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法昭禅师有一首偈:“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古代留下来的这些教诲,都是从他们的真性情当中流露的。这一首偈当中,每一句的心境我们把它体会到了,说的都是兄弟相处最重要的心态。我们看第一句,“兄弟连枝各自荣”,兄弟是同气连枝,都是同一对父母所生,所以就好像一棵大树一样长出来很多的枝干,各自发展,各自延伸出来,枝繁叶茂。“些些言语莫伤情”,就是兄弟之间的言语应该和缓一点,不要太冲,不要因为言语的不当而起了冲突。我们都知道,人与人当中最容易起冲突的是什么?就是言语,所以忍耐的功夫要从哪里开始?从谨言开始做起。当兄弟之间有很冲的言语出来的时候,只要有一方能够退一步,能忍一时,就会风平浪静。当你能忍得下来,对方情绪比较缓和下来的时候,他会想到自己的态度不恰当,转而会生起愧疚之心,这样整个关系就不会破裂,甚至他会因为你时时能忍能让,对你产生一种佩服、恭敬之心,所以要以德服人,要以德来服我们的兄弟姐妹。包括钱财,也不要伤情,要让。五代十国的张士选,他有七个堂兄弟,父母都去世了,他的叔叔有七个男孩。他的叔叔因为他已经长大了,就跟张士选讲:“我把财产分成两份,一份是你父亲的,一份是我的,现在这一份要给你。” 结果张士选说:“不可以这样,应该分成八份,兄弟都一 样。”他叔叔坚持不可以这样,他就更坚持。大家想一想, 他七个兄弟了解到这件事情,对他这一个堂兄弟什么感受啊?佩服他。“财物轻”啊,整个家族更团结了。后来他去 考试,遇到很会看相的人。年纪轻轻,二十岁上下,居然一看就是积了很厚的阴德的相,看相的人就很好奇了,后来了解了,原来是轻财物。张士选当年就考上进士了。“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三四十岁以后,这个感觉就会很强烈了,可能一年见不到两三次,每一次一见好像皱纹多一条,或者白头发多几根出来,所以岁月催人老,要珍惜兄弟友爱相处的机会。“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住在一起,难免有一些摩擦,正常的,牙齿有时候都会咬到舌头。所以当有一些摩擦或者是误解的时候,要懂得忍下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唐朝高宗皇帝听说张公艺家里九代同堂,人口很多,相处得很好。皇帝心里想,我家里这些孩子、亲属常常处得不是很融洽,就赶紧去请教请教这个 张公:“你是怎么带领你整个家族的,这么和乐?”结果张公艺先生就在纸上写了一百个字,就呈上去给皇帝看。皇帝是问他家里怎么经营好,假如吵架了怎么办,结果一看,这一百个字全部都是“忍”。所以一不高兴了,忍。他们实在很过分,怎么办?忍。我实在忍不住了怎么办?一个人能念一百次“忍”,我看脾气也没了,可能到第十次的时候自己都哈哈笑了,为什么?终于知道一个事实:脾气也是假的。下一句,“眼前生子又兄弟”。兄弟姐妹又生了孩子,又成为兄弟了,所以我们这一辈要做好样子,“留与子孙作样看”。我们常举的周朝的例子,开国的几个圣王做出了孝跟悌的榜样,因为有这么好的榜样,朝代可以享国八百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一个朝代,所以朝代能悠久都不是偶然的,一个家族能兴旺几百年也绝对不是侥幸。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12月16日
中国语言文字作者:卜庆萍在南方茶乡,人们喝茶时,若是不小心把茶叶喝到了嘴里,不会吐出来,而是把茶叶嚼碎,吞入腹中,此谓吃茶。明代李日华《六砚斋三笔》载:“昔有客过茅君,时当大暑,茅君于手巾内解茶叶,人与一叶,客食之,五内清凉。”清代《保生集要》说“茗粥”(即茶煮饭)能“化痰消食”。其实,在古代,茶早就被当作食品摆上餐桌了。比如元代有一种玉蘑茶,用紫笋茶和炒米混合后磨成粉,调拌食用。到了清代,厨师常用雀舌、鹰爪等茶叶来炒河虾仁。“吃茶”还与婚俗密切关联。这源于古人对茶树的理解和认识。明代郎瑛《七修类稿》中说:“种茶下籽,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由此可知,茶树不可移植之意,和婚姻的“从一”和“坚定”吻合,“吃茶”便进入古代婚俗之中,意味着许婚,即女子受聘于男家。宋代诗人陆游《老学庵笔记》曰:“辰、沅、靖州蛮男女未嫁娶者,聚而踏歌,歌曰:‘小娘子,叶底花,无事出来吃盏茶。’”这是对湘西少数民族男女吃茶这一订婚风俗的详细记载。清代曹雪芹名著《红楼梦》中有句:“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这是凤姐笑着对黛玉说的一句话,也体现了“吃茶”订婚行聘之事。川西北阿坝羌族婚仪中的“吃茶”,独特而富于情趣。男家迎亲时,队伍所到之处都要行“吃茶”礼。寨寨有人过来给迎亲队伍献茶、送祝福,场面十分热闹。“吃茶”这一古老习俗,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和厚重的文化意蕴。时至今日,“吃茶”文化依然表达着人们对美满生活的追求。来源:语言文字报责任编辑:贾倩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12月16日
