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母亲节 | 开启自性宝藏的金钥匙

2020年05月14日
红尘炼心
关注

母亲节,是感念母恩的节日。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母对子女恩重如山,做子女的孝敬父母,是为理所应当。而在中国古人看来,就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看似平常无奇的亲情互动里,却蕴含著“至德要道”。

中国传统启蒙经典《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善不是善良的善,而是指人的自性真心本来就完美圆满,具足无量的智慧德能,是一个大宝藏。

 人人都有完美圆满的自性宝藏,但是我们很难感受得到。圣哲告诉我们,这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妄想、分别、执著,遮蔽了性德,而要开启自性宝藏之门,金钥匙就是孝敬。孝是自性第一德,这是人的天性,是从父母与子女间的亲爱关系中自然流露出来的。

譬如年轻的母亲生了婴儿,她看护孩子无比地细心周到,孩子的一声啼哭、一个眼神,她就知道孩子的需要。她与孩子相处时,内心只有孩子,没有自己,所以她能够对孩子的每个小动作明察秋毫,这是母亲的天性。

而儿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也是出于天性。儿女心存父母,放下私心,也能做到“母子连心”,父母有什么需要,不用言说,就能够敏锐地感知到。

就像孔子的弟子曾子,他上山砍柴,家里有客来访,母亲想唤他回家,就咬自己的手指,一咬,曾子在山上就心痛,他就能感知到母亲在召唤他。这看似特异功能,实则人人本自具有,只要有纯孝之心,念念想着父母,人人都能够恢复这个本能,恢复这本有的天性。

曾子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孝子,他时时处处心存父母,所以他的心清净细腻,能在父母日常的一举一动里体察亲心,满父母所愿。

从前曾子侍奉他的父亲曾皙时,每餐饭都一定有酒有肉。等父亲吃好了,临到要把吃剩的东西拿走时,曾子必定问父亲:这剩下来的给谁吃?如果父亲问:还有多余的没有?曾子必定回答说:有。他一定顺着父亲的心意,让父亲从他的侍奉上得到愉快,同时感到宽舒。

 他之所以要问父亲这吃剩下来的东西给谁吃,就是要成全老人家一个疼爱晚辈的机会,可能父亲想把它给孙子吃,或者赏给仆人吃。父亲问还有多余的没有,曾子之所以一定回答说有,那就是叫老人家宽心享用,东西还有,不必担心做儿子的奉养为难。

曾皙死后,曾子的儿子曾元侍奉曾子,每餐饭也有酒有肉。但曾子吃好了,曾元把吃剩的东西拿走时,就不问曾子这剩下的给谁吃。如果曾子问他:这东西还有没有多余的没拿出来?他也只回答说:没有了。曾元这样,就不过是对父母口腹上的供养罢了,没能像曾子那样体察亲心、随顺亲意。曾元只是养父母之身,而曾子是养父母之志。同是养亲,曾元还掺杂着私心妄念,而曾子纯真无妄。用心不一,功效自有天渊之别。

所以一个人私心妄念愈多,离自己的本善愈远,自性真心被蒙蔽得愈深,本具的智慧德能便难以显露。人生于世,如果没有智慧、没有德行,必然没有福报,多艰多难。

 清朝福建有位姓冯的算命先生,给人算命很准。这位冯先生给自己算命,自己的两个儿子中有一个能够显贵。可是他到了五十多岁,两个儿子没有一个显贵,甚至赌博成性,不务正业。所以他心里很痛苦,一一算别人的命算得很准,自己的命为什么算不准?他听说武夷山有位很有修行的道长,能知人吉凶祸福,就前去请教。

道长就跟他讲,一个人命灵不灵,关键是看他的心术有没有改变,而心术里头最重要的就是孝道。道长说,你家里富庶,对妻妾非常的钟爱,对父母的奉养却很刻薄,这就是人伦颠倒。本来你儿子确实应当显贵,但因你的不孝,天怒人怨,所以你儿子的福分全没有了。

冯先生听了道长一席话明白了,于是回到家里一改前非,侍奉父母非常的周到,不敢怠慢。果然,最后他的两个儿子都回头,戒掉赌瘾,变得纯良,都能听从他的教导,也能够为他保住家业。

 所以通过行孝,体察亲心,可以把人的私心妄念自自然然的去除掉,开启自性宝藏。一个人从与父母亲爱(父子有亲)的关系起步,把孝敬之心扩展开来待人处世,自然能处理好一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孝心是自性真心的起用,心是一颗心,一真一切真,用这种心,侍奉上级即是忠诚,侍奉长辈即是敬重,对待朋友即是诚信,教化下属即是仁慈,普度众生即是大爱。

再进一步,用这样的孝心对待天地万物,则能对天地明察秋毫,故《孝经》云:“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古时明君圣王心地清净,他能够事父母孝敬,他事天地也能明察,所以天地有些什么样的风吹草动,他马上就感知到有什么样的预兆。他能够这样去明察天地,就能够按照自然规律行事,不会因违逆自然之道而遭受灾祸。

 所以孔子说:“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要砍一棵树,或者要杀一只畜生,如果不是按照时节来做,这也是属于不孝。为什么呢?对天地非礼。人能处处想到维护自然界的长久,这就是移父母之孝而事天地。人能夠长存此心,就能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必然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

一个人,从对父母尽孝开始,逐渐扩展到用真心对待一切人、事、物,即是从小孝升华到了大孝,性德圆满彰显。故《礼记》云:“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不匮。”意思是说:小孝是尽自己的能力供养父母;中孝是勤勤恳恳,动心思让父母心安;大孝则是竭诚行孝,惠及天下,让孝道世代流传,永不竭尽。

 正是因为看到孝心具有强大的功用,所以古圣先贤、历代君王无不竭力宣导孝道。在《孝经》中,孔子告诉曾子:“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古代明君圣王,他们有和谐世界的法宝,能够顺天下,使人民和睦,上下尊卑都能和谐而无怨,而这个“至德要道”就是孝道。

 所以孔子认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而教育最最紧要的任务就是启发人的孝心。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人人都能力行孝道,性德显露,自然“百福骈臻,千祥云集”。

古人身先士卒,率先垂范,通过孝敬去妄存真,回归自性,明了天地同根、万物同体的人生真相,苦口婆心、谆谆教诲,实则只为后人趋吉避凶、消灾得福。换个角度看,这何尝不也是父母怜子之心?

 “父母恩深重,恩怜无歇时,起坐心相逐,近遥意与随。”母亲节,我辈后人当感念古圣先贤、父母祖先的究竟怜悯之恩,如教奉行,见贤思齐,方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文章来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