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话机员与上级联系
横城大捷
1951年1月27日,在第四次战役横城战斗中,117师奉命配属42军,担负迂回穿插任务。2月11日17时,部队由儿柴里出发,程道健要求部队前进中以运动通信保障指挥。夜间战斗,规定全师干部战士左臂系白毛巾,使用特别口令,沿途不断设置路标,引导部队前进,同时无线电保持全时守听。23时许,师指进至琴岱里,发现前卫351团走错了路,程道健立即派2名骑兵通信员向北追至石子洞附近,将该团追回。师首长随即调整了349团、350团穿插部署,程道健即令无线电台做好开机联络准备,并立即派骑兵通信员向各团传达首长命令,保证了部队按首长决心继续穿插前进。
12日2时,师指到达指定位置。程道健迅速组织开设通信枢纽,按分工派出干部率领架设人员,架设通向各团的线路。与此同时,程道健又组织电台人员,迅速与各方向沟通联络,并构建了电台掩蔽部。3时许,有线电、无线电通信全部畅通。6时30分,各团到达指定位置,一场突围与反突围战斗随后展开。敌人向351团2营发起猛烈冲击,团部通往该营线路遭到严重破坏,团首长与2营失去联系。程道健知道情况后,急速命令电话班副班长池宣新组织查修。池宣新负伤后,忍着剧痛顽强爬行查线,并用双手紧握两端线头用自己的身体接通线路,保障了团首长对2营的指挥。
13时,117师将南逃的南朝鲜军第8师和美军第2师9团残敌压缩在夏日与鹤谷里之间的狭长地段。师令各团坚守阵地,堵住突围之敌,待黄昏后发起总攻。为搞好通信保障,程道健决定在围歼残敌时,除用无线电保障战斗指挥外,还要保持有线电的畅通,必要时运用运动、简易通信进行配合保障。正是这些联畅的通信,确保了横城战斗的大捷。
此战,117师共歼灭美军第2师9团2个步兵营、1个榴弹炮兵营和南朝鲜军第8师近2个团,毙伤敌850余人,俘敌2500余人,创下了抗美援朝战场上一个师在一次战斗中俘敌最多的战例。
坑道通信
记者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部长崔伦撰写的《忆抗美援朝战争的通信保障》一文中还看到这样一组数据:“在第二次战役中,39军军、师之间在战役期间共架设线路238公里,形成了4条干线,使该军在3次转移中均与‘志司’及各师保持了顺畅的联络。”由此可见,程道健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所付出的努力。
崔伦还记述了一个发生在坑道里的通信故事。1952年五六月间,117师在190.8高地战斗中创造出了奇迹般的坑道通信经验。当时敌我双方反复争夺该高地,117师一个班的战斗人员被围困在坑道内。后面部队以为坑道内已没有我们的人,不准备夺取该阵地。这个班带有一部步话机,正当大家情绪低落时,步话机员徐福才沉着勇敢地说:“你们不要急,我想办法与上面联络。”于是,他将天线埋入地下,不出坑道,竟与上级联络上了。后面部队立即反击,夺回了阵地,救出了被困人员。
志愿军司令部通信处得知此情况后,派车将有关人员接来,专门召开了座谈会,写出专题总结立即发给各军、师遵照执行。当时通信处的同志也不理解为什么在坑道内天线埋地能沟通联络,就打电话到北京向技术专家请教,开始的答复是“这根本不可能”,等到前线已推广此经验时,又得到答复“这是电波利用坑道口部的反射作用”。可见认识来源于实践。
1952年12月,程道健调任39军司令部通信科科长。1953年1月3日10时,美军8架战斗机对39军机关、直属队及其附近村庄进行轮番空袭,轰炸持续近两个小时,程道健不幸中弹牺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