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侗族大歌(入选时间:2009年)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包括声音歌、叙事歌、童声歌、踩堂歌、拦路歌。“众低独高”是其传统的声部组合原则,优美和谐是其鲜明的艺术品格,歌师教歌、歌班唱歌是其全民性的传承方式。它所承载和传递的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人伦礼俗、智慧精髓等至关重要的文化信息。格萨(斯)尔(入选时间:2009年)《格萨(斯)尔》是关于藏族古代英雄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史诗。讲述了格萨尔王为救护生灵而投身下界,率领岭国人民降伏妖魔、抑强扶弱、安置三界、完成人间使命,最后返回天国的英雄故事。凭借杰出艺人的说唱,史诗流传千年,主要流传于中国西部高原地带的广大牧区和农村。史诗全面反映了藏族以及其他相关族群关于自然万物的经验和知识,成为藏族等族群普通民众共享的精神财富,至今仍是藏族等各族群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的重要依据。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一种具有制作性、技能性和艺术性的传统手工艺。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在原料选择、釉料配制、造型制作、窑温控制方面,龙泉青瓷均具有独特的技艺,其成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龙泉窑烧制的“粉青”“梅子青”厚釉瓷,淡雅、含蓄、敦厚、宁静,是中国古典审美情趣的表现。玛纳斯(入选时间:2009年)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传唱千年,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其演唱异文繁多、篇幅宏大,其中最有名的是玛纳斯及其后世共8代英雄的谱系式传奇叙事,长达23.6万行,反映了柯尔克孜人丰富的传统生活,是柯尔克孜人的杰出创造和口头传承的“百科全书”。相关社区的传统节庆、民俗活动是其主要的文化空间。妈祖信俗(入选时间:2009年)妈祖是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公元987年,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的妈祖因救海难而献身,被该岛百姓立庙祭祀,成为海神。随着航海业的发展和妈祖的影响扩大,历代朝廷封妈祖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习俗和庙会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该信俗传播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两亿多民众所崇拜并传承至今。湄洲岛成为妈祖祖庙所在地。呼麦(入选时间:2009年)呼麦是蒙古族人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歌唱形式,呼麦是蒙古族人杰出的创造。它传达着蒙古族人民对自然宇宙和世界万物深层的哲学思考和体悟,表达了蒙古民族追求和谐生存发展的理念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南音(入选时间:2009年)南音是集唱、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南音用泉州方言演唱,主要以琵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等乐器演奏,以“乂工六思一”5个汉字符号记写乐曲。现存的3000余首古曲谱,保留了自晋(公元265年至420年)起至清(公元1644年至1911年)历代不同类别的曲目。音乐风格典雅细腻。其演唱形式、乐器形制、宫调旋律、曲目曲谱及记谱方式独特,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热贡艺术(入选时间:2009年)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佛教造型艺术,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流派。发端于13世纪的热贡艺术,其内容以佛教本生故事、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等为主。它承载着热贡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是相关社区广大民众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鼓乐(入选时间:2009年)西安鼓乐是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的鼓吹乐。乐队编制分敲击乐器与旋律乐器两大类,演奏形式分为坐乐和行乐。至今使用着唐、宋时期俗字谱的记写方式。乐曲结构庞大、风格典雅,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粤剧(入选时间:2009年)粤剧是用粤语演唱的戏剧样式,有300余年的历史。