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的不是钱,是陪伴。
-
2020年06月04日
如果爱
请别再等待
上周末,去朋友婷婷家做客。
开门的是婷婷五岁的儿子。小小年纪,鼻梁上挂着一副笨重的眼镜。
饭后,和婷婷聊到孩子的近视问题,婷婷无奈地说:
“唉,这不是太忙了吗,他天天在我工作的时候让我陪他玩。
可我手里的工作又不能不做,就扔给他手机、ipad。
现在养成习惯了,劝不住,你看,这才几岁就开始戴眼镜了。”
仔细想想,晓婷的话,又何尝不是众多家长的心声。
我们工作繁忙琐碎,好不容易回到家,还要做饭、做家务。这时候只希望自己能有哪怕一分钟的独处时光,实在没心思陪孩子玩闹。
于是,一个ipad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问题。
家长用这种方式缺席了孩子的成长,反过头来还抱怨孩子过分依赖电子产品。
数落他们吃饭时要看动画片,写作业间隙要刷抖音,睡前还要玩几把游戏……
针对这一现状,十点读书联合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中华儿慈会,针对一、二、三线城市的4-12岁儿童,在线回收1230组有效样本,实采11组典型家庭,形成《2020儿童观察报告》。
其中,仅50.1%的家庭能挤出固定时间陪伴孩子。并且有48%的家庭认为,电子产品或可替代亲子之间的陪伴。
可孩子们需要的,真的是冷冰冰的电子设备吗?
十点君采访了几组家庭,分别倾听了家长和孩子的心声。有的答案出奇的一致,有些答案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录制结束,很多家长表示:原来,我们真的错了。
我喜欢ipad,但我更爱你
还记得贾玲在春晚表演的小品《真假老师》吗?
起初我们以为,那不过是一场闹剧,一个笑料。看到最后,又有多少家长陷入了沉思。
尤其是那句振聋发聩的呐喊:“孩子需要的不是钱,是陪伴。”险些让人掉下眼泪。
实际上,每一个成年人都挑着生活的重担,有太多身不由己。
为人父母,你要努力工作挣钱,才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谁不想常伴家人左右,参与孩子每一分每一秒的成长。
可是,挑起担子,不能抱你;放下担子,没能力养你。
两难之间,更多家长选择了用电子设备代替自己的陪伴。而孩子们对它的依赖,让家长更加坚信自己是正确的。
其实,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胆小鬼。总是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而不敢用心获取答案。
短片中,导演问了所有家长和孩子,一个同样的问题:
周末玩手机、pad,和爸妈出去玩,你/孩子会选择哪一个?
家长们不暇思索地说:那一定是玩手机呀!
末了,还犹犹豫豫的加了句:
应该不会选出去玩吧?就算出去玩,肯定也会玩手机的!
家长们对这个答案相当笃定,成竹在胸,一副尽在掌握的表情。
可孩子们的回答,却让人大跌眼镜。
没错,网络很吸引人,他们的确是喜欢抱着手机玩游戏。但如果要做个选择,压根不用考虑。
当然是跟爸爸妈妈在一起。
家长高估了电子产品的魅力,也低估了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
电子设备固然是有趣,但那种有趣不及父母切切实实陪伴感的千分之一。
孩子对父母陪伴的渴望,从始至终都没有变过。
如果每个人都可以许下一个心愿,那孩子的愿望一定是:
请把你的车装上火箭,早点下班回家,陪陪我,好吗?
