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讲记
-
03月26日
云谷禅师这么引导,了凡先生整个心静下来了,生了惭愧、改过的心。天开其慧,命运就能改变了。“余追省良久”,接下来讲的话,都是生了惭愧心。“曰:不应也。”真正往内心去反思,我不应该考上功名。为什么呢?“科第中人,类有福相”,考上科第的人看起来都是很有福相的。“余福薄”,自己本来命中福气就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又不能好好积德行善,培自己的福。我们看,人要反省真的是不容易,这些道理了凡先生应该都懂,只是没有去做而已。所以哪怕读遍经典,不去落实也得不到利益。“兼不耐烦剧”,常常不耐烦、脾气大。一个人的事业有多大,看他忍耐的功夫、耐烦的功夫。他不耐烦,一有压力,遇到不顺了,马上就暴跳如雷,事就被他给搞砸了。“不能容人”,肚量太小。不能容人,可能与人相处当中,念念都在折福,一言一行都在折福。不包容人就损人,就排斥人,这就麻烦了。
“时或以才智盖人”,有时候还会用自己的才能、聪明去压别人,喜欢出风头,压制他人。那些什么都要跟人家逞强斗胜的人,别人一定会跟他对着干。“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他每一次都要抢在前面,一定有人把他挤下来。人生的际遇往往是自己的心境感召来的。闽南话里面有一句叫“恶马恶人骑”,就是再恶的人,一定会遇到可以制他的人。
了凡先生又提到他讲话的态度:“直心直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也没想过会不会伤到别人,或者人家忌讳,还拿出来大谈特谈。所以出言要能顺人心,要能体恤他人。“轻言妄谈”,不经大脑思考就讲出来了。口为祸福之门,有时候一些事都还没有确定,自己拿了就讲。有时误会别人,甚至有时候还造成对别人的毁谤,这都是损德。对方假如听到了,可能一辈子都记恨在心,就不好了。
“凡此皆薄福之相也”,刚刚所提的这些行为都是没有福的表现。“岂宜科第哉!”有这些行为,怎么可能还会有福气考上功名呢?这是了凡先生反省自己考不上功名的原因。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