粤剧吸纳了多元的音乐、戏剧元素,将梆子、二簧声腔与粤方言音韵予以完美的结合,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戏曲的艺术表现,成为中国南北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迥异于中国其他戏曲剧种。作为粤方言区最具影响力和海外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戏曲剧种,粤剧以多样而独特的演剧形式,渗透在岭南的传统和现代生活中,成为族群认同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藏戏(入选时间:2009年)藏戏是带着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藏族戏剧,形成于14世纪,流传于青藏高原。常演剧目为八大传统藏戏,内容大都是佛经中劝善惩恶的神话传说。藏戏原来流传于民间,由艺人口传心授在广场或寺院中演出,后来建立了专业剧团,出现了舞台演出形式。藏戏承载着藏族文化的血脉,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是他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蚕桑丝织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出来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出来的相关民俗活动。5000多年来,它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是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具有质地绵韧、不蛀不腐等特点。自唐代以来,它一直是书法、绘画及典籍印刷的最佳载体,至今仍不能为机制纸所替代。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有108道工序,对水质、原料制备、器具制作、工艺把握都有严格要求。这一技艺经口传心授世代相传,不断改进,与多种文化元素结合,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促进民族认同和维护文化多样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入选时间:2009年)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舞蹈具有生态、纯朴、粗犷、和谐的特征。场面热烈奔放,民族特色鲜明。农乐舞已融入中国朝鲜族的血脉,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艺术瑰宝,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京剧(入选时间:2010年)京剧以程式化、象征性的虚拟表演为特色,注重手、眼、身、法、步的综合运用,表达了传统中国社会的戏剧美学理想,保留了被广泛认可的本国文化遗产要素。京剧是融唱、念、做、打于一体的戏剧表演艺术,它广泛植根于中国传统叙事结构,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针灸(入选时间:2010年)针灸发源于中国,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代表,这个项目的成功申报是对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认可。中医针灸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体现,其历代延续的完整知识体系和稳定的实践效果获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可,为保障相关群体的生命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其持有人的重要的文化认同符号。皮影戏(入选时间:2011年)中国皮影戏是一种以皮制或纸制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随音乐和唱腔表演故事的戏剧形式。皮影艺人在幕后用木杆操控影偶,通过光线照射在半透明的幕布上创造出动态的形象。皮影艺人有许多绝技,诸如即兴演唱、假声扮演,一个人同时操纵数个影偶,以及能够演奏多种不同的乐器。相关皮影技艺经由家庭、戏班或师徒传承。珠算(入选时间:2013年)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珠算的计算功能逐渐被削弱,但是古老的珠算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24节气(入选时间:2016年)“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将天文、物候、农事和民俗完美结合,成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并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中华国粹精品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2020年05月10日
