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岩:无言家风 薪火相传
-
2022年10月02日
家风是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也是家族世代树立的价值观。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风家训,古语有云: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可见良好的家风家训,能使子孙后代正道正行,从源头上弘扬正气,国家社会才能向上向善。从古至今,重视家风教育的事迹不胜枚举,造就出一个个感人至深、影响深远的家风典范,时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辉。
欧阳修的“崇学”家风,崇尚饱学之风,长子欧阳发继承其父学风,少年好学,饱读诗书,其后颇有学名;郑板桥的“崇立”家风,教导子女要“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崇尚自立之风;曾国藩的“崇勤”家风,以“勤”为第一要义,要求“诸男在家勤打扫”“诸女学洗衣,学煮茶烧菜”,并身体力行,教育子女养成勤劳的作风。
家风各异,殊途同归,各有千秋的家风却有着相同的目的,那就是让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习惯代代相传,成为后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看似朴实的家风,蕴藏着无穷的智慧,让家风的继承者获益匪浅。
在北京矿大的家属区里,人们时常能够看到一位老者,她佝偻的身躯有时出现在分类垃圾桶旁,有时出现在接种疫苗长长的队伍旁,有时出现在居民委员会选举的现场,唯一不变的是她身上那件蓝色的志愿者马甲以及胳膊上红红的志愿者袖标,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老者,谁又能想到她居然毕业于清华大学,曾经是一名风光无限的工程师,而她就是我的母亲,也是我人生中的导师。
母亲在退休后,依然没有赋闲在家,而是积极加入到社区志愿者工作中,从清扫楼道垃圾和占地废物,到力所能及地帮助社区的残疾人,“路见不平、爱管闲事”的她,像是一只旋转的陀螺,不知疲倦地发挥着自己的能量和余热。
当海淀区倡导垃圾分类时,母亲没有丝毫犹豫,主动地加入到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中,她总是说“退休不能褪色”,寒来暑往,冬去春来,即使是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她还是每天值守在垃圾桶旁。“视桶如宝”的她,总是自备抹布去擦洗这些垃圾桶,用她的话说“社区也是一个家,桶干干净净的,人们分类投放垃圾时心情才会好一些”。
就是这样一位“闲不住”的母亲,每每回到家,都有说不完的志愿趣事,而这个时候父亲总是微笑着倾听她的故事,然后默默地端出准备好的饭菜。以前不太理解母亲的所作所为,觉得她多管闲事,有时候是苦了自己,成全了别人,但多年来母亲的坚持,让我深刻地理解了她的做法,其实无私奉献、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多年来我也会时常参加志愿活动,每每看见有家庭不幸的人需要帮助和捐款,我也会带着孩子奉献爱心,每当这个时候,心底总是会涌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和满足感。
“自立立人,自达达人,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的家训,让我们深深理解到,一种优秀的家风家训才是留给后人最大的财富。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无言的家风,在薪火相传中生生不息,一辈辈的行为传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代人不断向善向美。
来源:廉洁海淀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