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幼教“内卷”的当下,这所幼儿园走向下一个百年
-
02月06日
教育改革推进的浪潮中,新的理念和新兴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总有一些“老字号”幼儿园还能坚持初衷,却又保持活力,靠的是什么?
幼儿园“卷”服务的当下,在“有个地方能让孩子玩玩”“有人能帮忙看管住孩子”“孩子能吃饱、穿暖”之外,还有什么是更为重要的?
时光里藏着答案。近日迎来建园100周年的石龙镇中心幼儿园,一个个幼儿从这里成长、走向社会,一位位老师在这里感知爱、学会爱、传递爱。这份坚守告诉我们,唯有爱可抵岁月漫长。
从幼稚班到幼儿园,长长的路慢慢走
石龙中心幼儿园的起源,是一段充满情怀的教育历程。
故事始于1925年,在当时石龙镇的私塾中,一个看似平凡却又意义非凡的 “幼稚班” 悄然诞生。该私塾由石龙棉花会值理人罗锦堂在1921年创立,后由女儿罗宽容接管,并将其更名为石龙女子职业学校。在这里,罗宽容开设了幼稚班,开启了石龙幼儿教育的最初篇章。在那个物资匮乏、观念相对保守的年代,这一举措无疑是具有前瞻性和开创性的。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新中国的成立为各行各业注入了蓬勃发展的新动力,石龙镇的幼儿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全新的变革与机遇。
1950年初,镇政府接管女子职业学校,并改名为工农子弟学校,继续设置幼稚班。
1951年,镇政府大力推广幼儿教育,除了原有的幼稚班,还建立了新的幼儿园——石龙镇幼稚园。这个幼稚园最初位于原宏善堂(现风炉街51号),于当年2月10日开学,成为石龙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独立的幼儿教育机构,拥有50多名教师和儿童。

1953年初,为满足日益发展的幼儿教育需要,经上级批准,石龙镇幼稚园在新街宏智小学旧址开办分园,设大、中、小各一班。同年,根据上级指示,石龙镇幼稚园改称为石龙幼儿园,统一归县教育局直接领导,教育经费由县教育局调拨。
1955年,石龙镇幼儿园正式更名为石龙镇中心幼儿园(下辖新街分园),标志着石龙幼儿教育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0年,随着镇政府的精心规划,幼儿园迁至永和新村小区,改名为永和幼儿园,幼儿园的设计质量和建设水平更高、更适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物质条件和育人环境也更好了。同年9月,孩子们在这里开启了新的学习旅程。
2012年9月,永和幼儿园迎来了新的身份,由镇政府正式收编为公办幼儿园,成为如今的石龙镇中心幼儿园,是石龙镇教育管理中心的直属机构。
百年的时光流转,石龙镇中心幼儿园不仅保留了百年前的初心,秉承“健康教育—成就快乐童年”的办园理念,致力于教育改革与发展,更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不断对教育理念进行创新与实践。至今,石龙镇中心幼儿园已发展成为拥有13个教学班的温馨家园,近400名幼儿在约50位教职工的关爱下茁壮成长,在省市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举重精神的传承:种下一颗热爱体育的种子
历史变迁,幼儿园虽几经易名、迁移,但却不曾抹去体育文化底蕴,这个精神所承载的,是几代石龙人的奋斗经历和不懈追求的梦想。
有人曾在微信公众号“印象石龙”留言:在这家幼儿园的日子好开心,因为那段时间是她记忆里第一个集体生活。那时候,可以学到手风琴、钢琴等技艺。每一年过儿童节或者元旦,都会组织小朋友跳舞表演。因此,舞蹈也就成了她的兴趣爱好之一。随之,还有很多网友在评论里描绘了自己的回忆:“那会大班学国画,大大班学木偶戏,练书法。每当我路过幼儿园,当年的景象依然历历在目呀”“最深的印象是操场上的石滑梯和六一儿童节的表演活动”“当时的园长给了我第一次醒狮表演的机会”……
这样的经历不算特别。翻看旧照片便能看到,在幼儿教育理念还未成型的20世纪,石龙镇中心幼儿园就已经组织师生们参加户外活动。
到如今,篮球、舞狮、举重、“体能大循环”户外体育游戏课程……这样的体育活动更成为园里的“基本功课”,课程体系也以“健康”为引领,充分创设良好的氛围,让每一个幼儿产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
“游戏化教学和互动式学习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我们在教育实践中,通过构建健康课程,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也提升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起好习惯和好品德。”在石龙镇中心幼儿园园长章艳看来,“乐于运动、富于体验、勇于挑战”的课程理念是该园一直以来的传统,并将继续传承下去。

由此,园庆徽章被设计为一个整体为数字“100”的图标,代表着幼儿园的百年历史,庆祝幼儿园迎来100周岁生日。数字“1”代表着园内阳光可爱、充满活力的小朋友,同时呈现了“永争第一”的中华体育精神。园徽和后面的“0”组合形成举重的杠铃,象征着石龙举重之乡,体现了中心幼儿园的办园理念。
岁月如歌,这份精神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扬。
近年来,幼儿园的办园经费充足,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从2019年至2022年,政府投入70万元,用于外墙修缮、解决三楼脱落问题以及四楼活动室的修缮工程,确保了幼儿园环境的安全与美观。2023年6月,政府再次投入60万元,对户外操场和沙水池进行了改造,并增添了一批运动器材,为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选择。特别是,注重创建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环境,如攀爬综合体验和沙区,用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老字号”的坚守之道:用爱守护每一寸微光
从私塾中的幼稚班萌芽,到如今现代化的公办幼儿园,石龙镇中心幼儿园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孕育着未来的希望,它见证了石龙镇的沧桑巨变,也为这片土地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栋梁之材。
让这所百年老园赓续绵延、持续发展的奥秘究竟是什么?
