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茶乡,人们喝茶时,若是不小心把茶叶喝到了嘴里,不会吐出来,而是把茶叶嚼碎,吞入腹中,此谓吃茶。明代李日华《六砚斋三笔》载:“昔有客过茅君,时当大暑,茅君于手巾内解茶叶,人与一叶,客食之,五内清凉。”清代《保生集要》说“茗粥”(即茶煮饭)能“化痰消食”。其实,在古代,茶早就被当作食品摆上餐桌了。比如元代有一种玉蘑茶,用紫笋茶和炒米混合后磨成粉,调拌食用。到了清代,厨师常用雀舌、鹰爪等茶叶来炒河虾仁。
“吃茶”还与婚俗密切关联。这源于古人对茶树的理解和认识。明代郎瑛《七修类稿》中说:“种茶下籽,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由此可知,茶树不可移植之意,和婚姻的“从一”和“坚定”吻合,“吃茶”便进入古代婚俗之中,意味着许婚,即女子受聘于男家。宋代诗人陆游《老学庵笔记》曰:“辰、沅、靖州蛮男女未嫁娶者,聚而踏歌,歌曰:‘小娘子,叶底花,无事出来吃盏茶。’”这是对湘西少数民族男女吃茶这一订婚风俗的详细记载。清代曹雪芹名著《红楼梦》中有句:“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这是凤姐笑着对黛玉说的一句话,也体现了“吃茶”订婚行聘之事。川西北阿坝羌族婚仪中的“吃茶”,独特而富于情趣。男家迎亲时,队伍所到之处都要行“吃茶”礼。寨寨有人过来给迎亲队伍献茶、送祝福,场面十分热闹。
“吃茶”这一古老习俗,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和厚重的文化意蕴。时至今日,“吃茶”文化依然表达着人们对美满生活的追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