在兄弟相处的过程当中还有一点很重要,当兄弟有过失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样?兄弟有过失能不能视而不见?不行。你视而不见,他可能愈走愈误入歧途,我们怎么可能忍心看到自己的手足继续做错事?所以兄弟姐妹之间要懂得劝诫。那用什么方法去劝?我们要劝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先考虑到兄弟对我们的信任,而这份信任一定要在平常相处的时候就开始积累。平常几乎没有通电话,那这个时候去劝,他就不能接受。信任愈高,劝诫的效果愈好,所以很多的功夫要什么时候扎?平常就要扎。古代的人劝自己的兄弟都非常有耐性,也很有智慧。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位读书人叫陈世恩,他的弟弟每天在外面游手好闲不干正事,他的哥哥很生气,每天弟弟三更半夜回来,大哥就对他破口大骂。结果持续了一段时间,弟弟没有改善。所以陈世恩就跟他大哥说:“哥哥,你就别再骂弟弟了,让我来试试看。”当天晚上陈世恩就站在门口等他弟弟回来,结果十一点过去了,十二点过去了,凌晨一点,他弟弟才走进门来。这个时候你会说什么?会不会火都上来了?所以很多时候都要靠我们的修养,靠我们忍耐的功夫,有一句话叫“一切法要成于忍耐的功夫”。当他弟弟回来的时候,他马上跑过去摸摸他弟弟的身体,“弟弟,你穿这么少,会不会冷?”然后扶着他说,“你肚子一定饿了,我叫嫂子帮你煮一碗面”,还亲自把门锁好,然后陪弟弟走进来。第二天还是一样站在门口等,三天、四天都是这样做,而且每次见到弟弟的时候都是充满一种关怀,一种爱护。其实一个人在外游手好闲,他会不会觉得很快乐?他也会觉得内心很空虚,所以当他能够感受到兄长对他的爱护,他会慢慢回头。没有人喜欢自甘堕落,只要你让他有台阶下,只要你让他知道怎么样走才是对的,你拉他一把,没有人不愿意接受的。所以后来他弟弟再也不出去游手好闲了。我们常常听这些德育故事,就觉得为什么古代人常常都可以演出好戏,为什么我们都演不出好戏,而且是坏戏连篇,好像一直都是在后悔,问题在哪里?修养。所以任何事要成就一定从自己的修身开始,而不是要求任何一个人。所以《大学》给我们一句最重要的提醒,“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不管你是天子也好,不管你是一般的平民也好,你这一生要有事业,你这一生要把家庭经营美满,都要从哪一个起点开始?修养自己,练修身的功夫。所以身旁的亲友不能感动,谁的问题?我们自己的问题,因为“德未修”,道德不够,所以“感未至”,没有办法让人感动。儒家有句心法,只要这句心法你时时能放在心上,那你的学问会很高,这句心法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任何事做不好不先指责任何人,先检讨自己还有哪里做不好。当我们有这个存心的时候,你的时间绝对不会耗在烦恼上,你的时间也不会耗在批评别人上,你会马上回归到我要怎么样做才能让这个事情更好,所以这个态度至关重要。当你时时处处都反省自己,身旁的亲友跟你相处会很感动,会被你的德行折服。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12月11日
2月7日至8日,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第三十五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在苏州举行。现场四百多名市民、志愿者聆听了讲座,线上一万多人同步收看。   宣讲活动主讲老师阵容强大,宣讲方式丰富多彩。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会长康金胜,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全国巾帼文明岗专家型校长郭秀艳,北大客座教授田易生,中国传统文化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苏艳平,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宋丽娜等传统文化专家学者,围绕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家庭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以成功的教育实践、教学案例、采访互动以及受益家庭现身说法的方式,为现场及线上听众呈现一场触动心灵的家庭教育课程,引导人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助力失和家庭及网瘾、忤逆、早恋、抑郁等问题青少年走出困境。 宣讲现场气氛热烈,观众掌声不断。中学生家长李林深有感触地说:“这次讲座让我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也学到了适合孩子健康成长成才的教育方法。”很多网友在线上留言区表示,讲座内容震撼人心,为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建设家庭家教家风指明了路径,提供了借鉴。据悉,“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由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中国传统文化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办,本场宣讲得到相约《论语》文化中国苏州组委会、苏州市吴中区能量岛文化推广中心、北京家道传承文化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自2021年10月30日在北京启动以来,相继在广州、南京、天津等地举办了34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赞誉。据悉,巡讲活动还将在巢湖、大连等地相继举办。  (苏报融媒记者 朱雪芬文)
