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政府灭亡后的中医出路
清政府最后为自己的腐朽统治付出了代价,一方面国难当头、外敌入侵,从鸦片战争之后基本无招架之力,丧权辱国的条约将中华民族陷入绝境;另一方面腐朽的清政府却对百姓进行残酷的压迫,对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进行了残酷的镇压,色厉内荏。在国难民怨之下,清政府越来越失去了人心,但是又不能够及时的对社会精英群体进行有效的利用和对国内体制进行改革。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但在革命实力与清政府悬殊的情况下,在南方革命力量影响下,袁世凯窃逼帝退位窃取革命成果,清政府倒台,孙中山履行承诺让出大总统,袁世凯控制了民国政府,这就是北洋政府。袁世凯非要玩当皇帝游戏,结果众叛亲离,去世后北洋政府迅速分化,互相斗争,南方孙中山再次革命接连胜利,一直到东北易帜,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在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这个历史进程是中国封建社会由强势到弱势的过程,是西方科学大举进入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自身文化顽强抗争最强烈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经济、政治、生活等受到冲击最激烈的时期。
自民国成立到北洋政府时期,战胜清政府的新一批社会精英和知识分子热情的对中国进行了西方资本主义方式的改造,政治上向西方一边倒、经济上学习西方、工业学习西方,医学教育也向西方学习,特别是西方列强控制下的各路代言人更是对复制西方不遗余力。医学教育也开始有了雏形。北洋政府时期,医学学术、医学教育、医师管理归教育部,公共卫生归内政部、警察总署。到国民政府时期,卫生部负责卫生行政事务,教育部负责医学教育工作。
但是也曾经十分遗憾的是,在西方列强的压制下以及西医学的逐步深入,北洋政府以及国民政府中一些高级留洋主政人员思想开始全面西化,随着清政府的太医院解体,中医只能在民间以坐堂医的形式经营,缺乏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也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在统治阶级眼中微不足道、或不成体系,在帝国主义眼中也是阻碍西医普及、急于消灭的,由此就形成了极其艰难的发展环境。
二、“北洋政府教育漏列中医案”
中医界的抗争是不断的,清政府倒台与之相附和的传统中医教育体系一时间没有了依靠,国家体制内的太医院系统回归民间,长期在民间行医的先生们也等待着新政府采取措施保证自己有吃饭的技术。但后来的结果是,中医被统治阶级们遗忘或者抛弃了,最著名的就是“北洋政府教育漏列中医案”。
北洋政府时期,也是鲁迅叫做“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期,各国列强在中国寻找代理人,制定出不同的适合于帝国主义自己的政治经济体制,在医学方面主要仿照日本的医学教育体系,我们知道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废除了汉医学,全盘西化。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了大学规定,医科类设置医学和药学,在医学和药学当中都没有把中医药列入。没有中医列入医学教育体制,社会上的中医先生们该如何生存呢?未来中国的医学该如何发展呢?
这引起了当时中医界的强烈不满,当时上海神州医药总会余伯陶等与各地医学团体一起发起了“医药救亡请愿团”于1913年11月23日到北京请愿,那可是天寒地冻啊,南方中医先生们辛苦到了教育部,但是请愿遭到了教育总长汪大燮的拒绝。
汪大燮何许人也?百度百科信息,汪大燮(1859年-1929年),原名尧俞,字伯唐,一字伯棠,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汪大燮自幼聪颖,光绪四年(1878年)应童子试,考中秀才。光绪十五年(1889年)考中举人,其后屡次会试不第。但因贵人相助,一路走好。在清末和民国初年,曾担任外交官员和政府公职,1913 年汪大燮任熊希龄内阁的教育总长,1916年6 月任段祺瑞内阁交通总长。1917年11月22日,内阁总理段祺瑞辞职,汪大燮以外交总长身份代理国务总理,不过没当几天就退了。此后,1918年又主持了徐世昌总统时期的外交工作,作为外交人物,在五四运动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922 年11 月,黎元洪大总统特任汪大燮署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1929年1 月5 日逝世,终年71岁。
没想到这人是个老倔头,他不仅不听群众意见,接到请愿书后在12月29日公开发表了废除中医的主张。汪大燮明言“余决意今后废去中医,不用中药。所请立案一节,难以照准。”他的人生传奇,可以呼风唤雨,历任清朝、民国、北洋政府要职,但是却置全体中医先生们生存和几千年来医学事业于不顾。如今感叹,多少留洋海外归国当了高层智囊以及喝过洋墨水的高层决策者们和那些觉得西方月亮比中国圆的主们,有谁还在内心如此的排斥中国自己的文化和技术手段呢?新的历史环境下,也不能不深思啊!
