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六月六,你不知道的中国节

2022年07月04日
智慧读书
关注

天贶节。

农历六月初六,

又称姑姑节、虫王节、

翻经节、回娘家节等。

六月六天贶节,

是天赐好运、

祈求平安的日子,

各地也有一些

自己特色的风俗,

主要有晒衣、晒经书、

人畜洗浴、

祈求平安等活动。


在已经消失的中国传统节日中,天贶节是极为特殊的一个。作为官方法定纪念性节日的“天贶节”,只存在于宋代。

 

天贶节,佚名诗云:

 

四季轮回更替交,又逢天贶晒龙袍。

值神无律狂云布,余怒横抽斩雨刀。

 

似乎逢叠数都是节,一月一春节,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上巳节,四月四清明节,五月五端午节,六月六天贶节。

 

农历六月初六是中国传统节日天贶节。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贶,赐也。因此,天贶节是“上天赐予的节日”。


 
 
■ 传说一
 

这一天和《西游记》中晒经台的故事有关。话说唐三藏从西天取经回来后,由于忘记了通天河老龟的嘱托,被老龟一翻身掀到河里去了。

 

等上岸后,唐僧师徒在一块石头上晒经卷。于是那块石头变成了后来的晒经台,当地的百姓在旁边挂上经幡以示敬意。

 

不过当时能把经卷很快晒干也要感谢上苍特意赐的大晴天。而这一天,正是农历六月初六,所以各佛寺有在这一天晒经的说法。

 

天贶节中的“贶”字便是“恩赐”的意思,天贶,自然也就是上天恩赐了。


■ 传说二
 

这一传说来源于宋真宗赵恒。宋真宗此人身上有一个很大的标签,那就是“好大喜功”,不过胆子也很小就是了。

 

据说宋真宗在和辽国签订檀渊之盟这一“丧权辱国”的条约之后,为了进一步粉饰太平,巩固自己真命天子的地位。

 

一年六月初六的时候,他对外宣称上天赐给了他一本天书,并以此为理由举行了泰山封禅的仪式。从此,这一天便被定为“天贶节”。

 

先不说唐僧晒经这事的夸大成分,也不批判宋真宗这热衷演戏的自欺欺人把戏。

 

其实从气候方面来讲,在六月初六这一天,把人、动物、旧物、经书什么的搬出来晒一晒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到这一天的时候通常小暑已过,天气十分闷热,又赶上雨季,湿气重,极容易滋生细菌。


 


 回娘家
 

民谚说“六月六,接姑姑”,天贶节这天有女儿回娘家的习俗。小孩也要跟随母亲去姥姥家,傍晚回家前姥姥要在前额印上红记,说是能避邪求福。

 

河南妇女回娘家要包饺子上坟祭祖,祭祖时,在坟前挖四个坑,每个坑中都放上饺子,作为扫墓供品。

 

甘肃榆中在农历六月六庙会上,新娘要跪在太白泉边,从水中捞出石子,用红布包好带回家,相传这样可以早得贵子。


 


 求平安
 

古人在农历六月初六特别注意人畜安全。

 

山东临朐地区在六月六祭山神,祈求“男人走路不害怕,女人走路不见邪”。

 

大象是我国历朝历代最受欢迎的观赏动物,因“象”和“祥”谐音,所以大象历来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每到农历六月六时,大家必为大象沐浴。除洗象外,也洗其他牲畜。

 

广西壮族将六月六称为牛魂节,在此期间为牛洗澡,让牛休息,喂各种好饲料。

 

也有的地区会在六月六这天施用巫术。在大雨将至之际,闺中儿女剪纸人悬挂在门的左边,称“扫晴娘”。

 

这是一种比拟巫术,企图利用扫晴娘把阴云驱散,以期迎来阳光充足的晴天。这些剪纸人都是妇女的形象,伸展两臂,两手各持一把扫帚或树枝,作驱云赶雨的姿势。


 
 晒伏晒龙袍
 

随着时光的流逝,天贶节对老百姓的影响越来越小,代之而起的是“晒伏”的习俗。

 

在民间老百姓讲究的是实用,如果六月六这一天是晴天,人们就会利用大好的太阳,晒晒衣物被褥等物品,防止霉烂,也叫“晒霉”。

 

“霉”字有语义双关之意,有潮湿发霉的意思,还有倒霉的意思。“晒霉”就是晒干物品,不使之发霉。另外一层意思是把“倒霉运”晒掉。

 

皇宫里面也要把皇帝的衣服进行晾晒,称为“晒龙袍”。

 

民间的轿子铺、估衣铺、皮货铺、旧书铺、字画店、药店以及林林总总的各类商店,都要晾晒各种商品,民谚有:“六月六,人晒衣服龙晒袍。”


 
 吃新麦面
 

潞城一带,有农历六月六“过新麦节、吃新麦面”的习俗。

 

潞城一带种植的是冬小麦,一般是农历九月中下旬到十月初种植,翌年五月中下旬收割,也就是最迟到夏至期间必须收割完,故有农谚曰:“夏至十日麦青干。”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麦子到夏至十天时,即使是青的也会干枯。农历五月底之前收割了麦子,六月六就要磨新麦子面,以示庆贺丰收。

 

磨好或碾好的新麦面做成的“老圪扯”(很宽的拉面)特别有筋骨,吃起来特别香。

 

 


传统节日、节气的诞生大都是一些纪念日,祭天祀人或与生产劳作过程相关。

 

农历就是一种针对农业而制定的历法,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重农抑商,因此以农制历也顺理成章。

 

天圆地方的时代,人们不能科学地了解世界,却通过观察制定出合理的历法,可见节气的诞生,离不开民众的生活经验。风调雨顺才是民众最务实的需要。

 

节日亦然,与人们的生活劳作密切相关,天象和气候形成周期现象,就形成了节日。

 

节日的诞生,伴随的是生活的情致,虽然一些节日由皇帝制定,实为顺民意而尽人事。

 

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但也顺应着民众生活与习俗,自然而然的形成。




 

生活的经验使得节日切实而有意义,对古人而言,节日是他们生活中的精绝,诉说在平居,也彰显于节庆。

 

但到后世,往往会失掉本意。在历史的演化中,不断更新习俗,更变日期。

 

在社会发展与朝代更迭的背景下,与其他节日融合、分化,这漫长的过程,人们对于节日的态度和意义,早已不同初衷,已淹没不见。

 

那些至今依然被大众知晓的节日,难能可贵。

 

节日,它就像追求快乐的信标,记录着人类为了追求幸福而不断寻觅求索的历程。

 

当我们沉溺于浮华不能自拔,也不再本真的去探寻美满后,信标也就黯然无光,消于茫茫……




 

时间告诉我们,失去了传承,

一些节日必然面临消亡。

信息爆炸的时代,

节日被数字化、文字化,

最终淡化为日历上一个寻常的符号,

记忆中的一个轮廓。


也许我们无法阻止某个节日

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

但却可以保留下对生活的憧憬,

与感知生活的天然。

唤起曾经对那些日子的追思,

秉承生养在这片土地上的存眷,

让人们依旧可以

无比期待着节日的到来。

来源:弘化社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