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医生”刘艳军:做乡亲们最信任的人
-
2022年08月19日
8月18日,湖南省2022年“最美医生”评选揭晓,常德市汉寿县崔家桥镇三和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刘艳军光荣上榜。
正在长沙领奖的她,电话响个不停。
“刘医生,你去哪儿了?我气管炎又犯了,等你回来帮我看看。”
……
43岁的刘艳军在乡镇从医23年,拥有一批“铁杆粉丝”。他们有的一路“追随”,她在哪家卫生院上班,就去哪家看病,走几十里路、转两趟车也在所不惜;有的全家“锁定”,男女老少的三病两痛都只找她、只认她。
是什么让她如此受病人喜欢?
因为,她对基层卫生事业,对乡亲们,爱得深沉。
“能当好基层医生,这辈子就值了!”
1999年在原常德卫校毕业后,刘艳军成了一名村医。
她每天打着手电筒,背着医药箱,蹚着泥泞的乡村小路,去给病人看病、送药。“那时候条件还是很苦的,有时候看到病人家的房子破旧不堪,会发自内心地心疼,自己路途辛劳也就不在乎了。”
从那时候起,刘艳军便明白,作为一名基层医生,不能等着病人上门,有很多病人需要主动上门去关爱和照顾,去做他们最信任的人。
2021年7月,刘艳军出任汉寿县崔家桥镇三和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她第一个要求便是让医生下乡,去做上门服务的“家庭医生”。
“镇上17个村,我们3个住院医生,每个人分五六个村,精准服务,让乡亲们知道,家庭医生不怕麻烦,也可以随时打扰。”她坚信,只有跟老百姓面对面,才能心贴心。
乡亲们的需求,是刘艳军不断前行的动力。她在工作中发现,面对病人多元的需求,全科医生在基层更适用。于是,妇幼专科出身的她,通过学习、进修,从眼耳鼻喉到大内科、甚至外科,不断充实自己,增添经验与底气。
2016年5月的一个晚上,几名村民抬来一名神志不清、呼吸困难的50岁男子。已在家休息的刘艳军接到当班医生电话后,马上赶到卫生院。经过询问得知,该男子因前晚服用头孢后饮酒,出现恶心、呕吐、心悸等症状,但未引起重视,以致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时间就是生命,刘艳军立即组织团队予以输氧、注射激素、抗休克、纳洛酮等对症支持治疗。经过近一夜的抢救,患者转危为安。
“农村的危急病人必须依靠基层医生的准确救治,才能有更多的生还机会。”多年来,她成功抢救危急病人100多例,挽救了上百个家庭,“小舞台有大光亮。能当好基层医生,这辈子就值了!”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2017年6月,刘艳军二宝出生。从她坐月子开始,就有病人给她不停地打电话,甚至有些病人找到她家,希望她快点回医院上班。生完孩子两个月,身体稍微恢复,她便回到医院穿上白大褂。
每天慕名而来的病人络绎不绝,顾不过来的刘艳军只好给二宝断了母乳。虽有不舍和愧疚,但她仍然调侃道:“牛奶也是奶,乡亲们的疾病不能拖。”
刘艳军和病人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亲到什么程度?刘艳军为他们开处方的时候,提笔就能写下对方的姓名和年龄。“熟悉得很,都记在我心里。包括他们的七大姑八大姨我都认识,他们身上有些什么毛病我也都知道。”
2014年,刘艳军在军山铺卫生院工作时,当地敬老院的五保老人徐保初因患心脏病,经常在卫生院住院治疗。由于老人无儿无女,无人照顾,刘艳军作为主治医生,除了给他看病之外,平时还会给老人端茶送饭,经常给老人买好吃的,隔两三个小时就会去看他一眼。老人痊愈出院时,热泪盈眶地说:“在军山铺卫生院住院,是我一辈子过得最舒服的日子。谢谢刘医生!”
如今,刘艳军已是院长,但仍每天坐诊半天。病人无需挂号,径直走到她面前寒暄一阵,便是最好的看诊方式。
她说,自己给病人看病总从聊天开始,聊着聊着,就能把病的前因后果找出来。“其实,病人看的是病,需要安慰的是心。”因此,她常常去安慰、总是去帮助那些需要疏导的病人,激发他们内在的积极情绪。
卫生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加起来,刘艳军每天要面对80余人,一年下来,接诊的病人达3万余人次,但她始终笑意盈盈。
“基层医院是守护老百姓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我们一定要找准定位,让乡亲们感到舒服、感到放心,就对了。”刘艳军表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刘柏豪)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