昆曲(入选时间:2001年)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众多地方剧种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中国戏曲自形成以来一直在舞台上流传,随着时代的变化,从剧本到声腔、表演不断变革,昆曲则变化较少,对戏曲传统特点保留较多,剧目又极为丰富,被称为“活化石”。古琴艺术(入选时间:2003年)古琴是最早的弹弦乐器,最古老也是最纯粹的华夏本土乐器,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色彩,位列“琴棋书画”之首。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古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宋代陈旸在《乐书》中提到“琴者,乐之统也”,这一语道出了琴在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地位。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新疆木卡姆艺术(入选时间:2005年)“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以“十二木卡姆”为代表。木卡姆音乐现象分布在中亚、南亚、西亚、北非19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新疆处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最东端。蒙古长调(入选时间:2005年)蒙古族长调民歌早在蒙古族形成时期就已经存在,它与草原、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是蒙古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区。端午节(入选时间:2009年)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端午节是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中国民俗生活有重大影响。中国篆刻(入选时间:2009年) 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也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篆刻艺术作品既可以独立欣赏,又在书画作品等领域广泛应用。国雕版印刷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它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中国书法(入选时间:2009年)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中国剪纸(入选时间:2009年)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识、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这种营造技艺体系延承了7000多年,遍及中国全境,并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各国,是东方古代建筑技术的代表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存续着中国皇家织造的传统,是中国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它将“通经断纬”等核心技术运用在构造复杂的大型织机上,由上下两人手工操作,用蚕丝线、黄金线和孔雀羽线等材料织出华贵织物,如龙袍。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有着完整的体系,是人类非凡创造力的见证。如今,因灿若云霞而得名的南京云锦,依然作为中国传统织造技艺的经典,用于高端织物的织造,为民众所喜爱。甘肃花儿(入选时间:2009年)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后),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蒙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它用汉语演唱,音乐上受羌、藏、汉、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由于音乐特点、歌词格律和流传地区的不同,花儿被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和“六盘山花儿”3个大类。人们除了平常在田间劳动、山野放牧和旅途中即兴漫唱之外,每年还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自发举行规模盛大的民歌竞唱活动——“花儿会”,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的特殊价值中华国粹精品   ​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2020年05月10日
