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个人痛苦的根源:高估自己
-
2022年12月08日
中国式管理大师曾仕强在《易经的人生智慧》讲座中提到“Positioning”一词,指的是“定位”。
他说:“人之所以有诸多烦恼跟痛苦,主要根源是人生定位不清。”
而人最普遍的定位不清,是过于高估自己,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很赞成樊锦诗曾说的一句话: “不要太把自己当一回事儿,要把事情当一回事。”
认知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达克效应”:
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种虚幻的优越感,错误地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优秀。
而且越是在缺乏技能、能力和知识的时候,往往越容易夸大自己的能力和知识。
就像罗翔老师说的:“知识越贫乏的人,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奇怪的勇气和自豪感。”
如果你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又不自知,很有可能就会栽跟头。
1993年,陈凯歌凭借《霸王别姬》斩获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后,趁热打铁筹备了电影《风月》。
当时,意气风发的陈凯歌多少有点膨胀,他拿了40万,找到《霸王别姬》的编剧芦苇,想让芦苇继续担任《风月》的编剧。
芦苇一口气提了十几条建议,但陈凯歌根本听不进,两人不欢而散。
芦苇说:
“自从他获得大奖,一切都变了,说话的口气和语境,以大师自居的姿态,一下就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开了。”
王安忆回忆说,每次与陈凯歌在剧本上有矛盾,他一句“这是我的东西”,就让她哑口无言。
结果个人意志高于一切的《风月》没能过审,投资人赔的血本无归。
回忆起那段经历,陈凯歌主动检讨说:“《风月》是我犯错误的一个阶段。”
诗人鲁藜有句名言,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习惯性高估自己的能力,取得一点成绩就志得意满。
真正优秀的人,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显山不露水,永远心怀敬畏。
前段时间,张译获得“金鸡奖”影帝,但在发表获奖感言时,他依然把自己放在一个很低的姿态。
张译直言自己在专业上还有很多不足,也不是演员里最好的,会一直努力提升演技。
真正的成熟,是能掂清自己的分量,凡事多反省自己。
尽量把自己看小,努力把事情做大,人生才能走得久远。
02
著名演员阿诺·施瓦辛格,曾在网上发布过一张照片。
照片里他躺在以自己为原型的雕像下睡觉,并悲伤地写到“时代如此变化”。
酒店的总经理向他承诺:“无论任何时候,我们会为您免费预留一间房间。”
但当他从州长的位子退下来后,再去入住酒店时,却被告知需要支付费用,因为酒店的房间供不应求。
于是,他便在酒店门口的雕像下,上演了这样一出戏。
施瓦辛格感慨道:
不要高估自己的位置,别错把平台当本事,把平台的影响力当实力。
人在一个很高的平台,混得如鱼得水,就觉得自己是最耀眼的那颗星星。
可事实是,厉害的不是你,而是你的圈子,你所处的平台。
一旦离开了平台,你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就会成为曾经的那颗黯淡的星星。
有段话说的很好:
这个时代,靠平台得到的光环,不过是昙花一现,实力才是你最硬的底气。
借力平台的力量强大自我,修炼好本事,才是为人最大的智慧。
03
中国人有一句俗话,天大地大,面子最大。
但太爱面子,只会制约你的成长,反倒成了“死要面子活受罪”。
前段时间,读到一本书叫《中国人的脸谱面子》,讲述了人对面子的执着程度。
在社会摸爬滚打以后,你就会发现成年人的世界,谋生事大,面子事小。
面子是世界上最不值钱的东西。
我认识一位朋友,去年离了职。
他投递了很多简历,也面试了一些公司,但找了两个月依然没有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
他离职的上家公司领导得知以后,想让他重新回去工作,并且保证待遇不变,免去试用期。
朋友有点心动,可碍于面子,他总觉得回去会很掉价,害怕会被同事瞧不起,担心以后会跟领导失去谈条件的资格。
又过了几个月,他还是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没有收入来源,日子过得艰难,后来只能丢掉面子,回到了上家公司。
作家杜子建说过,有时候,活个虚荣,活个面子,还不如坦然面对自己人格上的缺陷。
人生有时候走回头路,反而心智上会更成熟。
年轻的时候,难免有一身的傲气,总觉得面子大过天。
被现实一次次的击倒和蹂躏下,才会逐渐明白,原来自己小心翼翼维护的面子,一文不值。
人生不是活给别人看的,别人怎么看怎么说都无妨,最主要是过好自己的生活。
真正的强者,脸皮可以撕下来,扔在地上,自己踩两脚,一笑而过。
不把自己看的太重,你就不会失重;不把自己看的太高,你就不会失落。
点个在看,看清自己,掌控人生。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