鸡蛋跟吃牛奶,在我们传统的中国饮食方式来说,基本上都没有吃这个东西。
唐代有一个很伟大的医家,叫做孙思邈,当时我们叫一个大医,他就说鸡蛋这个东西,是非要大病要疾的时候用这个东西,它就把鸡蛋当作药物来用的。
实际在传统的中医学,有一本经典叫《伤寒论》,它确实把鸡蛋当作药品。现在我们人差不多每天都吃鸡蛋,可是我们的中医经常会反问一个问题,你是不是真的有病?我们以前的人是有病才吃鸡蛋的,没有病天天吃这个东西,那就会太过补了。
☉ 大公健康:
也就是说鸡蛋在古代都属于补品?
☉ 李宇铭:
对,鸡蛋跟牛奶都是一种补益的东西,就是真的生病的时候才吃。假如补的太过,对身体也会有问题的。
鸡蛋跟牛奶在中医来说都是养阴的东西,当你经常吃下去,脾胃的阴气就比较多,反过来,它就会伤害脾胃的阳气。当脾胃的阳气受伤的时候,身体就容易消化吸收的能力就下降了,之后就容易整体出现问题。
比如说有一些现在的敏感病情,比如说哮喘病,或者是敏感症,或者是肠胃病。很多人就是,假如他把鸡蛋和牛奶戒掉以后,身体就自然能够恢复健康,就是吃那个东西太多导致的。
所以我觉得,其实本身就不存在不吃鸡蛋牛奶就不足蛋白质的问题。反而我们现在是吃蛋白质太多,怎么能够戒掉那种依赖性,才是我们现在主要关注的问题。
素食为何属「情志养生」?
好些人吃素的原因是为了身体健康,我认为,吃素虽然对身体有很多益处,但是它的益处最厉害的地方不是对肠胃、营养有帮助,而是一种情志养生,属于精神调养、神补的高级养生方法。
首先,素食的这个素字,强调的就是朴素,就是简单自然的生活模式。饮食如何才能够简单啊?四个字:知足常乐。
吃最简单的食物,最便宜而容易找到的食物,在食物链最低级的食物,最保护地球环境的食物,最不用杀生的食物,最不用烹调而又好吃的食物,这种简单的想法,就是一种素。
素本身就是白色的意思,也指洁净,素食一方面是指食物本身是简单洁净的,而更重要的是,素食吃下去人体之后,也让人体洁净、内心清净。
素食是相对于荤食。属于荤的食物,除了是肉类以外,更包括了五辛,即葱蒜韭菜之类,为何这些属于植物的东西也叫荤菜?所谓五辛令人烦,就是说吃了葱蒜这些食物,会让人烦恼不断,所以这些属于荤。
从这个角度来看,素食的定义不在于是否植物,而是在于食物是否让人烦、心不静。素食所强调的是心,吃素能够不烦、使心静,那么素食显然是一种情志养生了。
这个素食是调养情志的益处,对非素食者来说是很难体会的。我吃素10多年了,到后来才逐渐感受得到这个益处,是一开始所没有想过的。我可以用一个比喻,就好像你上了一辆充满塑料气味的旅游车上,一开始觉得不适应,但是过一会就习惯了,不觉得它的存在。
实际上,我们大部份凡夫俗子,头脑天天充满思虑,杂念自己跳出来控制不住,可是我们都没有察觉这些念头,随波逐流的跟着杂念走。吃素之后,由于没有了荤的烦,内心逐渐变得平静,于是就容易察觉自己的杂念了。
这就是为甚么素食者对食物的味觉比较灵敏,例如我现在吃了葱蒜韭菜以后就会觉得人很烦躁、睡不好,但是以前不是吃素的时候就没有这种感觉;别以为酒是植物做的就是素食,现在只是喝一点点啤酒,人就会觉得焦躁不安,这是以前没有的。
这就是人内心洁净了,素食帮助人能够清心,心无杂念,那就容易察觉自己在杂念里头,察觉到问题所在,才能够跳出问题、解决问题。
吃素的人能够做到我行我素,顺心而行,不拘束于世俗的看法,而独行己路又不害怕。不是这样嘛,素食者在现代的社会中还是占少数,但是他们仍然能够坚持吃素,就知道他们具有强大的内心,足以抵抗诱惑、舆论等外在的影响。
这就是逆流而上,不随波逐流了,假如一个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杂念,内心完全能够收到控制,那样也必然能够控制自己的言行,达致心想事成,想甚么就做甚么的表里合一状态,能够如此顺心而行,不是人生的最高层次嘛?
吃素并非理性的决定?
选择吃素的人,多会认为自己经过深思熟虑,吃素有着各种理由:宗教、环保、健康、动物保护、慈悲等等,其实,吃素总是一个感性的决定。
应该更客观一点讲,大部分决定都是感性的。心理学或者消费者行为学上有一句话,叫「Every decision is emotional」,人们决定选择购买一样东西,大都是凭感觉来决定的;人们选择伴侣,好感肯定比分析重要;面试决定聘用人材,听他说话、看他履历还是次要,从他肢体语言、声线,以及履历上的整体感觉,才是决定性的原因。
选择吃素,肯定是感性先行。各种支持素食的原因,在理性主义者来看,总是可以找到反对、继续吃肉的理由。
例如吃素可以不杀生,但理性的人总会说:「吃植物也有生命啊!你为何这么残忍?」吃素可以减少碳排放,减少动物排放温室气体,保护环境,但是也有人说:「吃肉可以减少动物繁衍啊!吃素也减少了植物,那么也减少了吸收二氧化碳啊!」当然,理性是否等于思考正确、能够符合逻辑事实,那就另说了。
就算是吃肉,也从不是一种「理性选择」。更准确的讲,吃肉从来不是一种「选择」,绝大部分的人,都是自出生就给人强迫吃肉,没多少人是真正自己「选择」吃肉的。除非你身处一个素食社会,吃肉会受到社会歧视,但你仍然坚持吃肉,那样才叫做「选择」。不少人喜欢吃肉,从来不是因为健康等理性原因,而只是一种习惯。
吃素可以有理性的原因支撑,但从来也是以感性为根本原因。例如对健康有帮助,这不是纸上谈兵的,看到某些研究报告、学者讲座的理性介绍,而是你尝试过,自己健康感觉到变化,才会坚持下去。
曾有一位朋友选择吃素,有一次家中的沟渠堵塞了,他拿工具「通渠弹弓」去清除淤塞,拉出来之后发觉里面肮脏非常,他却突然顿悟,吃肉多年之后,身体内的血管也是这种状态!体悟到吃素对身体的重要影响。
很多人未能吃素,原因正是自己未能够「感受」得到素食的乐趣、意义。例如慈悲心,如果从未亲身杀过一头动物、从未见过猪牛被屠宰的情景,你就感受不到素食「不杀生」的意义。当自己能够亲身感觉得到,各种吃素的意义,就能够「放下屠刀,立地吃素」!
图文、视频均来自于网络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