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
11月15日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刊登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随后,全国掀起学习雷锋先进事迹的热潮。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陈列着雷锋的日记、军装、挎包等重要物品,它们见证了雷锋刻苦学习的日日夜夜、勤俭节约的点点滴滴,映射出以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为核心的雷锋精神。
雷锋出生于1940年,湖南望城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原名雷正兴。1960年入伍,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前,他先后当过乡、县通讯员,在农场当过拖拉机手,在鞍山钢铁公司当过推土机手,并多次获嘉奖。
雷锋刻苦钻研,勤奋学习,努力练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表现出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工作期间,雷锋经常驾驶汽车东奔西跑,很难抽出时间学习。他每次出门都要背一个部队配发的绿色挎包,里面鼓鼓的总是装满了东西。其他人的挎包里装的都是日常用品,雷锋还要随身带着书、笔和日记本,只要车一停,没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书。有时听到同志们说工作忙,实在没有时间学习。他便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要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于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去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儿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够钻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收藏的这双打满补丁的袜子就是雷锋俭朴生活的生动写照。他在1961年4月28日的日记中写道:“现在,我们国家处于困难的时期。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事事要精打细算,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我们要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克服当前存在的暂时困难,坚决反对大吃大喝,力戒浪费。”部队的战士每年发两双袜子,雷锋只领一双,而领到的袜子又常常让给了别人,自己把旧袜子一补再补。有一次连队卫生大扫除,一位新兵看到雷锋的床下有一双打了很多补丁的袜子,感觉实在不能再用了,就把它扔进了垃圾箱。雷锋执行任务回来听说后,急忙跑到垃圾箱翻找,把袜子又捡了回来,洗净补好继续穿。
雷锋总是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危难之时倾囊相助。1960年8月,部队驻地抚顺发洪水,雷锋所在连队接到抗洪抢险命令。在危急时刻,雷锋忍着刚刚参加救火烧伤手的疼痛,冲锋陷阵,与战友们抗洪抢险又奋战了七天七夜。有一次雷锋在街上正好看到当地政府举行大生产动员大会,他认为应该为国家建设做些贡献,从存折上取出在工厂和部队多年攒下的两百元积蓄,捐给当地政府,接待他的同志无法拒绝这份情谊,只好收下一半。而另外一百元在辽阳遭遇洪水时捐给了辽阳人民。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二十二岁。服役期间共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模范共青团员、全军挂像英模。
六十年来,雷锋精神展现出了强大的影响力和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是时代的楷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学雷锋活动在祖国大地蓬勃开展、赓续传承。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拓展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成为一批又一批雷锋式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不竭的精神源泉。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更需要激发党员、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自觉把个人追求融入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中,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正如雷锋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