东江水悠悠,诉说着古镇的辉煌过往。石龙自明清起便以商埠之名,与广州、佛山、陈村并称广东四大名镇。这里是力量的摇篮,孕育了无数举重冠军,更是智慧的沃土,尊师重教、英才辈出,这样的底蕴,让这座城镇的人们更懂得细水长流的珍贵。
用爱守护每一寸微光,始终是这所幼儿园最重要的主题。这其中,既有对幼儿的爱护,也包含了教师们对于爱的感知和应用。在这里,爱是守护,孩子们的梦想起航,潜力无限,为石龙,为国家,培育着未来的希望。在这里,爱是传承,老师们深切地体会到爱,他们便把这份爱加倍传递给了孩子。
坚守,因专业赢得尊重,新教师们逐步成长为观察和引导孩子的行家里手,稳步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原教师刘东明对此深有体会。1989年,她一毕业便来到该园工作,一路学习,一路教学,与师生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培养了为人和为师的基本价值观。后来,她前往广州工作,虽然不再从事教育,但她始终铭记在这里的点点滴滴,不忘这里给予她的深刻印记。
谈及这份理念,该园原园长徐雅宜深有感慨。她自1966年在这里任职,直至2012年退休,见证了幼儿园从初创到卓越的蜕变历程。在她眼中,这里的老师们团结友爱,全心全意致力于教育事业,托举起无数孩子的未来梦想,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园的不断进步和稳步前行的步伐。
▲2004年,该园获评市一级幼儿园
根植于石龙这座历史名镇的深厚底蕴和社区精神,石龙镇中心幼儿园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定位,或者,也可以说是这座幼儿园的“性格”:“我们不仅是一所教育机构,更是社区的一部分,我们所服务的就是‘家门口’的孩子们,与家长和社区紧密相连。”
这样的理念,似乎与市面上许多幼儿园的“高大上”标签——“双语教学”“国际化”“科研中心”“森林教育”,有很大的区别,更谈不上“高端”“时髦”。
但从百年庆典上孩子们活跃的身影、校友和家长们的交口称赞、数不清的荣誉来看,这份不失专业的“接地气”足以让大家感受到真心实意,也足以达成“培养健康快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儿童”的施教目标。
择一园,终一生。这所百年老园正牵着孩子们,幸福而温暖地走向下一个百年。
/延伸阅读/
“学在石龙”的百年实践
百年初心不改,百年坚守不变。
多年来,石龙镇中心幼儿园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健康、快乐、有创造力的孩子。石龙镇中心幼儿园先后获得了多项荣誉,其中,2004年被评为市一级幼儿园;2013年被评为东莞市“广东省规范化幼儿园”;2017年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2020年被评为广东省书香校园;2021年被评为东莞市首批中小学(幼儿园)“品质课堂”实验学校和实验教研组、东莞市“巾帼文明岗”、东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市级试点学校;2022年被评为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学前教育学科教研基地幼儿园,并成功创建东莞市石龙镇中心幼儿园教育集团;2023年被评为“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第二阶段成效突出实践幼儿园”、东莞市优秀家长学校、东莞市更高水平“安全文明校园”。从2012年至今,师生共获得省、市、镇各级各类奖项641项,教学成效显著,赢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石龙镇中心幼儿园的百年辉煌,正是石龙学前教育发展的生动写照。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有许多这样的“老字号”学校,比如建校九十余年的石龙中学和建校110年的石龙中心小学。对于许多石龙人来说,这些学校不仅是人生马拉松的出发点,更是他们童年记忆的所在。
当前,石龙镇共有幼儿园20所,其中公办园2所,集体办幼儿园4所,民办园14所。多年来,石龙持续推动学前教育、民办教育提质增效,并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巩固提升学前教育“5085”成果,提升教师持证率。与此同时,做好两个镇名园长(名教师)工作室研训工作,以专项课题为契机,引领镇幼儿园提升保教质量,加强幼儿园品牌建设,提高幼儿园教研水平,不断提升名师工程、集团化办学、教学视导等项目实施效果,为石龙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文字:记者 叶可欣
图片:石龙供图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