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友谊的学问

12月17日
中企经济文化
关注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是古人为我们演绎的朋友之情的真挚,令我们向往。

现在社恐不会与人相处成为了青少年厌学的又一因素,如何恢复古人美好的友谊?

请认真阅读下文:

原文:

岂独师生之世谊为然?即同学之世谊,莫不皆然。盖人同师受业,如同胞弟兄一般。朋友列在五伦,而于同学为尤重。子华使齐,冉子直以五秉赠其母,何等胸襟、何等慷慨!师日讲此等大义,无论同堂可少口孽,而自幼长成,便知朋友一伦之重。古诗云:“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君担签,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前途漆黑,非人所能预知,即有同馆之缘相敬相爱,异日有达而在上,位列通显者,口舌春风皆可嘘枯生朽;即子孙零落,他乡相遇,追叙前代交情,尤有将伯之助。少年昏蒙,焉能具此见识?而塾师苟能为之讲说,未必不能发其天良。即如散学出馆,务令长者在前,少者在后,则徐行后长之义在其中矣;护庇幼者,勿令长者肆其欺凌,则恤孤慈幼之道在其中矣。

人人具有天良,而于为童子时,习染未深,天良尤厚,但无人为之提醒,是以彼昏不知耳。尝见蒙师中有训蒙一生而不知世谊二字,村塾中有读书半生而不闻世谊二字者,可笑亦可怜也!

 译文:

难道只有师生之间的世代情谊是这样吗?即使是同学之间的世代交谊,也没有不是这样的。一班同学一起拜同一位老师,承受学业教导,好像同胞兄弟一样。人类社会五种伦理关系中,有朋友一伦,其中同学这个关系更是重要,所谓“同学为朋,同志为友”。孔子弟子中的子华,为鲁国到齐国执行外交任务,子华的同学冉求给子华的母亲送去八百斗粟米的津贴,这样让子华同学不必担心母亲的奉养问题,能够安心地远行为国家服务。这是何等的友爱胸襟,何等的慷慨行为啊!老师天天讲这样的伦理大义,同学之间就可以减少许多口舌上的纷争,从小一起长到大就能体会朋友这一伦理关系的重要。

《古逸诗·越谣歌》这样唱道:“如果将来你坐着车,而我还是戴斗笠的平民,那么有朝一日相见,你会下车跟我作揖打招呼吧!如果将来你撑着伞,而我骑高头大马,那么有朝一日见到你,我也会下马来向你问候致礼。”即使人生遭遇并非人可以预知的黑暗前景,假如有曾经相敬相爱的同学缘分,往后有发达显要、身居上位的同学,即使只帮着讲几句好话,都可以救济困难;双方父祖辈曾经是同学,即使后代子孙零落异乡,在他乡异域相遇,也会追叙前代的交情,给予帮助。少年智力未开,对人生和命运都还没有看清楚,哪会有这样的见识?假如塾师能为他们讲这个道理,未必不能启发他们的天性良知。比如放学走出学馆时,要让他们知道,年龄大的同学走在前面,年龄小的同学走在后面,这样就让他们学会与长辈一起走路,应让长辈先行,晚辈慢步跟在长辈的后面,以表示对长辈的尊敬。要保护年龄小的同学,不要让年龄大的同学随意欺凌小同学,那么就把对待儿童要慈爱、对待孤儿要体恤的道义实践出来了。

人人具备天性良知,在还是少年儿童时,习性污染还不深,天性良知更是厚实,但若是没人为他提醒这个道理,孩子们就会蒙昧而不知道这个道理。曾经看见有人当了一辈子训蒙老师,二字;村塾中有读书读了半辈子的人,也没听却不知道“世谊”闻过“世谊”二字。真是可笑又可怜啊!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