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培训传统文化老师是当前复兴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任务

2022年08月22日
文以化心
关注

当前阻碍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瓶颈」,就是教育。而教育的「瓶颈」就是教师。这是毋庸置疑的现实。因此,本人多年来与同行讨论的一个题目就叫《中国教育十大经典——略论教师的理念、学养与精神》。

所谓「十大经典」包括经典之论、经典之问、经典之说、经典之教、经典之事、经典之学、经典之书、经典之篇、经典之语、经典之师。

意在用此中国教育之「经典」,让老师们有一个比较明晰的教育理念、比较深厚的人文学养和比常人更多一点的奉献精神。其中的「经典之篇」,就是《礼记》中的《学记》,荀子的《劝学》,韩昌黎公的《师说》这「老三篇」。这些曾与因缘生小友谈过,希望他把这「老三篇」做个简注,让老师们将这必备之篇都熟读成诵。这对一个教师教育理念、人文学养、奉献精神都必将有个较大的提升。

因缘生小友闻斯行之,竟很快把这三篇给做了详注并为之疏解。在各位领导的关心下,由有关部门付梓刊行,实是我教育界一件大事。《礼记》中的《学记》是中华先民对前此数千年教育的经验总结,对教育的目标、教育的作用、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等等都作了全面详赅的论述,表现出中华先民极高的智慧。因缘生小友在书中都有详细的讲解,兹不重复,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一语,就是一极高的教育理念!

人与草木、鸟兽、虫鱼不同之处即在藉教育以文化之而为「人」,由此形成了感情理智,人格品质,社会道德和人文思想等等。于是便组织社会,建立国家,努力使人与人在互相同情怜悯、互相关心帮助下,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世界的理想。要实现这一理想,唯赖教育;没有教育,便没有一切!

因之,「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八个字是构成社会、建立国家的先导。没有这个先导之理念,不仅社会国家无法构成建立,人也必然与鸟兽无别,不成其为人了。荀子之「性恶」论,历遭诟病。其实是吾辈太不解荀子之良苦用心了!本来人之初生,无所谓性善性恶。孟子讲性善,是一种提倡——作为人,应自幼向善,终生向善!

而这种向善,也必须以教育实现之,不然即会不知向善,甚至变恶。荀子讲性恶,更是高度强调教育之大功——如果不重教育,不行教育,天下尽为恶人,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因此,荀子写《劝学》,即鼓励劝勉人必须终身学习,接受教育。

「博学」「参省」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亦即学、问、思、辨、行;「假物」即藉教育以文化人;「就正」「防邪」,则追求一个优异的向学环境;「勤积」「结一」,则劝人必以持恒厚积,方可「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诵经」「读礼」则论教育之内容及学习之顺序;「好人」「隆礼」「通伦理」「一仁义」,即尊师重道之大理;「成人」「贵全」即劝学之终极目标——这些论点,正是今天教育所大缺失者!

韩公之《师说》总论为师与从师之道。「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根本职责与任务。传什么道?天地之大道;授什么业?经国之大业;解什么惑?人生之大惑。韩公与其弟子李翱率先提出应高度重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二篇。宋儒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放在五经之前来攻读学习,实是读经之不二法门。天地之大道,即为《大学》之「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止于至善」就是要求吾族国人把事情做到最好,这是先民为我中华民族提出的奋斗目标。多高的境界,多高的要求啊!而「止于至善」的前提就是「明明德」,明白一个像天一样高、一样亮的道理,熔铸一个高尚的道德,然后影响、教化社会人群,共同把人的事情做到最好。这就是天地之大道。

经国之大业就是《大学》里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生的价值取向。如果不知道「止于至善这个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没有「修、齐、治、平」的价值观,就是人生之大惑!

传天地之大道,授经国之大业,解人生之大惑,这就是对一个教师的最根本的要求,否则就不副「人师」之名、「人师」之实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是从师之道。韩公感慨万端地接着说道:「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门时至今日,读至《师说》此语,不禁令吾辈为之痛哭,为之流涕,为之长太息者也!八十多年前,钱伟长先生留学美国,遍访南北美洲,发现一个极其值得研究的现象,即北美是那样的发达,而南美又是那样的落后!

研究的结论就是:「教育发达则国家发达,教育落后则国家落后!」这是被全世界各国验证了的经典论断。——且看今日我们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是何等落后!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大学教育是成才教育。就成才教育的大学而言,三亿人口的美国有一万多所大学,而我十三亿人口之众的中国仅有三千来所大学;河南是中国一亿余众的人口大省,韩国人口是四千八百方,韩国大学有四百多所,而河南现在只有一百三十所大学,其中专科占七十七所。

二00六年,钱学森先生逝世前对温家宝总理说过一段话:「这几十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学术成就上讲,没一个可以跟民国期间的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就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世纪之问」,「经典之问」!其实,在大半世纪前就有了答案,当时清华大学的梅贻琦先生说:「大学者也,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当时的清华大学曾办了一届国学院。就那一届,培养出了如王力、钱钟书、吴宓等等一批大师级人才。

为什么?就是当时的清华大学大师如云,其中四大名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声望最著,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在上个世纪的中国大地上,曾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过堪与先秦诸子媲美的一批学术大师。这些大师们又教出了一代学术大师。现在检点起来,那些大师的成因有两个条件:是国学功底硬,二是留洋看世界。所谓国学功底硬,就是精通母语,谙熟母文化;留洋看世界就是不拒绝人类创造的所有文明。这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就成不了大师!一九九五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国学院,二十年过去了,却没见到像当年清华大学那一届国学院走出的大师来!

为什么?就是现在我们的大学里,有多少教授们可称为大师?更没有了像当年清华大学「四大名导师」那样的大师!大学没有大师,教出来的学生就成不了明师;大学无大师,中小学无明师,教育休矣!北京大学何九盈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翻开近百年历史,无一页不是「反传统」三个字。

高喊废除汉字的学者有之,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英雄」有之,把线装书全都扔到茅坑里的「元老」有之,交白卷的「革命小将」有之……」百年来的「反传统」,对中国文化教育造成的创伤,是何等之巨大!人文学养的缺失,母语的低化,浅化,粗化,俗化,使今天想把我们民族的思想、意志、情感准确地、深刻地、高雅地表达出来就成了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大学校长不识字、读错字、写错字,这种情况,实不该出现在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

今天,实现「中国梦」,实现民族复兴,必须首先是传统文化的复兴。传统文化之复兴,必赖于教育之发达!教师乃教育之主力,其教育理念之确立,人文学养之提高,奉献精神之建树,实为今日国家发展、民族进步之大端。此事切切,不可贻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传统教育经典之篇《师说》、《劝学》、《学记》合刊出版问世,想必为此有所贡献。

作者:聂振弢老教授(序于羊年即临除旧迎新之夕也)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