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水书先生”杨胜昭:先让非遗水书活下来

2022年07月27日
智慧读书
关注

中新社贵州三都7月24日电 题:“水书先生”杨胜昭:先让非遗水书活下来

  中新社记者 蒲文思

  与杨胜昭约定的采访时间恰逢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记者不禁担忧这位年近七旬的长者身体是否吃得消,但电话那头的回复很爽快:“不要紧。水书先生答应别人的事,一定会守约。”

  图为杨胜昭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 蒲文思 摄

  见到杨胜昭时,顾虑也随之打消——一件白色POLO衫搭配休闲西裤,虽然发须发白,步履依旧矫健。

  13岁师从祖父和伯父学习水书,22岁之后就开始独立主持当地水书习俗活动。在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提到杨胜昭,无人不知晓。水族地区大大小小的占卜、择日、祭祖等民俗活动几乎都有杨胜昭的身影。如今的杨胜昭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书习俗代表性传承人。此外,他还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自1970年在家乡羊瓮小学任教。

  图为杨胜昭主持2016年三都水族端节“开端大典”。 潘石高摄

  “水书先生是一项神秘且令人敬畏的职业,水族人婚丧嫁娶、立屋建房,甚至春耕开种的时辰都要请水书先生根据水书中的提示来决定。”杨胜昭介绍说,水书是水族创制的文字,亦是记载着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历法、历史、哲学等信息的古老文化典籍。

  说到这,他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一本祖传水书古籍向记者展示,泛黄的页面上,是一列列混杂着象形字和类似楷书反写、斜置的手抄体,可谓一部令人费解的“天书”。

  图为杨胜昭与三都县水书文化研究院工作人员一同翻译水书。 蒲文思摄

  事实上,水书早在2002年就被列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作为重点民族古籍文献进行收藏。2006年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水书习俗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水族文字的发现早于甲骨文,它只有几百个字,但一字多音,一字多义,一义多用。”为便于记者理解,杨胜昭指着水书卷本中的一段文字吟诵起来,短短十几个字,他竟抑扬顿挫地吟诵了数分钟。“你看到的这段水书文字只是一段凝练的内容,它背后还有大量的口传部分,包含着对这段文字的解释和实际运用方法,这部分内容保存在水书先生的头脑中,如没有水书先生解读,即使你认识水书里的文字,也无法破解书中的秘密。”

  图为杨胜昭招收学徒举行祭祀仪式。 潘石高 摄

  “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是水书迭代传承的“铁规矩”——水书先生只能从家族中挑选品行好、悟性高的男性作为学徒。

  然而过去十余年,由于规矩森严,水书先生难觅合适的传承人,加之年长的水书师相继离世,口口相传的水书内容也随之消失。此外,随着很多年轻人外出求学务工,水书传承出现了断层现象。

  “现实如此,那就先让水书活下来。”2015年,杨胜昭顶着压力打破千百年来的规矩,首次招收女徒弟,轰动一时。

  杨胜昭给学生上水书课。 潘石高 摄

  其实早在1998年,杨胜昭就在羊瓮小学开设水书传习班,教小学生认读水族文字、吟诵水书歌诀。直到从羊瓮小学校长的职务上退休之前,这里的水书传习课没有间断过。

  让杨胜昭感到欣慰的是,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抢救性保护”是目前三都县乃至整个贵州民族文化学界正在做的事,水书文化进校园,水书译注、水书申遗等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杨胜昭与水书文化研究专家、贵州民族大学教授潘朝霖一同录制水书教学课程。 潘石高 摄

  2015年退休后,杨胜昭全身心投入水书习俗社会实践、翻译、研究和传承工作中。这些年,他领衔翻译出版了中国珍贵古籍名录水书《六十龙备要》,指导并帮助研究人员翻译了水书古籍十余卷。2018年,杨胜昭被贵州民族大学聘为特聘研究员,是目前中国唯一被高校特聘的水书先生。

  让杨胜昭高兴的是,目前黔南州水书申遗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申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已进入受理阶段。“余生我将尽我所能,守护好我们水族的宝贵文化。”说完,杨胜昭合上手中泛黄的水书,小心翼翼地放回包中。

来源:中国新闻网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