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6月28日发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出台《规定》旨在加强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信息服务的规范管理,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应用程序已成为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的主要载体,对提供民生服务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少数应用程序被不法分子利用,传播暴力恐怖、淫秽色情及谣言等违法违规信息,有的还存在窃取隐私、恶意扣费、诱骗欺诈等损害用户合法权益的行为,社会反映强烈。《规定》明确,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用户信息安全保护机制,依法保障用户在安装或使用过程中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规定》要求,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和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不得利用应用程序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法律法规禁止的活动,不得利用应用程序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法规禁止的信息内容。同时,《规定》鼓励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人民团体积极运用应用程序,推进政务公开,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强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和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应当切实履行管理责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自觉接受公众监督,为网民提供安全、优质、便捷、实用的信息服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一条  为加强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信息服务的管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通过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信息服务,从事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本规定所称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是指通过预装、下载等方式获取并运行在移动智能终端上、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应用软件。本规定所称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是指提供信息服务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所有者或运营者。本规定所称互联网应用商店,是指通过互联网提供应用软件浏览、搜索、下载或开发工具和产品发布服务的平台。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内容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内容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第四条  鼓励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人民团体积极运用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推进政务公开,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第五条 通过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信息服务,应当依法取得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资质。从事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还应当在业务上线运营三十日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备案。第六条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和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不得利用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法律法规禁止的活动,不得利用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法规禁止的信息内容。第七条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履行以下义务:(一)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基于移动电话号码等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二)建立健全用户信息安全保护机制,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用户同意。(三)建立健全信息内容审核管理机制,对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内容的,视情采取警示、限制功能、暂停更新、关闭账号等处置措施,保存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四)依法保障用户在安装或使用过程中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未向用户明示并经用户同意,不得开启收集地理位置、读取通讯录、使用摄像头、启用录音等功能,不得开启与服务无关的功能,不得捆绑安装无关应用程序。(五)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不得制作、发布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应用程序。(六)记录用户日志信息,并保存六十日。第八条  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应用程序提供者履行以下管理责任:(一)对应用程序提供者进行真实性、安全性、合法性等审核,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并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分类备案。(二)督促应用程序提供者保护用户信息,完整提供应用程序获取和使用用户信息的说明,并向用户呈现。(三)督促应用程序提供者发布合法信息内容,建立健全安全审核机制,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四)督促应用程序提供者发布合法应用程序,尊重和保护应用程序提供者的知识产权。对违反前款规定的应用程序提供者,视情采取警示、暂停发布、下架应用程序等措施,保存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第九条 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共同遵守法律法规和平台公约。第十条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和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应当配合有关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设置便捷的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处理公众投诉举报。