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警手记】赊账五年不还?看法官如何两天追回
-
2023年06月11日
每个案件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在法庭工作的我,耐心聆听当事人的故事,用温情化解民事纠纷,用法律守护公平正义……
3月7日,我在法庭接待的时候,偶然看见一名当事人正在安检口焦急地讲述他遇到的棘手问题,安保人员示意他到审判庭找我。我随即迎了上去,向他了解情况。
原来,张强是流水镇个体商户,经营农作物种子和农药买卖。多年来,王力一直在张强处赊购种子和农药,却总是以张强卖给他的玉米种子秋收后玉米水分大,导致玉米发霉为由一直不给结清欠款,也没有出具欠条,目前张强只有自己的记账本,不知道能不能凭借这个证据起诉王力。
通过和张强的沟通,我了解到王力赊购的款项累计起来数额不小,已经影响到张强经营店铺的资金周转。于是通知工作人员带张强去立案窗口,对张强提供的诉讼材料进行初步审核,我了解得知其不同意诉前调解后,进行直接立案,打印了立案及诉讼费缴费通知单,张强通过现场扫码的方式缴纳了诉讼费。不到10分钟,张强就成功在法庭立案窗口完成了全部立案手续。
“现在法庭可以直接立案并当场缴费了,不用到县城跑一趟了,真是方便啊!”张强拿着《受理案件通知书》高兴地说道。
“接诉即办”是我们的工作宗旨,当天下午,我带领书记员小郑下乡到王力家中送达诉状及相关应诉材料,我跟王力聊了起来。“您种了多少地?这两年收成怎么样?在张强那赊购的种子款怎么一直没有给付呢?”跟王力充分沟通后,他给出了答案。王力一共十二垧地,全部种植玉米,家庭收入也都来源于耕地,近几年秋收后,部分玉米因水分大而发霉导致收入大幅减少,因此他不愿偿还赊购的种子款。
案件虽小,但群众的事哪有小事?为尽快解决矛盾,我决定在王力所在前太阳村开展一场巡回审判。
“小郑,准备一下,明天我们到前太阳村开庭。”
“庭长,上门开庭需要携带笔记本电脑和便携打印机,还要调试设备,一趟下来就要大半天,法庭开庭也就个把小时,划不来。”
“账不能这样算。这看似是两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实则在农村,这样的案例时有发生。把庭审搬到“家门口”,不仅方便群众诉讼,也能让其他村民听听。审理一案,教育一片,何乐而不为?”
第二天,我们早早来到前太阳村委会,简单布置一下“审判庭”,就各自就位,等待原被告和“观众”到来。庭审中,双方当事人各执一词、情绪激动。为一次性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我遵循“调解结案+当场兑现”的工作思路,耐心细致地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积极寻找案件调解的突破口和双方利益的平衡点。一方面,向被告王力释法明理,讲明利害关系,告知其“认为自己受到损害”属于另外一种法律关系,不能以此为由来抗辩本案应给付的款项。另一方面,劝说王力要学会换位思考,“当初张强同意赊账,完全是出于对你的信任,你们是老乡,因为这点事闹僵,犯不上……”
看着王力羞愧地低下头,我感觉调解有望,转而看向张强,希望他能理解王力,辛苦劳作一年,到头来粮食发霉卖不上好价钱……张强看见被告王力的态度有所转变,也表示自己可以做出让步,放弃部分款项。最终,被告王力同意给付赊购的种子农药款36850元,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被告王力当庭支付全部款项。至此,该起纠纷顺利化解,双方握手言和。
“我自己要了五年的账,没想到法庭在两天之内就全给解决了,法官的效率真是太高了,我为尹法官点赞。”张强结案签字时激动地说。而我,此时被人群围着,一一回答村民的问题。
昔日纷争即时消,春风化雨促和谐。身处基层法庭,我将继续忠诚履职、坚守初心,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践行者”,做推进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者”,力促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法庭辖区每一个群众的心田。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