在唐朝,有一个人是李白的偶像。当李白还是个毛头小子时,他已经扬名天下。当他去扬州时,李白专门写了一首诗送他,“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他失意时,李白写诗赠他,“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他是谁?就是孟浩然。 孟浩然,何许人也?湖北襄阳人,从小读书习剑,20岁起就隐居在鹿门山。据说他很瘦,也帅气,“骨貌淑清,风神散朗”,喜欢穿白衣服,还真有点仙气。那时候,唐诗的半壁江山都可以说是孟浩然的粉丝团,有王维、李白,还有王昌龄……脍炙人口的孟浩然提到孟浩然,你肯定知道他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之一。背两句他的诗呢?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没错,这首《春晓》可能是很多人会背的第一首唐诗了,它给了我们关于唐诗的最初印象。短短二十个字,明净优美,琅琅上口,细品又有一种淡淡的欣喜和怅惘,不愧是孟浩然的名作。孟浩然长于五言诗,律诗和绝句都有许多佳作,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这四句出自《与诸子登岘山》。岘山在湖北襄阳,晋代名臣羊祜镇守此地,政绩卓著,深得民心,他死后,当地百姓在这里树立羊公碑(又叫堕泪碑),以此来怀念他。孟浩然与晚辈们登高望远,遥想古人,感慨万千,留下了这样壮阔的诗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是五言绝句《宿建德江》。人到中年的孟浩然漫游江浙,在建德江边的迷蒙烟雾中,在与江天水月为伴的寂寞旅程中,作诗遣兴。后人对这首诗多有赞誉,特别是“天低树”“月近人”的写法,使人仿佛置身其间,可说是作者的诗心妙笔了。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两句出自《岁暮归南山》。求仕失败的孟浩然,怀着失落和愤懑,回到了故乡襄阳。时近新年,眼看时光飞逝而自己一事无成,徒添白发,诗人满腹牢骚又无可奈何,不由作此激愤之语。后世传说孟浩然因在皇帝面前诵此诗而被黜,阴错阳差,成就了这“一生失意之诗,千古得意之句”。 有才,任性作为唐代一流的大诗人,孟浩然的才华自不必说。有才华的人,有点性格也不稀罕,不过任性到孟浩然这个份上,就已经不是“洒脱”能形容的了。上面说过,孟浩然有句著名的诗,叫作“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表面看是谦虚,其实是发牢骚,意思是我没什么本事,自然不招皇帝待见,身体又不好,总生病,给别人添麻烦,朋友们也躲着我。这种酸溜溜的话,私下里发发牢骚也就罢了,要命的是,他把这首诗当面念给了皇帝听!关于这次堪称车祸现场的面试,历史上有许多记载,也有人认为这只是后人杜撰的故事,不足取信。据传,一次孟浩然去好朋友王维家里玩。这时,唐玄宗突然来了。不知为何,孟浩然吓得不敢拜见,一股脑儿躲进了王维的床底。谁料唐玄宗察觉不对,就问王维。王维只得如实相告。唐玄宗却说,“朕听过他的名字,诗做得不错,出来见见吧。”孟浩然只好灰头土脸地从床底下钻出来,委实尴尬。但更尴尬的是,当唐玄宗命他做诗时,孟浩然居然念起了《岁暮归南山》,里头有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正是这句话触怒了唐玄宗。不论这次偶遇玄宗的经历真实与否,孟浩然终身布衣是显见的事实,他的诗中,也常有隐逸不仕的意趣,这在读书人争相求仕的时代,可以算是个性鲜明了。其实,孟浩然得到过不止一次面见玄宗皇帝的机会。据《新唐书》记载,时任采访使韩朝宗很欣赏孟浩然,想向玄宗推荐他。这位韩朝宗以爱才著称,乐于提携后进,士林传言“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连李白也曾写过《与韩荆州书》,想要与他结交。能得到他的青睐许多人求之不得的机遇。面对韩朝宗伸出的橄榄枝,孟浩然起初也欣然接受,和他一起到了长安,准备面圣。结果到了约定的那一天,恰巧有朋友来访,孟浩然和朋友相谈甚欢,喝得酩酊大醉。有人提醒他与韩公有约,酒兴正酣的孟浩然毫不在意:“酒都喝了,哪顾得上别的事!”如此不管不顾,得罪了韩朝宗,引荐一事自然泡了汤。如果说偶遇明皇的故事是民间附会,那么饮酒爽约,放弃觐见,这就真的很任性了。断送了前程,还不是最严重的。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五十二岁的孟浩然得了背疮,卧病襄阳。病好得差不多的时候,老朋友王昌龄正好来到襄阳。久病将愈,又逢故友来访,孟浩然大为欣喜,和王昌龄纵情宴饮。谁知乐极生悲,还是个病人的孟浩然,食鱼饮酒,触发了即将痊愈的背疮,陡然间病势转重,很快竟去世了。按照常理,得了痈疽、疱疹(也有记载说孟浩然是“疾疹发背”)一类的疾病,人们总会“忌口”,时鲜野味,如鱼羊之属,以及酒类,都在绝对禁止之列。孟浩然不会不知道这一点,但有爽约韩朝宗一事在前,就不难想象他豪兴正酣,余事不问的样子了。只是这一次的任性,让诗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阵容豪华的朋友圈孟浩然虽然一生未仕,但才华卓越,诗名远播,与他交游的都是当时文坛第一流的人物。比如李白就对他不吝溢美之词,他的《赠孟浩然》简直不能更直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对孟浩然的赞美坦率而热烈。他不仅赠诗给孟浩然,还在孟浩然远游时为他送行,这就有了那首更著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另一位大诗人王维曾与孟浩然同在京师,孟浩然归乡时写了《留别王维》相赠,诗中有这样四句: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字面上看,孟浩然是说自己想要追求隐逸的理想,又舍不得和好朋友分开。