第十一条 本规定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font-face{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 @font-face{ font-family:"宋体"; } @font-face{ font-family:"Calibri"; } @font-face{ font-family:"微软雅黑"; } p.MsoNormal{ mso-style-name:正文; mso-style-parent:""; margin:0pt; 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none; text-align:justify; 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 font-family:Calibri;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font-size:10.5000pt; mso-font-kerning:1.0000pt; } span.10{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 span.15{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font-weight:bold; } p.p{ mso-style-name:"普通(网站)"; margin-top:5.0000pt; margin-right:0.0000pt; margin-bottom:5.0000pt; margin-left:0.0000pt; mso-margin-top-alt:auto; mso-margin-bottom-alt:auto; mso-pagination:none; text-align:left; font-family:Calibri;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font-size:12.0000pt; } span.msoIns{ mso-style-type:export-only; mso-style-name:""; text-decoration:underline; text-underline:single; color:blue; } span.msoDel{ mso-style-type:export-only; mso-style-name:""; text-decoration:line-through; color:red; } @page{mso-page-border-surround-header:no; mso-page-border-surround-footer:no;}@page Section0{ } div.Section0{page:Section0;}图文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文以化心
2020年05月12日
这个视频,没有中文字幕,但却无碍。小男孩每天都推着轮椅送他人去上课,然后自己却迟到受罚。他没有一点怨言。他甘愿每次都受罚,或许是为了能遵守规矩。难得是,他能日复一日地坚持着。老师一开始按规矩行事,当然老师有其自己的评判标准。但后来,老师得知真相之后,他给了小男孩一个拥抱。老师敢于反思自己错误。小男孩和老师这对前期冲突的关系,在最后以拥抱修复了这段关系。视频虽简单,但感人至深。文字视频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2020年05月12日
编者按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了方向。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为此,人民网理论频道邀请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伦理学博士生导师刘余莉作客视频访谈节目,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性、理论性、实践性、创新性问题进行了解读。以下为访谈实录:主持人:我们知道,刘教授近年来一直在大力提倡“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华文化”“从治国理政的高度重视道德教育”等等。您怎么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刘余莉: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久弥新。中华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为中华民族的盛世缔造和发展繁荣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我们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下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两个字就是“道德”。我们经常说“你知道了吗”,很多人说“我知道了”,其实我们并不知“道”。这个“道”是什么呢?是恒常不变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中国古人都喜欢简单,常用“天道”来体现这种恒常不变的、本来如此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比如《论语》记载,孔老夫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意思是,这个天说什么话了吗?天并没有像我这样用语言的方式和大家交流,但是,我们可以从四季的变化中,从万物的生长中观察到一种规律的存在。我们从四季的变化中,观察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从万物的自然生长中也看到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规律,发现这个“道”其实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规律。什么是“德”呢?中国人说“德者,得也”。《说文解字》把这个“德”解释为获得的“得”,两者是相通的。究竟得到了什么呢?其实就是得到了“道”。中国人所经常说的“得道之人”,他所表现出来的品质是“有德”。“有德”的人有什么表现呢?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从外在的方面看,他获得了众人的支持与帮助,从内在的方面看,他获得的是一种心灵的安宁。《论语》上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是什么人?君子就是求道之人,他还在学道的过程中,虽然没有像圣人成为“得道之人”,但是他能体会到一种坦荡的状态了。学习传统文化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有助于安身立命,让我们过一个坦荡的人生,过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对于国家来说,它又是经世致用之学。也就是说我们把传统文化运用于治国理政,就会社会和谐、天下太平。现在我们看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文明承传至今,生生不息,那是和古圣先贤的智慧密切相关的。我们说到传统文化,不能认为它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蒙蔽被统治阶级的“精神鸦片”。当我们打开四书五经,真正深入经典的时候,可以发现,其实没有几句话是对被统治阶级的要求,大多是对统治者的要求,告诉统治者要怎样爱民如子、视民如伤。《大学》上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首先要求的是天子,是最高的领导者,如果领导者不做,只要求人民群众、老百姓去做,这才是愚民政策。而中国的经典恰恰告诉我们,领导者要身体力行。《说文解字》把“教”字解释为“上所施,下所效也”。这个“上”,在家就是家长,在学校就是老师,在国家就是领导者。我们看到,十八大以来,为什么我们提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深入人心?就是因为我们的习总书记身体力行,推动弘扬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他本身也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家教中成长起来的。而且,他自己能够率先力行传统美德。所以,他再倡导,才产生这么大的效果。《礼记》上说,下级侍奉上级,并不是简单服从他的命令,而是服从他的行为。上级领导喜欢某一个东西,下级、属下一定有比他更加喜欢的。这样,上级领导所喜好和厌恶的东西就不能够不谨慎了,因为他是人民的表率。所以,我们今天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哪里做起呢?就是首先要深入经典,中国人讲“文以载道”,这个“道”记载在哪里呢?记载在经典之中。我们现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难题在哪里?就是我们很多人已经不能很好地认识中国字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我们的古字,我们的汉字文言文,我们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对很多字已经不认识了。比如说我们打开《说文解字》,这个《说文解字》有540个部首,能够把这540个部首的字、形、意都能够了解的,正确读出来的人,都不太多了,包括我们一些学习传统文化的人在内。这是我们今天弘扬传统文化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已经不能完全正确认识自己的中国字了。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延续至今呢?其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古圣先贤发明了文言文这个标准化的书写工具。我们现在说学“语文”,其实这个“语”和“文”是两码事。“语”就是我们的日常用语,而 “文”就是我们写文章的文字。中国古人发现,如果我们怎么说就怎么写,就是对 “语”和“文”不加区分的话,那会有什么弊端呢?再过五十年、上百年,如果我们怎么说就怎么写,后人看前人的东西,就完全看不懂了。我自己就有这样的体会,我在国外去留学了四年半,当我回到中国的时候,发现有很多的外来词、新的词语,就不认识了。比如什么叫“粉丝”,什么叫顶,什么叫PK……当时我回来的时候,面对这些词就不知道什么意思。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的日常用语过上四年、五年就有一个小的变化。如果我们怎么说就怎么写,再过十年、八年,再过上百年、上千年,后人再看前人所写的东西,就像读天书一样,完全不认识了。我们怎么能够把我们智慧、文化传承下去呢?中国古圣先贤很聪明、智慧,他们发现了这一点。所以,就发明了文言文这个标准化的书写工具。