陪伴,不仅仅是“陪着”
想起之前逛商场的时候,看到的一幕。
在一家乐高店里,妈妈带着女儿拼飞机模型。
女孩高高兴兴地举着手里的半成品,跟妈妈分享,希望得到夸奖。
可是妈妈不耐烦地从手机屏幕上移开视线,敷衍地说:“嗯嗯,挺好的。”
小女孩脸上的欣喜一下子垮住了,后面也没有再拿起模型,而是牵着妈妈的手离开了。
本来是一个增进感情的亲子时光,却因为家长的“不走心”草草收场。
事实上,这也是很多家长的误区。
我们总以为,我都放下工作陪着你了,还想怎么样,这应该够了吧?可是,你要明白,陪伴从来就不等于陪着。
真正的陪伴,是有参与感,全身心投入到孩子的世界里,跟他一起玩一起闹;
是除了对孩子身体上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还有心灵上的呵护。
这一点,很多家长都忽视了。
在我们的短片里,一个八岁的小男孩,委屈巴巴地跟爸爸谈心:
“我记得在我三岁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去西坝河玩,你和妈妈吵架了。
我只是想劝劝你们,让你们别吵了,妈妈让我滚。”
说完,泣不成声。
爸爸听完,沉默了。半是愧疚,半是心疼。
片刻后,忍不住反思自己:
“我们教育的多一些,可能对他的倾听就少一些……”
其实,孩子们要的并不多,不过是分享的时候能得到认真的反馈,说话的时候能被认真倾听。
要是能陪着一起玩,那便最好不过了。
可即便是这样卑微渺小的渴望,也不见得能被在意。
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所以冲动起来说话做事难免夹枪带棒,带着脾气伤及无辜。
对家长来说,可能无关紧要,甚至孩子能不能听懂都是一回事,过去了也就过去了。
但对于内心敏感的孩子而言,那是心灵上的伤害,是永远忘不掉的伤痛。
所以,请对这些小天使们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呵护。
爸爸妈妈,我希望你们对我温柔一点,不用再讲那么重的话。
我能听懂,也会心疼。
如果爱,请别再等待
龙应台在《目送》里写道: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一语道破真相。
我们听过太多关于,“拥有的时候不珍惜,失去了才后悔莫及”的话,可又一次次地当作耳旁风。
当有一天真的不能再陪伴,却又憎恨时间无情。
在一档综艺里,节目组让妈妈们计算自己能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
最后发现,哪怕将怀孕的那一年也算上,我们真正能陪孩子的时间,也只有短短的十几年。
当孩子们一点点长大,离开家去外地上大学、工作、定居,别说陪伴了,见面的日子都少之又少。
所以,请珍惜当下的时间,给孩子多一些陪伴。
毕竟,工作是做不完的,可孩子的成长却是有时限的。
短片最后,我们把时间留给了家长和孩子。
一个经常加班,几乎没有时间陪儿子的爸爸,掏出手机,陪儿子唱他最喜欢的歌。
看得出来,爸爸有些拘谨,但为了儿子,爸爸在努力跟上节奏,用他不那么美妙的声音跟唱。
另一位因为家有二宝分身乏力,经常忽视大女儿的妈妈,看着女儿满眼愧疚。
虽然女儿乖巧懂事,甚至还会主动照顾弟弟,但越是懂事越发让人心疼。
她不争不抢,心甘情愿将爱分给弟弟一半。
但在这一刻,女孩又重新得到了爸爸妈妈完整的爱和陪伴。
奥巴马曾说:我不可能做一辈子的总统,但却要做一辈子的父亲。
即使是在任职总统期间,他也会努力抽出时间陪伴孩子。
因为他知道,陪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更无法在未来弥补。
希望所有父母都能明白这个道理,时间值钱,但孩子更值得。
很喜欢一部电影,《银河补习班》。
邓超饰演的爸爸,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才是身为父母,给孩子的最好的陪伴。
电影里,邓超的儿子是个“被放弃”的孩子。调皮捣蛋第一名,学习成绩样样不行。
在所有人都说他无药可救的时候,只有爸爸不放弃。
他陪儿子从成绩倒数走到名列前茅,从被人奚落嘲笑到成为国家英雄。因为这份全心全意的陪伴,才有了儿子站在领奖台上的无限可能。
陪伴是相互的,在父亲为自己拼尽全力的时候,儿子也在努力,陪父亲走出阴霾。
有人说,这部电影最好的地方,就是看到了两代人的共同成长。
你为我引导未来,我替你治愈伤痛。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我们身为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爱,不是优渥的家境,也不是保他风雨无忧。
而是能够陪伴在孩子身边,教他分辨是非,明白善恶。用陪伴,跟孩子一起成长。
这也是所有家长,能给孩子的最长情的关怀。
人生这场修行,就是成为最好的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愿你我,都在修行路上。
十点君说
“我最好的朋友是IPAD。”“妈妈没做到的一件事情是,下班早点回家。”“爸爸最擅长的事情是在微信上跟同事打字。”…… 这届六一,有点扎心。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