可是不分开吧,朝中又没有人赏识和引荐自己,无法在京城立足。这样看来,孟浩然的离别是充满了矛盾的,不得不走而又与故友依依惜别。不过,也有人认为,孟浩然这几句话,其实是怨王维不向皇帝引荐自己,意思是连你也不对我施以援手,看来这世上真是没有知音啊。当时王维任监察御史,在引荐人才上不是没有发言权,如果孟浩然真的如此抱怨,也是情有可原的。后世甚至有人认为,王维是因为嫉妒孟浩然的才华,所以不肯向皇帝推荐他。对王维来说,这种论调怎么看也有点冤枉,毕竟他在孟浩然死后写的《哭孟浩然》,还是很情真意切的: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还有一位不得不说的朋友,就是王昌龄。孟浩然集中写给王昌龄或与王昌龄有关的诗有很多,比如《送王大校书》《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与王昌龄宴王十一》《送王昌龄之岭南》等,不是和王昌龄一起玩就是送别王昌龄,思念王昌龄,可见他和王昌龄交谊颇深。王昌龄被贬岭南,一年后遇赦北归,途经襄阳,自然要拜访孟浩然。没想到这一聚,竟成了永诀。孟浩然为了和好友畅叙旧情,食鱼饮酒,病发身故。遇到这样的事,真是难以想象王昌龄的心情。不过孟浩然一生散淡放逸,这样的死法,也算是得其所了。怎么样,是不是发现了一个你所不认识的孟浩然?来源:古诗词文苑
发布者:Summer
2020年05月10日
中医养生有六字诀:顺、静、修、调、补、固,真正领会并做到这几点,养生基本就做到位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六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1、“顺”:养生跟着季节走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黄帝内经》说:“顺天时地利。”这里的“时”,指的是四时阴阳,具体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2、“静”:让心安静下来现人喜欢生活得热热闹闹,每天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生怕孤独和寂寞。其实,这种浮躁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我不妨把生活节奏放慢,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3、“修:修身行善烦恼少《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殃。”其实就是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能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可见,修身养性,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将是健康、快乐和长寿。4、“调”:做深长呼吸人难免会遭遇营养失衡、过度劳累、病邪袭来等诸多不良因素,这时候就要用到“调”字了。《黄帝内经》说,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调养精神意志,调养七情六欲。其中还强调了呼吸的调节,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养生建议:建议大家平时多做深长、缓慢、均匀的呼吸。可以练习“丹田息”,鼻子吸气后,通过意念把气送到下丹田气海的位置,即在肚脐下1.5寸。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来。练习“丹田吸”的同时,吞咽唾沫,配合调津,保健效果更好。5、“补”:有补泻最健康古人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脏腑、气血,原则有三,一是先辨证,二是食补为先,三是补、泻结合。中医讲药食同源,有食物都有调理身体的作用。从味道说,酸味补肝,苦味补心,甜味补脾,辛味补肺,咸味补肾。从颜色论,红色补心,黑色补肾,黄色补脾,绿色补肝,白色补肺。6、“固”:固精、固气、固神固精,就是要保护肾气最重要的是节欲。固气,一要减少耗气,少说话;二要多晒太阳,补充阳气;三要多做有氧运动,增加氧气;四睡眠能养五脏之气,绝对不能熬夜;五要通过饮食带来水谷之气,多喝补血补气营养粥,里面加入了黑米、红米、糯米、小米、赤豆、荞麦、大黄米、大麦米以及桂圆、红枣、核桃、莲子、葡萄干等天然有机食品,坚持喝能达到气血双补的目的!固神,就要调养七情,不过喜、过怒、过思、过悲、过恐”,情绪控制好了,身体才会少受伤害。养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日常的一些小的事情就能达到很好的养生效果,记牢这个六字诀:顺、静、修、调、补、固,其实养生很简单。文章来源:闲云谷
发布者: 汀兰
2020年05月10日