也就是说,我们的日常用语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丰富、不断地扩展,但是,一旦你要写文章,表达你的思想,传达你的智慧的时候,都采取统一的文言文的方式。这有什么好处呢?也就是说后代子孙一旦学习了文言文,掌握了这个标准化的书写工具,他就可以“回到”几千年前和孔老夫子、孟老夫子直接“对话”,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文化就可以代代承传。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文明承传至今,那绝不是偶然的,说明什么呢?说明有我们古圣先贤的智慧在其中。所以我们对中华民族的列祖列宗、古圣先贤要生起一种恭敬之心、感恩之心,如果没有这种恭敬和感恩之心,是没有办法深入传统文化的。有一句话说:“江河若断流,吾辈何以对子孙。文化若断流,吾辈何以见祖先。”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出台,我们感到非常欣慰,我们确实不能够把传统文化在我们这一代手上断掉,否则我们无法面对我们的祖先,我们也愧对我们的子孙。主持人:您刚刚也提到了中办、国办近日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提到了7项重点任务。在您看来,中央为什么要锁定这7项重点任务?在实践当中,各地各部门又怎样落实这些任务?刘余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方面齐心协力、齐抓共管。这7个方面可以说涵盖了整个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各个部门都需要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比如说我们看“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这个重点任务。传统文化为什么遇上承传难题呢?就是因为没有人再愿意学习了。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学习了呢?因为我们考试不考这些了,评职称、高考,也都把英语看得很重。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去花很大的精力、很多的时间去学习英语了,而对自己的文言文反而忽视了。“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对于改变这种状况,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开始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再比如,《意见》提出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文艺创作”。这一点也抓住了文化的本质。因为文化的本质就是“以文化人”,这个“文”就是文字、文章、文艺、礼乐、曲调等等。包括古代的建筑物,也有文化的意义在其中。现在有人供财神,很多都供范蠡。为什么供财神呢?其实并不是迷信,而是有着教育的含义。因为范蠡曾经随越王勾践打败了吴国,收复了失地,但是在庆功的时候,发现越王可以共患难不可同富贵,所以,就悄悄地逃离了越国,来到了当时的齐国之地。他到了齐国之后就隐姓埋名开始做生意,因为他很会做生意,赚了很多的钱。他没有拿着这些钱去骄奢淫逸,反而把这些钱都散了出去,帮助穷亲戚、旧邻居,乃至一切需要救济的人。然后又从小本生意做起,结果又发了一笔财。在历史上记载,他是“三散财、三聚财”。人们认为他很会赚钱,所以才把他供给财神。我们到财神面前如果给他供上一些钱,希望他保佑我们发财,这就把传统文化变成了迷信了。这个“财神像”提醒我们怎样才能赚钱呢?中国人讲舍得舍得,要舍才能够得。“千金散尽还复来”,拿着你的钱去帮助别人,这样你才能够再赚更多的钱。“财神像”这个雕塑起到的是教育的作用,但是我们现在对很多的教育含义不知道了,把它当成神明去顶礼膜拜。但是我们想想,世间正人君子都不会接受别人的贿赂,那么神明又怎么可能接受人的贿赂呢。如果你供养他,给他香蕉水果,他就保佑你,我没有给他香蕉水果他就不保佑我,这就把这些神明看得连世间的正人君子都不如,这就是亵渎,怎么会得到保佑呢?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一定要抓住它的精神,抓住它的本质。其实这些雕塑、建筑,包括歌剧、小说、快板、相声,这些都是文。它们起到什么作用呢?以文化人,变化人的气质,也就是说你听了这首歌,看了这篇文章,读了这一句诗,听了这个戏剧,看了这个电影,最后把你的孝心提起来了,把感恩之心提起来了,让你变得更加宽容了,这个才叫变化人的气质。所以,文化的本质是以文化人,所以,我们要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文艺创作,让我们的文艺作品都能够起到宣讲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比如我们看古代的妇女,多数也没有学过四书五经,但是她做人懂得忠孝节义,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观赏戏剧等民间艺术。现在我们所说的“俗文化”,这个“俗文化”不是内容低俗,而是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内容,这才起到了“以文化人”的作用。主持人:我们创作文艺作品的时候要善于“润物细无声”,点点点滴滋养我们内心的传统文化种子,让它发芽、成长。您刚刚说到了,文化的作用是以文化人。我们再上升到国家的层面来看,习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这其实就说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传承发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分不开的。刘余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盛,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前提。马丁·路德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人民是不是具有开明的品格和高尚的道德,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所在。”英国思想家塞缪尔·斯迈尔斯也说:“哪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品格的支撑,就可以认为它是下一个要灭亡的民族。哪一个民族如果不再崇尚和奉行忠诚、诚实、正直和公正的美德,它就失去了生存的理由。一旦一个国家的人民如此热衷于对财富的追求、对感官快乐的追求和如此热衷于宗派活动,以至于荣誉、秩序、忠诚、美德和服从都成了过去的东西,那么,在这种堕落的社会风气之中,就只有等到那些诚实的人到处摸索,并让每一个人都有了深刻的认识之后,这个民族仅存的希望还仅在于使失去的品格得以恢复,使每一个个体的品格得到升华。只有这样,这个民族才能够得到拯救。”这些论述告诉我们,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如果一个国家只有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盛,还有军事的强盛,但是没有文化的滋养,那就像一个人只有钱,但是他没有礼一样,并不会得到世人的尊敬。我们看到在中国历史上特别强盛的时期,比如说汉唐盛世,它不仅仅是经济的强大,更重要的是文化特别有魅力,特别吸引人。当时很多外国人到中国来朝拜,看到中国的人与人之间相处彬彬有礼,人与人之间关系非常和谐,这个国家也是治理得井井有条。所以,他们才回去向自己的国君禀告,结果这些国君把中国的皇帝推为“天可汗”,就是天底下公认的领导者,这个“天可汗”的称号,不是中国的皇帝凭着武力的强盛充当“国际警察”到处干涉别国内政所导致的,而是这些国家看到中国治理得如此之好,心甘情愿、心悦诚服地要把他推举为天下共同的领导人。中国在历史上讲 “王道”,什么叫“王道”呢?就是把自己的国家治好,给世界各国都做一个榜样,让大家来学习。而现在的西方,如美国等等,它推行的是霸道。什么是霸道呢?就是凭着自己武力的强大,四处干涉别国内政,充当“世界警察”。这两种文化导致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中国在历史上,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他带领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走过了很多的国家和地区,他带给那里人们的是茶叶、丝绸、瓷器、先进的造船术和造纸术,而没有抢占别的国家一尺、一寸土地,直到现在我们看到,像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仍然有郑和庙,就是来尊敬纪念郑和给他们这些地区人们所带来的利益。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体现。说明什么呢?说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军事的强盛,还包括文化的复兴。主持人:您刚刚也提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是要有所借鉴的,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吸取“营养成份”。比如,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简政放权、大道至简。这个“大道至简”,像您刚刚说到的什么是道德、什么是道义一样,这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非常好的运用,把它投射到我们的治国理政当中。刘余莉:中国人在历史上不强调复杂。道理虽然很深奥,但是,一定要用非常简单易行的语言表达出来。