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一周的学习,我深刻意识到自己内心的善念是多么匮乏,而习气和毛病却如此深重。过去,我总以为自己还算善良,常常直来直去,不懂变通,甚至自诩为“耿直”。现在回想起来,那种所谓的“耿直”不过是自私自利的一种表现。我从未想过要体察他人的需求,给予他人温暖和关爱,反而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所思所想几乎都围绕着自己。我也没有意识到要随顺他人,避免因自己的言行而让他人烦恼,反而总是希望别人来迁就我。
通过学习,我才逐渐明白,这些行为背后其实都是自私自利,真正的善心少得可怜。老师曾说过,善心就是爱心。如果心中没有爱,善良又从何谈起呢?反思自己,为什么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挑剔别人的不足?为什么我对很多事情都看不顺眼?归根结底,是因为我的心不够善,缺乏爱心,不善的念头常常占据上风。即使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同时摆在我面前,我也往往只看到缺点,而对优点视而不见,甚至认为那是理所当然。
特别是对待孩子,我总是希望她这样那样,希望她成为我想象中的样子,每当她的表现不合我意时,我就会忍不住唠叨、数落她。然而,她的表现往往与我的期望相去甚远,这让我常常心生烦恼,甚至怨天尤人。
通过学习,我逐渐学会了接纳现实,怨天尤人的心态也有所转变,但我仍然会忍不住挑剔别人的毛病,试图去纠正他们。如果对方几次都无法达到我的要求,我就会不由自主地生气、恼火。显然,我虽然学了,但在实践中总是“考不及格”,这说明我还没有真正领悟老师所讲的道理,还是没学明白啊!
老师告诉我们,看到别人的过失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都不是圣人。但如何对待这些过失却需要智慧。老师教给我们一个非常智慧的方法:为他人的错误找个理由,去理解、包容他们。当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内心深受触动。我就在体会,这是一颗怎样的存心呢?这是一种宽容、体谅他人的善心。
反观自己,当我看到别人的过失时,总是忍不住指责、抱怨,表现出厌恶、不耐烦的情绪。我总以为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让对方认识到错误并改正,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我也曾尝试用老师说的方法,为对方的错误找理由,但当境界来临时,我还是妥妥被习气打败,言行举止也完全由不得自己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通过这一周的学习,我渐渐找到了答案:因为我的心不够清净,缺乏定力,所以每天杂念纷飞,想得多,做得少。心不清净,没有定力,面对事情时就看不清楚,很容易被外境所转,习气做主。但是我不会气馁,接受老师教诲,用《弟子规》对治自己的错误,落实《一日常规》培养清净心。如此去做,持之以恒,相信终会有所收获。感恩老师慈悲教诲!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