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中常见的六个错知错见 | 啄木鸟计划
-
2020年12月04日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不能吃亏,好事过期作废。”
“读书挣钱,能使小鬼推磨。”
如果孩子有这样的错知错见,会对成长有怎样的影响呢?
将错知错见传给子女,就可能给子女的人生带来难以挽回的伤害。若能将与人生规律正向吻合的知见传递给子女,我们就有机会引导孩子的生命逐渐走向光明。
下面是教子中六个常见的错知错见:
错知错见1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人善被人欺”,这份善讲的更多的是一份小善。
小善之人,往往只是给自己贴了一点“善”的标签,却可能在他人表现出恶习时选择姑息,甚至放纵助长,最终害人害己。
所以,我们要帮孩子明辨哪些是小善、哪些是大善。成人之美易,不成人之恶难。让孩子拥有止人之恶的胸怀与智慧,教导他成为一个心存大善的人,这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爱。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给孩子传递这种观念,就会将孩子培养为一个小善之人,甚至是一个恶人,无异于亲手给孩子盖上了一层生命的天花板。
小善成人之恶,大善朋友多多。
孩子心中本有无尽的爱、无尽的美德。这份爱永不匮乏,无论在什么境遇里,孩子都可以用这份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父母、爱长辈、爱同学、爱同学的同学……他可以爱身边每一个接触到的人,可以爱每一个能够链接的人。
基于这份无尽的爱,他可以与世界建立起“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的磁场,收到许许多多人对他的善意回报。这就是“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毫无算计地付出爱时,孩子圆满的是自己的生命。
错知错见2
不能吃亏,好事过期作废
“我绝对不能吃亏,便宜能占就多占点。”如此教育孩子,本质上是教孩子有一颗不肯利益他人、不肯主动付出的心,因此斤斤计较,唯恐索取到的比别人少、付出得比别人多。
比如,许多父母希望孩子进入社会后,找一个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以为这样是占了大便宜。
孩子如果不去耕耘的话,他何以有真正的收获呢?何以有真正的成长呢?不劳而获的这颗心,是他人生多大的瓶颈啊!
占到的都是小便宜,其实吃的都是大亏。
所以,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错知错见3
读书挣钱,能使小鬼推磨
“从小努力读书,长大才能挣大钱。”这样的起心动念传递给孩子,让他们从小就沾染了一份市侩。
这个市侩的习气,会渗透进孩子人生的方方面面:
在交友时,他会首先选择与那些有权有势的人结交,而将人品优劣放在第二位;
在婚姻中,总是去计算对方能给自己带来的利益,觉得谁钱多谁就该有话语权;
在遇到问题时,总想拿钱摆平一切,甚至采取一些不当手段……
如此,被这个错知错见左右着,整个人生就会不断偏航。
错知错见4
留给儿女一家上市公司
父母想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物质条件,都是出于好意。
但是,不劳而获才是对儿女最大的伤害,因为这剥夺了他们创造的权力和建立自信的机会。
孩子有本事他会自己创造,如果没有这个本事、这个德行,却承载了巨大的财富,可能只会带来生命的烦恼乃至于灾殃。
厚德才能载物,培养子女深厚的德行,比留给他家财万贯更重要。
错知错见5
咱老百姓,爱国与我无关
有人说:“咱只是个普通老百姓,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够了,爱国离咱太远。”
其实,有国才有家,热爱祖国,是我们自己的需要。
因为热爱祖国,我们才有机会与时代的机遇同频共振;因为热爱祖国,我们才拥有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
而当我们引导孩子错误地走向了反面时,也就是让孩子错失了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机会。
对于家族来说,教导孩子精忠报国,让孩子生起一颗对时代、对国家、对家人、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就是给孩子这一生最大的礼物,也是整个家族的头等大事。
当孩子拥有精忠报国的格局和境界,有了这样的宽广胸怀、这样的人生动力,孩子的未来还用担心吗?
错知错见6
咱老百姓,孩子平安就好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错知错见:“咱们就是普通老百姓,孩子没病没灾就好。”
哪会没病没灾哪?人生当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挑战、诱惑、陷阱,只有去除了不明和贪欲,人生之路才能平顺、宽广。不帮助孩子铺垫好未来的路,孩子的人生怎么可能平顺啊?
小的时候看起来平平淡淡,好像还挺顺利。但是等孩子长大了,他自己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身上还带着那么多我们种给他的错知错见、贪心贪欲。
他要如何面对人生的风雨,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要如何保证自己的平安?
一味地希望孩子无功无过,而不是想着让孩子为社会做贡献,以赢得上天的回报,对孩子而言,就是画地为牢。他们的未来是被身为父母的我们亲手画了个篱笆,给局限住的。
让孩子明白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人生重大真理,不断种下好的行为作用之因,让孩子以道护身、依道而行,这才是真正的平安所在。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父母有错知错见就会传递给孩子。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为深远计,不如做自己的啄木鸟,啄去了这些根源上的错知错见,我们才能将孩子的生命导向广阔与光明!
文章来源于: 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