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讲记
-
03月17日
云谷禅师讲:“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经典如是教。事实上连我们的文字跟成语都把人生的智慧流露无遗了,命运是要靠自己来改造。我们想一想跟“自”相关的成语,自求多福,自立自强,都是靠自己的。而假如自己造孽了、自我放弃了,命运就越来越惨了,比方说,自掘坟墓,自讨苦吃,自作自受,自暴自弃。从成语中就点出这一生的命运掌握在哪里?掌握在自己手里。确实中华文化五千年高度的智慧我们应该珍惜。
后来还举了佛家的经典。儒道释都是教育,所以叫儒家、道家、佛家。称老子、称孔子、称释迦牟尼佛都是老师,不是宗教。教育是师生关系这个基本的判断我们要有。所以在这里我们也可以感觉得到,以前的读书人,儒释道三教的经典都有深入。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皇帝开创了长达一百三十多年的盛世,很不简单。雍正教育出乾隆,乾隆在位60年。雍正多年积劳成疾,太辛苦了。雍正皇帝对儒道释特别深入,他诏告天下:“三教之觉民于海内”,儒道释三教的教育,觉悟、教化神州大地的百姓已经几千年了;“理同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悖”,其教诲都是叫人断恶修善,破迷开悟,都是相应的、相通的。这里云谷禅师举佛家的教诲,对于一个儒家的书生来讲都是很熟悉的。“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大家念到这句,眼睛有没有亮起来?你们已经心如止水、一无所求。求,只要是为众生求、为自己的家庭求、为自己的国家社会求,那是一种责任心。假如是为了自己的享乐,那方向就错了。享乐的人生是空虚的,而且享乐就是追求欲望。老祖宗有一句成语提醒我们,“欲是深渊”,那是不见底的。
有没有一个人很喜欢喝酒,或者有哪个嗜好、哪个欲望,然后越活越快乐的?都没有。那怎么全天下大部分的人都在追逐欲望?追了以后都没有快乐,怎么大部分的人还往这个方向走?现在我们的下一代觉得人生的快乐在哪里?买昂贵的手机,买名牌的衣服,有没有?这太严重了,下一代被误导了,像飞蛾扑火。飞蛾扑向火去,它会怎么样?它会死。但是它还以最快的速度冲过去,因为它不明理,不知道那是无底洞。所以身为父母、长者,一定要引导孩子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要以正确的思想观念来塑造他们的人格。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下一篇
劝人先正己
上一篇
养正遗规对孩子的作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