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代代修善,子孙能否贤孝?
-
原创2022年07月06日
《易经》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常常做善事,积累了大量善行的人家,犹如存下许多钱财,必然会有用不完的福报福泽子孙;相反做了许多坏事的人家,犹如欠下许多债务留给子孙来偿还,必然会给子孙带来很多灾殃。
历史上记载“昔颜氏将以女妻叔粱纥,而历叙其祖宗积德之长,逆知其子孙必有兴者”。
“叔梁纥”是孔子的父亲,孔子的母亲姓颜,这里的“”颜氏”就是孔子的外公。颜氏在为女儿决定婚姻大事的时候,可不是随随便便的,是非常慎重的。他们将孔家所做的事情,一件一件都提出来,看出孔氏一家人代代积德、代代修善,积下了厚厚的福报,所以预知后代子孙一定会有出息,孔家将来必定会兴旺,决定将女儿嫁给“叔梁纥”后来孔家果然出现了影响后世的大圣人孔老夫子,孔氏家族至今都受到人们的敬仰。
这些都是在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道理。一个家族能否兴旺,子孙能否贤孝,要看这一个家族有没有积德行善。家庭幸福,儿女孝顺这是美好的果实,种子是这一家人心地善良仁慈,常常做利益别人的事情。
现在很多人不了解传统文化,不知道这里边蕴藏着非常深厚的道理。在古代婚姻是件大事,真正有修养的家庭一定会慎重的抉择,绝不会草率决定。因为婚姻大事关系着两个家庭的未来,更关乎着下一代的成长,我们的老祖宗有智慧,目光长远,见微知著,所以在为子女决定婚姻大事的时候都会看看这一家人的人品怎么样,家里的家风怎么样。
一个家的家教家风,就是一个家的样子,好家风才会培养出好孩子。古时候人们聚族而居,一个家族的人都生活在一起,每个大家族都有自己的家风,家风是一个家族的象征,是这个家族代代相传、福德绵延的重要因素。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家族里的每个人。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处世之道,是祖先历经世事之后的经验之言。可以成册,可以言传。但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出来,都是祖先对后代的谆谆告诫。
宋朝有一个备受瞩目的家庭,那就是以淳朴厚道的家风代代承传的陈氏家族。陈家上下有十三代人,共同生活在一起,足足有七百人之多。他们的祖先陈崇,德高望重,为家族制定了严格的家规,希望子孙后世得以恪守不移,代代相传,从而使淳朴厚道的家风,能够绵绵远远地承传下去,至久不息。
到了陈昉主持家务的时候,家道依然非常地厚朴善良。陈昉为人温和厚重,他以身作则,勤勤勉勉,使得陈氏家族枝繁叶茂,代有贤人,全家上下充盈着一派吉祥和顺的景致。
俗话说,连锅碗瓢盆都有磕磕碰碰的时候,人一多,口舌是非怎么可能避免得了?然而这个庞大的家族,老老少少加起来,人数多达七百多口,却比任何家庭都还要来得和睦。他们深知和气致祥、戾气致殃,所以不会去张家长、李家短地闲言碎语,更不会无中生有地造谣生事。家里从来都听不到互相争吵的声音,永远是一派和气融融的欢声笑语。
陈昉家中,矗立着一座特别建造的厅堂,非常地宽阔,能够容下七百多人共聚一堂用餐。每到吃饭的时候,大家都穿着整齐,扶老携幼地来到厅堂中。彼此见了面,感到分外地亲切,都互相地问长问短,问寒问暖。他们按照年龄、尊卑的先后,次第而坐,大人坐在一个区域,小孩另外坐在一起,可谓长幼有序,条理井然。
全家的人,只要还有一位尚未到来,大家都一定会静静地等待,直到所有的人都到齐了之后,才开始用餐。吃饭之时,厅堂悄无声息,一片宁静肃穆。等到都吃完了饭,大家才开始热火朝天地聊了起来,有的谈天说地,侃侃而谈,有的文质彬彬地寒暄问候,互问短长。这是全家共有的幸福时光,是倍感亲情温馨的交融时刻。许多家族性的问题,也常于此时及时沟通解决,避免了各自为政的误会与猜疑。
陈昉的家中,养了一百多条大大小小的狗,它们的性情都特别地温顺,跟街头上那些互相叫吼打斗的野狗,完全不一样。更有意思的是,这群家教严格的狗,全都是在同一个大槽里用食。主人们为家狗作了最好的示范,所以它们各个都「从善如流」,温和而又乖巧。每到吃饭的时候,它们也牵家带口地来到大槽前,彼此互相摇着尾巴,以示问候。
陈家主人们那上下同心、喜气盈人的祥和气氛,连狗都普受熏陶,从而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乡里的人见到这种情形,深受感动,想想看,连狗都能够互敬互爱,如果人父子兄弟之间不能和谐共处,那将何以为人呢?所以乡里之人都纷纷起而傚法,使得那一带的风俗日渐淳朴厚道。
幸福人生,阖家欢乐,这是人人向往,人人追求的目标。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标?老祖宗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善的人家才会有福报,福报就包括了健康、平安、吉祥,这些美好的事情。所以想要家庭幸福一定要有良好的家风。
古人云:“正天下,首正人伦,正人伦,首正夫妇。”夫妇一伦是人伦之始,所以在择偶时要看这一家的家风怎么样。为什么现在离婚率很高?正因为传统家庭教育的衰落,人们不再知道幸福生活的来源是什么,错误的认为金钱、地位、会给自己带来幸福,会让儿女幸福。却不知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道理,都希望子女成才,却忘记了根本,舍本逐末,只知道在广学多闻,在专业、技能、科学知识上着力。却不知道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从“孝悌”入手,树立孩子诚敬谦和的良好德行。这些道理都是古圣先贤流传下来的真理,所以一定要多学习传统文化,用智慧生活,获得幸福人生。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