发布者:人文传媒网
原创
12月11日
光明日报编者按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至关重要。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印发,对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出战略性、全局性决策部署。提出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当前,各地培育壮大产业工人队伍有何举措?一线工人在创新创造路上有何感想?要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还需要打通哪些堵点?且听各方声音。                                               水手将完成下潜的“蛟龙号”回收至“深海一号”船甲板。新华社发                                              工作人员在江苏苏州光电技术研究院的封装测试公共服务平台车间内检测一块激光雷达芯片。新华社发                                               快舟火箭科研人员在一起确认火箭舱段产品装配情况。新华社发                                             40万吨矿船“矿石天津”轮靠泊宁波舟山港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工人们在拉缆绳。新华社发以匠心育匠人讲述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职工、“蛟龙号”首席装配钳工顾秋亮近年来,中国制造加快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转型。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从“北斗”组网到“蛟龙”深潜,每一项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大国工匠的坚守与传承。让工匠精神的种子在新时代学生群体中生根发芽,让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能量,是职业教育的目标所在。为引导广大职教学生自觉成为工匠精神的继承者、践行者和传承者,我应邀加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精密制造学院“薪火宣讲”先锋讲师团,为同学们讲述“蛟龙号”零件装配技术难点案例。记得在一次宣讲活动中,有同学问我“丝”是什么?为什么大家都称呼我为“顾两丝”?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现场展示了钳工实训的基本技巧,让同学们亲身体验相当于十分之一根头发丝的“一丝”是什么概念。接着,我告诉同学们,“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对密封性的精度要求达到“丝”级。在摇晃的海面上,靠着自己的判断,用眼睛看、用手摸,即便是纯手工打磨维修的“蛟龙号”潜水器密封面平面度也能控制在“两丝”以内,因此同事们亲切地称呼我为“顾两丝”。正是坚持“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恪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我才能从技工学徒一步步成长为“免检技工”,再到大家口中的“顾两丝”。当前,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我在与老师们的交流中了解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始终紧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老师们把校企合作案例融入课程教学,学生们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实训车间里开展技能实践,这让我深刻感受到现代职业教育的务实与魅力。经常有青年学子在宣讲结束后主动与我交流他们在日常实训和技能竞赛过程中的心得,我勉励他们要心怀对党和祖国的热爱,沉下心来苦练基本功,踏踏实实走好技能成长成才之路。最令我欣慰的是,我时常看到学生们眼中闪烁的光芒,时常听到老师们的肯定和赞许。薪火赓续,匠心传承,新时代的青年已主动接过时代的接力棒,而我也将不断探索,努力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助力更多学子在智能制造的赛道上跑出青春加速度。从农民工到新产业工人讲述人: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焊接师贾志光我曾经是一名农民工。20多年前,我在北京的一家工厂里边工作边学习。中午休息时,我就去废料堆里找边角料练习试焊。师傅看到了说:“你这个小伙子还可以,焊个结构件试试。”于是,我走上了焊接岗位。2013年,我入职楚天科技,向技能师傅学习,能力得到很大提升。焊接,每一个焊缝、每一种焊接方法都有不同的工艺。就拿制药装备的配液管道来说,它是输送药物的,对管道内部光洁度要求非常高,通过焊接将不锈钢管道连接起来,每一个连接处焊接成型后,要求每一个焊缝都是“光亮”的。焊接作业时,需要向不锈钢管道里充氩气,将管道中的空气排出,保障管道内部的焊缝成型。