把复杂问题简化,目的是让听众都能够受益。而西方人做学问的方法是恰恰相反,他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明明这个问题很简单,但是他非要借用一些非常抽象的概念、术语,为的是什么呢?为的是炫耀自己的学问。好像我们不说一点别人听不懂的东西,就不能够显示自己的高明。所以,从这个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就可以看出,中国古圣先贤的那种存心。老子说了一句话:“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意思是说上等的人听到这个“道”,他很有悟性,他一听就能够领略,他就能够身体力行,所以,他“勤而行之”。中等的人听到这个“道”,他想相信,但又有点犹豫,是半信半疑。下等的人听到这个“道”,他觉得这个和生活太远了,谈玄说妙,他就大笑之,哈哈地大笑。后面这句话说得更好,他说:“不笑不足以为道”,意思是,如果你讲的这个“道”没有人去笑话它,肯定也不足以称为“道”。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古圣先贤所体会的“道”,其实是很深奥的,可能不是为平常人所容易知道和领略的。孔老夫子就采取了一个非常平实的方法,他给你讲道,你听不懂,他就给你讲德。讲德,还听不懂,他就给你讲仁,讲仁你还听不懂,他就跟你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直到你能够听懂,并且有利于你的生活为止。孔老夫子从来不谈玄说妙,他都是针对听众的水平,给他们讲不同层次的话。怎么样把这种深奥的道理深入浅出地给人揭示出来,这是我们古圣先贤最擅长的地方。刚才谈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滋养、营养?实际上,说到这个现代化,我们马上想到的就是西方化,其实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因为西方治理理念有一些看似很先进、很合理,但是深究起来它是有问题的。比如西方突出民主,我们是既讲民主也讲法治,讲依法治国。而依法治国本身又必须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个才是没有弊端的。因为法律再怎么完善,如果没有正义美德的人去执行,这个法律也不能够起到有效的作用。所以,古人说:“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源也。”只有拥有正义美德的人,才能制定出正义的法律制度,才能够去使好的制度推行到位。所以,要强调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再比如,很多人说,中国虽然历史漫长,但是没有提出人权的概念,这是不是就比西方文化落后呢?其实当我们深入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才明白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没有提出人权的概念。因为它有更先进的理念,已经把人的权利维护得很好了,所以老百姓也没有必要拿着“人权”去和统治者讨价还价。比如说我们中国人讲君仁臣忠,很多人一看到君臣就以为是封建专制的产物,实际上这个“君”就是指的领导者,这个“臣”就是指的被领导者。中国古人认为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不是矛盾的、冲突的、对立的关系。恰恰相反,他们是“一体”的关系。什么是“一体”的关系呢?就是谁也离不开谁,是互相感恩、团结互助的关系。所以,领导者要仁慈,要关爱属下,要起到君、亲、师的作用,不仅要领导他、管理他,还要像父母慈爱儿女一样去关心他、爱护他,还要起导师的作用,去教导他做人的道理。一个领导者起到君、亲、师的作用,被领导者对他感恩戴德还来不及,他一定是鞠躬尽瘁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怎么还需要拿着“人权”去和领导者讨价还价呢。所以,中国古代没有人权的概念,不是说没有保护人权,而是已经有更先进的理念把人权保护得很好了。再比如,我们说民主的概念。我们看西方的选举都是民主选举,西方的民主特点就是选举的民主。而我们中国结合传统文化提出了人民当家做主、协商民主的概念。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看到民主选举或者说选举民主,它是有一定弊端的。有哪些弊端呢?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就更明显了。第一个弊端就是以言取人,因为在民主选举中我们都是听候选人的演说来选举他,但是,孔老夫子告诉我们,“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有言者不必有德”。所以不能以言取人,习总书记也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但是民主选举就避免不了以言取人的倾向。第二个弊端,会导致结党营私。因为民主选举是依靠多数人的意志来决定候选人是否当选。《论语》怎么说呢?《论语》告诉我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有很多人都喜欢他,说他好,你要认真地去考察,他们为什么说他好,可能这些人都是他的党羽,他提上去了之后,这些人都同样地收到利益。“众恶之,必察焉”,很多人都说他不好,甚至厌恶他,你也要去认真考察,他为什么被人厌恶,可能这个人廉洁有守,这些人都是贪污腐败,他不愿意和别人同流合污。所以,你不能依靠众人的意思,来决定这个人是否当选。在《史记》当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说齐威王刚刚继位的时候,九年之间,各个诸侯都来讨伐他,齐威王就招来了即墨的大夫,就是即墨的地方官,对他说,自从你到了即墨之后,我每一天都能听到诽谤你的言语,但是我派人到即墨一考察,发现这个田地都开垦得很好,社会治理得井井有条,说明你治理即墨是有功的,这是因为你不会讨好我的左右,所以,才让诽谤的言语传到我的耳朵里。于是,他就重赏了这个即墨的大夫。随后又把阿城这个地方的大夫招来了,对他来说,自从你当了阿地的大夫之后,每一天我都能听到赞叹你的言语,但是我派人到阿地一看,这个田地荒芜,政事都办得不好,而且边境有战争的时候,他一点都不知道,人民也是非常抱怨。为什么我还听到这么多赞叹你的声音呢?就是因为你会讨好谄媚、巴结我的左右,所以他们才说你的好话。所以他就把这个阿地的大夫杀掉了。而且同时,把那些曾经说阿地大夫好话的那些臣子全都杀掉了。这样做之后,齐国上下都感觉到恐惧,人人都不敢文过饰非,做事都力求真实,尽自己的本份,最后齐国得到了大治。《六韬》上说,如果我们简单把社会大众所赞叹的人称为是贤德的人,简单把社会大众所毁谤的人当作是不贤德的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那些喜欢结党营私的人,就会被举荐出来,没有很多党羽的人就会被罢黜。而那些结党营私、邪曲不正的臣子,把真正贤德的人蒙蔽了,忠臣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判处死刑,而这些邪曲不正的臣子以虚有的声誉取得了领导的位置,这个国家就免不了危亡了。我们看中国古人,他其实早都看到了民主选举的弊端,所以,他不采取这种方式,是有深刻的道理的。对民主的认识和实践,并不意味着我们比西方人不够深刻,看得没有他们远。当然,民主选举还会遗漏最上等的人才。比如说我们看诸葛亮,刘备要三顾茅庐才能够请出来,因为这样的人才他不图名、不图利。君主如果不是真正地爱才,为百姓做事,他是不出来辅佐你的。但是民主选举,往往把最高等的人才给遗漏了。我们再看所谓民主国家的竞选,提倡的就是一种竞争的风气。在竞选的过程中,候选人都是互相攻击的,中国人讲“家和万事兴”,国家的和睦也是需要团结一致的。但是,如果上行下效,最高领导者都是互相攻击,揭发人的隐私,这个社会也就很难和谐了,从而引发对立。我们中国古人看到了这种民主选举的弊端,才没有采取西方民主的形式。这些都需要我们去认真深入地思考,不能够说西方的东西就是现代化的标准。实际上中华传统文化深刻之处,也不是容易领略的。不能够盲目地认为“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主持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而且也是历久弥新、常提常新的。习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您觉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应该做到怎样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刘余莉:这个问题也提得很好。就是我们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搞清楚,我们继承的是什么,我们发展的是什么,哪些地方可以创新?其实在《易经》这本书中,通过“易”字的三个含义我们就可以掌握变与不变的辩证法。“易”字有三个含义,第一个含义就是“变易”的意思,告诉我们世间的现象,人、事、物都是变化莫测的,所以你要懂得与时俱进,你要知道要创新。但是,“易”的第二个含义就是“不易”的意思,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谈创新呢?只有掌握了那个“不易”的、不变的规律的人,他才有资格谈创新。谈创新并不是打着创新的旗帜去胡作非为,走了很多的弯路,交了很多的学费,又给自己找借口说,既然要创新,我们就要交一点学费,这都是不负责任的说法。而“易”的第三个含义,就是“简易”的意思。刚才我们讲了大道至简,也就是我们创新的结果一定要简单、易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表达出来。比如说我们传统的价值观,我们给它概括为八个字,称为八德,那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每一个德目只有一个字,是简到了一个字,所以易记易行,容易在社会上普遍推行。