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英烈故事|郭介人:长眠沈阳的英雄

12月01日
中企经济文化
关注

作者:周贤忠

                                   

郭介人,河南孟县人,1916年3月生,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文艺科科长。1940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西北文艺工作团戏剧组组长、热河军区第19军分区前进剧社社长、15兵团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志愿军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等职。1951年2月入朝参战。由于长期在工作中积劳成疾,于1955年6月24日因病牺牲。

1955年6月25日,入葬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东区七排二号。

抗美援朝战争停战后,郭介人留在朝鲜任志愿军政治部文艺科科长,继续为部队文化建设作贡献。

2020年7月7日,家住沈阳的郭介人儿子郭动荡对记者说,停战后,他也到了朝鲜,和父母一块生活,他至今还记得父亲经常半夜还伏案工作,创作文艺作品,不过那时他就经常用笔顶着肚子。现在他明白了,父亲那时身体就出了问题。1955年,郭介人患肝癌病逝于沈阳。

郭介人爱人丁文宜转业后,一直在沈阳师范学院从事党务工作。郭动荡和妹妹郭瑞玲都在沈阳长大,他从沈阳低压开关厂退休,妹妹从医院退休,他们都没有从事父母做过的文艺工作。郭动荡说,小时候家里太穷了,守寡的母亲没钱培养他们弹琴唱歌。

在延安成长起来的文艺战士

1938年,郭介人考上山西民族革命大学,在校期间受到革命进步思想影响,同年加入山西第二战区宣传队。1940年6月,他进入延安陕北公学学习,12月加入陕公文艺工作团。


曾任西北文工团团长的苏一平在《延安西北文艺工作团的战斗足迹》一文中,回忆了那段难忘的岁月:

西北文工团(初名陕北公学文工队)成立于1940年9月1日,当时直属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领导,其成员大多来自各城市剧团较有素养的戏剧工作者。1940年12月5日,陕公文工队与关中七月剧团合并,更名为陕公文艺工作团。1941年底,陕北公学合并于延安大学,陕公文艺工作团改名为西北文艺工作团,郭介人担任戏剧组组长。

西北文工团成立不久,便在延安北关文化沟口(大泛沟)土台子上演出音乐节目,并分头在街头教歌,张贴宣传画,书写街头诗,1942年初还积极参加、组织了新年的文艺活动。不久又赶排了曹禺的《北京人》,于5月1日至15日在边区参议会大礼堂演出。就在这个月,毛主席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给整个文艺工作指出了为工农兵服务的正确方向,与工农兵结合的正确道路。

西北文工团学习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总结了过去的工作,认识到当时处在抗日的紧张阶段,应当编演反映群众斗争生活的戏剧才更能接近现实,影响群众。1943年春节,延安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群众性大秧歌运动。西工团参加了街头秧歌活动,有秧歌舞、赶毛驴、小放牛、挑花篮等节目。其中,《向劳动英雄学习》《拥军花鼓》《拥军爱民》《红军万岁》等歌舞剧,最受群众欢迎。此后,西工团又编排了大量的秧歌剧、歌舞剧和戏剧。

战斗路上写出中篇小说

1946年5月,郭介人离开西北文工团,到新成立的热河军区第19军分区前进剧社任社长。当时,国民党对八路军实行包围封锁,条件十分艰苦。郭介人带领剧社官兵一边打游击,一边编写标语、排演剧目,粉碎敌人的反动宣传。在缺钱断粮的情况下,郭介人带着剧社官兵克服种种困难,动员发动群众筹集经费、粮食,带领官兵度过了粮荒。

辽沈战役后,前进剧社随部队开赴北平。在攻打承德的战斗中,一股敌人突然包围了前进剧社。郭介人沉着应对,一边组织男同志进行阻击,一边组织小同志、女同志跑步撤离,在郭介人的带领下,全体同志顺利脱险,无一掉队,无一伤亡。

1949年8月,时任15兵团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的郭介人随部队南下,一直到解放海南岛。在雷州半岛,他跟随炮兵第28团一起渡过琼州海峡,与海南游击队一道牵制麻痹敌人,为大部队成功登陆赢得了战机。海南岛解放后,为反映当时部队与当地群众的军民关系,郭介人带领一个创作小组深入生活,以解放军渡海作战部队木船打败军舰的故事为素材,创作了中篇小说《六号船》和多篇报告文学,热情讴歌人民解放军和在共产党领导下获得新生的海南人民。

                                   


创作歌剧《罗盛教》

1951年2月,时任志愿军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的郭介人奉命随部队入朝。经过三次战役的狠狠打击,志愿军将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赶到“三七线”附近。

只要有部队的地方,只要有炮声的地方,就会有志愿军政治部文工团的团员们战斗的歌声,鼓动的口号,活跃的身影。文工团员深入火线,及时把英雄事迹编成短剧、快板、小调,行军途中边讨论边编排,充分发挥战场政治思想工作的威力,鼓舞士气。志愿军总部通报全军,号召全军学习文工团战场政治工作作风。

1951年10月中旬,郭介人带领小型演出队赴桧仓志愿军总部庆祝志愿军参战一周年。演出队住在指挥所矿洞内,条件极其艰苦。有一次,郭介人和其他队员去山上找烧柴,突然一架敌机飞了过来,大家立即卧倒,这时有个叫胡世昌的队员双手抱着一堆木柴没能立即卧倒,眼看敌机就要扫射了,郭介人一个箭步冲了过去,把他摁倒在地,几乎同时,几梭子弹从他们头上呼啸着飞了过去。

1952年春,郭介人根据第47军战士罗盛教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而牺牲的英勇事迹创作了歌剧《罗盛教》,宣扬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深厚友谊,志愿军总部首长和朝鲜干部群众看后,都予以肯定。7月末,郭介人带队携歌剧《罗盛教》赴京参加全军文艺汇演,获一等奖。1953年,《罗盛教》获志愿军政治部文学创作二等奖。英雄罗盛教的故事从此家喻户晓,在中朝人民中广为流传。

来源:沈阳发布
作者单位:沈阳日报社
责任编辑:胡飞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