要根据不同的位置调气的流量,如果管道中空气没有排尽,管道内焊缝就是黑色的,就只能切掉或报废了。每个管道的焊缝都有我们的钢印号,既保证了有据可查,又能提高焊工的责任心和职业素养。尽管现在自动焊接已经普及,但在某些部位、某些方面仍需手工焊接。比如设备里阀门多的地方,自动焊接机头伸不进去,就只能手工焊接,这就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我掌握方法以后不停练习,焊得越来越好。2017年,我开始进行焊接工艺创新。印象比较深的是我主试制的箱体夹套焊接工艺改善项目,原来用手工电弧焊效率不高,易产生气孔导致返修。后来改用气体保护焊,产品质量上升了,焊接效率也提升了30%至40%。现在除了技术攻关,带徒弟也成为我的工作重心之一。2017年,楚天科技青年技术骨干焊工特训班成立,我担任骨干培训师,利用业余时间设计并主讲了几百课时的理论和实操培训。特训班结业学员焊接技能迅速提高,快速成长为企业焊接骨干,并多次在省市级焊接技能竞赛中获奖,这让我开心极了。未来,我会继续依托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推荐、发现、培养更多焊接技能人才。助力青年产业工人成长成才讲述人:深圳城市职业学院(深圳技师学院)校长邓元龙不久前,深圳城市职业学院(深圳技师学院)举行了2024年校友返校日活动,很多校友回学校畅谈交流。今年回来的三位校友,令我印象深刻。应用生物学院校友郑志锋在座谈会上说,在校期间的俱乐部管理经验和实验室实践经验,让他在一次面试的专业性考查和二次面试的公共性考查中脱颖而出,最终顺利进入某知名生物技术公司。他的经历,让我想起学校与相关企业在2019年签约建立的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校企共同搭建师资团队,共同制订学生培养计划,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共建实习、技能竞赛、教科研、培训基地等,通过“岗位+培养”模式,为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郑志峰向我坦言,他在校期间虽然学习掌握了实操能力,但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所欠缺。因此,他经常利用工作之余增补相关理论知识。同时也向我建议,可以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以更加贴合产业和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尽可能做到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的相对平衡。我很感激校友们提出的每一条宝贵建议,这些建议都是我们未来改进的方向。会上,中德智造学院校友陈恒说,正是因为在学校提早接触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程序设计和机器人相关知识技能,为他现在从事研发工作打下了基础。目前他与上百名高学历的工程师共事,技术毫不逊色。我很欣慰,从一名职业院校毕业生,到成长为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独当一面的电气工程师,他只用了不到3年时间。程晨是信息与通信学院2024届的毕业生,目前供职于深圳一家知名通信企业,担任解决方案架构师,致力为企业客户提供高效、创新的云服务解决方案。“在学校,我加入了云计算俱乐部,深入学习互联网技术,获得多个技能类证书。”他说。郑志峰、陈恒、程晨的成长经历是学校助力青年产业工人成才的缩影,折射出新一代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果。作为广东省首批高水平技师学院,同时也是广东省首家以技师学院为基础设立的高职院校,深圳城市职业学院(深圳技师学院)正瞄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数字化、国际化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焊花飞溅中不断创新讲述人:沈鼓集团总装车间焊工高级技师、正高级工程师张腾蛟回望20多年的工作经历,我亲眼见证了车间的巨变。从月产两三台压缩机到如今月产四十台左右,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一线工人的技能要求越发严格。持续学习始终是我破解技术难题、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法宝。作为一名一线焊接工人,平时在车间接触最多的,就是压缩机管路的焊接工作。记得在练习仰板手工电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技术时,我尝试采用直流反接断弧操作法以避免气孔缺陷,但粘焊条、电弧偏吹、背面凹陷等问题接踵而至。为了找到解决方案,我一次次到书店找资料,综合多种技术的精髓,最终研究出独特的焊接工艺,不仅使试件成形美观,且射线探伤全部达到一级无缺陷。后来,我进一步完善总结这一方法,形成《仰板手工电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和《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药芯焊丝单面焊双面成型》两项操作法,解决了多项生产瓶颈。技能的提升,让我有机会参与更多重点项目。