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新时代全民普法公益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普法公益讲座在京举行

2021年01月18日
人民新媒网
关注

人民新媒网讯(李丹青 张礼功报道)“新时代全民普法公益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普法公益讲座于2021年1月16日下午在北京朗琴国际大厦北京天道法律咨询事务所直播厅举行。

中国法学会、中国政法大学、全国廉政法治建设研修基地、国策智库专家委员会、北京天道法律咨询事务所、北京市弘嘉律师事务所、北京滳慧律师事务所、北京知识产权事务所、经济出版社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律师、普法工作者、媒体人近20名嘉宾出席仪式,全国廉政法治建设研修班线上直播听课学员200余名。首都法学界、普法教育界、法律服务界、媒体界人士安卫华、王玫、王华、邓江、张金春、徐国敬、邓媛媛、刘崴、李艳婷、闫文平、邢磊等嘉宾出席。

“新时代全民普法公益活动”启动仪式由北京天道法律咨询事务所副主任张杰主持。活动首倡人、普法宣讲师、北京天道法律咨询事务所主任李笑天宣读了“新时代全民普法公益活动”《倡议书》,多家机构联合发起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在全国大中城市和农村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律知识和法治文化,提高公民法治素养,推动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使得更多的公民养成学法、知法、信法、守法的好习惯,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

“新时代全民普法公益活动”是由海南世界联合公益基金会、全国廉政法治建设研修基地、海南省现代法律科学研究院、北京天道法律咨询事务所、中国未来研究会法律维权委员会、广州法政教育研究院、南昌中赣法务中心等十家单位联合发起的。该活动旨在积极参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中央宣传部、司法部联合推进的公民法治宣传教育规划精神指导下,推进全国普法工作“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法律六进”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


《倡议书》中还对该活动目标进行了定位:简单概括为“十百千万”:即由全国“十”家法律研究、法律咨询、新闻媒体、普法培训机构联合发起,在全国“百”座城市开展全民普法公益活动,招募“千”名公益普法讲师和普法志愿者共同推进,举办“万”场普法讲座,普法活动目标受众达到“一百万”人。为了取得社会各界特别是法学院和律师事务所的支持,将通过公开征集普法志愿者报名形式组建普法讲师团,由法学会专家、法学院教师、执业律师、离退休法官、检察官、警官等组成的讲师团向受众免费授课。

“新时代全民普法公益活动”首场“法治文明讲堂”主题为:“法治文明、法治建设与法治反腐”。上半场由北京企业法治与发展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校外导师朱崇坤主讲《依法治国与法治反腐》。该专题分为腐败问题概述、腐败根源的深层次思考、反腐败体制性建议和反腐败社会环境建设四个部分。

朱崇坤秘书长在讲座中谈到,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动摇了执政党的威信,削弱了政府的行政能力和军队的战斗力,引发了整个社会的溃烂。关于腐败根源的深层次思考,涉及基本制度层面、体制层面、文化层面三个维度。体制层面存在着党的决策与政府执行不分,党与政府共同管理相同的事务,工作内容雷同,机构重设、人员臃肿、环节繁多、效率低下等问题,影响了办事效率,也助长了官僚主义作风。同时还存在着个别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不经法律程序干预司法机关正常司法业务和插手政府行政机关部门的工作,特别是地方党的一把手,权力集中且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给政治定力和法治观念薄弱的人留下了腐败空间。文化与社会层面,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对查处腐败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有些人对腐败违法犯罪产生了同情和容忍心态,甚至有人对“落马”贪官表示同情,认为他们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种社会心态值得高层决策者关注。因为这种社会心态会影响党和国家反腐战略的贯彻执行,甚至会影响到对腐败行为的惩处、打击、遏制的效果。