再比如我们中国人讲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几乎小孩也都能够记住。所以,它才容易在社会上推行。我们从《易经》这个“一名三易”之中就知道了,“不易”的是那个“道”、那个规律,变易的是那个形式,是表现的方式。比如说《易经》上有一句话,“一阴一阳之谓道”。什么意思呢?有日就有夜,有寒就有暑,有春夏就有秋冬,有潮涨就有潮落,这个规律是不变的。就像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一样,自古至今都是不变的。我们要继承的是这种规律,这种“道”。什么是可变的呢?我们说“富不过三代”,在古代“富不过三代”,体现了“一阴一阳之为道”的规律,但是在现代社会,可能是“富不过当代”“富不过两代”,这也仍然体现了“一阴一阳之为道”的规律。虽然它的表现形式不一样了,但是它没有超出“一阴一阳之为道”的规律。所以,这个规律是不变的,表现形式是可变的。我们要继承的是这种规律性的东西。而我们要创新的是它的形式。我们简单作一个比喻,比如说这个月饼是我们传统的食品,月饼这种传统食品一直延续到今天,月饼是没有变的,但是,月饼的馅可以随着西方人的口味,新增添一些巧克力味的月饼,还有咖啡味的月饼,这个口味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推陈出新,但是,月饼仍然是月饼,如果你把月饼变成了蛋糕,那就不成为传统食品了。所以,我们从这里就知道了,它的精神实质,它的规律是不变的,但是,它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可以变化的。《论语》上也记载:“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用麻做帽子,这是属于礼,这是符合礼的规定的。现在改成了用丝帛制作帽子,这是为了节俭,因为节俭,我可以从众,可以把麻制的礼帽,改成丝帛来制。还有一句话说:“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这是说,以前臣子去见君主的时候都是在堂下就礼拜了,结果现在到了堂上才礼拜,为什么变成这样了呢?这是一种骄慢的表现,虽然大众都已经到堂上礼拜了,但是我不能够依从众人的意思,我依然是在堂下礼拜。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礼,它的内涵就是表示恭敬。如果我们把这个恭敬心没有了,虽然众人都这样做,我也不是一味地去顺从。所以我们该弘扬什么,不该弘扬什么,分辨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一定要能够分得清楚。我们说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一句话从一般意义上说没有错误。但是当在实践中辨别谁有资格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时候,就有问题了。比如说,我对这个经典没有认识深刻,如果我认为它是糟粕,实际上是没有看懂,把没有看懂的东西当成是糟粕去批判,去删改,这就错了。其实在很多的时候,很多人对经典的批判,都是因为没有读懂,把精华的东西,当成了糟粕给抛弃了。所以,我们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要轻言批判,一定要搞清楚我们真正地理解了古圣先贤的深意了吗?主持人:我们要去继承经典的,要去不断地创新发展,但是创新发展的过程一定是要保留其精华的本质。最后一个问题是,怎么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去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一些难题?刘余莉:习总书记提出,“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这些有识之士,包括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先生,他从文化学的角度研究了历史,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能够真正解决21世纪社会问题的,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他的一本书名字就是《未来属于中国》,这里说不是属于中国的经济、军事,而是属于中国的文化,是中国文化能够统一的时代。在1988年,有一批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开会,面对世界的环境危机、恐怖主义、道德危机,提出了一个共同的呼吁:“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汲取孔夫子的智慧。”这些人都是某一个领域中顶尖的科学家,或者是思想家、哲学家,他们提出这样的论断,都不是偶然的,说明什么呢?说明他们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同。我们看习总书记在发表2015年元旦贺词的时候,他的办公室的书架显著位置上就摆着一套大部头的书,这部书就是《群书治要》。这部书是唐朝李世民的时候,他派魏征、虞世南、褚亮、萧德言等大臣,把唐朝以前经、史、子之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髓都概括出来,汇编成的。这部书奠定了唐朝“贞观之治”的思想理论基础,后来传到了日本,日本的天皇把它奉为至宝,让太子、大臣都学习,帮助日本创下了两代盛世。这确实是一部治世宝典。习总书记的父亲习仲勋同志在2001年的时候曾经为这套书题词——“古镜今鉴”,意思是说中国古代的治国理政的经验,可以为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从政作参考。我相信,习总书记把这一套书摆在书架的显要位置,说明他希望广大领导干部也都能够从经典之中汲取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和教训。这也是我们对习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方针、战略非常有信心的一个重要原因。主持人:今天刘教授作客人民网,和我们分享了很多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些内涵,我今天也是以非常崇拜的心情一直在聆听刘教授的话语,我觉得说得很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不能忘,尤其是在当今多元化的时代,我们应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牢铭记在心里面,让它能够一直传承,灿烂地发展下去。文章来源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发布者:南溪
2020年05月12日
01无事如有事时提防有事如无事般镇定训曰: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也。感悟:人无事的时候,要像有事的时候那样谨小慎微,这样自然安详无事;有事的时候,要像无事的时候那样安定,有魄力。心欲小而胆欲大,心小和胆大是相辅相承的。只是小心,就会畏首畏尾,难成大事。只是大胆又难免错误百出,身陷险境。苏辙说,“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功夫下在平时,多思考,多想办法,多提高自己,不要临时抱佛脚,那样一定会变得慌乱不堪。心态一崩,事情自然也就乱了。时时警惕,细心谨慎,雷厉风行,这才是一个合格的主事人。02不轻看别人不高估自己训曰:朕从不敢轻量人,谓其无知。凡人各有识见。常与诸大臣言,但有所知、所见,即以奏闻,言合乎理,朕即嘉纳。都统毕立克图汉仗好,且极其诚实人也。感悟:我从不轻视人,说谁无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闻,我常对大臣们说,你们只要知道的,就不妨告诉我,只要是合理的,我一定嘉奖采纳。康熙作为皇帝都能有这样的觉悟,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就更不应该看轻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自己的视角,不同的视角合在一起,才能看到世界的全貌。山不辞石方成其高,水不辞海方成其大。只有兼收并蓄,容纳百家,才不会管中窥豹,夜郎自大。一个人的格局、见识,都由此而来。聆听别人的建议、想法,是完善自我、事业进阶的必由之路。03认错改过,才是成长契机训曰:凡人孰能无过?但人有过,多不自任为过。朕则不然。于闲言中偶有遗忘而误怪他人者,必自任其过,而曰:「此朕之误也。」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者有之。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感悟:人生在世,谁能不犯错呢?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愿承认自己错了,我就不这样,我总是主动认错。别人总是因为我的认错而感动到不安。而事实上,能够主动认错,多是品德高尚的人。一个人,如果能够看清自己的错误,坦诚承认,并且积极改正,这个人在道德修养和做事业方面一定会有所成就。可惜现实中我们经常是讳疾忌医、自欺欺人,犯了错误不肯承认,更不会坚决地改正。这是一个很大的陋习。04谨慎,才能人生安稳训曰:凡人于事务之来,无论大小,必审之又审,方无遗虑。故孔子云:“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诚至言也!感悟:对于发生的任何事情,无论是事大还是事小,一定要十分谨慎,仔细地观察和研究,这样才不会留下后患。因而孔子说:“遇事不先问几个‘怎么办’、‘如何办’的人,我最后也要对他所办的事说‘该拿这件事怎么办啊!’”这的确是至理名言!慎之又慎、审之又审,这是我们在处理棘手问题,或者面对重要选择的时候最应该采取的态度。很多人推崇果断,决断,殊不知那些做事果断的人不是不谨慎,不是没有审之又审,而是早已经将这些功夫修炼地炉火纯青,所以才能在很短时间做出正确的决定。