2011年,我国第一台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在沈鼓试车成功。在此过程中,我成功解决了几十项焊接机壳修复、不锈钢管路改造等技术难题。这也激励着我立志成长为一名技艺精湛的工匠。技能的精进离不开日复一日地钻研与练习。在解决压缩机关键部件密封件的焊接难题时,我面对的是厚度仅为头发丝三倍,且材质铸铝杂质多、焊接性极差的密封牙尖。焊接这样的部件,无异于在刀刃上绣花。经过上千次的反复实践与实验,我总结出了“铸铝密封牙尖焊接修复法”,打破国内外在密封焊接领域的先例,显著降低了报废率。该技术在我国第一台天然气长输管线压缩机的生产中得到应用。每次技能的精进和技术的创新都让我深感喜悦与满足。至今,我还依然保持着焊接管路X射线探伤一次合格无返修的纪录。在单位“双增双节”活动中,我提出十多项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仅进、回油不锈钢管路改造工程一项,每年就能为企业节省至少300万元。我深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便建立了网络交流平台,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业余时间,我义务为其他企业员工进行技术培训。未来,我将坚守工匠精神,不断学习新知,勇于探索创新。期待与更多同行携手共进,一起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一线工人的坚实力量。(记者刘梦 苏雁 禹爱华 龙军 严圣禾 刘勇 王鲁婧 通讯员王琪 肖玉泉 罗若昕)责任编辑:黄天皓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12月09日
作者:江星“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陆游《闲适》)当我读到纳兰性德的诗词,就觉得他的词最符合秋的特质,字里行间,充满浓浓的儒雅和美感。先看我最喜欢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在萧索的秋日,词人用女性的口吻来痛骂薄情而又寡义的负心人。纳兰词中抒发的深情,让人感慨万千。词的开头借用汉朝典故来诉说悲情故事。接着用杨贵妃的故事来寄托一种虚无的美好。开篇“人生若只如初见”,是纳兰对爱情的一种美好寄托。初次相见,一切都是美好的,然而世间所有的事情从来都没有对等一说,人与人的情感更是难以捉摸。“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首《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读来让人潸然泪下。字里行间充满了缠绵的爱意。乍然离别,难免恋恋不舍,这里不只有真情,更有为结发妻子早逝而扼腕的叹息。往年一到秋天,妻子便催促他添加衣裳,以免着凉。今年又至秋风凉、落叶飞之际,只有自己对着窗户,看着夕阳,思念往事,再也不见伊人在他喝醉酒时,为他铺床叠被、嘘寒问暖。过去夫妻之间这些关怀体贴,无不被他视为寻常。词的第一句“谁念西风独自凉”是反问句,渲染悲痛心境,尽显思念与绝望。“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这首《蝶恋花·出塞》,将纳兰的人生阅历与胸怀尽显无遗。这个汇聚了太多情感的季节,总是能轻易触动词人心底那根弦。开篇即借古说今,接下来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塞外和平图。那些被西风吹红了的老枫树让人想起战士的鲜血,这种对历史的回忆,让我们心中顿生感触。“一往情深深几许?”词人是在抒发自己对祖国的一腔热忱,还是对昭君发问?纳兰将豪迈、温情与凄婉、失落糅在一起,意味深长。这亦是他恻隐之心的体现。纳兰所处的时代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但他笔尖的感触是真实的。“人生若只如初见”,道出了充满希望的眷恋。秋天是凄凉的,但纳兰用无限的诗意,激活了秋天的生气。来源:《语言文字报》责任编辑:王晶 过超总平台审核编辑:徐睿明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12月09日
辽宁学习平台作者:周贤忠                                           徐林书徐林书,河北蠡县人,1919年生,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188师562团参谋长。1937年10月入伍,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8月10日在朝鲜战场岳川里遭敌机轰炸光荣牺牲。1953年2月26日,徐林书入葬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东区二排九号。入朝前已多次立下战功徐林书18岁入伍,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时候,他随部队多次参加反“扫荡”、拔据点等任务。1938年11月至1940年6月,徐林书在晋察冀2分区4团6连任战士、副班长,先后参加了收复大营镇、冬季反“扫荡”、攻打峪口据点等战斗。1940年8月在百团大战中,他因作战顽强,英勇杀敌,被分区表彰为“模范青年队员”,并荣获青年奖章。9月,在五台地区反击日军“扫荡”作战中,他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出色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1942年5月,时任晋察冀2分区4团12营6连副指导员的徐林书,带领全连在阳泉一带连续3次袭击敌人,打垮了敌反动组织红枪会。