朱崇坤秘书长分析了腐败根源的深层次问题,包括顶层反腐制度设计的完善、防范行政腐败的法规落地、制止与惩治司法腐败的措施、遏制国企腐败的途径、预防地方立法腐败(为照顾某些群体利益而出台的地方规章)、科学、开放、透明的选拔干部制度等。建议各级党政机关简政放权,科学管理;制订权力清单,对于公权力“法无授权即禁止”。权力清单制度可以解决政府管理事项模糊、职能交叉等问题,与体制内纪检监督、体制外人民监督与媒体监督衔接,可以有效地遏制腐败行为发生。公开、透明、开放的选人、用人机制,可以避免干部任人唯亲,减少干部提拔环节滥用职权、买官卖官的腐败问题。要切实做到行政过程透明,必须政府决策公开,行政行为公开,政府服务事项公开,同时纪检监察部门加大对党政实权部门关键岗位干部的党纪政务行政责任追究力度,可以避免官僚主义的懒政怠政、推诿扯皮行为。

朱崇坤秘书长谈到司法腐败时引用习近平指出的“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法藏身”。“独立司法”与西方三权分立体制有所不同,主要是指司法执法机关在工作和业务层面,依法拥有独立行使侦查权、检察权与审判权,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包括党政干部的干预。世界各国的法治治理经验告诉我们,司法公开是防止司法腐败行之有效的手段。所有的腐败行为都害怕见阳光,因此司法公正和司法透明非常重要。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明文界定为六个方面,即立案公开、庭审公开、执行公开、听证公开、文书公开和审务公开。最重要的是裁判文书上网。实践证明,这种司法改革的做法社会效果很好,深受社会好评。同时,应该加大司法责任追究制度建设,警官、检察官、法官都要实行办案终身追责制,这样就会杜绝冤假错案的发生,提高司法公信力。

普法宣讲师、西北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天道法律咨询事务所主任李笑天主讲的专题是《中国三大文明体系与法治文明建设》。这个专题是李笑天2018年发表在全国政协主办的《中国经济社会论坛》杂志的论文 《关于把“法治文明”列入国家战略目标的建议》和《十八大以来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专题课件,合并后的专题,主要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大法宝:三大文明体系融合的奥秘》。


第一种文明:中国五千年的“黄色文明”文化积淀产生巨大的爆发力。这是一种来源于黄土地的“金色文明”,因此中国历代皇帝的龙袍都是金黄色。因此李笑天把中华自远古至今所创造的物资财富与精神文化成就的总和,统称为“黄色文明”,包括中华民族的精神来自远古时代的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等上古神话;数千年来中国人有《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论语》、《孟子》等圣人先贤留下的与自然和谐相处、国家与社会治理、个人谋生与人生发展的智慧;来自儒家经典《礼记·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儒家“八目”;有北宋著名学者张载所总结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儒家精英思想的指引;拥有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发愤图强、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锲而不舍、战天斗地、勇气创新力量与能力;拥有以家族为纽带、以乡贤德治为根本,绵延不绝、百代传承的文化传统......当然也包括造纸、指南针、火药、兵马俑、万里长城、都江堰、龙门石窟、少林寺等历史文化遗存物质形态的文明成果。这些诸多文化软实力造就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体系。

第二种文明是来自以西方为主体的“绿色文明”,西方宗教文明、人本主义、人权保障、自由主义思想等体系,加上其他文明体系共同认可的价值理念,包括崇拜自由市场经济、个体本位和自我价值,倡导人人平等和法律程序正义,还有,公民、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人道主义、科学、慈悲、民生、互助、包容互鉴、绿色发展等价值体系与文明理念....其中一些价值理念被写入联合国人权公约《世界人权宣言》,还有《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议定书》等,成为约束200多个成员国、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文件。当然,世界“绿色文明”特别是精神领域的价值观理念,也有来自中国古代先贤的智慧与贡献,比如道家“天人合一”的观点就是当今世界和谐共生理念的源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当今国际关系“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理念的前身;国际关系中的“中立”理念与中国古代儒家的“中庸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孔子《论语 雍也》说:“中庸之为德也”,不偏不斜,不左不右、不走极端,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从中国古人提出的“大同理想”到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最早也是来自中国儒家思想,孔子在《礼记》中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理念,后来得到马克思,恩格斯,孙中山,毛泽东、习近平等领袖,还有诺贝尔、康有为、梁启超等中外先哲的赞同与践行,就是希望世界和平统一。

