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雒炳辉:70余载忠贞不渝的家国情

01月31日
Summer
关注
新疆兵团学习平台

2025-01-24订阅

  

1月21日,二师二十二团的志愿者在听雒炳辉(中)讲当年的故事。张磊 摄

“雒爷爷,我们来听您讲红色故事了。”2025年元旦过后,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二团通达社区,拜访该团的老军垦雒炳辉。见到记者,老人布满风霜的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今年93岁的雒炳辉,党龄长达76年。当年他跟随部队参加过解放战争,是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的一员,在部队中历任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等职务。

“雒爷爷,您当年穿军服的样子,很帅。”记者围坐在老人身边,翻看着相册。面对那一张张泛黄的照片,雒炳辉的思绪回到过去。

“过去在部队的事真是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特别想念战友们……”虽然已至耄耋之年,但雒炳辉老人的思路依然清晰。他用夹带着山东方言的普通话,向记者讲述起那些自己亲身经历难以忘怀的革命往事。

西征首战大捷

雒炳辉是山东宁津东雒村人。三五九旅到渤海区征兵时,雒炳辉积极响应,应征入伍。

1947年2月,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在阳信县老观王庄成立,全旅统一配发了军装。16岁的雒炳辉又瘦又小,军装穿在身上又宽又大。练兵开始了,体能训练很累,但雒炳辉从不叫苦,在部队能吃饱穿暖,他觉得很满意。

1947年10月,部队踏上西进征途。11月下旬,在河北武安,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归属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建制序列,开始了收复延安、解放大西北的征程。官兵们从10月底走到12月中旬,一路上风雨无阻,到达山西运城时,天已经很冷了。

运城是晋南战略重镇,城防工事非常坚固,城内遍布街垒和各式巷战设施,城外壕沟纵横,堡垒无数。战前,王震在全纵大会上作战斗动员:“全体指战员要不怕吃苦,打下运城过大年。”

全旅官兵群情振奋,积极请战,争取首战立功。开始攻城了,炮火连天,硝烟弥漫,战斗异常激烈,几处城墙被炸开口子,攻城突击队的几次冲锋都被击退,伤亡很大。

于是,前指立即对兵力进行调整,速从渤海军区教导旅二团、三团各抽出一个营至运城,加强攻击力量。

初生牛犊不怕虎,渤海军区教导旅投入战斗的各个连队都是清一色的新兵。枪炮一响,这些山东兵们根本不知道害怕,冲起锋来争先恐后,个个勇猛无比,战士们从多处撕开的口子攻入城中,与敌人展开了巷战。最后,我军攻克运城,此役激战七天七夜,守敌大部被歼。

首战告捷,这些渤海子弟兵经受住了战火的洗礼,增长了克敌制胜的信心和勇气。虽然战争已经过去70多年了,但雒炳辉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场景。

永丰攻坚战光荣负伤

在运安战役中,令雒炳辉难忘的还有他的老乡傅炳申巧摆“迷魂阵”俘敌的战斗故事。

运城的解放,使安邑守敌极度恐慌,连夜突围,向着临汾方向仓皇逃窜。副旅长贺盛桂率领一团、三团抄近路快速跟踪追击,在汾河北岸堵截逃敌。

在追击敌人的过程中,一团一营三连副班长傅炳申收容了7个伤病员。他们来到汾河南岸,突然发现河对岸有一股敌人。为了给敌人摆“迷魂阵”,傅炳申带一名战士先过河,其他人在南岸隐蔽好,见机配合行动。他唱了一出“空城计”,没费一枪一弹就把几十名逃敌全部俘虏。

在当地民兵的配合下,刚把俘虏押到汾河南岸,他们又见一大股敌人从对岸欲过河南逃。

傅炳申再次给敌人摆了个“迷魂阵”,他把战士和民兵作了部署,一部分人看押俘虏,另一部分人分成三个战斗小组,沿河滩占领有利地形隐蔽,他自己带一个小组,把住敌人必经的滩头阵地。

等敌人来到河边十几米时,傅炳申带着一个端机枪的战士跃上沟坎,向敌人喊道:“你们被包围了。前面一个连刚刚被我们缴了枪,你们呢?是缴枪还是较量较量?”