9月,他又带领连队与五台地区民众共同开展对敌斗争,袭击日伪军据点,尔后又组织群众开展与日伪军抢夺粮食的斗争。1944年4月,徐林书跟随独立团先到保安,后调到南泥湾的金盆湾和绥德一带,担负守护延安和黄河渡口的任务。在解放战争中,他先后参加了保北战役、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大西北战斗等,曾4次负伤,多次立下战功。铁原阻击战精心搞好运送1951年2月,第63军奉命入朝参战。徐林书的妻子王凤亭因淋巴结核病去世,当时他们的孩子徐英只有1岁。但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时任188师后勤处副政委的徐林书忍着丧妻之痛,撇下年幼的孩子奔赴朝鲜战场。63军入朝后打的第一仗是第五次战役,连续作战50天,先后完成了第五次战役第一、二阶段进攻作战和涟川、铁原防御作战任务。当时由于朝鲜地形比较复杂,战线拉得很长,物资消耗很大,加上敌机对我后勤运输补给线的破坏,后勤保障十分困难。63军在各级成立后勤保障组织,为前线筹集给养物资,保障前送弹药、后运伤员。徐林书精心搞好运送,始终做到部队打到哪里保障就跟到哪里。铁原阻击战中,63军在涟川、铁原之间正面25公里、纵深20公里的防御地域内,以4个师的兵力阻击美军及南朝鲜军4个机械化师12个昼夜的疯狂进攻,掩护了志愿军东线部队的转移,扭转了战场态势,被彭德怀赞誉为“真正的铁军”。63军伤亡很大,有的连队只剩下一两个人。此战后,彭德怀接见了63军部队,并给予高度评价:“你们打得好,打得很好!你们吃了不少苦,我们牺牲了不少好同志,祖国人民忘不了你们,祖国和人民感谢你们!”后来,彭德怀又多次称赞63军在涟川、铁原防御战中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                                           188师战士关崇贵用轻机枪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并击落敌机一架徐林书的牺牲激励后人在休整期间,徐林书被任命为第63军188师562团参谋长,他带领部队先后完成了伊川整训、开城地区防御作战、反敌细菌战等任务。1952年7月24日,63军根据兵团命令,转至延安半岛的礼成江以西、温井里以北地区集结,担任第19兵团预备队、同时也是志愿军西海岸反敌登陆的预备力量。8月10日,敌人通过电波追踪,发现562团在树林里的指挥部,派出敌机进行狂轰滥炸,团参谋长徐林书等人不幸中弹牺牲。空袭过后,当战友们挖开被炸毁的废墟时,发现他们用身体压着刚缴获的敌军兵力部署图和4份电报。                                            李蕤1952年8月10日在朝鲜战场写的日记随同魏巍采访的文艺工作者李蕤在当天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像徐林书的命运,是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头上的。每天敌机从头上嗡嗡飞过,如果它突然低飞震袭,每个人的机会是相同的。正因为如此,这倒也无须恐惧,战争就是这样,为了大多数人的永久的安全,毅然地在不得不交出生命的时候交出自己的生命。但是,一个拿出自己生命的人,对于活着的人,总应该变为一个力量的,徐林书——这个并不相识的战友的死,教育我在自己能够很好地呼吸,能够很好地使用自己的手脚,能用笔写出字的时候,应该毫不迟疑地从有利于战斗出发,从能够打击敌人削弱敌人出发,写,多写,不考虑它的荣辱成败,不放松一分一秒的时间。”徐林书烈士对活在今天的我们仍有激励作用,他为世人所敬仰。来源:沈阳发布作者单位:沈阳日报社责任编辑:胡飞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12月09日
习近平强军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不懈探索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是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科学指引下,新时代强军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充分彰显这一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入做好学习宣传阐释工作,新华社记者对话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专家,围绕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展开解读。请看系列访谈报道。出品人:李学勇、张玉洲监制:黄明、李砺寒、李修成策划:王逸涛、陈兴风、汪玉明统筹:曹强、周宇宏、铁电奇记者:张骄瀛、李杰、王慧摄像:李杰、周宇宏、宋旭阳后期:王慧、刘金杰、沙晒晒文案:张骄瀛设计:孙丰晓场务:何献、田晶、杨莉、官淇、杨靖怡鸣谢: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出品责任编辑:韩军强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12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