中医先生们无奈,只能向总统府递交请愿书。这个请愿书写了中医应该提倡发扬的理由,情深意切。摘录如下:“一曰学理精深不可以废除中医之经验;二曰中外地理气候饮食体质不同故不可单以西人之法施之华人;三曰民间信中医者多,求治于中医者十倍于西医之门;四曰专重西医者,非有十万人不足供全国之用,然至速亦需二十年后方养成;五曰神州医药富于天产,乃国家财税利源之所在。”
今日读罢,也是感慨良多。当然,看今天西方医学已经全面普及,中医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成绩卓著,我辈中医先生和西医医生携手共同维护人类健康事业,不能不说也是我党采取英明的教育和卫生政策的结果。
这一代中医先贤们的努力,也是碰壁了。但迫于压力,政府一面虚与逶迤,诡词搪塞说废除中医中药的政策不会实施,一面仍拒绝将中医列入医学教育计划。1914年1月16日国务院也进行回复:“前次部定医学课程专取西医……非有废弃中医之意也。”教育部和国务院始终未把中医列为合法教育,对中医教育采取了“准予分别筹办”的批复,对民间办学似乎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而军阀混战,当时统治无力,北洋政府很多政策也只能如此了。
这个抗争历史上叫做“北洋政府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实质上就是“教育系统不列中医案”,是北洋政府压根就不想,何谈漏了呢?由此说来,目前中医发展这么好,党和政府出台了很多中医政策,把中医地位放的很重很高,结合北洋政府的行为,我们内心作何感想呢?
三、中医民办教育的兴起
此后,不同的中医学校相继开办,这应该是中医行业的一次从教育出发的抗争吧!
1915年丁甘仁、夏应堂、谢观等发起成立了上海中医专门学校,1917年正式招生,谢观任校长,教授先生都是我们熟知的大家如曹颖甫、丁福保、陆渊雷、黄体仁等。1917年浙江在杭州成立浙江中医专门学校,1919年张山雷创办兰溪中医专门学校。1919年山西建立了山西医学传习所、1924年卢乃潼在广州创办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
但斗争从没有停息过,政府消灭中医之心依旧。1922年3月,北洋政府内务部颁布了《管理医士暂行规则》,规定发给医士开业执照的资格,必须经各地警察厅考试及格领有证明文件者,或在中医学校、中医传习所肄业三年以上领有毕业文凭者;医士诊病必须开设二联单,汇存备查,如有药方不符或医治错误,经查“予以相当处分”等。上海中医学会、中华医药联合会再次行动召集了有170人参加的大会进行声讨,在一片反对声中,内务部被迫宣布暂缓实施《医士规则》。
四、时代的感悟
时代不同,任务不同,英雄不同,当封建统治一下子消失的时候,与之相关的所有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会受到相当的冲击,而从事医学的先生们就会如同抛弃的孩子找不到回家的道路,如果当政者不能顺应民意,对祖国文化漠然视之,一味追求西方制度并用西方技术压制中医发展、改造中医、让中医说西医话,岂不是悲哀?
这些民间坚持办下来的学校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医发展特别是中医教育的重要发源地,这也是那一代中医志士斗争的结果,是当今许多名医大家的摇篮。
可以想象,中医之所以在政府封杀下还能够存活下来,除了先贤们的斗争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声援之外,基础还是百姓的支持和信任,是围着老中医看病的普通百姓挽救了中医,是简便效廉的优势赢得了民心从而不在意于西方医学的冲击,实践证明百姓才是中医的衣食父母。
如果那个时候医学教育如同明治维新一般,中医被淘汰出局、自身自灭或者彻底限制,今天还会有中医药事业吗?由此感慨,中医人当自强,如果不拿出实力,拿出有效的治疗方法赢得百姓支持,如果真的脱离了百姓,后果不堪设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