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乾安法院:庭前调解破僵局 赡养纠纷中的情、理、法平衡

10月01日
清风在线
关注

“拆迁款早就全给了儿子,如今只不过想住个暖和的楼、每月有点零花钱,这要求过分吗?”年逾七旬的赵大爷在电话中声音沙哑,语气里透着小心的试探。

电话另一端儿子赵大哥却满腹委屈:“我确实尽力了,父亲捡废品堆满院子,邻居投诉不断,换了平房他又嫌冷,我现在打零工维持生计也不容易。”

这起刚刚受理的赡养费纠纷案,带着两个截然不同的叙述摆在了综合审判庭法官马骏的案头。进一步了解得知,家中此前拆迁所得的60余万元已全部交给儿子,如今赵大爷仅靠每月2000多元退休金生活,儿子几乎不管不问,他坚持要求儿子每年支付24000元赡养费否则日子“没法过”。

赵大哥亦坦言自身经济状况拮据无稳定收入,但他一力承担了父亲的房租、水电等基本开支,父亲生病他也第一时间赶到,他最大的心结在于父亲的再婚配偶有自己的子女,若直接将钱交给父亲,很可能最终用不到父亲身上。

案件最终进入庭审程序,然而开庭前出现转机,法律援助律师介入本案,法官马骏敏锐抓住这一契机邀请律师共同参与调解,他将双方请进法庭,关上门让积压多年的话当面说清。法官并未一开始就讲法律、算数额,而是从情感入手,对老人轻声说道:“如果我们今天硬性判决,钱可以判下来,但您儿子的心可能就寒了,亲情也难以挽回了。”

转头他又对赵大哥说:“如果我就按流程一判了之,你们父子之间的情分也许真就到头了。判决容易,执行也不难,但之后的日子你父亲万一有什么急需,以你过去的表现,最后出手的肯定还是你。”

这几句话,轻轻重重地敲在两人心上。

法官的破局之道,在于将利益与情感摊开在桌面上,不回避、不偏袒。他没有一味批评儿子不孝,也未完全认可老人的所有要求,而是努力寻找那个既能保障生活、又不斩断亲情的平衡点。

最终,儿子同意每年支付1万元赡养费,但要求按月给付,并且必须专款专用只用于租房。他还当庭承诺,父亲日后若有大病医疗支出也是由他承担。

承办法官也在调解书中写得明明白白:“赡养费须专项用于租赁房屋,不得挪作他用”。这一笔,既暖了老人的心,也安了儿子的意。

家事审判的法庭,有时不像一个决断是非的场所,而更像一间修复人心的作坊,在这里法条不是冰冷的尺子,而是温暖的支点,法官不只是裁决者,更是倾听者、搭桥人。一纸判决或许能判来赡养费,却判不回亲情。司法的温度,从来不只是法律的胜利,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包容之胜。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