这些理念不仅影响不同民族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还会写入国家与社会治理的法律法规和乡规民约中,从而渗透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精神理念中,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人们的行为规范。不仅影响社会个体与群体的精神层面,还会产生一些更加人性化的物质形态的文明,包括人类多元文明的遗址、自然遗产、人性化的商品与服务项目等。有些绿色文明理念诸如公民、法治、平等、民主、法治、权利保障、公平正义、言论自由、科学创造等理念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些人类“绿色文明”价值理念诸如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诚信、友善等被列入中国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依法治国”的战略也是借鉴“绿色文明”中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化的成果与经验,尤其是中国经济类法律体系是借鉴了许多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和市场环境而制定的。第三种文明是中国共产党独创的“红色文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改变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与方向。在长达一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深入人心;“红色文化”经历了几代人的创造、积累、整合、创新与继承发扬;革命的“红色文化”与中华传统“黄土文化”和人类“绿色文明”的有机融合,形成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同时红色文明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和资产,包括物质资源和非物质形态两个方面。

其中,物质资源表现为革命遗物和红色革命历史文化遗址、纪念场所等;非物质资源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还包括革命历史英烈人物江姐、刘胡兰、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王进喜、张志新等留下的精神文化遗产。广义的中国红色文化已经形成一种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的文明形态,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各种文明元素,都已经和红色文化融为一体,经过了几代人的传承,形成了一种相对体系化的红色文明,成为执政党、民族和国家的精神力量载体;深层迎合了当今中国人的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心理精神和文化需求。

中国共产党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为人民谋利益是党的根本宗旨;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成就;中国执政党掌握了国家现代化治理工具,并且锻炼了治理能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历了严峻的革命斗争、政治变革、经济开放、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国际贸易战、疫情防控等一系列重大历史考验,充分证明了红色文明与执政党善于把控全局、学习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纠错、善于自我革命和自我监督的能力;红色文化为中国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充分发挥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高铁、高速公路、城镇化、5G基础设施建设等);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宏观调控,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改善民生,消除贫困,满足内需,提高就业,确保增长,城乡融合,生态发展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中国在“红色文化”指导下,借鉴世界各国法治建设成就,还制定了一些列完整的经济法律体系,包括公司法、税法、劳动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商标法、专利法、广告费、会计法、审计法、统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外商投资法等100多部民商事法律。

李笑天讲座的第二部分是,中国法治建设成就与法治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分析。通过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可以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公职人员要养成依法行政的习惯和作风,才能要求老百姓守法和依法办事。


这样才会让大多数公职人员和人民群众养成“不信关系信法律、不靠人脉靠制度”的法治思维、依法做事的习惯和形成契约社会的人文环境。通过对古今中外法治建设历史的回顾以及中华法系在世界法治建设中的地位与贡献的分析,找到了中国古代“政府、司法合一”的体制与当今中国党政领导干部干预司法、司法腐败等不良风气的源头,同时也看到监察法、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中国特色的法治建设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李笑天认为,法治文明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中国改革开放不仅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而且逐渐完善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大文明体系。不过,从其他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来看,中国文明体系似乎缺乏一个“法治文明”。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试想,如果人民群众没有公平感,哪里会有幸福感和安全感?因此,党的十九大及时提出了未来30年法治中国建设“两步走”战略:第一步,从2020年到2035年,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同时,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第二步,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同时,全面建成法治中国。在我国长达数十年的法治建设进程中,普法宣传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想让十多亿公民守法用法,必须首先让大多数公民学法、知法、懂法。

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建设、法治教育、司法体制改革,还有国家法律、党内法规和行政法规建设步入了历史发展的快车道,全国人大颁布了新法律20多部,修正法律法规100多部;中共中央和中央纪委制定、修订和完善党内法规100多部;国务院制定和修改的行政法规380多部;还有出台和修订了数百项部门规章;特别是长达1260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在中国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这部法典吸纳了中华五千年法治建设的成果和世界各国法治文明成就,成为中国公民政治经济与民事权利的百科全书,由此标致着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中国正在走向“良法善治,依法治国”现代法治文明的治理轨道。

最后,李笑天作为一个普法宣讲师表达了一个心愿,那就是希望“法治文明”建设能够在不久的将来纳入国家治理的治国方针,中国由五大文明体系增加到六大文明体系建设。

来源:世界经济合作网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