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古今论读书

2022年07月09日
智慧读书
关注

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兵多行虑哗,书多语愁蔓。何以节宣之?一心制众乱。不见陆士衡,才富转为患。亦有淮阴侯,多多乃益办。要以我用书,勿为书所绊。

◎ 张潮《幽梦影》论读书
“读史宜夏,其时久也。”
“史鉴宜与友共读。”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大家之文,吾爱之慕之,吾愿学之;名家之文,吾爱之慕之,吾不敢学之。学大家而不得,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也;学名家而不得,则士画虎不成反类狗矣。”
“史官所记者,直世界也;职方所载者,横世界也。”(“尤悔庵曰:普天下所行者,混沌世界也。”)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能用不难,能记为难。”
“有功夫读书,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谅之友,谓之福。”
“读书最乐,若读史书则喜少怒多,究之怒处亦乐处也。”
“发前人未发之论,方是奇书。”
“凡是不宜刻,若读书则不可不刻。”
“创新庵不若修古庙,读生书不若温旧业。”
“天下无书则已,有则必读之。”
“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语;能会难通之解,方可参最上禅机。”

◎    陈眉公《围炉夜话》论读书
“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
“看书需放开眼孔。”
“一生快活皆庸福,万种艰辛出伟人。”
“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
“读书须切己用功。”
“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
“富不肯读书,贵不肯积德,错过可惜也。”
“士既多读书,必求读书而有用。”
“有真性情,须有真涵养;有大识见,乃有大文章。”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功夫;神闲气静,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

古往今来,名人大都有一个好记性,但仍十分注重做笔记,并且有的笔记颇有风趣:  

蒲草笔记 汉代路温舒小时家贫无钱读书。一次,在野外放牧时,发现宽宽的蒲草可用来记字造句,于是便将蒲草采回家,边读书、边在蒲草上做笔记,读了一本,又抄一本,终于谙熟《春秋》经义,成为有名的法学家  

树干笔记 南北朝时的任未,外出求学时无钱住客店,便在树林里搭个小茅棚住,然后削荆条为笔,以树汁为墨水,读书做学问。因买不起纸张,便把书中的优美词句写在树干上,等有钱买到纸后再抄录下来,后人将此树林称为“经苑”。  

布袋笔记 宋代诗人梅尧臣,外出时总少不了带上一个小布袋,每当读到佳句妙语,就把它们写在纸片上,然后投入小布袋中。做学问时,便从小布袋中取出所记的纸条,或予以引用,或启发思维,终成一位出色的诗人。  

陶罐笔记 元末著名学者陶宗仪,避乱江华亭时,躬耕于田野,累了便坐在树下歇息、读书。每有所感,就取出随身带来的笔砚,在树叶上记下来,并将树叶笔记放入准备好的陶罐中,埋入树下。经过10余年的积累,竟有树叶笔记数陶罐。后经加工整理,终成颇有学术价值的《南树辍耕录》。(《中国老年报》7.27)  

毛主席读书:不动笔墨不看书  
毛主席很忙,可他总是挤时间看书学习。他反对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提倡认真地学,反复地读,不动笔墨不看书。毛主席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批语。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

曾国藩在家书中答复其弟要求赴京读书以求深造说的一番话,“苟能发愤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能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古人语“书犹药也,可以医愚。”

明代东林党人的首领顾宪成于书院门题有一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徐特立应湖南一青年的要求,赠书一联:“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旧日有幅名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郑板桥曾撰一联:“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月色;数椽矮屋,锁不住五夜书声。”
清人王文治联云:“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观花。”
清人毛怀和黄钺二联云:“好书不厌看还读,益友何妨去复来。”“旧书细读犹多味,佳客能来不费招。”
明祝枝山联云:“每闻善事心先喜,得见奇书手自抄。”
宋人楼钥有一联是:“门前莫约频来客,座上同观未见书。”
清人包世臣联道:“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尽读奇书。”
郑板桥有一联谈此:“书从疑处翻成语,文到穷时自有神。”
旧联说:“读古人书须设身处地一想,论天下事要揆情度理三思。”
周恩来题联自励:“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来源:弟子规公益网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