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吓蒙了,这时,他们右方突然响起“哒哒哒”的机枪声,敌营大乱,傅炳申趁机下令:“快放下武器!”敌人乖乖地放下了枪,全部做了俘虏。

他们两次俘获逃敌334名,被誉为“孤胆英雄”。

永丰攻坚战是部队西征以来打得最惨烈的一次。

1948年11月,十六团、十七团先是攻克东马村,俘敌1100余名。总攻开始后,独六旅(原渤海军区教导旅)集中山炮炸开北面寨墙,十七团、十八团从各个突破口勇猛冲入寨内,并向里面纵深突破,与敌人展开巷战。经过激烈战斗,我军全歼敌七十六军,活捉敌军长李日基。

十六团顽强阻击增援之敌,打退敌人多次集团冲锋,将其阻拦在距永丰镇5公里处,完成任务后,主动撤离。

这一仗俘敌2064人。战后,在英模大会上,雒炳辉所在的十六团一营受到表彰。

雒炳辉在永丰攻坚战中光荣负伤。雒炳辉说,自己很幸运,只受过两次轻伤,炮弹皮打在腿上,轻伤不算啥。

雒炳辉是卫生员,一直在卫生队照顾伤病员。来来回回地运送伤员,给他们包扎、救治,他见过了太多的血腥和死亡。

“我现在的生活,很多战友都没有见过,我很知足。”雒炳辉说。

扎根边疆践行忠诚

1949年,识字的雒炳辉成了一名报务员,这个工作他一直从事了6年。1950年,部队到达新疆,之后又整建制转隶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开始了屯垦戍边。

当时雒炳辉在师部工作,他觉得自己年轻,应该到更艰苦的地方去。在雒炳辉的一再要求下,他从师部调到了团部,领着人开荒种地。雒炳辉干活肯下苦力,当他知道连队的生产条件更艰苦时,他又要求到连队去开荒。就这样,雒炳辉又从团部到了连队,在连队,他当副连长,带头和大家一起从事生产。

雒炳辉为人公正,处事公道,组织上派他到学校当管理员。在那个物资缺乏的年代,管理员可是个“肥差”。雒炳辉管理的库房里有羊毛、煤、煤油等生活常用物资。以前学校冬季分煤,是班里指派人去管理员那里拉煤,雒炳辉当管理员却反过来了,他事先把煤分好,然后用小推车送到各班门口,再招呼大家推走。他说,这样做是怕孩子们在推煤的过程中浪费。

所有的东西,雒炳辉都按规定登记造册,一支铅笔都不能出差错。要是别人在路上捡到东西,交到他那里,他也会登记上。他在保管员岗位上一直干到离休。

70多年过去了,雒炳辉已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耄耋之年的老人。他说,是党和部队培养塑造了他,扎根边疆,一生都在兵团工作就是为了报党恩。

冬日里,室外寒风刺骨,可雒炳辉的家里暖意融融,他住的是一楼,60多平方米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洁,子女经常过来照顾他。

“我从小受苦,10来岁就到了部队,当兵打仗虽然受过伤,但和那些倒在敌人枪炮中的战友相比,我是幸运的。现在生活这么好,国家每个月给我发工资,生病住院国家报销,还享受着党和政府的优抚政策,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雒炳辉说。

受雒炳辉的影响,他的3个儿女都留在了新疆,其中2个儿子在兵团工作。

几十年来,像雒炳辉一样的老兵,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了兵团这片土地上,一生无悔。(记者史进 通讯员李振平 安传龙 韩俊亮)

来源:兵团日报
责任编辑:草娃 陈禧千子
总平台审核编辑:徐睿明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