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从小扎下做人做事的根基

01月10日
中企经济文化
关注

我们现在要学中华文化,要学圣贤的学问,也不要很担心说,我现在才开始学来不来得及?其实最重要的是,学一句我们就做一句。很多人说等我学好了再来教孩子,等我学好了再来帮助别人。等我们学好了,来不来得及?来不及。现在学一条做一条,光是这样的精神就会感动你的孩子,感动你的学生。我们很多的老师,之前比较少熏习中华文化,他们也是抱持着跟自己的学生一起学习的态度。往往这样的态度,孩子看了也很欢喜,因为我们把好学的态度演出来了。

有一个幼儿园,他们就教导孩子吃饱饭以后要有礼貌,起来的时候要跟同桌的老师、同学说“大家请慢用”,然后再拿着他的碗跟筷子去厨房自己洗。他们的老师同样也这么做,每个老师吃完向他们一鞠躬说“大家请慢用”,所有的孩子都会会心地微笑。诸位朋友,为什么?这些孩子的心中在想:老师也跟我们一样,要有礼貌,要遵守这些规定。其实我们跟着孩子一起做,效果非常好。有一次吃饭,全部的老师、同学都吃完了,只剩下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吃完以后站起来,对着桌椅、板凳深深一鞠躬,说“大家请慢用”,所有的老师看了都笑出来。但是我们感受到,这个孩子很老实,说一条、学一条就做一条。一个人要先学老实,再学灵活,这样学问才会成就。假如一开始就学灵活,对老师的教诲,说了五条中挑三条来做,很可能学问会不扎实,到时候会被自己的小聪明给害了。除了力行以外,学习也要重顺序。

《三字经》上有一句话,“为学者,必有初”,读书是有次第的。“小学终,至四书”,就是把《小学》这本书学好,接着学四书五经。《小学》是一本朱熹朱夫子编的童蒙养正的书,这本书教导孩子怎么孝养父母,怎么尊重长辈,还有整个生活当中洒扫应对之礼。这本书距离现在已经快一千年,历史比较悠久。为什么学《小学》这么重要?因为孩子从小先扎做人做事的根基,这个根基扎好了,他读其他的经书就不是只有读而已,他懂得要落实在与人相处当中,他懂得要落实在生活当中,所以这个根基一定要扎。但因为这本书离我们比较久远,我也只能看个六七成,很多术语都不懂。后来我又翻《弟子规》,对《弟子规》这本书非常地感动,也非常赞叹。

《弟子规》是清朝时候编的书,离我们才几百年时间,很近。而清朝的李毓秀夫子,他就是根据《小学》里面最重要的内容,抓出它的纲领,编成这本《弟子规》;与我们的生活是完全相应的,没有一句做不到。李毓秀夫子编这本书,还是依据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一句很重要的教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以此为纲目,编纂而成。所以,我们把《弟子规》学好,就是把《小学》的根基扎好。假如《小学》的根基没扎好,直接读四书五经,孩子读得愈多愈会跟生活脱节。有些孩子经读得很多,但是他会拿着《论语》里面的经句跟爸爸妈妈辩论。

有个孩子六岁左右,有一次他妈妈在批评他,他就跟他妈妈说:“妈,你有孔老夫子的温良恭俭让吗?你假如做不到,你也没有资格说我。”他妈妈心里一震:现在都已经用经典的言语跟我反驳,再读下去会怎么样?我有个长辈,她带着她的孙女到我们家,我爸爸妈妈都在。她一坐下来就对她的孙女讲:“来,我们背英文给这些长辈听。”这个小女孩背得非常纯熟,我相信绝对不是只有表演给我们看过,一定是上演不少出了,所以她也很自在。然后她的奶奶接着问:“苹果怎么讲?”小女孩说:“Apple。”“雨伞怎么讲?”小女孩说:“Umbrella。”问了好几个都对答如流,突然这个小女孩反问她奶奶一句话“奶奶,书本怎么讲?”她奶奶说: “我怎么会知道!”小女孩说:“奶奶,你怎么这么白痴!”孩子假如没有学会做人做事,学的知识、看的书愈多就会愈傲慢。“傲慢”是求学问一个很大的杀手,傲慢心只要生起来,学问很难有成就。

所以《礼记·曲礼》提到“傲不可长”,这是以前的圣贤人给我们很重要的提醒。林则徐一生归纳了“十无益”,假如人犯了十个错误,那人生是没有益处的。第一个叫“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对父母都不孝顺,每天拜神求神明保佑,有没有用?没有益处。“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在家里面跟兄弟相处都不懂得包容,都常常有冲突,这样的人出去外面交朋友,能交到知心的朋友吗?不可能。在“十无益”当中,其中两点是针对求学问很重要的提醒,“心高气傲,博学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一个人只要有了傲气,学历愈高愈瞧不起人,愈容易伤害别人。“行止不端”,假如他的言语、行为跟圣贤的教诲都背道而驰,那读的书跟他不相应,也不得利益。所以中国几千年的圣哲人所留下来的话,我们要很珍惜,要好好拿来警惕自己。这是学习的次序。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