家庭教育是天下太平之根本。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承担着养育下一代、教育下一代的重任。而完成此重任,母亲尤为重要,可谓家教是社会安定和谐的根源,而母教又是家教的根本。家庭教育的内容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庭教育往往是几代人积累的结果。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成为圣贤君子;教育的重点,便是帮助孩子“爱敬存心”。传统的家庭教育,依然是值得现代人学习、参考的对象,因为它是中国实践了几千年证明有效的方式。中国虽然经历朝代的变革,但是教育制度从来没有改变,证明了这个教育实践之伟大。胎教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是从一入胎就开始了。古圣先贤非常重视胎教,如果说母教是天下太平的根本,那么胎教就是成就圣贤的根本。《礼记》有言:文王的母亲太任品行端庄诚实,一切事情,只有合乎德的才做。当她怀著文王的时候,眼睛不看不好的事物,耳朵不听不当的声音,嘴里不会讲出傲慢的话。睡的时候很端正,坐的时候也不偏着身体,立的时候,两脚就平平正正。平时不吃奇怪的食物,不吃割得不方正的肉。座位摆得不端正,她就不坐。所以后来生了文王,生下来就很聪慧。母亲怀孕,十个月中只有善念,没有恶念,让胎儿感受到母亲的正气。胎教之重要,可谓确立孩子一生的禀性。幼教孩子生下来,母亲就要全力保护好孩子,不仅要尽量母乳喂养,更要在家中为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创造出和谐、正面的气氛。父母能够将《弟子规》做出来给小孩看,就是最好的婴幼儿养正教育。小孩子看到三岁,一千天,所接触的都是正面的,没有负面的,就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 和与敬是母教之始古人云:“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这句话意思很深,用在教育子女方面,则体现为夫妇若能够和睦相处、互相尊重,子女必在心灵方面得以健康成长。家庭的任务有二:一是祭祖以传承家道;二是养老育幼以期代代出人才。一个家有无孝子贤孙,一个国家有无圣贤人出世,一个时代能否实现太平盛世,全都在于母亲能否相夫教子,能否持家睦族,能否传承传统的家风、家道、家学。印祖常说:“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妇言:和颜爱语身为人母,修身必先谨言,女子之德,贵在贞静,女子言语少,则易行止专注、安定。母亲的言语往往是孩子听到的第一句话,若不能帮孩子树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德,可谓失教。母亲的心正、言正、行正,即可在家庭中树立正气、培育正能量,让一家人沐浴在朝气向上的气氛中,和乐融融。妇容:开正气之风妇容是女子四德之一,这一点易被世人所误解。然妇容虽看似为个人私事,实则流弊深远。对儿子而言,母亲的仪态令其建立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念,不至于成人之后被欲望所蒙蔽。对女儿而言,母亲优美、得体的妆扮令她耳濡目染,长大之后自然不会受到不良潮流影响。由此可见,妇容并非个人小事,切不可任性而为,亦不可潦草对待。“无我”为母教之指归母教,归根结柢是无我的、智慧的大爱。母爱之伟大,便在于母亲完全忘却自我,全心全意养育孩子、承传家道,真正给家庭带来和睦、安宁。是故,社会安定必肇端于家中,家中安定必源自母亲。文章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红尘炼心
2020年05月10日
中医养生一直是人们比较提倡的养生方式,因为中医一直都是健康安全绿色的代表,在中医长时间的流传下来积累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的养生诀窍可以帮助大家养生,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吧!一.按摩脚底脚底的涌泉穴是非常重要的穴位,经常的按摩涌泉穴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益处,中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布满了相关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区。但由于脚底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先天薄弱环节,客观上为寒湿邪气的侵袭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说脚部的保健比其他部位显得尤为重要。经常温浴后搓涌泉穴,可去病延年。二、常咽唾液经常的咽唾液对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可以帮助我们补肾润津,有利于身体健康,中医认为,唾液是人体精华,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所以常咽唾液是有一定道理的。三、梳头头上面也有很多的穴位,我们经常的梳头就可以按摩这些穴位,达到养生的效果,头为精明之府,人体之重要12经脉和40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会聚于头部。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所谓针灸性按摩或刺激,可去病健身。勤梳头的确是一项积极保养人体精、气、神的简便易行的长寿保健对策。四.经常伸懒腰经常的伸懒腰可以帮助我们舒经活络,有利于血液的循环,对于身体健康非常有帮助,所谓伸懒腰,就是指伸直颈部、举抬双臂、呼吸扩胸、伸展腰部、活动关节、松弛脊柱的自我锻炼。五、调养生息想要延年益寿的话,我们最好要保证乐观开朗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医学研究表明,情绪与健康二者紧密相连。