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与父母的疏远,是从“一个总在催,一个总嫌烦”开始

2023年04月15日
晴天般的微
关注


爱隔山海,山海已不可平

有人说,小时候,我们和父母无话不说;长大后,却变得无话可说。不聊则已,一聊就吵架。

当我们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他们去往异乡时,还自信满满地认为,有了火车、飞机、视频通话,身体上的远离根本不算什么。但有天却突然发现,其实我们的心,也离他们越来越远了。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和父母,成了精神上的陌生人?

我们与父母的疏远,从“一个忘了问,一个不敢说”开始…

有位朋友曾与我说过一件事,我记了很久。

去年她妈妈生病,住院半个月了她才知道。她说,她永远忘不了当她下了飞机赶到医院时,母亲的样子。

没有惊喜,没有开心,而是默默擦起了眼泪,像做错了什么事。

又怪丈夫多嘴非要告诉女儿,倔强地说自己根本没有多严重,还一个劲儿地催她早点回去:

“对不起啊乖乖,耽误你工作了。”

那一瞬间,朋友再也忍不住眼泪,在心里骂了自己一万遍。

年轻人的生活常态就是忙吧,忙到工作、友情、爱情通通需要应付,唯独父母可以想都不想地忽略;

忙到从不吝啬对身边的人花时间,却连妈妈的一条语音都挤不出时间听完。

原来父母,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备胎。你忘了问,他们不敢说,亲情便越来越沉默。

慢慢地,父母都变成了最“懂事”的孩子,小心翼翼。

孩子没空回家,母亲就“懂事”地把儿孙绕膝的团圆愿望咽进肚子里,不给孩子添麻烦。

不打扰,是父母给我们最心酸的温柔。

而我们,真的有那么忙吗?

名家画廊 | 李可染 《耕牛图 》

我们与父母的疏远,从“一个追不上,一个等不及”开始…

整个世界都走得太快,只有老人步履蹒跚,艰难地跟上节奏。

但很多时候,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真的有心无力。

看过一则公益广告。

一个两鬓斑白的老人前来求职,他谈吐不凡,一听就知道是知识分子。

但他来求的,不是什么管理层,而是一个最基层的实习生位子。

面对面试官的不解,老人坦言道:因为自己过时了,不再被女儿需要了。

他去营业厅帮女儿缴费,却发现账单已经通过网络自动扣费了。

他怕女儿淋雨,坐了很久的公交给女儿送伞,女儿却早就叫了网约车到家。

老人苦笑着说:“小时候啊,女儿总夸我是超人,现在啊,女儿长大了,不需要爸爸这个过时的超人了。”

因此,他才决定重新进入社会,跟上这个急匆匆的时代,看懂女儿的世界,做回女儿眼中的“超人爸爸”。

是啊,我们的父母都过时了。

他们不懂网红,不懂电商,不懂段子和流行梗,不能理解我们的世界,无法与我们有共同语言。

而我们呢?

我们忙着涌进时代潮流的那扇门,却等不及给父母留一扇窗。

我们嫌弃父母老土、古板,却忽略了,他们其实一直在追赶我们的步伐,拼尽全力。

你等不及,他们追不上,彼此的距离便越来越长。

还记得吗,当你小的时候,跟不上父母的步伐,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爸爸妈妈,等等我。”

后来你一天天长大,脚步也越来越快,父母被远远甩在身后,他们对你说,“等等我们”。但你却说:你太慢了,我等不及。

而我们,真的有那么急吗?

名家画廊 | 李可染《江南水乡》

我们与父母的疏远,从“一个总在催,一个总嫌烦”开始…

到了一定年纪,父母好像都会自动开启“唠叨”模式。

我的爸妈也是。

每次长假呆在家里的最后一天,就是他们密集式催促的日子。

“这些做好的菜都带上,微波炉热一下就可以吃。”
“工作再忙也别熬夜,专家都说了,精神会差,会肝受损。”
……

而我,总是像已经到了“容忍”的临界点,下意识地反感犟嘴道:“太重了啊!”“都能买到的!”“知道了知道了!”“你好啰嗦啊!”

以往每次,父母都会劈头盖脸地骂我不知好歹,而这几年,他们竟不再强求,默默地转身离开。

不知从何时开始,父母已经明白,自己催促再多也没用,换来的只是我们一口一个“好烦”,一句一句把他们推开。

对我们而言,成长就是能证明自己不再需要父母。而对父母而言,衰老也是从这一刻开始的。

中国式父母,的确总是在催,因为在他们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冒冒失失,不甚完美。

今天说我们“用完东西不知道放回原位”,明天唠叨我们“怎么连做饭都不会”。

可是他们每一声催促,都是一句担心:担心你安稳下来的速度,赶不上他们老去的速度。

所以他们催自己守护你的时间再多一点,催你把自己照顾得再好一点。

而这份温柔的心,我们拒绝起来毫不留情。

有许多人说,所谓成长就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过程,所谓父母就是人生排序中最末尾的人。

但这些,从来不该是你疏远父母的借口。

我们为什么离父母越来越远?那是因为我们给予父母的,实在太少太少。

成年人奔走于生活,忘了时光最初的模样,但总有一天你会发现,父母是我们花心思、花时间最少,却最爱我们的人。

有本书叫《父母离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封面上印着一道“亲情计算题”:

“假设你的父母现在是60岁,余下寿命是20年,你没有和父母同住,你每年见到他们的天数大概是6天,每次相处时间大概11小时。

那么,你和父母可以相处的日子只剩:20年x6天x11小时=1320小时。

也就是,55天。”

这55天,就是我们所谓的“来日方长”。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