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这两本书,是中国人教导子孙家庭教育的范本
-
2022年07月08日
我们晓得,一切众生平常日用之间,动坏念头比好念头多得多。前面讲过儒家等于是佛教的律宗,都讲戒律的。我们年轻的时候一定要读《文昌帝君阴骘文》《太上感应篇》这两本书。你们年轻人没见过,我们小时候读书,书桌子旁边有一张纸,叫做功过格,这个纸上有很多圈圈,一个月一张。每天检查自己的心念行为,有不好的,就拿黑笔在圈圈里点一点,有好的,就拿红笔在圈圈里点一点,然后定期检查,到底是黑点多还是红点多。
我小时候家里请了位前清的秀才先生,按那时的说法,我家是东家,他是西席。他留过洋,可是从不说洋文,每天除了教我们读书就自己读《金刚经》。他是吃素的,所以我母亲每天都为他准备斋食。我常常觉得这先生的嘴中有香味,觉得奇怪,就问我母亲,她说一定是先生的牙齿松了,素菜中的芝麻落在牙缝里我才闻着香。我后来上课时仔细观察先生的牙,果然如此!这是一笑。但是他很诚心,有一年他留在我家中过年,他在自己房间里读过经之后,供上祖宗牌位,供上菩萨,拿出功过格,很紧张地看着,就跪着一面打自己耳光,一面骂该死!该死!我看是黑点比红点多的缘故。我那时好奇,是从门缝偷看先生才看到的,这是确确实实的事。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国民道德教育,它有自己的一套。现在学校里有什么训导处,越训越盗,训得了吗?《文昌帝君阴骘文》《太上感应篇》,我现在都还保存着。像这样修持,叫“勤集善根”。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东方出版社
“不召而自来”,人生的祸福善恶因果之间,没有另外一个做主的,就是所谓的“无主宰”。我们中国道家的《太上感应篇》,等于是国民道德须知,也是中国古代阐述人伦道德的一本书,成为中华民族人人须知的手册,至少百年来是如此。其中有一句重要的话,“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祸与福是没有主宰的,也不是神祇。不是说吃了供养的猪头他就保佑你,没有供养的话,鬼就找你,那是空话。“祸福无门”,鬼神也做不了你的主,上帝菩萨都做不了你的主,只有人自己的心念,所谓“惟人自召”,是你自己召的。所以我们人生一切的遭遇,严格地反省下来,痛苦、幸福、烦恼等等,都是自己召来的。天道就是这样一个东西。一切都是自己的作为。
——《老子他说(初续合集)》东方出版社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