果敢、果断与慎之又慎、审之又审的态度是不矛盾的,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所谓的果断、决断,就必然带来不好的结果。05心中有“敬”,谨终如始训曰:当无事时,敬以自持;而有事时,即敬之以应事物;必谨终如始,慎修思永,习而安焉,自无废事。盖敬以存心,则心体湛然。居中,即如主人在家,自能整饬家务,此古人所谓敬以直内也。感悟:在没有事的时候,用 “敬”来约束自己的操行;在有事的时候,以“敬”去应付一切。做任何事情,都要始终如一、谨慎小心,坚持谨慎持重、从长计议的做事原则,并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这样就不会有什么过失、错误发生。所以说,一个人心中如果有了“敬”意,那他的身心就会处在一种厚重、澄清的状态之中。把“敬”放在心上,就如同主人在家,自然能够整理好家务,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敬”能够使一个人的内心变得正直的含义。“敬” 是处事修身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恭慎地对待人与事,就能够使内心变得正直;能够敬重他人及一切事,就能处理好纷纭复杂的人际关系,做起事来也会游刃有余。06慎独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训曰:《大学》、《中庸》俱以慎独为训,是为圣第一要节。后人广其说,曰:“不欺暗室。”所谓暗室有二义焉:一在私居独处之时,一在心曲隐微之地。夫私居独处,则人不及见;心曲隐微,则人不及知。惟君子谓此时,指视必严也,战战栗栗,兢兢业业,不动而敬,不言而信,斯诚不愧于屋漏,而为正人也夫。感悟:康熙认为,慎独是称为圣贤的第一要节。他把慎独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在自己独处的时候修慎独。另一个方面是说在我们内心的隐微之处,要修慎独。这两个地方都是只有我们自己能察觉而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所以一定要战战栗栗,兢兢业业,不动而敬,不言而信。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持守内心,把外在的道德标准变成内心的修养,这样的人才是真的强大。老子言:“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战胜别人不值得夸耀,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懂得慎独的人,战胜私欲,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境界。07怀善念行善事最能安详平和训曰:凡人处世,惟当常寻欢喜,欢喜处自有一番吉祥景象。盖喜则动善念,怒则动恶念。是故古语云:“人生一善念,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人生一恶念,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此诚至理也夫!感悟:人生一世,内心应该充盈着欢喜安详,人的心里美好,自然产生善念,心中忿怒,自然产生恶念,所以古人说,善良的念头一发出,人就会有福气;恶的念头一产生,就会有厄运。欢喜和善念,在我们身上所起的作用非常大。曾子曾说,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求神拜佛,不如保持善良,善良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护身符。存善念,吐善言,行善事,必得善果。08节饮食,慎起居训曰: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病之良方。感悟:节制饮食,注意起居,这才是不生病、保持身体健康的秘诀。人身上大多数的病痛,可以说都从不良的习惯中来。节饮食,慎起居,虽然只有简单的六个字,却是我们远离病痛的良方。否则,等着病痛已经上身,就只能依靠药物了。09修身养性,重在平日功夫训曰:凡人修身治性,皆当谨于素日。朕于六月大暑之时,不用扇,不除冠,此皆平日不自放纵而能者也。感悟:修身养性,都是体现在平日的一言一行中,必须把功夫用在平常。我在炎热的夏天,无论多么热,我都不用扇子,不摘帽子,就是因为平日里严格要求自己,从来不放纵自己,才能做到这样。人最难的是自律,修身养性更是如此,若能时时克制自己,处处以高标准要求自己,那自然能变成一个更成功的自己。10吃苦耐劳为福分训曰:世人皆好逸而恶劳,朕心则谓人恒劳而知逸。若安于逸则不惟不知逸,而遇劳即不能堪矣。故《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由是观之,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矣。感悟:人性本身好逸恶劳,而实际上,只有在劳动之余,一个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安逸;如果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那么他感受到的不是安逸,而是无聊。一直无所事事,意味着他们将来也没法吃苦耐劳,做出什么大事了。《易经》上说:“天道运动昼夜不息、周而复始,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君子应当效法天道,自强不息。”所以,圣人把辛劳作为福分,安逸当成祸患。自古以来,圣贤教导子女,都是锻炼孩子,让孩子亲力亲为,吃苦耐劳。汉朝的萧何为孩子准备了一块贫瘠的封地,曾国藩总是让孩子自己打扫卫生,自己洗衣服。让孩子小时候多吃点苦,不是什么坏事,总是捧着惯着,只能养出好逸恶劳的败家子。在逆境中,不但可以激发孩子的潜力,让孩子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还能磨炼心智,让孩子真正成人。图文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谨 琼
2020年05月12日
       近日,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召开执业医师法修改专题推进会议,研究落实执业医师法修改工作的意见和措施。据悉,执业医师法修改已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由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牵头起草并提请审议。      此消息一出,中医界人士纷纷呼吁,要强化中医在此法中的分量,并需要给民间中医足够的地位。因为现行的《执业医师法》主要是参照西医的标准制定的,这些年来,《执业医师法》片面粗暴地把没有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民间中医认定为非法行医,很多民间中医世家即使医术再精湛也无法继续行医,导致民间中医的传承就此中断。      事实表明,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民间中医,许多也能熟练运用中医理论治病救人。应当甄别、扶持那些确有技艺、规矩行医的中医人士,将其纳入正常管理渠道。      中新网北京4月27日电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各国医疗体系及治疗技术备受冲击,中国的抗疫经验让更多海外人士把目光投向了中国文化和中医技术。记者27日从“十三五”阶段《“一带一路”汉学国际传播专项研究》总课题组了解到,其海外多家合作伙伴近期均对其“汉医”课题研究方向提出强烈关注和合作意向。马耳他汉学中心签约仪式      据介绍,2017年,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汉学研究院承担了“十三五”阶段《“一带一路”汉学国际传播专项研究》课题工作,其研究内容为汉学国际传播理论研究、商业模式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三部分。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以汉学作为概念的海外中华文化传播创新体系和产业集群,其中,汉学国际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项目,提出了汉学国际讲师、汉医和汉学国际商务师三类创新专业人才培养设想,并且重点在欧美地区十二个国家启动了项目实践工作。俄罗斯汉学中心签约仪式      记者向课题组执行主任、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汉学研究院张健院长了解到,“本来课题组在海外平行推广汉学国际讲师、商务师和汉医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但最近世界性新冠疫情突发,海外各国合作伙伴均提出加快汉医项目的实施。”      张健介绍说,在课题组提出的汉医基本概念中,从业者首先是汉学文化的研究者,他要比较广泛地了解中国传统哲学、书法、绘画、古琴等传统艺术;其次是中医文化的传承者,包括了解基本的中医理论如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等;同时,从业者还要接受基本的道医训练和中华禅修基础训练,使之具备更深层次的医疗技术和康养手段。中方所培养的是中华文化集大成者,即“现代汉医”。美国汉学中心签约仪式      据悉,我国第一个汉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即将落地福建将乐县,由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汉学研究院、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药传承发展工作委员会、“十三五”阶段《“一带一路”汉学国际传播专项研究》总课题组、福建将乐县政府、中国现代文化基金会(台湾)多方合作着手建设。