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亲子共读《弟子规》

03月11日
陶公壹生圆
关注

●张新国(华容)


       怎样给少儿家庭教育找到一个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呢?答案就是父母陪伴孩子读诵、践行《弟子规》。

      《弟子规》是一部朗朗上口、易记易背、通俗易懂、方便践行的童蒙养正经典。它是晚消秀才李毓秀,依据圣贤孔子教诲编撰《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 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总纲要;也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等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既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立德树人的经典读物,又是集中华民族传统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同时也符合新时代孩子“德、 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的规范要求。通过口诵心思、 深入浅出、日积月累,来完成个人道德文化的积累和提升, 从而达到以下三种目的。

      一是识字阅读。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石,读《弟子规》可以边读书边识字,同时认知自己, 认识他人和世界。

      二是童蒙养正。《弟子规》是蒙学基础,内述尊亲爱友、待人接物、为人处事以及学习之道。 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是优良性格的起点,幼儿对最初的行为印象最深,反复几次以后便形成心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稳固以后便成了性格。

      三是亲子互动。亲子共读经典是孩子与父母共同体验亲子间深深的爱意,共浴家庭浓浓亲情的过程。父母会背能做,孩子也会背能做,亲子之间建立了一辈子的共同语言,也奠定了亲子亲情的基石。


      “亲子共读一本书”,这是家庭教育指导师对少儿读经典方法的总结。把握孩子这一人生最佳教育年龄,父母当以身作则,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教者有心,学者无意;环境濡染,榜样诱导;积极暗示,注重鼓励;培养习惯,形成定势”。家庭教育首先是父母的自我教育,特别是未曾学习《弟子规》的父母更要补课加油。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母能修为自己时,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自我教育意识。正所谓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养不教,父之过”。父母一定要及时自查自纠,调整父母的教育方式,纠偏父母不良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习惯。孩子长大后会不会有出息,跟家庭教育环境包括夫妻是否恩爱有极大的关系。俗话说得好:家庭是复印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孩子一生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父母。父母应该从自身做起,为孩子做好表率。成功的家庭教育往往不是严肃的告诫,不是喋喋不休的训导,也不是成套的理论体系课程,而在父母不经意的、 点点滴滴的、正知正见的言行举止中,在父母看似随意却传递着丰富意识和情感的表达中。父母的“言教”是次要的,“身教”才是主要的,言教不如身教。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孩子成就的根本,而在家庭中,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作为家长应秉持“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宗旨,以爱育人, 以德立教。培养孩子从小讲“仁爱”,要有“三心”(感恩之心、恻隐之心、同理之心),引导孩子助人。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学习和践行《弟子规》,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共育指导下, 逐步推广“亲子共读一本书”。教育专家预言:十年后最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来自这些家长和孩子一起健康成长的家庭。

      《弟子规》是当代净化人心的良方,也是启迪父母心灵的钥匙,还可以帮助人彰启自性的明德智慧。因此,学习、力行《弟子规》,是自我和谐、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的根本。


      [作者简介]

      张新国,湖南华容人,1966年生。学习、践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余年。曾被授予央视国学春晚“联合发起大使”称号, 荣获2021年第五届国学春晚“优秀组织奖”。现任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理事。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