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母是菩提树

2021年01月07日
瑾年
关注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绵延五千年,生生不息,盛而不衰,是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代承传。然而我们可曾想过,这文化的承传靠的又是谁呢?

在北朝时期,有一户姓房的人家,女主人崔氏是一个很有见识和品行的女子。崔氏有三个儿子,房景伯和房景先,以及房景远。崔氏为人恭敬、谨慎,亲自教导孩子们学习圣贤之道,传授他们《诗》、《书》等儒家经典。

在崔氏身行言教的影响下,孩子们性情温和、孝顺父母、兄友弟恭,品行与学问都很优秀,当时人都很敬佩他们兄弟。

崔氏不仅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还用善巧方便感化不知孝顺父母的乡人,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孝子。

房景伯在当清河太守的时候,遇到一位老太太走到官府,哭着控告儿子不孝父母。崔氏听说老太太告儿子,就让景伯将这位老太太和她的儿子一起请到家里。吃饭的时候,崔氏就和老太太在一个桌子上用餐,那位不孝的儿子则站在堂下,看景伯怎样侍奉母亲。就这样过了不到十天,那位不孝的儿子因为每天看着太守大人毕恭毕敬的伺候母亲,十分感动,觉得自己不孝母亲很是惭愧,就跪下来对着母亲叩头道歉,要求和母亲一起回家去。崔氏见他是真心悔过,就允许他带母亲回家。后来,这位曾经不懂得孝顺的儿子浪子回头,以孝顺闻名乡里。

由于房氏家族重视圣贤之道,所以形成了忠孝仁义的家风。到唐朝的时候,房氏家族又孕育出了受人景仰的一代名相房玄龄,为大唐的兴盛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得出篇头问题的答案:房氏家族能人才辈出,服务社会,造福人民,溯其根源,都是重视家庭教育,母教结出的硕果。

回首中华文明五千年,历朝历代都曾涌现出无数的杰出人物。

三千多年前,品行端庄的太任身怀六甲,在惊喜之余,为了孩子,她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她培养出了奠定周朝八百年基业的,被称为「内圣外王」的——周文王。

二千五百六十八年前,年轻女子颜征在带着尚在襁褓中的孩子来到曲阜,艰苦劳作,悉心培养孩子。她培养出的孩子就是万世师表——孔子。

二千四百多年前,女子仉氏死了丈夫,她勇敢的挑起了教养三岁幼子的重担。为了孩子,她多次迁居。她培养出的孩子就是后来的亚圣——孟子。

一千零二十八年前,丧夫少妇谢氏流落徐州,抱着一岁多的婴儿改嫁,教育孩子励志向学。她培养出的孩子就是以天下为己任,宋朝第一人物——范仲淹。

一千零七年前,湖北随州,守寡的郑氏用荻秆教四岁的孩子在沙地上写字读书。她培养出的孩子就是一代文豪——欧阳修。

九百多年前,黄河决口。汤阴县少妇姚氏抱着未满月的孩子,坐在一口大瓮中逃了性命。她教孩子忠义之道,在孩子后背刺了「精忠报国」四字。这个孩子就是民族英雄——岳飞。

……

周文王、孔子、孟子、范仲淹、欧阳修、岳飞等,这样的中华杰出人物,在他们的身后,都有一个更加伟大的人物,她的名字叫——母亲。

可见,一个母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多么地重要。民国一代高僧、净土宗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曾经这样说过:「国家教育之权,妇人家操得一大半。有贤母自有贤子,有贤妻自有贤夫。」并说:「家庭母教,乃是贤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而家庭之教,母教最要。」

古人谈母教,今人说母爱。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爱是人类情感世界中真挚崇高而持久的爱。正是由于它的遗传生息,彰显出了母亲的伟大,与古圣先贤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性德暗合道妙,激励着一代代母亲,也激发出做为人子的爱心、孝德。

还记得那个感动无数人的「疯娘」吗?她虽然神智混乱,母爱却是清醒的,谁欺负她的孩子,她就和谁拼命。就因为儿子无意中说她采摘的野鲜桃甜、好吃,她竟欣喜不已。当她不顾危险,再一次为儿子到山崖上摘野桃时,不幸坠入山谷,再也没有上来。她用血与生命谱写了一曲真纯极致、深触人性本能的母爱悲歌!

还记得那个背着母亲上大学的女孩吗?她在父亲突然辞世后,毅然担负起了照顾瘫痪母亲的重任。那年,她才十四岁。之后的几年中,她一边照顾母亲,一边用功读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点高中,又迈进了大学的校门。她的孝心感人至深,学校、社会纷纷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如潮的关爱涌来,一向坚强的她忍不住潸然泪下,她一字一句的说:「我会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社会」。一个全心全力孝敬母亲的人,必定是全心全意服务社会的人!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根,而一个好母亲就是孝文化的典型符号,从古至今并无改变。与好母亲紧密相伴的必然会是好子女的「反哺」,家庭的和乐,社会的安定,世界的和平。

可以说中国传统中的母亲形象,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维系中华文化的血脉,如同一棵根深叶茂、巍然屹立的菩提树,带给这个世界:

智慧、美德、吉祥……

图文来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