凡情绪乐观开朗之人,可使其内脏功能健康运转,增强对外来病邪的抵抗,同时在平静的情绪状态下,方可从事持续的智力活动。因此,古人的摄生之道之一便是安心养神。六、做肛门的收缩运动经常的方肛门周围的肌肉处于运动的状态,会更加的有利于身体健康。撮即上提收缩也。通俗地讲,就是做收缩肛门的动作。孙思邈在《枕中方》中规劝世人“谷道宜常撮”,认为肛门周围的肌肉应时常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尤其对防治痔疮有特别疗效。七、经常按摩耳朵耳朵上面有很多的穴位,经常的按摩耳朵,对于补肾益精有很好的效果,中医认为,耳为肾之上外窍,双耳灵健则肾经通,肾气充足,肾精盈满,则听觉灵敏。扯拉、按摩、搓揉、点捏耳朵,实际上就是对双耳进行各种形式的物理刺激。八、保证充足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非常重要,一定要提高我们的睡眠质量。中医睡眠机制是: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所以夜晚应该在子时(21-23点)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因为按照《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阴主静,所以夜半应长眠。在睡前的时候,适当的放松自己,可以帮助提高睡眠质量,达到养生的效果,还有,睡前减慢呼吸节奏。睡前可以适当静坐、散步、看慢节奏的电视、听低缓的音乐等,使身体逐渐入静,静则生阴,阴盛则寐,最好能躺在床上做几分钟静气功,做到精神内守。文章来源:国学时讯​
发布者: 汀兰
2020年05月10日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老牛索水当我从湖南卫视看到这一幕时,我忍不住恸哭流涕。青海省有一个沙漠地区特别缺水。据介绍,每人每天只有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3斤定额的水量。3斤水,不光饮用、淘米、洗菜……最后还要喂牲口。牲口缺水不行,渴啊!终于有一天,一头一向被人们认为憨厚、忠诚的老牛渴极了,挣脱缰绳,强行闯入沙漠中一条运水车必经的公路。老牛以惊世骇俗的识别力,等了半天,等来了运水的军车。老牛迅速顶上去,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这样的情形,但那些动物不像老牛这样倔强。部队有规定,运水车在中途不能出现“跑冒滴漏”,更不能随便给水。这些规定,看似无情,实则不得已,这每一滴水都是一个人的“口粮”啊。沙漠中,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持续了好半天,最后甚至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有些性急的司机用汽油点火试图驱走老牛。可老牛没有动,泰山一样,不放松。直到牛的主人寻来。牛主人愧疚极了,扬起长鞭狠狠打在瘦弱的老牛身上,老牛被打得浑身青筋直冒,可还是没有动,最后顺着鞭痕沥出的血迹染红了鞭子,染红了牛身,染红了黄沙,染红了夕阳。老牛的凄惨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那么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被堵车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队规吧,我愿接受处分。”他拿出自己随身的水盆,从水车上放了3斤左右的水,放在老牛面前。老牛没有喝面前以死抗争得到的水,面对夕阳,仰天长啸,似乎在呼唤。晚霞中,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爱子的眼睛,孩子也舔了舔母亲的眼睛,沉寂中的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天边燃起最后一丝余辉,母子俩没等主人吆喝,在人们的一片静寂无语中,踏上了回家的路。20世纪的一个晚上,当我从电视里看到这让人揪心的一幕时,我想起了劳作的苦难的母亲,我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一样,流下了滚滚热泪。海獭喂奶  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这是一位商人的亲自口述。他在未经商前是个猎人,专门捕捉海獭。有一次,他一出门就抓到一只大海獭,等剖下珍贵的毛皮后,就把尚未断气的海獭藏在草丛里。傍晚时,猎人回到原来的地方,却遍寻不着这只海獭。再仔细察看,才发现草地上依稀沾著血迹,一直延伸到附近小洞穴。猎人探头往洞里瞧,不禁大吃一惊:原来这只海獭忍着脱皮之痛,挣扎回到自己的窝。为什么这么做呢?等猎人拖出这只早已气绝的海獭时,才发觉有两只尚未睁眼的小海獭,正紧紧吸吮着死去母亲干瘪的乳头。当这位猎人看到这一幕时,身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他从来没有想到动物会有这种与人类完全一样的母子人伦之情,临时还想着给自己的孩子喂奶,怕自己的孩子饿了。想到这里,这位猎人不由得悲从中来,痛不欲生,惭愧、自责、悔恨、让他感到无地自容。于是,他放下了刀,不再当猎户,下海经商去了。许多年以后,每当这位商人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眼中依然会泛起泪光。古语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父母含辛茹苦地将儿女养大,孩子就是他们的血,是他们的肉,是融到他们骨头里的牵挂。