该基地预计将于今年6月正式启动,同期开展第一批中华文化使者——汉学国际高级讲师、汉学国际高级商务师和汉医专业人才培养,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搭建顶级人才培养平台。塞浦路斯汉学中心签约仪式文图来源于国学中心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2020年05月12日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伤害。或许现在的我们已经为人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还是会有意无意伤害自己的孩子。我们都知道,童年时期的心理创伤会伴随一个人一生,会对一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影响。那么,该如何疗愈孩子内心的创伤?如何疗愈自己童年受到的伤害?以下六句话,正是针对「内在小孩」的矫正性治疗,通过内在小孩的疗愈语言,修复内在小孩的创伤。1对不起“对不起“,是多少孩子期盼能从家长口里说出来的话语。每个孩子都不希望自己被指责,尤其是当家长误解自己的时候。孩子渴望家长的那句“对不起”的背后,无非是想得到家长的理解,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然而,当这句“对不起”被家长隐藏的时候,孩子内在的伤痛,也正随着愤怒、悲伤、委屈等情绪一点点地累积着。当家长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误解了孩子,应当及时道歉。道歉不仅能及时消除误解,还能树立家长勇于担当、以身作则的形象,这对孩子的影响无疑是正面且积极的。当遭到父母的误解时,无论是哪种方式的误解,每个孩子渴望的无非都是家长真诚的道歉,填补内心深处的那个缺口。“对不起”尽管只有三个字,传递的信息却是:你没有那么糟糕,我误解了你,甚至伤害了你,我有不对的地方,我承认我的错误,并向你真诚道歉。每个家长曾经也是个孩子,回首自己的童年,是否也被自己的家长误解?当我们自己被误解时,是否也曾渴望家长跟自己道歉?“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内在很深创伤的修复,有时仅仅只需要一句:“对不起”2这不是你的错孩子内心受伤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来源于外部,也可能源于内在。当孩子受伤时,常常伴随的是恐惧、悲伤、自责等负面情绪,而且往往容易将矛头指向自身,认为自己很糟糕,爸妈会因此不爱自己,厌恶和否定自己。创伤心理学认为:处理创伤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受伤者感受到安全感,让其建立正性体验,暂时远离负性体验,让其感觉到安全与支持。因此,当受伤的孩子责难自己的时候,家长应直接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也许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受伤确实是因为他自身的某些问题,这时告诉他不是他的错,不是助长他推卸责任吗?于是很多家长可能会利用此时进行说教,试图让孩子达到痛定思痛的效果。殊不知此时的做法,如同火上浇油,雪上加霜。试想,当你处于强烈的负性情绪体验中,此时有人还在你耳边进行指责或说教,你的感受是什么?“这不是你的错”直接传达的信息是:我没有指责你的意思,并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否定你这个人,我依旧是爱你的。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孩子说一些鼓励性的言语,效果会更好。当家长的指责和训斥,转变成一种包容与理解时,孩子的伤害很快就被疗愈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孩子和他人之间的感情,就会自然的流动下去。3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当家长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伤害时,应该第一时间坚定而决绝地告诉孩子“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很多来访者在咨询室里痛诉自己的成长经历时,经常会提及家长如何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自己的心灵。家长自己却从未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却没有任何的反应与表示,甚至搪塞、否认、狡辩。比如,一个来访者的孩子说,母亲曾经拆过她的信件,并且因此侮辱她。但母亲却矢口否认,表示没有这回事,孩子当时脸憋的通红,眼泪一下就掉下来了。对于孩子而言,尽管从辈分上自己未能与家长平起平坐,但是在他们的心里,常常有着一杆天平,自己在这头,家长在那头。孩子渴望能够与家长平等、真诚地沟通。而当天平常年失衡时,家长看似是赢了、战胜了孩子,但孩子的心,早就对父母关闭了。如果说“对不起”是一颗救心丸,那“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就是一颗定心丸。在孩子受伤时,“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的分量重如泰山,一是修复现实的创伤,二是给予了孩子希望。这是一句一言九鼎的话,需要家长自身的反省、担当和魄力。作为灵丹妙药,使用需要谨慎。假如家长总是不停地重复保证,却依旧故伎重演,那么孩子的信任也将随着家长的失信而下降。 4我爱你“我爱你”——这是多少孩子梦寐以求能从家长口里说出来的一句话,是多少家长想表达却深埋心底的一句话。当孩子受伤时,特别是当孩子觉得自己犯了错、闯了祸、变得糟糕透顶、不可饶恕时,往往沉浸在担心、害怕、恐惧中,觉得家长不会再爱自己了。曾经看过一个故事:意大利的一对夫妻,结婚多年后生了一个男孩。夫妻恩爱,孩子可爱。孩子两岁时,有一天,丈夫出门的时候,看到桌上有一瓶打开盖子的药水,他大声地提醒妻子记得把药瓶收好,然后匆匆赶去上班。妻子在厨房忙得团团转,忘了丈夫的叮咛。男孩拿起药瓶,被药水颜色所吸引,一口气喝光了药水。由于药的成分剂量高,孩子虽然及时送到医院,但已经回天乏术。妻子被突然发生的意外吓呆了!她不知道如何面对丈夫,陷入了巨大的恐惧中。当丈夫接到消息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时,面对孩子的尸体,尽管他也很伤心,但是他拥抱住妻子,在妻子耳边说了一句话“我爱你”。这个故事,何其感人与震撼。丈夫对妻子的爱,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在巨大的伤痛面前,“我爱你”这句话充满着温暖的治愈性,简单直接、直抵心灵。当孩子受伤时,一定是他最虚弱时,请用爱为他作最好的治疗。心理学家说卡尔·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我爱你”这简单的三个字,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是:我理解你此刻的难受与伤痛,我愿意接纳这样的你,无论你做了什么,变成什么样,你永远都是我最亲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值得拥有无条件的爱,不管他做了什么样的事情,都是值得被爱的。纵使有千言万语,抵不过一句“我爱你”。5我为你感到骄傲在心理咨询室里,无数的来访者提及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总会因为自己的努力与成绩没能得到家长的肯定而潸然泪下。有多少孩子,终其一生的努力拼搏,仅仅为了获得家长的一句肯定。受伤的孩子,内心脆弱时,更需要家长的及时肯定。假如孩子总是得不到家长的肯定与鼓励,除了一根筋死磕到底证明自己以外,还可能走向极端,自暴自弃,或破罐子破摔。面对受伤的孩子,“我为你感到骄傲”这句话所传递的信息是:你的努力和付出,你的成绩和进步,我看到了,你很棒!在“看到”的基础上“肯定”,是家长需要传递给孩子的态度。但大多数的父母在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就会表现出指责、不耐烦、失望的态度。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态度可能会促进部分孩子发愤图强,但是往往也传达了一种“你是优秀的我才爱你”的信号,潜台词就是“如果你不够优秀,我就不爱你了”。对于孩子而言,在有条件的爱中成长,时常会感觉到受伤,质疑家长爱的是否是自己。“我为你感到骄傲”  是一种价值鼓励,让孩子觉得他是优秀的、被爱的、值得被爱的,将来,他就会成长成一个  充满自信、充满正能量的人。想象当年你的父母对自己说“我为你感到骄傲”时你的内心体验,或许你很快就明白了这句话的力量。 6我永远不会离开你当孩子受伤时,常常会有强烈的恐惧与焦虑,担心家长抛弃自己,其状态往往是退行到一个婴儿的状态。孩子的这种担心被家长抛弃的感受,追根溯源,源自最初与抚养者之间的依恋。一般小孩在6个月的时候,就会与母亲(或最初的抚养者)之间建立起依恋关系,当母亲消失在视线中的时候,孩子会哭闹,此时会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如果在最初阶段母婴间的依恋关系没有处理好,对孩子而言,内心会留下一种创伤。当日后再次出现创伤性事件时,孩子就会重新体验到被母亲抛弃时的创伤性场景,痛彻心扉。因此,当孩子内心受到较大的创伤时,此时孩子的心理状态与婴儿无异,作为家长,应让孩子体验到一种被完美的爱照顾着的感觉。“我永远不会离开你”,能把孩子带到与母婴一体化的那个温暖、舒适的场景中,让孩子在正性的体验中,修复根源于童年早期时的创伤。“我永远不会离开你”,传递的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陪伴与关怀。即便在现实层面,我离开了你,但是我对你的爱,将会内化为一种力量,在你心底,陪伴着你,温暖着你,滋养着你。 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内在小孩"。每个人的"内在小孩",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过伤害,都需要被疗愈和被滋养。如果你已为人父母,以上的六句话,可以多讲给孩子听,疗愈孩子的创伤、让亲子之间的爱可以重新顺畅流动;也可以多说给伴侣和自己,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用爱和理解包裹自己、疗愈自己,拥有更加幸福快乐的生活。祝福你。- END -文章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红尘炼心
