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警手记】卷宗连古今,且听档案说
-
10月01日
我叫朱美琳,2022年8月入职扶余市人民法院,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我的工作舞台是档案室,每日将书记员移交的卷宗分类登记、协助当事人调阅复制,看似重复的日常,却藏着法院工作的厚重记忆。
第一次推开档案室大门,恒温恒湿的空间里飘着纸张的岁月气息,眼前景象令我肃然起敬:高耸的铁质档案架如“卷宗山峦”,承载着1949年以来扶余法院的工作档案,排架间的微光里,我瞬间读懂了这份工作的分量。
初入岗位,我时刻谨记着前辈的叮嘱 “归档工作要认真,借阅档案要谨慎,装柜保管要细致,保洁防害要任劳,保密工作要死守”,再加上对《人民法院电子诉讼档案管理暂行办法》《人民法院诉讼档案管理办法》的学习,让我明白,档案室是法院信息的“核心枢纽”,更是审判工作有序开展的保障。
入职不久,我便参与省高院发起的诉讼档案专项自查自纠工作,半年间清点校对2000-2022年3625件纸质档案借阅记录,经过无数次的查阅与比对,最终圆满完成任务。2024 年3月,为备份1949-2022年182246 件电子档案,连续一周多的时间,档案室每晚都灯火通明,回家时两岁女儿已入睡,我的心中难免泛起阵阵酸涩。可当确认系统数据与硬盘数据分毫不差,便觉得夜幕下的法院格外温暖。
每打开一本案件卷宗,我都仿佛同当时的办案人一起去立案、送达、审理、宣判,最后形成卷宗归入档案室。这一本本看似普通的卷宗,却凝聚着办案人的辛勤汗水、当事人的权益追求。这几年,我还参与了旧存档案清理 ——大半年间梳理1755件旧卷,完成扫描挂接;2025年4月又投身档案迁移,清点登记32000余件、572箱纸质卷宗,确保安全转移。
回望一摞摞的卷宗、一幕幕的工作场景,成就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这种成就感并非来自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恰恰来源于平凡、琐碎甚至艰苦工作中的点滴光芒。
每本卷宗里,都藏着办案人的汗水、当事人的期盼。虽不在审判一线,但看着书记员搬来的沉甸甸的卷宗,里面载满了法官们没日没夜的公正、智慧与心血;每当我办理律师们的阅卷请求,看到的是律师们维护当事人权益的专业、执着与信念;每当我协助当事人查阅卷宗或判决,见到的是浮现在当事人眉宇间的喜悦、沮丧或释然。而正是这种“民之释然”,才是所有法律工作者共同追求和维护的目标,同样也是我们法院档案管理工作者一直以来的夙愿。
法院档案,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法院温度的传递者。作为一名法院档案人员,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我们守护的不仅是档案,更是司法的公平记忆。未来,我会继续细心呵护每一页纸张,让档案传递法院温度,在平凡岗位上续写司法记忆的故事。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