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英烈故事|卢炳德:战斗在钢铁运输线上

12月17日
中企经济文化
关注

辽宁学习平台

作者:周贤忠

                                 

卢炳德

卢炳德,安徽五河县人,1918年生,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第2分部汽车1团团长。1933年2月参加红军,后参加长征,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8月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排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1940年11月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到总政治部警卫连任连长。1945年9月至1947年7月,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合江军区5支队营长、参谋长、副政委、团长。1947年8月任第四野战军后勤1分部1大站站长,1949年12月任第四野战军后勤部驻郑州办事处副主任。1950年10月入朝参战。1952年3月13日,在朝鲜战场遭叛徒枪杀牺牲。

1952年3月18日,卢炳德入葬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西区五排五号。

电影《神龙车队》中有这样一段字幕,“我志愿军后勤战线上的广大指战员,用血肉之躯铺设的这条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使美军一位颇有影响的后勤专家阿耳基尔将军发出这样的感叹:‘面对着一切阻碍,他们究竟是怎样保障了补给品的运送,使它不致中断,这真是一件奥妙的事。他们不顾我方的空中优势、火力优势、强大的兵力和猛烈的轰炸而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这段关于“钢铁运输线”的文字就是对志愿军后勤2分部汽车1团汽车兵的真实评价。卢炳德和他的战友们,在金达莱花飘香的土地上,用血肉之躯铺设了一条“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志愿军汽车兵们把那段辉煌的历史写在了道道车辙里,岁月也在这车轮的滚动中明朗起来,灿烂起来。

与敌机斗智斗勇

1950年8月,东北军区后勤部成立三个分部,拟对作战部队实施后勤保障工作。卢炳德被抽调到2分部汽车1团任团长。为了便于储备作战物资和收容、治疗、转移伤病员,并保障前后方来往人员的食宿和武器装备的修理等,东北军区后勤部于10月19日确定在通往战区的交通线上,部署了三条兵站线,其中一条为临江、周波、长津线,由2分部负责。同时确定沿兵站线纵深梯次储备物资。

10月24日,卢炳德随部队开赴临江,执行临江至长津一线的后勤保障任务。从入朝到第二次战役结束,是汽车部队最困难的时期。那时敌人在朝鲜战场投入各种飞机1100余架,用以打击志愿军的有生力量和运输车辆。当时朝鲜境内我方控制区铁路几乎全被炸坏,运输主要靠汽车。而志愿军的空军和高炮部队都尚未入朝,汽车兵的头顶上没有任何保护伞,汽车兵只能和敌机斗智斗勇,白天隐蔽,夜间行车。

第一、二次战役时,敌机对分散的村庄一般是不轰炸的。汽车兵就把车辆尽量靠近房子伪装,尽量和房子颜色、形状差不多,借以欺骗敌机;第三次战役我军越过“三八线”后,敌机既打房子,又打树林子。汽车兵利用地形,在狭窄的山沟、山崖、山脚停放伪装车辆;第五次战役时,敌机活动异常频繁,昼夜不停,凡是可疑的目标都打,看见什么打什么,整天整夜地狂轰滥炸,汽车伪装因而成了大问题,但汽车兵仍不顾生死向前线输送急需的弹药和物资。

在长期的斗争中,汽车1团官兵总结了经验教训,采取不同的办法对付敌机:当照明弹投在汽车行进的前方,敌机在上空盘旋时,立即换方向进行隐蔽;当照明弹投在汽车正上方时,虽有敌机盘旋,还是加速通过不要停留;当在汽车后方投下照明弹时,要借着光亮加速前进。如投下照明弹较多,照射时间长,敌机又在连续盘旋搜索时,汽车就要迅速离开公路,进入隐蔽区域。如果汽车被击中起火,就要不顾一切把火扑灭并把车开到或推到路的旁边,甚至翻到公路下面,以免堵塞道路,影响其他车辆通行。


志愿军汽车部队向前线运送物资

卢炳德依靠集体智慧,总结摸索出了“分散分组行驶、利用天然条件伪装、经常更换停车地点”等办法,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减少了人员车辆的损失。1951年6月,2分部改由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领导。

冲破“绞杀战”

1951年7月,朝鲜北部出现了40年未遇的特大洪水,铁路和公路桥梁多处被冲毁。美军又乘机发起了空中“绞杀战”,妄图使中朝部队陷入无粮无弹、不战自退的境地。

在对付“绞杀战”的斗争中,汽车1团官兵并不单是凭勇敢硬冲或是被动挨打,而是主动与敌机斗智斗勇。各个连队都成立了“对敌斗争组”和“伪装组”,摸索敌机的活动规律,研究对付敌机的方法,保障车辆、物资和人员的安全。

当时汽车要想冲破敌机的重重封锁,头一个关键便是掌握敌情,空中究竟有没有敌机?飞机离得远不远?最初都难以掌握,因为汽车马达声音很大,驾驶员和押车人员都很难听到天上敌机的声音。情况不明,心里没底,再加上不敢开灯,摸黑走路,严重地影响了车速。后来我军开始在一些交叉路口的制高点上站岗放哨,听到敌机的声音,马上鸣枪报警,正在开灯行驶的司机们听到枪声,立即熄灭车灯,摸黑行驶或者待避。敌机飞临上空不见灯光,只好飞走。敌机飞走后,哨兵吹哨、敲铁轨或炸弹壳,以此来表示解除警报,收到这样的信号,汽车继续开大灯挂高挡,快速行驶。这虽然是无意之中想出的一个土办法,却成了反“绞杀战”的创举。

卢炳德及时借鉴兄弟部队经验,在运输线上专门设立夜间固定对空监视哨,每隔1.5公里设置一个哨所,敌机临空时立即鸣枪吹哨示警,还摸索了突破敌人封锁“找规律、错时间、钻空子”的行车办法,使汽车每夜行驶距离提高到120至200公里,有效保障了前线部队的物资弹药供应。

在生死斗争的战场上,卢炳德身先士卒,寻找破敌办法,他幸运躲过了敌机的一次次扫射、轰炸,却没有躲过叛徒的暗杀。1952年3月13日,卢炳德在组织运输物资时,遭叛徒枪杀不幸牺牲。

来源:沈阳发布
作者单位:沈阳日报社
责任编辑:胡飞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