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七个儿子和一根拐杖的故事

2022年08月03日
智慧读书
关注

有个故事的名字叫“七个儿子和一根拐杖”,这个故事进一步为我们说明了人为什么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在佛陀住世的时代,佛陀曾经以一只拐杖让一位老人的七个儿子和七个媳妇了解到什么是孝道。一天,佛陀出去托钵时,在路上碰到一位很年迈的婆罗门教徒,他的背已经驼了,拄着一根拐杖,还捧着一个碗,走起路来很吃力。他弯着腰弓着背,拐杖向前撑一步,他才能走一步。佛陀看在眼里,怜悯在心,加紧脚步上前去扶着老人,问道:“老人家,你走路那么不方便,为什么还要出来托钵,还要出来讨饭,难道没有孩子照顾你吗?”老人回答:“有,我有七个儿子,但是都娶妻成家了,他们有妻子要照顾,有孩子要养育,所以无法容纳我,把我赶了出来。”

说话时,老人抬头一看,认出是佛陀,赶紧跪下说:“佛陀,您救救我!我到底用什么道理,才能感化教育我的儿子?”

佛陀很慈祥地说:“道理要用心听,才能启发他的良心。”老人说:“那要启发教育我的儿子就难了。因为现在在他们心中,只有自己的妻儿,没有多余的时间听道理。他们总是想要教育别人,找别人的问题。”佛陀说:“只要你用心,仍然可以。”老人问:“我要如何用心?”佛说:“你什么都不要想,只要记得将你手中的拐杖用心拿好,走路时用心走稳。你要用最虔诚的心,去感恩这根拐杖。因为它帮助你走路,你要看到,你要知恩,这是第一条。第二条,若有恶狗跑来,你可以用拐杖赶走它,保护自己。涉水时可以用拐杖去探探深浅,以测安全。第三条,它助你走出一条平坦的路,不会因踢到石头而跌倒。这一切你都要用心感恩它。如果你的意念言语都很用心,就能感化你的儿子。”

老人心想,这的确是真的,这个时候我还能靠谁?我只能依靠这根拐杖,这根拐杖给我的帮助最大,我应该感恩。从此老人拳拳服膺佛陀所说的话,不再抱怨儿子,不再找他人的麻烦和责任,而是一心一意地感恩,每一天都感念着拐杖的恩情。有时他脱口而出,边走路边念叨:感恩!感恩拐杖帮助我走路,感恩拐杖帮我探测水的深浅,感恩拐杖保护我的身体轰走恶狗。

老人的七个儿子在平时的生活中,唯有妻子儿女是他们的最爱。有一天他们听人说,城里有一位佛陀能够赐福给世人,若求佛赐福,人人都可得到最大的福报。这七个兄弟就相邀一起带着妻儿去求佛赐福。他们到达王舍城耆阁崛山时,佛陀正在为大众开示。那一天老婆罗门也拿着拐杖、捧着碗出来祈祷,现在他所有的烦恼都去除了,一心只有感恩,所以边走还是边念着“感恩”,感恩他的拐杖。

有人路过,看到老人那么慈祥,又满口的“感恩”,于是问他:老人家,您的心那么知足感恩,您一定是位有福的人。那个人接着说,您可知道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说法,您想不想去看看佛,让佛为您祝福?老人听了满心欢喜,他说:非常感恩佛陀,佛曾在路途中对我开示,所以我现在过得很欢喜,心灵很自在,不知如何才能再见到佛,再闻佛陀的开示。

这位过路的好心人就说:我正要去礼佛闻法,我们可以一起去。老人就随着好心的过路人去了耆阁崛山。那时佛陀已经开始说法了,老人从远处慢慢地走来,边走还是边念着“感恩,感恩拐杖帮助我”,一直走到佛前。佛陀看到他就说:“你来了!看你这么欢喜,你到底如何感恩?你来这里再多念几次吧。”

当时有很多人听闻佛法,老人不知他的儿子们也在场,他面露笑容,满面风光,一点没有烦恼地说:“我很感恩这根拐杖,它伴我走路、伴我生活,帮助我度过危险。渡水时,它让我知道深浅;有恶狗时,它还可以保护我,把狗赶走。所以我感恩手中的这根拐杖。”

佛陀听了很欢喜,用眼睛扫视着老人的七个儿子和七个媳妇。佛陀语重心长地说:“对,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感恩心。一根拐杖就可以帮助你生活,可以让你那么欢喜地过日子,所以你应该感恩。世间有很多人不如一根拐杖,不知孝敬父母,将来的因果,他们一样会受到儿子的折磨,还要堕入地狱,像这样的人生就是欠缺感恩心。若能孝养父母,才是有大福之人。”七个儿子和七个媳妇看着自己的老父亲,又听到佛陀的说法,惭愧得无地自容。他们的良知即刻被启发,七个儿子同时站起来,媳妇也跟着一起来到佛陀的面前顶礼,感恩佛陀。然后他们转过身到老父亲身边,扶着他说:“我们很惭愧、很忏悔,从今天开始要请父亲回家,一定要奉养您。”这时七个儿子都争着要迎请父亲回家孝敬。

这个故事很简单,但是其中的道理却很深,那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境随心转”。在老人不明白“自己之所以沦落为乞丐,是因为自己的福薄,而自己的福薄是因为自己的德行浅薄”这个道理之前,他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自己的儿子,从外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结果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过着怨天尤人的生活。当他经过佛陀启发,懂得感恩自己手中的拐杖时,通过这根拐杖,把他的感恩心引发出来了,结果,“福田心耕”,为自己培植了福分,最终也感化了七个儿子。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