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孟母三迁--教子良方

02月27日
陶公壹生圆
关注

作者:刘贞岐


      古语道:天地能化育人,但是不能教育人,人虽有绝世的聪明,也不能不受就自己认字的。所以从古到今,任何一个有大成就的圣贤伟人都是受到了好的教育。孟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追封为“亚圣”。孟子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成就,离不开母亲对他的启蒙教育。那么孟母是怎么教育他的呢?

      让我们通过一个故事,来了解一下孟母是如何为孟子奠定了圣贤的基础。说到《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家喻户晓,这件事情发生在孟子的儿时。孟子在年幼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靠织布来维持生活。最开始的时候,孟子与母亲住在离墓地不远的地方,由于居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和周边的小朋友整日就模仿大人跪拜和哭丧、办理丧事之类的游戏。孟母看到这种情况就起了搬离这个地方的念头。她心想:“这样天长日久可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这样孩子长大了怎么会有出息呢?”于是孟母就带着孟子搬到了集市,来到一个屠宰牲口的地方住了下来。到了这里没过几天,小孟子又和邻里的小朋友玩起了做生意、屠宰牲口的游戏。孟母看到小孟子学着集市上的叫卖吆喝声,心想:“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孟母带着孟子再次搬家,这次他们搬到了一个学校旁边,附近还有寺庙。孟母看到在这里每月夏历初一,就有不少官员到文庙里来行礼跪拜,彼此礼貌相待。孟子每次见到此情形便默自模仿,牢记在了心里,学堂会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孟子听到后就会随声读诵。没过几天孟母看孟子行为举止恭敬有礼,嘴里常常念诵着圣贤典籍。见此情景孟母高兴地点头道:“这才是最适合我儿子生活的地方。”母子二人便在此地长期定居了下来。孟子在母亲为他选择的优良环境下生活,潜移默化地受到文明、恭敬、有礼的感染,不知不觉奠定了圣贤基础,后来孟子成为一位舍生取义,只为忧世忧人而谋国、谋天下的“圣人”。

      孟母三迁这个历史故事,深刻地反应了环境熏陶对孩子的教育起着重要作用,荀子在《劝学》中曾写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什么样的环境就会造就出什么样的人,你希望你的孩子是 什么样就要给他什么样的环境。试想如果孟母当初没有搬家,没有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选择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也许中国历史上会多一位精明的商家,却损失了一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圣人。而正是因为几千年前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她深知外部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千辛万苦为孩子选择好的生活环境,才培育出了一位圣人。


      而现在我们每次出门,在街头巷尾、火车站随处可以看到成年男女抱着手机专注地看,他们身边有牙牙学语的孩子,有在襁褓中的婴儿,还有很多人,他们每到周六周日一睡一天,也不想着去看看父母或收拾家里的卫生,连饭都懒得做,饿了就点外卖。这就是今天的父母给孩子创造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怎么能不懒?怎么能好学呢?怎么能上进?又怎么能孝顺呢?因为他没看见勤劳的样子,他没看见吃苦耐劳求上进的样子,更没有看到孝顺的样子。俗话说得好:家庭是复印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孩子长大以后会不会有出息,跟自己的家庭环境有极大的关系。孩子一生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父母。养不教,父之过。要使孩子将来有出息,父母就应该从自身做起,为孩子做好表率作用。

      孟母正确的教育给儿子带来的是成功的一生,辉煌的一生。不懂教育的妈妈,用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给自己孩子带来的是痛苦的一生。

      教育孩子的王道,就是父母执着地栽培自己,让自己与孩子一起成长!唯有当自己足够优秀时,孩子才会站在你的肩膀和格局上,达到更优秀的层次。父母用自我成长来影响孩子,最后孩子才会努力生长,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