我们每个人,这一生无怨无悔,却唯独欠了两个人,那就是我们的父母亲。孝是百善之首,孝顺父母是世间最大的功德。古人云:不孝父母,拜佛无益。不孝顺父母,学佛做一切功德,皆无意义。时间总是那样无情,父母渐渐苍老的容颜,便是记载着我们走过的漫长而艰辛的岁月。无论我们是贫穷还是富贵,都理应感激父母的恩情,感念父母对我们生命的赐予和生活的辛酸与沧桑,感谢父母对我们的无私付出和养育之恩。父母就是堂上的活菩萨,活佛。父母养育了我们,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为人子女的不应抱怨,而是应该学习怎样来恭敬、孝养。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慈孝之心,人皆有之,人更应有尽孝之念,莫等到欲尽孝而亲不在,终留下人生的一大遗憾。我们这一生,最大的愿望不就是希望父母健健康康的吗?钱,可以慢慢挣,事,可以慢慢做,但时间却不等人,不妨留些时间给父母,他们也需要我们关心,也需要我们陪伴,也需要我们照顾。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父母健在,多多孝顺他们,别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图文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2020年05月10日
道家柔能克刚,弱能胜强...道,渊深似海,高耸如山。一 .  第一次会面历史上孔子第一次会见老子时,老子还在周王朝藏书室中做史官。这次会面孔子除学到了很多礼制制度外,对孔子感悟最深的应该是老子的这段话,这也正是“上善若水”的精髓。两人离别时,老子指着黄河说道:“你为何不能学习水的德行呢?”孔子不解,问道:“水的德行又是怎样的?”老子回答说:“善行的最高境界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争名逐利,处于天下众生所厌恶的地方,反而更接近于道,这是谦虚的德行。江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成为百谷之王。天地之间,最柔弱的东西莫过于水,但是它却能穿透最坚硬的事物,水滴石穿。可见,柔能克刚,弱能胜强。不见具体形状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可知,无言的教化和无为的益处更甚于有为。”孔子恍然大悟,说:“先生的话使我茅塞顿幵。天下之人都高高在上,只有水处在下方。天下之人都喜欢安逸,只有水处于艰险;天下之人都喜欢洁净,只有水处在污秽之中。水趋向的处境都是天下人厌恶的,所以没有人能与之相争,这就是最高境界的善。老子接着说:“当你不与天下人相争时,天下将没有人能与你相争,这就是效仿水的行事。水最接近于道,道无处不在,水无所不利。水避高趋下,从不回流,善于利用地势的起伏。你看那深潭中的一汪碧水,表面淸澈而平静,却是那样的深不可测。水也会有流失,但却从不会枯竭。默默无闻的滋润万物,却不求回报,这就是水至善至仁的品格。它遇到圆形障碍就绕其而行,遇到方形障碍就折回而走,遇到堵塞就暂时停止,一旦出现决口就浩荡奔流,这就是水的信誉。它能洗涤肮脏污秽,能使崎岖的地势趋于平缓,这就是水的能力。它用浮力载物,用清面照人,用坚毅的恒心克服障碍,这就是水的长处。它日夜而人、贤人和聪明的人都善于选择时机,能随机应变、顺天应时,就像皓皓明月,静观世事沧桑。你现在冋去,应该戒骄戒躁。要不然,你人还没到,名声就已经传来,身体还未动,声势已经先行,张张扬扬,就像老虎走在大街上。这样,谁还敢用你呢?”孔子听后恍然大悟。二 .  第二次会面两人第二次会见,是在老子辞官回到故乡苦县曲仁里。这次会见,两人谈到了仁义,但老子并没有认同孔子所言的仁义。在老子看来,这扰乱了人的本性,人应该顺应自然。老子说:“人出生在世界上是—种自然现象,因此人的行为也要顺应自然规律。你看,天地按自然规律运行,日月星辰按次序周而复始的运转,飞禽走兽按彼此的生存之道和谐共处。这并不是人为的刻意安排, 而是它们遵循自然之理,按天性生存、发展。人生于宇宙之间,和天地万物一样有属于自己的生存之理。人的生、死、荣、 辱,都应遵循自然之道。顺天而行,顺理而作,任凭人们按自己的喜好自得其乐,人的本性就显示出来了。人为的标榜仁义的结果,只能离仁义越来越远。你苦苦求索仁义,意在实现人的本性,可结果却适得其反,扰乱了人的本性。三 .  第三次会面两​人第三次会面是在很多年后了,此时孔子已闻名于世,老子隐居于世。这次,主要探讨的是何谓天道。对此,老子说:“阴阳之道,深不可测,人有眼睛却看不见,有耳朵却听不到,有语言却不能传授,是平常人的智慧所不能理解的。因此,所谓的得道并非真正得道,而只是体道。假若你像认识宇宙中的有形事物一样去认识它,借助于眼、耳和语言,那将永远无法懂得道。求道的关键在于内心的觉悟,如果内心体悟不到道的存在,道将不能保留。心中体悟到了道的存在,还要在现实中进一步印证,得不到现实印证的道,不能畅通无阻的前进。这就是得道的圣人虽内心有所领悟,却不能为外人道的原因。一个人仅仅希望能从外界获得关于道的认识,而不去用心体会,即便是圣人也不愿意教授他。学问渊博也不一定懂得大道,就像擅长辩论的人不一定有智慧一样。无用的知识和辩术早已被圣人所摒弃,所以得道的圣人总是处于一种体悟大道的状态。道,渊深似海,高耸如山,周而复始循环运转,主宰万物并赋予万物以永无穷尽的动力。宇宙万物,都是因为有了道的给予,才不至于匮乏。老子三段话,道尽天道玄机,孔子获益良多。文章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2020年0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