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我们彼此看见,也彼此照见

2020年05月12日
文以化心
关注

导语:2014年,“多一克温暖”公益活动暖心上线,在寒风来临前将温暖送达偏远的山区师生手中。四年来海澜之家、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暖流计划公益基金”、网易以及活动志愿者们始终为这份温暖守护。每一年,都坚持为偏远山区的师生送去海澜之家定制的羽绒服,帮助他们抵御寒冬。

拐过一个陡峭的大弯,前方还有更陡峭的大弯等着。这一刻,贫瘠的田地里,年纪小小的孩子帮父母收割哇麻;下一刻,破败的民舍之间,小孩子背着更小的孩子走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和他们的谈话,能听到对现实、对未来的迷茫无措,更多的是无力。这种无力感,像病菌一样游走,传播。

所以,2016年11月,走在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乃妥觉莫村的山路上时,无力感猛烈袭来。

驱走这种无力感的是一个10岁的女孩。那个下午,家里没有大人,妈妈去村里修路,爸爸去县里看病。她像一个大人,带着两个弟弟在距离家门口50米的路边放牛。他们三个人像小猴一样,在一棵小小的树上,或站、或坐、或倒挂。

在没有大人的家里,马比衣利像一个大人,带着两个弟弟放牛

看到陌生人,女孩打着招呼:“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她热情地邀人去家里喝水,又从柜子里拿出了一个白面馒头。分别时,她把她的名字写在小纸片上,递给陌生人:“你放心,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她叫马比衣利,乃妥觉莫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她想“读书以后当老师”。

从这个让人心碎的家里——空心砖裸露着,地面坑坑洼洼——出来后,无力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热情洋溢的充实感,它让人想哭想笑,又充满希望。

马比衣利在作业本上写下她的名字,递给陌生人

乃妥觉莫村只是海澜之家“多一克温暖”计划去过的村庄之一。在我们去过的很多村庄里,遇到的很多人,都会给我们带来这样的感受。

同样在乃妥觉莫,13岁的文古尔合在2016年底还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成绩很好,现在大概已经昭觉一中的初中生了。他在自家房子旁边建了个小书房,面积不大,一平米左右。构造也简单,由他一块一块地搬来几十块空心砖垒成,上头搭着一张老旧的篷布,里面安置着自制的小书架和被当做书桌的红色箱子。每天傍晚放学回家,他就带着弟弟走进这个小空间,看书、写作业,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文古尔合【右】带着弟弟在小书房写作业

在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同仁县帮扎小学,8岁的叶西卓玛同样梦想将来能够为卡苏乎的孩子传道授业解惑。即便她的老师们每天地早早得去教室生火、供暖,并且每到大雪封山之际十天半个月都无法回家一趟。还在1岁时,她的母亲就出走改嫁,从此她的父亲精神不振,乃至失去劳作能力,家里都靠叶西卓玛的姑姑支撑。她70岁的奶奶,一位和蔼坚毅的老妇人,会在儿子的情绪变得不平静时,走过去安抚他的手,让他安顺下来。看到“多一克温暖”的到来,一家人站在门口,双手合十,不断说着:“瓜真切(藏语‘谢谢’)。”

“剪刀石头布”是帮扎小学的孩子们最爱的游戏之一

云南鲁甸,一个刚刚经历过地震创伤的地方,虽然国家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资,但是寒冬并不会如此体贴。南筐小学的一位小女孩在寒风冷冽的初冬时节依然穿得单薄,当给她穿上“海澜之家”的羽绒服时,甚至能够听到她在不停地抽着鼻子。和她说话,她总是一脸茫然地看着,沉默不语。但在穿上羽绒服,在志愿者不断跟她聊天后,她的茫然无措减少了很多,到最后她怯生生地递过一块糖:“给你吃糖,谢谢。”

远在南疆的阿克陶县布伦口乡,这里背靠着幕土塔格峰,四周空旷,大风终年四季在旷野上呼啸盘旋,冬季一来,更是凛冽。孩子们似乎习以为常,再大的风,再大的雪,也抹不去他们的笑容和纯真。他们看到你,会伸出手与你握手,说“你好”;他们甚至会拉着你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课堂中大声朗读。他们笑的时候,眉眼弯弯,嘴角扬起,眼睛里装着小太阳,闪闪发光。

乌恰县铁列克乡小学的孩子们收到“多一克温暖”送来的冬季礼物

在这个过程里,有温暖,有坚毅,有乐观,有感恩,还有很多很多东西。我们会看到,他们在艰苦度日、并且迷茫于未来的同时,也在用尽力气、认真努力、善意希望地生活。那种活着的姿态,同样让我们温暖和敬畏。

这是海澜之家“多一克温暖”走到现在的原因,也是很多“多一克温暖”的志愿者多年坚持公益活动的缘由。有位年轻的志愿者在2010年4月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和几位来自天南海北的人,每天扛着募集的药品走在4000多米的高原上,沿着山腰挨家挨户通知灾民领药,带他们去集中点进行简单治疗。

玉树结古镇的孩子们在废墟上踢球

某天,她遇到一位藏族老奶奶,右脚被木头砸伤,肿得高高的。她搬过老奶奶的脚,把红花油抹在手心,往她脚上揉。老奶奶抓住她的手,说了几句话藏语,翻译为:“你不要给我揉,我的脚很脏,会弄脏你的手。”志愿者依然抬过老奶奶的脚,搁在自己的膝盖上,揉了几分钟后,老奶奶便走了。

给下一个人包完扎伤口,老奶奶又回来了,手里还拿着一块蓝色医用塑料。她把志愿者的手拉过去,掌心手背前前后后擦了好几遍,一边擦一边说“卡卓,卡卓(藏语‘平安吉祥长命百岁’)”。她在祝福她。

这件事,志愿者一直记得,也一直温暖着她。她觉得,这就是她坚持公益的缘由:“刚开始,我觉得我是在给别人送温暖;就是这一次,我发现,我在被别人温暖。能够温暖别人,也能够被别人温暖,着对我来说,感觉很好,也很重要。”

帮扎小学的孩子们和他们的橡皮泥

温暖的涵义很宏大,我们“递出”这个动作所带来的回应,比如,马比衣利的白面馒头,文古尔合的小书房,鲁甸南筐小学小女孩的糖,布伦口乡孩子们的笑容,叶西卓玛奶奶的坚忍……一个帮助,一个笑容,一句感谢,或者什么都不需要,仅仅是对方身上所展现的坚毅、乐观,都可以温暖我们。

从2014年“多一克温暖”启动至今4年,我们走过很多山村,捐赠了很多羽绒服,也被很多孩子拥抱过,接受过很多人的善意和感激......2017年冬季,海澜之家、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暖流计划公益基金”、网易平台以及更多志愿者将继续传播并且收获这样的温暖。

2017年“多一克温暖”的线上捐赠环节已经结束,汇聚着无数人温暖、善意的御寒羽绒服也正在被发往全国19个省份、40个市县的两百多所学校,我们的志愿者也已经做好准备,要翻过高山、淌过大河、穿过戈壁,去到在凛冽寒冬里依然坚毅安详的村庄。

我们坚信,我们每多看一眼、多问一句、多走一步、多做一点,就会给更多人和自己带去信心和希望。虽然这些,对改变世界微不足道。但是正如“再温柔平和宁静的落雨,也有把人浸透的威力”,爱、希望、温暖同样这样,不热烈似火,却浸润一生。

在“多一克温暖”的这条路上,愿我们继续彼此看见,也彼此照见。

乌恰县铁列克乡小学的孩子们,互相帮助穿上温暖的冬衣




图文来源于网易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