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好家规 践行好家规 ◆ 海淀镇 张志岩
-
2022年06月28日
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注重门楣家风。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从诸葛亮《诫子书》到颜之推《颜氏家训》,从《朱子治家格言》到《曾国藩家书》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每个家庭都有着不同的家风家规家训,我家也不例外。
80年代初,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并非独生女,而是还有个弟弟。但我很幸运,因为我的父母并不像一般的农村父母那样重男轻女,恰恰相反,他们对待儿女如此公平,给了我一个平等、民主和自由的家庭环境,这影响了我的人生。从小到大,父母对我的管教非常严格。他们没有高学历,甚至没什么文化,仅凭那颗善良的心灵、那份高尚的品德、那样实在的人格、那种正派的作风和那些淳朴的思想,教我做人做事、待人接物和礼貌礼仪。“诚实守信、吃亏是福;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谦逊恭让、孝道感恩……”,正是这些不成文的家规家训,耳濡目染地影响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给了我最好的家庭教育,使我受益匪浅。
从上学第一天开始,父母就经常教育我:“要遵守校规校纪,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遵从着父母的耐心教导,我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学习历程。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失去信心和勇气时,父母总是给予我莫大的鼓励和支持,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和言传身教的家规使我明白了:“成长是一种蜕变,经历了挫折才能破茧而出。在成长的旅程中,需要坦然从容的心态、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参加两次高考的我,大学毕业后,备考三次才考上研究生,终于来到了首都北京——梦寐以求的地方。经过三年的深造,初出象牙塔的我,渴望每天穿梭于一座座高档的写字楼,但事与愿违,处处碰壁,让我几乎失去了工作的激情。此时,父母又极力安慰我说:“闺女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行业都需要有人去干,而且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工作没有好坏之分,关键要看适不适合你。”简单的言语令我茅塞顿开,是啊,我为何不将眼界放宽一些呢?经过认真权衡,我选择了基层工作,来到海淀镇政府,当了一名“村官”。
在踏上工作岗位前,父母语重心长地叮嘱我:“孩子,社会不同于学校,你要尽快调整心态,转变角色。但社会也是一所大学,要边干边学,以干促学,以学强干;要积极主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于奉献;要遵守党纪国法,时刻记着自己是一名中共党员。”听了父母的谆谆教诲,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振奋。11年如一日奉献于基层,自己的亲身经历充分证明了父母的嘱咐是极其正确的,基层工作更能够锻炼人、培养人、塑造人,也更加坚定了我要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的理想信念和决心。的确,农村的天地大有作为,基层的舞台大有发展,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才能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父母爱如灯,照亮我人生的路程;父母爱如水,滋润我生命的心田。最近父亲才跟我提起,弟弟出生后,母亲对父亲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能因为有了儿子,而亏待了女儿”。听了这句话之后,我的眼睛湿润了,许久没有说出话来。是啊,父母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所以我特别感激我的父母:是父母用深情的拥抱一次次抚慰我受伤的心;是父母用智慧的语言不断鼓励我放飞自己的梦想;是父母用积极的心态教会我乐观地面对生活!正是父母一直默默地给予我伟大的爱,给予我完全的理解和支持,给予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正是因为父母的无私付出才有了我今天的一切!我要用我的一生加倍地报答我的父母!
逝者如斯夫。伴着良好的家风家规家训,我已从一个懵懂无知的童年,成长为一个成熟懂事的青年。感谢父母,他们不仅是生我养我的亲人,更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导师。
家庭是我们成长的第一空间,良好的家风家规家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塑造着我们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形的力量,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并加以践行。
来源:廉洁海淀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