2020年05月11日
           千龙网5月8日讯 新冠肺炎疫情未了,全国人民迎来了一个特殊的“五一”小长假。不少市民按捺不住亲近大自然的心情,选择来到永定河边游玩、嬉戏。但扎堆聚集、露天烧烤、抄鱼抄虾、乱丢垃圾、踩绿地、搭帐篷、乱停车等不文明现象也随之而来。      为了引导广大市民增强生态文明理念,扛起生态文明旗帜,努力打造“绿水青山门头沟”城市品牌,并把生态涵养区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由龙泉镇人民政府联合北京尚德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尚德公益)组织开展的“保护母亲河”大型护河活动,在“五一”小长假期间稳步展开。      尚德公益理事长俞陈锋也参与到“五一”巡河的执勤任务中,沿途巡视护河执守的情况,并叮嘱护河志愿者们,近期正值永定河放水时期,在加强自身巡河安全意识的同时要及时劝导游客远离河道。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全长747公里。去年,通过万家寨引黄工程,实现了祖国母亲河黄河和北京母亲河永定河的历史性“握手”。今天,伴随着永定河北京段再次引入黄河水补水工作的开始,永定河北京段首次实现全线通水,沿线河道内的水流量不断增大。在春日暖阳下,永定河河水碧波粼粼,奔流向南而去,河道两侧鲜花盛开,郁郁葱葱。在这个特殊的“五一”假期,水清岸绿的自然景观以及滔滔的河水吸引了大量市民到永定河畔踏青游玩。​      “请您不要靠近河边,水流太大,请注意安全。”护河的志愿者在一旁劝导着游客。      “小朋友,咱们不要在河内抄鱼抄虾,永定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饮用水的源泉,我们要保护水资源。”      “这位先生,疫情还没结束,为了您和大家的安全,还请咱们出门务必佩戴口罩,谢谢您的配合。”      “先生您好,永定河畔禁止停车,以免影响道路通畅,出现交通事故,请您将车开到前面的停车场,谢谢您的配合。”      负责交通引导的志愿者在马路边劝离着正欲在路边停车到永定河游玩的游客。志愿者们在执勤文明劝导的同时,还将河道周边的塑料袋、烟头等垃圾进行分类清捡,为创建河道的优美环境贡献着力量。      保护母亲河,龙泉在行动。在市民享受母亲河优美生态环境建设成果的同时,倡导大家自觉遵守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避免扎堆聚集,爱绿护绿、保护水资源,自觉抵制不文明和违法行为,共同保护永定河清洁优美的生态环境,守护好门头沟的绿水青山。   微风轻抚,白云远逝,绿水青山,静沐暖阳。   永定河畔,碧波荡漾,欢声笑语,嬉戏耍闹。   踏青游玩,要戴口罩,文明出行,快乐随行。    文图来自于千龙网
发布者:文以化心
2020年05月11日
言乃听,道乃进。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其实,在人际关系中,我们遇到的大多数麻烦,并不是我们不会“说”,是我们不会“听”。有时,你说得越多,对方越听不进去,甚至越反感。但你听得越多,却越易获得好感。01卡耐基曾在《人性的弱点》里讲过这两件事。有一次,卡耐基应邀参加一场纸牌会。他不会打牌,而他身边刚好有一位漂亮的女子也不会打,他们正好坐下来聊天。当时那位女子在无意间提到:“啊,卡耐基先生,我想请你告诉我所有你到过的名胜见过的奇景。”在谈话中,卡耐基发现,她提到了和丈夫刚从非洲旅行回来。卡耐基立马表现出很羡慕的样子,让她告诉自己关于非洲的奇闻趣事。于是这场谈话,持续了整整45分钟,几乎都是这位女子在说话,显然她很满意跟卡耐基的交谈和聊天。无独有偶。不久之后卡耐基在纽约出版商格利伯的宴会上,遇见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在这场盛宴中,几乎只有卡耐基认真且耐心地,静听植物学家关于室内的花园如何盛开,关于卑贱的马铃薯的惊人事实,两个人谈了数小时之久。到了中午,当这位植物学家要跟客人道别时,他居然夸卡耐基很有趣,富有感染力,甚至说了许多溢美之词。有一句话说:“我们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其实,每个人最关心的,还是他自己。如果你想要拥有好人缘,最重要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听别人说了什么。其次,倾听的本质,是你愿意去了解别人。当你给到别人更多时间和机会去表达他们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时,也更容易靠近和亲近他人。没人愿意跟一个只想去表现自己的人交流,但大多数人都愿意,跟对自己感兴趣的人交朋友。02不知你是否发现: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其实并不在事情的对与错上,而是在彼此的情绪和态度上。有时,当你越强词夺理地去争辩,反而会激化矛盾。但当你心平气和地去听他人诉说,反而会缓解矛盾。前不久,我到小区物管处取包裹。正好碰到一个中年妇女,在办公室跟工作人员闹,原来她不满意小区物管的服务,所以拒绝缴物管费。但我发现小区物管的经理,一直在听这位妇女抱怨,比如气压不稳,经常停电,以及有业主占用她的车道等。后来听说,这个中年妇女,在那儿抱怨了一上午后,虽然她所提到的问题,一个也没有实质性地解决,但却神奇般地,把这两年欠的物管费全缴了。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并不能单纯地靠道理,去与别人交流和沟通。有时诚恳去倾听他人,反而更利于消解他人的怒气和不满。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家电话公司数年前,曾遇到过一个十分难缠的客户。他拒绝支付本应该缴纳、但他认为不合理的电话费用。他还多次写信给报社,甚至还向公众服务委员会投诉,给电话公司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后来这家公司派一位调解员去访问这位顾客。这位调解员安静地听着,这位顾客几乎3小时的抱怨。这之后,他又访问这位顾问3次,继续听他抱怨,并且从不试图去打断,解释和狡辩。就在第4次访问结束前,这位调解员提出了解决方案,不仅让这位客户把所有的账都付清了,而且还让他撤销了申诉。在这个世上,有很多事,并非说得清,道得明,就能解决的。当你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当你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当你真诚地倾听他人的想法时,就很容易去软化和调解矛盾。03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许多时刻,我们支持一件事,并非因为这件事真的有多正确,而是我们认可这个人。反之,有时我们反对一件事,也并非因为这件事完全不可取,而是我们讨厌这个人。当你越去证明自己是对的、他人是错的时,会适得其反。但当带着谦虚的态度,去耐心倾听他人的建议时,反而会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次,有个记者访问了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然后这样写道:“拜见松下幸之助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根本没有感到他就是日本首屈一指的经营大师。他一点也不傲慢,对我提出的问题听得十分仔细,还不时亲切地附和道‘啊,是吗’,毫无不屑一顾的神情。见到他如此的和蔼可亲,我不由得想探询:松下先生的经营智慧到底蕴藏在哪里呢?调查之后,我终于得出结论:善于倾听。”1965年,日本经济低迷,当时的市场环境也很差,松下电器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几乎陷入困境。就在这时,松下想要彻底调整整个销售体制,但这个提议,遭到了大部分销售行与代理店的反对。在这时,松下就组织了一场会议,并且让大家各抒己见。在他们发表各自意见时,他则一言不发,静静地坐在一旁倾听。等到所有人的发言都结束了,他才详细地说明了新的销售方式的推行目的及方法。令人惊讶的是,这一次,那些销售行的负责人并没有站出来反对他的改革,而是同意推行。有一句话说:“只有很好地倾听别人的,才能更好地说出自己的。”有时,想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理解,最重要的,不是一味地去证明自己,而是尽量让别人说出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尤其,当你遇到反对意见时,不要排斥,当你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时,他人才会去承认和欣赏你。04作家海明威曾说:“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曾经,我们误以为,一个人“说”的能力,最重要。但慢慢地你会发现,一个人“听”的能力,更重要。一个人会说,只说明他有一定的口才,但不一定与人相处融洽。因为没人愿意,跟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相处。但一个人会听,却是一种了不起的高情商。因为一旦让别人感到相处舒服,其实许多事,自然就迎刃而解。以上,与朋友们共勉。作者:洞见·李思圆洞见(DJ00123987)
发布者:红尘炼心
2020年0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