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不贪一粒一粟
-
2022年07月03日
治政廉为首,廉为政之本。清正廉洁,是中华优秀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朝历代为官为政必备的基本素养。儒家思想把清、慎、勤看作是为官的三大法宝,而为官清廉则位列三大法宝之首。孟子说,面对各种物质财富的诱惑,“可以取,可以无取”,如果取了,就伤了自己为官的清廉;班固也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做官如果不能做到廉洁公平,国家就得不到很好的治理,最后受到伤害的就是老百姓。面对复杂多变的官场生态环境,每个官员面前时时刻刻都面临着两种选择:是迷失自我、贪腐享乐,还是清廉自律、洁身自好?这道人生选择题,官员们必须认真思考并做出回答。
唐玄宗时曾任宰相的卢怀慎,为官谨言慎行、清正廉洁,家中的陈设和用具都十分简陋,他与家人过着清贫俭朴的生活。有一次,卢怀慎生了一场大病,卧床不起,好友宋璟和卢从愿听说后,便到家里去探望他。令两人没想到的是,到了卢怀慎家,他们看到卢怀慎就躺在一张薄薄的破竹席上,门上连个门帘也没有。生病在床的卢怀慎看到好友宋璟和卢从愿来了,十分高兴,并执意挽留他们吃饭。等到吃饭的时候,宋璟和卢从愿才发现,桌子上只有两瓦盆蒸豆和一盘青菜。最后两人要离开的时候,卢怀慎握着他们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两人一定要帮助皇上治理好国家。如今皇上求贤若渴,希望能够治理好国家。但是时间长了,皇上身边的大臣就会有所懈怠,而小人或许就会趁机讨好皇上,你们一定要记住啊。之后,卢怀慎向皇上举荐了宋璟、卢从愿、李杰和李朝隐等人。这就是卢怀慎为官的节俭清廉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716年,就是唐玄宗当皇帝的第五年,卢怀慎去世了。卢怀慎去世后,由于家里没有什么积蓄,家人在安葬他的时候,只能叫家里的一个老仆人熬一锅粥给帮忙办理丧事的人吃。卢怀慎去世两年后的一天,唐玄宗去城南打猎,远远看见一片破旧的房舍内似乎正在举办什么仪式,便派人过去询问,询问的人回来禀报说:那里正在举行卢怀慎大人去世两周年的祭礼,大家都在那里吃斋饭呢。唐玄宗听到之后,停止了打猎,并赏赐了一些细绢帛给卢怀慎的家人。
清正廉洁不仅是为政之本,也是士君子之大德。东晋时期,吴隐之调任广州,出任广州刺史,在赴任途中,经过石门这个地方,听随从说这个地方有一处“贪泉”。说的是西晋时期,清正廉明的周清廉整顿当地吏治颇有成效,每当口渴时,便从当地一处冒出的清泉汲水喝,结果三年之后,原本为官廉洁的周清廉成了一名欲壑难填的贪官,东窗事发后,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自此以后,这一处泉水也就被称为“贪泉”,意思是说,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喝了这里的泉水,都会变成贪官。所以,凡是为官者,都不敢喝这里的水。
吴隐之听说之后,便来到“贪泉”,见这里的泉水清澈见底,便掬起一捧泉水喝了起来,随从大惊失色,赶忙阻止。吴隐之见状便说:没有什么贪泉不贪泉,廉洁的人喝了这里的水,不会变成贪腐之人,而那些贪腐之人,就是不喝这里的水,也还是贪腐之人。
吴隐之到广州任上之后,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他平时不沾酒肉,只吃一些蔬菜、干鱼之类;依然穿着过去的旧衣服;他还将前任太守用过的豪华丝帐、帷幕等装饰品统统撤掉,归入国库。当时很多地方官员都认为吴隐之这么做是装出来给大家看的。人们看他天天吃干鱼,便以为他喜欢吃鱼,便送上了一些上好的鱼。当吴隐之看到这些鱼的时候,不但不收,还狠狠责罚了那些送他鱼的人,并警告其他人,禁止再犯同样的错误。
在历史上,像卢怀慎、吴隐之这样的廉洁之人大有人在。宋国的子罕以“不贪”为宝;西晋大臣胡质以“清廉而畏人知”留下千古美名;诸葛亮在上呈皇帝的《自表后主》中,公开自己的家庭财产;包拯拒收皇帝贺礼,在朝廷开廉洁之风;清代张伯行力禁馈送,以为馈送之礼皆为民膏民脂、不义之财。这些能臣廉吏,尽管官阶高低不同,所处时代跨越数千年,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能够守住为人为官的道德和法律底线,不越雷池半步,真正做到了“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王杰)
来源:学习时报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